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三峡
郦道元
第一课时
三峡风光
三峡风光
三峡风光
三峡风光,美不胜收,作者笔下的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令人不禁也想有一次三峡之旅。
朗读
1.预习检测:
同学们在预习过程中,
朗读课文时,有何感受?
2.朗读指导:
第一,要读好“领起”词的短暂拖音;
第二,读出四字词语的节拍;
第三,读好特别之处的顿音。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至于/夏水襄陵
或/王命急宣
有时/朝发白帝
虽/乘奔御风
则/素湍绿潭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
读好“领起”词的短暂拖音
读出四字词语的节拍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清―荣―峻―茂
猿鸣三声泪―沾―裳
读好特别之处的顿音
三 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在三峡七百里当中, 两 岸 群 山 连 绵, 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看不见月亮.。
课文翻译
(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了两岸的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断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
它们之中间相距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觉得得快啊。
课文翻译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春冬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是有许多趣味啊。
课文翻译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每逢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常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啼叫,声音连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
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啼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渔歌唱道:
课文翻译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词类活用
虽乘奔御风
奔,指奔驰的快马,动词用作名词
1、通假字:略无阙处
阙,同缺,空隙、缺口。
四、文言文知识总结:
沿溯阻绝( )
绝巘多生怪柏( )
哀转久绝( 消失 ) 自三峡七百里中( )
自非亭午夜分,( )
极高的
隔断
在
如果
3、一词多义
三峡
郦道元
第二课时
评一评
正方:清人张岱曰:“古来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时袁中郎”(太上:最上,最高如:太古、太上皇、太上老君等)
反方:郦道元不过是照搬了前人的文字,稍加改动,称之为“山水圣手”言过其实。
究竟孰是孰非,如何评判,我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
一、知文意,赏美景
1.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试着用一个字完成填空
三峡之景,山容水意,四季分明,各具情态: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其形可谓( )矣,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其身可谓( )矣。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其势可谓( )矣,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行可谓( )矣。
春冬之时,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其景可谓( )矣。
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其境可谓( )矣,
高猿长啸,哀转久绝,其声可谓( )矣,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其情可谓( )矣。
二、析文本,明写法
2.如果你去三峡旅游,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呢?结合写景状物的方法和文章内容说说理由。
景物多从五觉写,动静正侧虚实合。
巧用修辞更生动,渲染意境重感情。
小提示:
我会选择XX季节去三峡旅游,根据文中第X段落的描述+具体语句,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具体的写景方法),突出了XX景物的XX特征,描绘了一幅XXX的画面,引人入胜。
三、品、比、鉴,辨高下
袁山松《宜都记》原文
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采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於千古矣。
小结
早在一千五百年前,南朝齐、梁间画家、绘画理论家谢赫就在自己的著作《古画品录》中提出了品画的艺术标准“六法论”。这是中国古代美术品评作品的重要美学原则,后代画家始终把六法作为衡量绘画作品高下的标准。
六法者何 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模写。
水经注.江水二.黄牛滩
江水又东,径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径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水经注.江水二.黄牛滩
江水又东经黄牛山,山下有石滩,名叫“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面的高崖间,有一山石很像人的样子,背着刀牵着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黄色的,轮廓较为分明;这个地方人迹罕至,没有谁能亲自探究。这块岩石已经很高了,又加上江流湍急,迂回曲折,即使沿途经过连住两夜,还是能够望见此物。所以在这里行走的人有歌谣唱道:“早晨从黄牛山出发,晚上住宿在黄牛滩。过了三天三夜,黄牛山仍跟以前一样。”说的就是水路迂回曲折,回望还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