(共32张PPT)
中国四大古典名园
1.颐和园
2.避暑山庄
中国四大古典名园
3.拙政园
4.留园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苏州四大古典名园
1.拙政园
2.留园
苏州四大古典名园
3.沧浪亭
4.狮子林
苏州园林
第1学时
学习目标
借助课下注释和字典,能准确读写本课生字词。
阅读全文,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
01
02
勾画各段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的结构和说明顺序。
03
苏州古典园林
苏州城历史悠久,苏州私家园林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至明代建园之风尤盛,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宋元明清历代园林各具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的、艺术的特色,为苏州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
写作背景
1979年初,香港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约叶老写一篇序文。叶老22岁以前,一直生活在苏州,课余之暇,常和好友游览苏州园林,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写作这篇序文时又参阅了陈从周教授编撰的《苏州园林》一书。
本文是叶老为一本苏州园林图片册写的序言,原题“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编入语文课本时改为“苏州园林”。
【字音字形】
1.映 衬 2.丘 壑 3.嶙 峋
4.依 傍 5.蔓 延
yìng chèn
hè
lín xún
bàng
màn yán
【字音字形】
6.蔷 薇 7.芭 蕉 8.雕 镂
9.檐 漏 10.斟 酌
qiáng wēi
bā jiāo
lòu
yán
zhēn zhuó
【字音字形】
11.因地制宜 12.自出心裁 13.鉴赏 14.重峦叠嶂 15.称心满意
yí
cái
jiàn
luán
zhàng
chèn
【成语运用】
因地制宜
重峦叠嶂
胸中有丘壑
重重叠叠的山峰
比喻对事物的判断处置自有高下。文中是指设计者和匠师的胸中有关山水风景的高明构思。
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方法
【成语运用】
自出心裁
俯仰生姿
别具匠心
另有一种巧妙的构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出自自己心意的创意和筹划。
无论俯视还是仰视都会形成美好的姿态。
叶圣陶(1894-1988)
叶圣陶,原名 ,字秉臣、圣陶,现代 、 ,有“ ”之称。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 、童话故事 等。
【作者链接】
叶绍钧
作家
教育家
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倪焕之》
《稻草人》
目标导学一 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课文中哪一句话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文章结构图。
(3)作者围绕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写了哪几层内容?
(1)课文中哪一句话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
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的标本。
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副完美的图画。
标本:指再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
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1)课文中哪一句话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
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的标本。
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副完美的图画。
标本:指再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
地位
特征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文章结构图。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文章结构图。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文章结构图。
(3)作者围绕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写了哪几层内容?
目标导学二 探究结构、顺序
思考下列问题:
(4)第3-6段内容与第2段是什么关系?
(5)总结一下,本文在结构上的特点?
(6)分析一下,本文的说明顺序?
(7)本文是一篇写建筑物的说明文。为什么采用逻辑顺序,而不是空间顺序?
(4)第3-6段内容与第2段是什么关系?
解答:第2段是总说,第3-6段是分说。每一段与前面的一个“讲究”相对应,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
(5)总结一下,本文在结构上的特点?
解答: 先总后分。文章先总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再从各方面分别加以说明,总说、分说相结合。
既突出了被说明事物的特点,文章结构又显得清楚。
分组讨论:3-6段与7-9段这两个部分可不可以调换顺序?
主
次
3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4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5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6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7 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8 门和窗尽量工细而绝不庸俗
9 极少使用彩绘
3-6段
7-9段
(6)分析一下,本文的说明顺序?
解答: 逻辑顺序。
(7)本文是一篇写建筑物的说明文。为什么采用逻辑顺序,而不是空间顺序?
因为本文介绍的不是苏州园林中某个园林的情况,而是整个苏州园林的共同特色。因此它不像一般介绍某个地方的说明文那样,按照游览的路线来进行介绍,而是在高度概括的基础上,从整体到局部,从大的显眼的事物到小的不显眼的事物,分项进行叙述,所以采用逻辑顺序。
总 结
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
主要→次要
说明方法
总——分
作 业
完成本课培优1-4题(54页)。
预习23课《愚公移山》。
复习《使之塞上》《渡荆门送别》(明天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