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云》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在天空中,云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事物,它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云的形状千姿百态,它们不仅赏心悦目,而且它们的形状和云量的多少能够告诉我们有关天气的很多信息。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探索云的奥秘,看看不同的云能给我们带来哪些信息。这节课一共分为三个部分:
1.聚焦
首先引出云的定义,将孩子们观察的视野转向天空,而“我们怎么来观察云”进一步将观察聚焦到云的观察方法上,引导学生探索云和天气之间的关系。
2.探索
在探索部分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是让学生在活动手册上画一画观察到的云,判断这是什么形态的云。第二个活动是在学生充分观察云的形态和认识云的形态基础上,让学生观察云量。
3.研讨
这部分包括两个研讨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让学生交流所画的云的形状。第二个问题主要是让学生交流云量与天气的关系,把云量分别与“晴”“多云”“阴”建立起对应关系。
【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各种天气现象并不陌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学生也比较正式地接触到了有关天气的知识。而且从本单元第1课开始,学生每天在收集天气数据并完成“天气日历”时其实已经在观察云了。他们已经在用晴、多云、阴来描述并记录对云的观察。在观察过程中,他们也许对天空中云的形状、云量多少等产生了兴趣,也许已经意识到不同的云将给我们带来不同的天气。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多云和阴。
科学探究目标
学会通过图文记录并对比资料,根据云的形状判别云的三种基本形态。
能根据云的多少区分晴、多云和阴,并用简图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
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云的研究可以告诉我们天气的信息,指导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云的形态,能区分晴、多云和阴,并用简图记录。
难点:根据云量的多少,判别晴、多云和阴三种状态。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不同形状云的图片,典型的晴、多云和阴的图片。
【教学过程】
导入(预设)
1.出示谜语,引起学生兴趣
大大一团棉花糖,高高挂在蓝天上。天天飘来又飘去,小小雨滴里面藏。
学生猜出谜底后,出示“云”的图片。
二、聚焦
1.在“云”的图片旁出示云的简单定义:小水珠或小冰晶非常轻,可以浮在空气中,就形成了云。
2.出示图片:某天拍摄的鱼鳞云图片。(预设:学生看到图片会很兴奋。)
提问:我国古代有句谚语“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天上城堡云,地上雷雨临;空中云鳞天,不雨也疯癫;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说明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了天气与云之间的关系。那么,你们想知道云与天气还有哪些联系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云是什么,了解云与天气的关系,同时聚焦话题。
三、探索
活动一:画一画观察到的云
介绍云的种类和数量
①出示各种形态的云的图片,并且介绍各种云的形状、特点。
提问:在这些图片里,哪些云的情况是你们以前最常见到的。(预设:大部分同学会选择教科书列出的三种云的基本形态)
教师将这三种云的图片单独罗列出来,并和学生一起对这三种云量情况进行描述。(想让学生描述,再出示“大团、堆积的云”“均匀成层、灰色似雾的云”“羽毛状的云”,让学生进行对应。最后出示多张云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属于哪种云)
② 让学生观察不同天气的云量图,让学生分析不同天气云在天空中的占比。(预设:学生能够观察出晴天云最少,阴天最多。)
教师出示更多云量的图片,让学生判断相应的天气。
设计意图:在学生实际观察前,学会判断云量的方法,了解几种云的形状和特点。为室外实际观察云做准备。
2.室外观察
①先在课件上出示观察的注意事项
②然后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室外观察活动,学生带上活动手册和文具,安静有序地到操场上观察天空的云,将他们所看的云的形态用简图的形式记录下来。
画一画观察到的云
③观察室外的云量,并做好记录
今天的云量
设计意图:室外观察一方面帮助学生巩固室内学习过的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观察和记录的探究方法。
四、研讨
1. 提问:你们画的云和黑板上哪幅图最像呢?
(板书中有三种天气的云量图)让学生将自己的图贴到相应的板书下面,全班交流讨论。
(预设:全班交流后,最终确定今天的云量情况。)
评出班级里的几幅最美云图,然后教师进行范画。
总结:人们常用“波诡云谲”来形容事情的变幻莫测,但学完今天的课之后,我们知道,变幻莫测的云给我们带来了那么多有关天气的信息。希望同学们在课后去了解更多有关天气和云的信息。
五、拓展
1.课后搜集有关云与天气的谚语,感受古代人的智慧。
2.搜一搜,气象学家是怎么来表示晴、多云和阴的。
2.观察一个星期的云量情况,并用简图的形式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观察云
一、 观察云
(此处粘贴学生作品)
二、观察云量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云是很常见的东西,但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略的东西。学生对于云的印象就更加浅薄了,只能大致说出云的大小、颜色,更不论将天空中的云量与晴、多云和阴等天气联系起来,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因此,我主要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
1.在课堂中始终以观察为主,利用好多种信息,让学生课前观察云,搜集云有关资料,为本课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2.遵循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的理念,让学生充分自主合作探究,独立地尝试着解决问题。对云的形状的观测教学时我采用下面方法,效果感觉还不错。
天空中的云千奇百怪,对于它们的观测更倾向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辨别能力。在处理这块内容时,借用谚语抓住特征,辩识云图卡片。“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天上城堡云,地上雷雨临.空中云鳞天,不雨也疯癫,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引导学生根据谚语中对云的描述在云图卡片上找出对应的云.这一环节生动有趣,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辨别能力,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学会判断较简单的云,从而应用到现实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