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三峡》 随堂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0《三峡》 随堂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6 22:40: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10三峡
积累运用 向下扎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良多趣味
(2)属引凄异
(3)每至晴初霜旦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飞漱其间
(6)哀转久绝
(7)回清倒影
2.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C.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D.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下列句中的“之”与“春冬之时”中的“之”意思相同一项是( )(
A.下车引之 B.水陆草木之花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4.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于/夏水襄陵
B.绝/多生怪柏
C.虽/乘奔御风
D.常有高/猿长啸
5.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6.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缺部分。
(1)《三峡》中,从正面描写三峡夏季江水暴涨、水流湍急的句子是: , 。
(2)《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烘托出三峡山的高峻险要的句子是: , 。
(3)《三峡》中,描写春冬之时江水十分清澈的句子是: , 。
(4)《三峡》中写春冬之景时,用一句“ ”把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
阅读理解 向上攀登
课内阅读
7.阅读《三峡》,回答下列问题。
(1)请概括三峡景物的总体特征。
(2)作者为什么在四个季节中选择先写夏季的水?
(3)分析文章结尾处引用渔歌在结构、内容上的作用。
拓展阅读
8.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三峡》(略)
【乙】江水又东径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①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迳信宿②,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节选自《水经注》)
【注】①成就:轮廓。②信宿:连住两夜。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B.绝巘多生怪柏 既人迹所绝
C.虽乘奔御风 虽途迳信宿
D.故渔者歌曰 黄牛如故
(2)下列句子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C.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
D.江水/又东径黄牛/山下有滩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作者是郦道元,他是我国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散文家。他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B.【甲】文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C.【乙】文抒发了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D.【乙】文中“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写出了这里水路纡深的特点。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②色如人负刀牵牛。
(5)【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重写水的 ;【乙】文“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侧重写水的 。这在写法上都属于 描写。【甲】【乙】两文都抒发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综合探究 勇攀高峰
9.阅读下面材料,说说你的探究结果。
郦道元为了写《水经注》,曾多次进行实地考察,行程万里。他不仅考察了沿途的山山水水,而且还效仿司马迁写《史记》前所做的准备工作——所到之处,便拜访当地德高望重之人,参观历史遗迹。这些让他大开眼界,获取了大量前所未闻的知识,为日后撰写《水经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试卷第2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甚,很 连接 早晨 快 冲荡 声音悲凉婉转 清波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翻译,注意结合语境确定字词的意思。
①句意:很多趣味。良:甚,很;
②句意:连续不断,凄惨悲凉。属:连接;
③句意: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旦:早晨;
④句意: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疾:快;
⑤句意:飞流冲荡。漱:冲荡;
⑥句意:声音悲凉婉转,很久才消散。哀转:悲凉婉转;
⑦句意: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清:清波。
2.A
【详解】本题考查通假字。
A.句意是: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阙”同“缺”,空隙、缺口;
故选A。
3.B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
例句中,“春冬之时”中的“之”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A.句意:下车拉他。之:代词,代指元方;
B.句意: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之:结构助词,的;
C.句意: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呢!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句意: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故选B。
4.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句子断句的能力。划分古诗文的朗读节奏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划分,要考虑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划好之后仔细读一读,看看是否顺口、顺畅。D项应断句为:常有/高猿长啸。
5.(1)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十分,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的趣味。(能抓住关键词翻译才给满分,意译只酌情给分。)
【详解】此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注意关键词:(1)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日光,这里指太阳。(2)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良:甚,很。
6.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清荣峻茂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注意易错字词:襄陵、溯、曦、素湍、潭、峻、茂。
7.(1)山高水长,悲寂凄凉。
(2)因为夏季水势的急猛很好地承接了上文山势的雄伟,给人的感受是一致的,也最能体现三峡水的特点,故先写“夏水”。
(3)结构上:渔歌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内容上:再次点明三峡之长、猿声之哀,进一步渲染了三峡秋季萧瑟、悲凉的气氛。
【详解】(1)本题考查理解概括内容。“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意思是:在三峡的七百里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由此可知三峡景物的总体特征:山高水长,岭连,中间狭窄;“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意思是:(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之中一片清寒肃杀。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接连不断,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凉婉转,很久才停止。由此可知三峡景物的总体特征:悲寂凄凉。
(2)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结构。作答本题也就是分析山与水的关系。
从第①段“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可知三峡山高岭连谷窄。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写山就是为了写水;第②段“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意思是:到了夏季,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写出了夏季水势的急猛,与第①段山势的雄伟,给人的感受是一致的,也最能体现三峡水的特点,故先写“夏水”。
(3)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
结构上:渔歌在文章结尾,结合上文内容,可知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内容上:“巴东三峡巫峡长,猜鸣三声泪沾裳”意思是: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另人眼泪满衣裳。写出了三峡山高水长,猿叫声的悲凉,间接地表达了景物带给人的感伤情绪,结合前文“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可知引用渔者的悲歌渲染了三峡秋季萧瑟、悲凉的气氛。
【点睛】参考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午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趣味无穷。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打湿衣裳。”
8.(1)C
(2)D
(3)B
(4)①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②形状就像一个人背着一把刀牵着一头牛。
(5) 湍急 纡回 侧面 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和赞美
【详解】(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
A.自:于,这里是“在”的意思/如果;
B.绝:极/穷尽;
C.虽:都是即使的意思;
D.故:所以/旧的、原来的;
故选C。
(2)本题考查断句。文言语句的断句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不要把句子割裂开。
D.有误,句意为:江水继续东流,经过黄牛山下,有一座滩名叫黄牛滩。“江水又东”是主谓句,其后可断开,“径黄牛”是动宾短语介绍前提条件,“山下有滩”是主谓句,中间可断开,所以句子应断为:江水又东\径黄牛\山下有滩;
故选D。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内容。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B.有误,(甲)不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而是先写了夏季,再写春冬,最后写秋季;
故选B。
(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本题重点词:
①重岩:层层的悬崖。叠嶂:排排的峭壁。隐:遮蔽。
②色:形状。如:像。负:背。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主题及写作手法能力。
(甲)文“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意思是: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由此可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重写水的湍急;
(乙)文“此岩既高,加以江湍回”意思是:这块岩石很高,又加湍急的江流回环曲折。由此可知,“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侧重写水的纡回(深);
两文没有直接描写水的湍急和纡回,而是通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和“朝发黄牛,暮宿黄牛”来描写的,故属于侧面描写;
结合(甲)文内容可知,主要描写了三峡不同季节的山和水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三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结合(乙)文内容可知,主要描写了黄牛滩的水纡回的特点,表达了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所以两文都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点睛】参考译文:
【甲】在三峡的七百里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到了夏季,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有时君王的命令急于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中有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地往下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之中一片清寒肃杀。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接连不断,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凉婉转,很久才停止。所以渔民们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江水继续东流,经过黄牛山下,有一座滩名叫黄牛滩。南岸层层的山岭耸立着,最远的高山上有一块岩石,像是人拿(背)着刀,牵着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黄色的,完全是天然形成,轮廓十分清晰,但那里人迹罕至,没有谁能亲自探究。这块岩石很高,又加湍急的江流回环曲折,因而即使经两三天的航程,还能看到这块奇岩。所以过路人的歌谣说:“早晨从黄牛山动身,晚上还在黄牛山过夜。过了几天几夜,黄牛山看起来还是原来一样。”水路迂回曲折,回望还是一样。
9.(示例):要想取得成功,就要有不畏艰难、勇于实践、持之以恒的精神。
【详解】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探究能力。作答时可以先找出材料中关键语句,然后进行概括提炼。
阅读材料,根据“多次进行实地考察,行程万里”“拜访当地德高望重之人”“参观历史遗迹”可知,郦道元为了写《水经注》,勇于实践,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据此可得出探究结果:要想取得成功,就需要有勇于实践、勇于探索、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
答案第4页,共5页
答案第5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