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课件(共47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课件(共47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6 16:09: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陶弘景
答谢中书书
导入
同学们,我们无不为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色所陶醉。其实,莽莽神州,茫茫九派,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我们伟大的祖国哪儿不是神奇如画呢?不信,就请你细细品读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读完后你一定会觉得江南的山水真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呢!
核心素养
1.积累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骈文句式的特点和魅力。
4.体会大自然的美,理解作者写景的巧妙。
01
文学常识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 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他曾担任过诸王的陪读,因看透了浑浊的人世,后隐居茅山。梁武帝每遇国家大事,就常去山中咨询他的意见,时称“山中宰相”。著有《陶隐居集》。
作者简介
谢中书:即谢征(500—536),字玄度,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所以称之为谢中书。他承袭祖父谢玄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写作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陶弘景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这篇是六朝山水小品(写景散文)名作。
山水小品是散文品种之一,短小灵活,简练隽永,可议论抒情,随性抒写自己感兴趣的所见所闻,是一种轻便自由的文学形式。
解题
“答”是“回复、答复”的意思。
“谢中书”即谢征,曾任中书舍人,故称“谢中书。
“书”“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dú)”“信札(zh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用来记事陈情。它的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可以写景,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也可以谈论政事,还可以勉励后学,等等。
答谢中书书
骈文
01
疏通文章
读准字音,划分节奏
〖重点字音〗①颓(tuí);②与(yù)。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
疏通文意
之:结构助词“的”。共:共同,一起。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里相共谈者,指的是那些有高雅情趣的人。与友人品赏山水,谈诗论文,是古人ー大雅事。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美”总领全文,点明中心。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入:耸入。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接下来的几句,作者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四时:四季。
俱:全,都。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多彩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歇:消散。
乱:纷乱,这里指此起彼伏。
夕日欲颓:夕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沉麟:指水中潜游的鱼。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乱”写出了“猿”“鸟”鸣叫的情态。
“竟”形象的写出了鱼儿争相跃出水面的状态。
渲染了傍晚热闹欢快的气氛。
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竟相嬉戏。这四句描绘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出蓬勃的生命气息,这几句是作者择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组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实:确实。
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
欲界: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这里指人间。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康乐: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385—433),他承袭祖父谢玄(343—388)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谢灵运是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
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最后,文章以赞美和感慨收束。“实是欲界之仙都”,将此地山水比作人间天堂,应是最大的褒奖和赞美!“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但遗感的是,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这既是对前贤的钦敬与追幕,又惋惜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而作者却能够继康乐之后,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自许之情,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
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
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偷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长伴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離琢。
指谢灵运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译文
01
文言积累
古今异义
晓雾将歇
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
夕日欲颓
古义:坠落
今义:萎靡
四时俱备
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晓雾将歇
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
夕日欲颓
古义:坠落
今义:颓废、萎靡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夕日欲颓
实是欲界之仙都
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十二章》名词 意愿
副词,将要
名词,欲望、欲念

四时俱备(季节 )
学而时习之( 按时 )
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
夕日欲颓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形容词用作名词,奇丽的景色
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形容词用作动词,坠落
01
文章结构
(1)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
(2—6)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7)以赞美和感慨总结全文。
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四时之景
朝夕之景
赞美感慨
沉醉得意
答谢中书书
感慨开端
仰观、俯察: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具体描绘
感慨收束
平视: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视觉、听觉: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视觉: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平视: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抒怀
写景
总引
四季(静态)
朝夕
(动态)
01
合作探究
1.总领全文的一句话是什么?全文围绕哪个字展开?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全文围绕哪个字展开?
“美”
研读探究
2、这篇文章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用哪一句话可以统领全文?这句话在文章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作用:结构上统领全文,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内容上这里的相共谈的人指的是有高雅情趣的人,作者将谢中书当作能谈山论水的朋友的同时,也希望与古往今来的高雅志士相比肩。
3、文中具体描写景物的句子是哪些?作者都描写了哪些景物?景物有什么特征?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山峰
溪流
石壁
青竹
猿鸟
鱼儿
秀丽,山高水净,充满生机。
4.文章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景物的?
①从观察角度来看,由仰视到俯视再到平视;
②从景物状态来看,由静态到动态;
③从感官角度来看,视觉听觉有机结合;
④从时间选择来看,选择朝和夕两个特定的时间段的生物活动,是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
5、《答谢中书书》描写的山川之美,美不胜收。请说说文中景物的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山水相映之美。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峻峭,水明丽;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趣盎然。
(2)色彩配合之美。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树林、翠绿的竹林,一年四季都有。蓝天做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
(3)晨昏变化之美。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写的是热烈欢快的晨景,“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的是清静幽寂的暮景,晨昏的景色变化展现出大自然的无限美好。
(4)动静相衬之美。
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
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
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6.“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思想感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字里行间,含有与谢公比肩之意,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作用:(1)内容上,是作者针对眼前的“山川之美”发出的感慨和展开的议论,突出了山水之景的奇绝,表达了作者期望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
(2)结构上,总结全文并呼应开头,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
7.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思考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
(1)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了作者对谢灵运的钦佩;
(2)自谢灵运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
(3)“我”是继谢灵运后又一个“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期待与谢灵运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和能够和古今山水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8.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9.“猿鸟乱鸣”和“沉鳞竞跃”中的“乱”“竞”
两个字用的好,请分析好在哪里?
"乱",纷乱,形象地写出了猿鸟"鸣"的状态,渲染了早晨热烈欢快的气氛;"竞",争着,争相,形象地写出了水中游鱼争相跃出水面的状态,渲染了热闹欢快的气氛。
10、把“晓雾将歇”“夕日欲颓”改成“晓雾将散”“夕日欲坠”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
原句的“歇”“颓”把晓雾和夕日拟人化了,赋予自然景色以生命力,表现作者对山川心驰神往并完全融入的情感。
艺术特色
1.结构严谨
文章由"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中间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最后以感叹总括全文。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见底";接着,近观"两岸石壁",远看"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夕"两层来写。次序井然,构思缜密。
2.意境优美
有山水相映之美:峰高水清,水给山带来了活力,山为水增添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有色彩搭配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景象动人。同时,文章还有晨昏变化之美以及动静相衬之美。
3.语言凝练
文章以四言句为主,句式整齐,言简意赅。"五色交辉""猿鸟乱鸣""沉鳞竞跃"中,"交""乱""竞"三字的运用,使颜色、声音、动作表现得具体、形象、生动,十分凝练。
答谢中书书
总领全文:
四时之景
晨昏之景
感慨收束
具体描绘
高峰入云(仰视)
清流见底(俯视)
两岸石壁
青林翠竹
雾歇猿鸣(视觉、听觉)
日颓鳞跃(视觉)
平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欲界之仙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豪得意


人间仙境
沉醉山水
愉悦得意
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观点,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主旨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