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渔家傲
---------李清照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 :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词人。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变后,夫妇避乱江南。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凄苦孤寂度过了晚年。
解释:
星河:银河。
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天语:天帝的话语。
我报路长嗟日暮:
嗟,慨叹。
谩:徒,空。
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吹取:吹得。
三山:传说中海上的三座仙山。
渔家傲
(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yīn)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
学诗/谩(màn )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1.这首词的内容能用哪一个词来概括?
梦
2.结合词中内容说一说她在梦中看到了什么?
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活动二:再读诗歌 思考探究】
3.词人着力描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
①词人借梦境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充分表现了她对现实的不满及人生际遇坎坷的感怀。
②词人还借虚幻梦境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其非凡才能和美好愿望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因此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仙境,在这梦境中寻求出路。
1、第三句至第七句为什么写诗人与天帝的问答?
以此表现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活动三:研读文本 把握情感】
2、“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谩”字流露出心中的哀怨惆怅:一是空有诗情诗才,因知音(丈夫)早逝,而无人能会意;二是慨叹自己身逢乱世,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3、作者为什么梦想到三山中去?是否是消极避世,想以死来摆脱困境?
①环境优美,十分和平,与黑暗现实不同,这里没有战乱,没有生离死别;词人饱读诗书、满腹才华,渴望在这个仙境里得到施展,实现理想。
②她的思想活动,并非消极的,而是积极的,有现实意义的。
主题:
通过对梦境的描述,表达的词人烦闷的心情,充分表现她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表达主题的诗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⑴词中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并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的句子: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⑵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以及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不满的句子: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⑶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课堂检测
⑷李清照在《渔家傲》中,“我报路长嗟日暮”一句用路途遥远而时光易逝来比喻理想难以实现,写出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感受。
⑸李清照的《渔家傲》中“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表达了词人决心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乐观地寻求幸福的理想与愿望,也是本诗的主旨句。
⑹词中运用屈原《离骚》诗句典故,词中意境壮阔、想象丰富、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的句子是: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课堂检测
李清照词选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声声慢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乌江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题八咏楼
李清照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春残
李清照
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最长。
梁燕语多终日在,蔷薇风细一帘香。
李清照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