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列夫托尔斯泰》 随堂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8《列夫托尔斯泰》 随堂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6 22:41: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8列夫·托尔斯泰
积累运用 向下扎根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这副劳动者的忧郁面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滞( )留着愚钝和压抑……找不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眉宇之间那种像大理石穹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qì( )宇。他的面容没有一点儿光彩可言……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禁gù( )思想的囚牢;这张脸蒙昧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 )。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老人家入木三分的水墨画,赢得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B.在上次长跑比赛中,小雨鹤立鸡群,成绩一路遥遥领先。
C.见了校长,你那诚惶诚恐的样子,如今我一想起来就觉得好笑。
D.老师经常提醒我们,写字时一定要正襟危坐,眼睛距离书本一尺远。
[2023原创]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B.“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网上展馆全网爆火。上线当日,该展馆全网播放量大约超过1.0亿。
C.《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积累了路子,探索了经验。
D.通过对《列夫·托尔斯泰》一文的学习,使我们了解了托尔斯泰“天才灵魂”的深邃。
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
B.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做过无可置疑的描述。
C.什么,就这么个侏儒?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难道真的是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吗?
D.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5.文中引用了高尔基的一句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来描述托尔斯泰的眼睛,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道出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B.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明托尔斯泰眼界很宽,能一下子看见许多事物。
C.高尔基的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托尔斯泰的眼光很灵活。
D.这句话是高尔基对托尔斯泰的调侃之语,没有实在意义。
阅读理解 向上攀登
6.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
茨威格
①1910年10月28日,可能是早上6点,列夫·托尔斯泰像一个小偷一样,只由他的医生陪同,从他的生活的监狱中冲出来,呼唤向他发出了一个不可辩驳的坚定信号。当妻子夜里暗地里和歇斯底里地乱翻他的文件时,他再一次当场抓住了她,这时决定突然钢铁般坚决和果断地在他心中响起,离开“离开了他的心灵”的她,逃走,到任何地方去,到自身中去,进入自己的,分给他的死亡。他将大衣套在工作衬衫上,戴上一顶粗笨的帽子,穿上胶鞋,他的财产中没有带走别的除为了向人类表达自己精神所需要的东西:日记、铅笔和羽毛笔。然后他们上了车,坐在一个三等车厢油腻腻的长椅上,裹在大衣中。
②列夫·托尔斯泰不再这样称呼自己了,像对待他的钱、房子和荣誉一样,他也把他的名字扔在身后;他现在称自己为T·尼古拉耶夫——一个想为自己构想一种新生活和纯洁而正确的死亡的人的虚构的名字。现在他终于摆脱了一切羁绊,他可以在陌生的街道上做朝圣者,做学说和正直的话语的仆人。
③但他的生活、他的学说的可怕的对手——荣誉,他的折磨人的魔鬼和诱惑者,仍不放弃它的牺牲品。世俗不允许“它的”托尔斯泰属于自己。这个被追捕的人几乎还没有在火车车厢里坐下,旅行者中有人已经认出了这位大师,于是火车上所有的人都知道了,男人和女人们已经挤到车门口看他。他们随身带着的报纸带来一栏长长的、对这逃离监狱的珍贵动物的报道。他已经被出卖和包围了,荣誉再一次,最后一次拦住了托尔斯泰通向完满的去路。所有的站都被警察告知,所有的公职人员都被动员起来,家里他们已经订好特快车。记者们从莫斯科,从彼得堡,从四面八方追踪他这只逃跑了的野兽,列夫·托尔斯泰不应该也不可以单独同自己一起,人们不容许他属于自己和实现他的神圣化。
④他已经被包围了,没有他能投身进去的灌木丛。无论他想在哪里脱身,荣誉都将置身于他的对面,它无所不在。为了救他,疾病袭击了他,死神已经举起了他的大衣——黑暗的大衣,在追踪者面前盖住了他。
⑤在阿斯塔波瓦,一个小车站,他们不得不停下来。没有一家旅店、一座旅馆、一个豪华的地方让他藏身。站长羞愧地提供给他火车站大楼两层的木屋中的办公室。人们领这个打着寒战的人进去,突然他梦想过的一切都是真的了:这里就是那个小房间,低矮而沉闷,充满了污浊气味和贫穷,铁床,煤油灯暗淡的光线——一下子离他所要逃离的豪华和舒适很远很远。在死的时候,在最后的时刻,一切都变清楚了,像他所期望的:死神作为一个庄严的象征,纯洁地、无瑕地完全顺从他的艺术家之手。
⑥高尔基曾将列夫·托尔斯泰称为“一个人类的人”——这是一句精辟的话。因为他是同我们所有人一样的人,由同样龟裂的黏土塑成,带有同样世俗的不足,但是他更深刻地了解这些不足,更痛苦地忍受他们。列夫·托尔斯泰从不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一个比他同时代的其他人更高的人,只是比大多数人更具人性,更有德行,更敏锐地思考,更清醒和更热情——仿佛是世界艺术家的工作室中那个看不见的原始形式的第一个,因而是最清晰的模型。
(选自《自画像》,有删改)
(1)“列夫·托尔斯泰像一个小偷一样,只由他的医生陪同,从他的生活的监狱中冲出来”一句中“小偷”一词说明了什么?
(2)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意。
(3)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4)本文写托尔斯泰为什么不写他的文学创作,而是选取他死亡前“离家出走”这一事件来写?
综合探究 勇攀高峰
7.学习了本文,为进一步了解伟人深邃的思想,八年级(1)班拟举行以“走近列夫·托尔斯泰”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对联巧评价】根据对列夫·托尔斯泰作品的了解,用一副对联评价列夫·托尔斯泰。
上联:三尺侏儒相貌丑陋
下联:
(2)【制作资料卡】语文老师需要制作一张人物卡片,向同学们介绍列夫·托尔斯泰的情况。请你设计这张卡片栏目。
试卷第2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zhì 器 锢 zēng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滞留:zhì liú,停留不动;
非凡qì宇——非凡器宇:形容人精力充沛,风度不凡;
禁gù——禁锢:指行动受限制;
可憎——kě zēng,令人厌恶憎恨。
2.C
【详解】A.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对象使用错误;
B.鹤立鸡群: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望文生义;
C.诚惶诚恐: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使用正确;
D.正襟危坐: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望文生义;
故选C。
3.A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
B.语义矛盾,删去“大约”或“超过”;
C.语序不当,“积累”和“探索”交换位置;
D.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使”;
故选A。
4.C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C.“什么”表疑问,后面用问号;“就这么个侏儒”表惊叹、疑惑,后面用叹号。
故选C。
5.A
【详解】考查词句理解。
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托尔斯泰有“一百只眼珠”,他用这些“眼珠”观察生活,了解生活,进而反映到自己的作品中。故理解正确的是“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道出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故选A。
6.(1)托尔斯泰小心谨慎,因为一旦被发现,他将无法出走。
(2)高尔基认为他是人类的榜样、典范,和平常人一样,带有同样世俗的不足,但是他更深刻地了解这些不足,更痛苦地忍受它们。他比大多数人更具有人性和德行,更敏锐地思考,更清醒和更热情。
(3)这里运用了动作描写,通过“套”“戴”“穿”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托尔斯泰决绝又急切地逃离世俗生活,抛开世俗枷锁,坚定地去追求自己自由平静的精神世界,体现出作者对于他的高度赞扬和敬佩。
(4)远离荣誉与世俗,过真实、朴素、自然的普通人的生活是托尔斯泰一生的追求。选取“离家出走”这一行动比写他的文学创作更能直接体现他的个性和理想。
【详解】(1)本题考查语句理解。
“小偷”,偷东西的人。“列夫·托尔斯泰像一个小偷一样,只由他的医生陪同,从他的生活的监狱中冲出来”,在此将列夫·托尔斯泰比作小偷,写其想从生活的监狱中解脱出来样子,表现了列夫·托尔斯泰小心谨慎的样子;联系首段“当妻子夜里暗地里和歇斯底里地乱翻他的文件时,他再一次当场抓住了她,这时决定突然钢铁般坚决和果断地在他心中响起,离开‘离开了他的心灵’的她,逃走,到任何地方去,到自身中去,进入自己的,分给他的死亡”可知,托尔斯泰决心离开,远离世俗的枷锁,像“小偷”一样是因为他担心一旦被发现,他会被抓住,无法出走。
(2)本题考查语句理解。
画横线的语句“高尔基曾将列夫·托尔斯泰称为‘一个人类的人’”,是高尔基对列夫·托尔斯泰的评价;联系后文“因为他是同我们所有人一样的人,由同样龟裂的黏土塑成,带有同样世俗的不足,但是他更深刻地了解这些不足,更痛苦地忍受他们。列夫·托尔斯泰从不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一个比他同时代的其他人更高的人,只是比大多数人更具人性,更有德行,更敏锐地思考,更清醒和更热情”可知,之所以称之为“一个人类的人”,是因为高尔基认为他是人类的榜样、典范,和平常人一样,带有同样世俗的不足,但是他更深刻地了解这些不足,更痛苦地忍受它们。他比大多数人更具有人性和德行,更敏锐地思考,更清醒和更热情。
(3)本题考查人物描写。
“他将大衣套在工作衬衫上,戴上一顶粗笨的帽子,穿上胶鞋”中的“套、戴、穿”是对托尔斯泰的动作描写;联系前文“从他的生活的监狱中冲出来,呼唤向他发出了一个不可辩驳的坚定信号。当妻子夜里暗地里和歇斯底里地乱翻他的文件时,他再一次当场抓住了她,这时决定突然钢铁般坚决和果断地在他心中响起,离开‘离开了他的心灵’的她,逃走,到任何地方去,到自身中去,进入自己的,分给他的死亡”及“他的财产中没有带走别的除为了向人类表达自己精神所需要的东西:日记、铅笔和羽毛笔”可知,生动表现了托尔斯泰决绝急切地逃离世俗生活,抛开世俗枷锁,想要去寻找自己自由平静的精神世界,体现出作者对于他的赞扬、敬佩。
(4)本题考查选材。
根据首段“从他的生活的监狱中冲出来,呼唤向他发出了一个不可辩驳的坚定信号。当妻子夜里暗地里和歇斯底里地乱翻他的文件时,他再一次当场抓住了她,这时决定突然钢铁般坚决和果断地在他心中响起,离开‘离开了他的心灵’的她,逃走,到任何地方去,到自身中去,进入自己的,分给他的死亡。他将大衣套在工作衬衫上,戴上一顶粗笨的帽子,穿上胶鞋,他的财产中没有带走别的除为了向人类表达自己精神所需要的东西:日记、铅笔和羽毛笔”,第②段“列夫·托尔斯泰不再这样称呼自己了,像对待他的钱、房子和荣誉一样,他也把他的名字扔在身后;他现在称自己为T·尼古拉耶夫——一个想为自己构想一种新生活和纯洁而正确的死亡的人的虚构的名字”等语句可知,托尔斯泰不在乎自己的荣誉与浮名,他追求的是自由平静的精神世界,他希望远离荣誉与世俗,过真实、朴素、自然的普通人的生活;选取“离家出走”这一“逃离”行动比写他的文学创作更能直接体现他的个性和理想。
7.(1)示例:百年巨人文笔赫煊
(2)姓名、国籍、简介、代表作、名言等。
【详解】(1)本题考查对联拟写能力。拟写对联的要求:字数相等,词性一致;句式相同,位置相当;语意相关,上下衔接;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上联结构为:偏正短语+主谓短语。
示例:百年巨擘文学卓著
(2)本题考查设计能力。
应依据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一生著作等来设计卡片的内容。例如卡片可以包括他的姓名、国籍、生卒年月、代表作、人物评价等。
答案第2页,共3页
答案第3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