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教学】教科版科学三上第二单元《空气》第2课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课件+单元教学规划+课时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整体教学】教科版科学三上第二单元《空气》第2课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课件+单元教学规划+课时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9-18 10:01:34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2.2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
探寻空气的秘密
单元主题
学校近期举办了一个《探寻空气的秘密》的主题活动,让学生们与空气“约会”,探寻空气的奥秘,科科也参加了这次主题活动,沉浸于空气的探索中,在不断思考、尝试、探索的过程中摇身一变成为小小科学家!不过,在这个过程中,科科也是遇到了不少的难题,让我们来看看科科是如何过关斩将,破解难题的吧!
单元结构化活动
探寻空气的秘密
参加《探究空气的秘密》主题活动
了解空气的特点
空气的体积、形状、质量
空气的妙用
热气球
风的形成
总结提升:空气与人类的生 活
空气是否有体积
科科对空气有了简单了解后,十分开心,于是到公园里散步,它看见一个胖胖的男孩在公园游玩,就产生疑惑:空气是否也有固定体积呢?果果老师把他带入了实验室……
这次在果果老师的帮助下,他能解决疑惑吗?
故事导入
故事导入
空气是不是和男孩一样有体积呢?
新知探究
一只乌鸦口渴了,它千辛万苦找到一瓶水,但是瓶口小,嘴够不着。聪明的乌鸦,把石头放进水里,水位上升,就喝到水了!
活动一: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石子、水都占据一定的空间。石子占领了水的空间,水就得转移空间。
小乌鸦为什么会喝到水?
新知探究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把一团纸塞进杯子的,将杯子倒扣入水中,纸会湿吗?
实验探究
活动二:探究空气的
实验1:压杯入水
实验材料:水槽、透明塑料杯、餐巾纸
实验步骤:
1.在塑料杯内底部贴一小块双面胶,将纸揉成一个纸团,紧塞在杯底,用双面胶把纸团粘牢;
2.在水槽的水面上撒上一些漂浮物(如:塑料泡沫),方便观察水位变化。
3.把杯子慢慢地竖直倒扣在水里,观察现象。
实验探究
活动二:寻找空气能占据空间探索的证据
实验1:压杯入水
讨论:
(1)当把塑料杯压到水槽底部时,杯子内的水面有没有发生变化?
(2)杯子底部的纸团怎么样了呢?
(3)纸团没有湿,杯中水面没有变,说明水槽里的水有没有进到杯子里?
(4)水为什么进不去呢?
实验探究
实验分析:
实验1:压杯入水
将纸团塞入杯子底部,杯子倒扣到水里,空气占据杯子的空间,水不会进入,纸团也不会湿。
实验探究
画一画实验过程,用文字简要说明一下吧!
空气占据空间,水不能进入杯子。
压杯入水
实验探究
活动二:探究空气的体积
实验2:扎孔观察
实验材料:水槽、透明塑料杯、餐巾纸
实验步骤:
1.在塑料杯底粘上一个纸团;
2.在水槽得水面上撒上一些漂浮物(如:塑料泡沫),方便观察水位变化。
3.把杯子慢慢地竖直倒扣在水里,观察现象。
4.在杯底扎一个小孔,再把杯子压入水中。
实验探究
活动二:探究空气的体积
实验2:扎孔观察
讨论:
(1)杯子底部扎了小孔以后,杯子中哪些情况发生了变化?
(2)水面怎么会变高了呢?
(3)水是什么时候跑到被子里面去的?
(4)水跑到杯子里后,空气去哪里了?
(5)空气被水挤出了杯子,就是说刚才被空气占据的空间现在被谁占据了?
(6)水占据了杯子的空间,那么杯底的纸团怎么样了?
实验探究
实验分析:
实验2:扎孔观察
在塑料杯底扎一个小孔,然后将杯子放入水中,水进入杯子,纸团会湿。
实验探究
画一画实验过程,用文字简要说明一下吧!
空气从小孔出去,水进入杯子。
扎孔观察
实验探究
实验3:打气实验
实验材料:水槽、透明塑料杯、打气筒
实验步骤:
1.将带孔的塑料杯倒扣水槽中;
2.用打气筒连着球针,从杯底打入空气,观察现象。
实验探究
实验分析:
向杯中打气,随着气体一点点加入,能看到杯中明显的水位下降现象。
实验结论:
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把水挤压出去。
实验3:打气实验
实验探究
画一画实验过程,用文字简要说明一下吧!
空气从小孔出去,水进入杯子。
扎孔观察
实验探究
实验结论: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空气占据空间,水不能进入杯子。
空气从小孔出去,水进入杯子。
打气筒将空气打入,水从杯子出来。
新知探究
活动三:研讨
研讨探究
(1)在上面的实验中,杯中的水和空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空气被密封在杯中时,水不能流进杯子。当杯底被扎一个小孔后,杯子里的空气从小孔向外流出,杯中的空气减少,杯子外的水流进了杯子。当空气从小孔被打过杯子后,杯中的空气增多,占据空间,把水挤出,杯子里的水减少。
活动三:研讨
研讨探究
(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空气能占据空间。在上面实验中,纸团不湿的现象说明空杯子不是空的,杯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在杯底扎一个小孔后,水槽的水进入了杯子,是因为杯子里的空气从小孔向外流出,腾出了杯子里的空间,杯子外的水就流了进来。从小孔向杯内打入空气后,空气占据了水杯的空间,杯子里的水被挤了出去。
活动三:研讨
课堂练习
一、填空题
(1)空气会( )空间,例如我们给皮球打气,皮球会( )。
(2)我们能把气球吹很大,是因为我们把( )吹进了气球。
(3)在塑料杯底部扎一个小孔,用打气筒连着气针,从杯底的小孔向杯中打入一些
空气,空气( )将水挤出杯子,这是因为( )。
占据
占据
空气

空气能占据空间
课堂练习
二、判断题
(1)空气能占据空间但没有固定的形状。( )
(2)空气有时占据空间,有时又不占据空间。( )
(3)我们看不见周围的空气,所以空气不占据空间。( )
出版一期手抄报,介绍一下空气的“体态”吧!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
空气占据空间,水不能进入杯子。
空气从小孔出去,水进入杯子。
打气筒将空气打入,水从杯子出来。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时《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并且充满各处;空气总会满各处。
科学思维:通过描述、分析压杯入水、打孔观察、打气观察三个实验的实验现象,能理解并解释“空气占据空间”这一事实。
探究实践:用简单的材料和方法分步操作,研究空气占据空间;运用相关知识,使用材料设计小实验。
态度责任:培养对空气进行研究的兴趣;能按照要求进行合作探究,乐于交流表达;用实验现象做论据支持自己的观点,做基于事实的推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并且充满各处。
难点:用简单的材料和方法分步操作,研究空气占据空间。
三、评价任务(根据需要设计评价量规)
1.能够自己说出自己的猜想,并陈述理由。
评价量表1
项目 评价标准 星等
通过故事,猜想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能讲述出乌鸦喝水的故事,得1 ( )
能提出空气占据空间的猜想,并说明理由,得2 ( )
动手操作,寻找空气能占据空间探索的证据。
评价量表2
压杯入水 能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得2; 能积极参与讨论,分析实验现象,得2; 能画出实验示意图,并用文字说明,得2。 评价星等
( )
扎孔观察 能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得2; 能积极参与讨论,分析实验现象,得2; 能画出实验示意图,并用文字说明,得2。 ( )
打气实验 能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得2; 能积极参与讨论,分析实验现象,得2; 能画出实验示意图,并用文字说明,得2。 ( )
根据实验结论,讨论实验中空气和水发生的变化,能够回到空气是否占据空间,并陈述理由。
评价量表3
序号 评价内容 标准 评价星等(满5星)
1 能说出实验过程中空气和水发生的变化 每条1
2 能够列举空气占据空间的理由 每条1
四、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效果评价
(一)情境导入 科科对空气有了简单了解后,十分开心,于是到公园里散步,它看见一个胖胖的男孩在公园游玩,就产生疑惑:空气到底有没有身体呢?果果老师把他带入了实验室……科科能不能解决自己疑问呢? 空气是不是和男孩一样有体积呢? (出示图片) 通过故事情境,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积极性 学生对空气是否有体积进行猜想,对能够联系本节内容的,要给予积极评价。
(二)探究活动 评价活动一: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教师提问:同学们听说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小乌鸦怎么喝到水的? 同学讲述乌鸦喝水的故事。 教师引导回答问题。 学生答道:石子、水都占据一定的空间。石子占领了水的空间,水就得转移空间。 教师提出问题: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把一团纸塞进杯子的底部,然后将杯子倒立竖直扣入水中,纸会湿吗? 教师引导进行实验。 评价活动二:寻找空气能占据空间探索的证据 实验1:压杯入水 实验材料:水槽、透明塑料杯、餐巾纸 实验过程: 1.在塑料杯内底部贴一小块双面胶,将纸揉成一个纸团,紧塞在杯底,用双面胶把纸团粘牢; 2.在水槽的水面上撒上一些漂浮物(如:塑料泡沫),方便观察水位变化。 3.把杯子慢慢地竖直倒扣在水里,观察现象。 讨论: (1)当把塑料杯压到水槽底部时,杯子内的水面有没有发生变化? (2)杯子底部的纸团怎么样了呢? (3)纸团没有湿,杯中水面没有变,说明水槽里的水有没有进到杯子里? (4)水为什么进不去呢? 实验分析: 将纸团塞入杯子底部,杯子倒扣到水里,空气占据杯子的空间,水不会进入,纸团也不会湿。 师:刚刚发现有些小组杯底的纸团是湿的,想一想为什么你们的纸团会湿呢? 师引导:杯子压下去倾斜了,空气泄漏了,水进到杯子里,纸团就湿了。 教师组织学生画图总结。 实验2:扎孔观察 师:如果在实验1中的杯子底部扎一个小孔,实验结果会不会发生变化呢? 引导学生在实验1的基础上,在杯底扎一个小孔,再把杯子压入水中。 引导学生思考: (1)杯子底部扎了小孔以后,杯子中哪些情况发生了变化? (2)水面怎么会变高了呢? (3)水是什么时候跑到被子里面去的? (4)水跑到杯子里后,空气去哪里了? (5)空气被水挤出了杯子,就是说刚才被空气占据的空间现在被谁占据了? (6)水占据了杯子的空间,那么杯底的纸团怎么样了? 实验分析: 在塑料杯底扎一个小孔,然后将杯子放入水中,水进入杯子,纸团会湿。 教师组织学生画图总结。 实验3:打气实验 实验材料:水槽、透明塑料杯、打气筒 实验过程: 用打气筒连着球针,从杯底打入空气,观察现象。 实验分析: 向杯中打气,随着气体一点点加入,能看到杯中明显的水位下降现象。 教师组织学生画图总结。 小结: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评价活动三:研讨 观看视频《纸团会湿吗》,回顾实验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 1.在上面的实验中,杯中的水和空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活动,讨论,得出结论。 空气被密封在杯中时,水不能流进杯子。当杯底被扎一个小孔后,杯子里的空气从小孔向外流出,杯中的空气减少,杯子外的水流进了杯子。当空气从小孔被打过杯子后,杯中的空气增多,占据空间,把水挤出,杯子里的水减少。 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学生活动,讨论,得出结论。 空气能占据空间。在上面实验中,纸团不湿的现象说明空杯子不是空的,杯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在杯底扎一个小孔后,水槽的水进入了杯子,是因为杯子里的空气从小孔向外流出,腾出了杯子里的空间,杯子外的水就流了进来。从小孔向杯内打入空气后,空气占据了水杯的空间,杯子里的水被挤了出去。 活动一: 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空间的概念,为探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做铺垫。 活动二: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选择不同的实验材料,通过不同的活动,验证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活动三: 通过视频回顾实验过程,通过研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特征。 活动一: 根据已有知识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回答,教师给予评价,填写评价量表1。 活动二: 教师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实验记录等考查学生是否掌握本环节知识,完成评价量表2评价。 活动三: 教师通过学生研讨表现,考查学生是否掌握本环节知识,完成评价量表3。
(三)生活应用 有半瓶水、一块橡皮泥和两根吸管。在不倾斜瓶子的情况下,你能利用空气将水从瓶中挤出来吗?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验证。 (1)用橡皮泥封住瓶口。 (2)把一根吸管插入水中,另一根吸管插在水上方。 (3)用第二根吸管向瓶内吹气,空气就会把水从第一根吸管中挤出来。 拓宽领域挥新知、知识运用巧迁移。 教师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谈论以及对生活现象的解释。
(四)知识总结 学生自主总结,用简报或思维导图等形式,进行展示。 帮助学生学会设计思维导图,通过导图总结归纳本节课内容。 教师考查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及时给予评价。
四、成果集成
学生能通过简单的材料设计压杯入水、打孔观察、打气观察三个实验,并分析实验现象,能理解并解释“空气占据空间”这一事实。
五、作业设计
【知识技能类作业】
一、填空题
(1)空气会( )空间,例如我们给皮球打气,皮球会( )。
(2)我们能把气球吹很大,是因为我们把( )吹进了气球。
(3)在塑料杯底部扎一个小孔,用打气筒连着气针,从杯底的小孔向杯中打入一些空气,空气( )将水挤出杯子,这是因为( )
二、判断题。
(1)空气能占据空间但没有固定的形状。( )
(2)空气有时占据空间,有时又不占据空间。( )
(3)我们看不见周围的空气,所以空气不占据空间。( )
答案:
一. (1)占据 鼓起来 (2)空气 (3)能 空气占据空间
二.(1)√(2)X(3)X
【综合实践类作业】
出版一期手抄报,介绍一下空气的“体态”吧!
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我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认知规律,用故事引入,采用了直观教学和游戏活动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不足,以后教学要注意该能力培养。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空气》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教科版 单元(或主题)名称 《空气》
单元主题 学校近期举办了一个《探寻空气的秘密》的主题活动,让学生们与空气“约会”,探寻空气的奥秘,科科也参加了这次主题活动,沉浸于空气的探索中,在不断思考、尝试、探索的过程中摇身一变成为小小科学家!不过,在这个过程中,科科也是遇到了不少的难题,让我们来看看科科是如何过关斩将,破解难题的吧!
课标要求 核心概念:(3-4年级)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 学习内容: 1.2空气是重要的物质。 2.1物质的三态变化 内容要求:(3-4年级) 知道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观察并描述空气受热上升的现象。 知道风是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形成风的一些方法。 知道气体有确定的质量,但没有确定的体积和形状。 学业要求: 1.能说出空气受热会膨胀,风是空气流动的现象。 2.能利用证据说明空气占据空间、充满各处的性质等 3.能在教师指导下设计方案,观察空气受热上升的现象。 4.知道物体具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 5.能归纳气体在质量、体积、形状等方面的简单特征。
教材分析 在一年级教材里, “ 我们周围的物体” 单元的第 7课, 学生已经对空气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但研究方法仅限于使用感官对空气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 学生对空气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进入 3年级, 学生的探究方法和技能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 因此,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 学生将采用感官和各种辅助工具, 对空气这种物质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围绕“空气”这一主题,共设置了8课时,有《感受空气》、《空气能占据空间吗》、《压缩空气》、《空气有质量吗》、《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我们来做“热气球”》、《风的成因》、《空气和我们的生活》。教材的编排逻辑是这样的:整体感知空气(第1课,感受空气)———具体研究空气的各种性质特征(第2课到第7课)———讨论、归纳、总结、提炼空气的特征和作用 ( 第 8课)。 学生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研究作为物质的空气的基本性质, 再聚焦到空气的资源属性, 认识空气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让学生了解空气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 热爱大自然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学情分析 在一年级教材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7课,学生已经对空气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但研究方法仅限于使用感官对空气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学生对空气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进入三年级,学生的探究方法和技能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因此在“空气”单元的学习中,引导学生采用感官和各种辅助工具,对空气这种物质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
单元目标 科学观念: 通过感受空气,认识到空气总会充满各处,并具有无色、透明、无味、会流动等特征。 通过注射器压缩空气活动,知道空气占据的空间可被压缩或扩张,认识到压缩的空气是有弹性的。 通过称量皮球以及称量前后的质量变化,知道空气是有质量的,而且通过利用一定的方法测量出空气的质量。 通过放飞“热气球”活动,认识空气受热后会变轻上升,变冷后又会下降。 通过课堂的模拟实验,知道冷热的空气流动形成风。 通过阅读教材和观看图片,知道地球被一层厚厚的大气层包围着,而且空中、地下和水中都有空气的踪迹。 通过调查和研讨,知道空气可以帮助燃烧,其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知道风具有能量,风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2.科学思维: 能归纳空气与液体、气体的相同特征。 用比较的方法,区分空气和水相同条件下被压缩时的不同特点。 在测量空气质量的活动中,通过比较皮球前后两次的质量变化,理解空气是有质量的,能使用类比、转化的方法,推测出更大体积空气的质量。 能基于放飞“热气球”活动中观察到的现象,合理分析并解释“热气球”的上升和下降的现象,及生活中类似的现象。 基于“风的成因”模拟实验的现象观察,合理推测风的形成。 在观察热空气上升现象中,用文字、画图的形式记录并解释实验现象。 通过整理和分类的方法,梳理出空气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意识到空气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是不可或缺的。 通过制作图表、气泡图或短文写作的方式,整理和归纳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 3.探究实践: 能借助身边的材料,通过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认识空气的特征,并以文字、图画、图表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 通过探究压缩空气和水的活动,能用图画来记录压缩的现象,简述空气很容易被压缩的原理。 将称量空气的质量活动贯穿在预测、实验、论证的一系列活动中,掌握用称量的方式来测量空气的质量,建构空气有质量的概念。 在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并记录20筒空气的质量,通过类比、转化的方式得出一袋空气的质量。通过对比一袋空气和它同质量的“标准物”,认识到质量相同的物体可能体积不同。 在放飞“热气球”活动中,能运用画图、书写等形式记录实验现象。 能根据生活经验,通过讨论和交流,完成调查记录表。 能如实讲述事实,不盲从,当发现事实与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形成用事实说话的证据意识。 乐于小组合作探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积极分享自己的观点。 具有分析、反思、尝试运用多种探究方法的创新意识。 4.态度责任: 通过体验空气被压缩,认识到压缩的空气可以制成救援的气垫、玩具气枪等,感悟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 通过“空气有质量吗”,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意识到应该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态度。 通过放飞“热气球”活动,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科学实验是可重复的,并发展探索物质世界的兴趣。 体会认真实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形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通过调查和研讨,能认识到空气对动植物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是重要的资源,需要珍惜和保护,形成爱护大气、保护环境的意识。
单元结构化活动
达成评价 围绕课时学习目标 1.关注课堂问题预设与学生课堂反馈表现。 2.作业设计与学生答题正确率的及时分析。 3.对空气的特征、应用的测试性评价。 围绕单元和主题目标 1.分层设置单元测试。 2.探究空气的特点及相关状态的生活应用。
单元课时课型规划 课时课型课时内容课时目标 (单元目标分配)课时学习任务 (或问题) (一般1-2个) 达成评价1体验课感受空气初步了解空气的特征认识空气是真实存在的物质,认识空气的基本特征认识到空气总会充满各处,并具有无色、透明、无味、会流动等特征。1实验课空气能占据空间吗知道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 能够占据空间。通过实验证明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 能够占据空间。知道空气能占据一定的空间。1实验课压缩空气知道空气占有一定空间,但能够被压缩通过推拉注射器的对比实验, 证明空气容易被压缩和扩张。知道空气占据的空间可被压缩或扩张,认识到压缩的空气是有弹性的。1实验课空气有质量吗知道空气有质量。能够进行测评空气质量的实验,证明空气有质量能够证明空气有质量,掌握实验操作。1实验课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学会运用测量和简单的数学计算技术,估测空气质量。通过利用多种足够“轻”的物体测量20筒空气的质量并类比、转化出一袋(约100筒)空气的质量,知道一定量的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能操作简易天平,用不同的标准物测量空气质量。1实验课我们来做“热气球”感受到冷热空气的不同物理性质。通过放飞“热气球”活动,认识空气受热后会变轻上升,变冷后又会下降。能合理分析并解释“热气球”的上升和下降的现象,及生活中类似的现象。1实验课风的成因认识冷热空气的不同物理性质。通过一套简单的风模拟实验装置, 让学生认识到温度差是空气流动成风的原因。理解实验原理,知道冷热的空气流动形成风。1观察课空气与我们的生活意识到空气对人类以及动植物的生存意义。学习有关空气特征和作用的内容, 用多种形式总结提炼。 通过调查,了解空气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用不同的方式总结空气的特点与作用。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