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人教彩色版语文学科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名著导读
昆虫记
名著导读《昆虫记》
人教彩色版语文学科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1课
名著导读《昆虫记》
走进昆虫世界
名著导读《昆虫记》
人教彩色版语文学科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1课
名著导读《昆虫记》
人教彩色版语文学科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1课
你认识他了吗?
名著导读《昆虫记》
人教彩色版语文学科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1课
名著导读《昆虫记》
人教彩色版语文学科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1课
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作家。
1823年12月22日出生在法国南方阿韦龙省圣雷翁村一户贫穷农民的家中。
法布尔于1833年中学毕业,1839年当工人。然而,勤奋好学的法布尔抓紧一切时间自学。
1840年,法布尔考取了沃克吕兹省阿维尼翁史的师范学校,毕业后谋得一份教师的职位,从此开始了长达20余年的中学教师生涯。
1844年与教师威拉德结婚。法布尔一面努力任教,一面利用业余时间不知疲倦的做动植物观察记录,立志做一个为虫子书写历史的人。
30岁那一年,法布尔靠自学取得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又过一年,法布尔获得自然科学博士学位。就在同一年,他在《自然科学年鉴》发表了长期积累的成果——《节腹泥蜂习俗观察记》。他不仅纠正了以往权威学者的错误,而且阐发了独到的见解,开始引起科学界人士注意。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格外关注这位法国的年轻人,称他是“无与伦比的观察家”。
名著导读《昆虫记》
人教彩色版语文学科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1课
1875年,法布尔决定远离城市喧嚣,专心实现自己的昆虫学研究。他带领家人,前往乡间小镇塞里尼昂。在这里,他经过四年努力,1879年,终于把20多年的观察资料编撰成《昆虫记》第一卷出版。
1880年,法布尔用积攒下的一小笔钱,在小镇附近购得一处坐落在荒地上的老旧民宅。他用当地的普罗旺斯语给这处居所取了个风趣的雅号——荒石园。此后,法布尔守着心爱的“荒石园”,开足生命的马力,年复一年,不知疲倦的从事昆虫学研究,把劳动成果汇成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
1910年,《昆虫记》第十卷问世了,这时法布尔已是86岁高龄的老人了。法国文学界以“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为称号,推荐他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可惜诺奖委员们还没来得及做最后决定,便传来法布尔离世的消息。
1915年10月11日,这位“以昆虫为琴拨响人类命运颤音的巨人”与世长辞。
名著导读《昆虫记》
人教彩色版语文学科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1课
走进《昆虫记》
名著导读《昆虫记》
人教彩色版语文学科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1课
作品主题 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作者对人生的思考,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内容梗概 这本书描写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所表现的妙不可言、惊人的灵性。作者将昆虫拟人化,生动形象且具体地为读者展示了微小的昆虫世界中的一幕幕场景,不仅体现了昆虫的特点、习性,还表达了作者对各种昆虫特有品行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 写作特色 ①用散文的形式著成的一部昆虫学回忆录。 ②第一部用田野实验的方法研究活生生的昆虫,研究昆虫的本能与习性的著作。 ③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
走进《昆虫记》
名著导读《昆虫记》
人教彩色版语文学科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1课
快速阅读经典篇目《螳螂》, 说说阅读体会。
1.语言诙谐,有情趣、常常以拟人手法表现昆虫世界。
2.研究方法独特。
3.渗透对人生的思考。
名著导读《昆虫记》
人教彩色版语文学科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1课
法布尔对于昆虫的描述是特别形象的,上述也只是冰山一角,感兴趣的话,不妨来 阅读《昆虫记》,跟随法布尔的步伐来看看这部《昆虫记》吧。
名著导读《昆虫记》
人教彩色版语文学科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1课
阅读方法:
1.借助前言与后记,了解全书大致内容。
2.遇到专业性术语,查找工具书。
3.第一遍要快速的阅读,做好圈点与批注。
4.第二部阅读选文要带着问题去读。
名著导读《昆虫记》
人教彩色版语文学科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1课
《昆虫记》阅读规划表
姓名: 预计阅读周期:十三天 实际完成时间:
日期 阅读内容(章节) 内容概括 阅读感受
第一天 《荒石园》《昆虫的装死》
第二天 《蝉和蚂蚁的寓言》《蝉出地洞》
第三天 《螳螂捕食》《灰蝗虫》《绿蝈蝈》
第四天 《大孔雀蝶》《小阔条纹蝶》
第五天 《象态橡栗象》《豌豆象》
第六天 《菜豆象》《金布甲的婚俗》《松树鳃角金龟》
第七天 回顾本周阅读内容,整理批注与读书笔记,走近自然,观察你身边的昆虫
第八天 《意大利蟋蟀》《田野地头的蟋蟀》《萤火虫》
第九天 《圣甲虫》《圣甲虫的梨形粪球》《圣甲虫的造型术》
第十天 《西班牙蜣螂》《米诺多蒂菲》《南美潘帕斯草原的食粪虫》
第十一天 《粪金龟和公共卫生》《隧蜂》《隧蜂门卫》
第十二天 《老象虫》《朗格多克蝎的家庭》《朗格多克蝎》
第十三天 回顾本周阅读内容,继续完善读书笔记, 试着对你观察的昆虫进行描写
备注:《昆虫记》作为科普文,既有它的文学性,又有它的科学性。因此在阅读之前可以查阅相关资料,在进行第一遍阅读的时候,可以以快速浏览的方式进行,掌握文章的大致内容之后,结合自己的圈点批注,找出自己比较感兴趣的篇目,进行第二遍精读。精读的时候需要带着问题去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解决问题。
精读细研
1.借助前言、后记或附录中有关作家作品的介绍,了解作家的生平事迹、科学成就和全书的大致内容,为阅读整本书做好准备。
2.在阅读中,遇到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概念、术语,要查找工具书或相关资料,把握其含义;要运用自己在课内外学到的知识加强理解,深化认识;如果科普作品的内容是你非常感兴趣或比较熟悉的,也可以质疑问难,拓展延伸,把阅读引向更深层次。
读书指导
3.体会科普作品中蕴含的科学思维、科学理念和科学精神,扩大我们的知识领域,锻炼我们的思维,在阅读中汲取人生智慧,让科学的光芒照亮自己。
4.关注科普作品的艺术趣味。科普作品,都或多或少地运用了文学手段来介绍科学知识,一般都是结构严谨,逻辑严密,语言幽默,兼有理趣和情趣的。在阅读中,我们可以获得真知,也可以得到善的感染和美的熏陶。
精读细研
拓展探究
专题一:跟法布尔学观察
1.总结观察的经验:法布尔仔细地观察每一种蜂,有时亲自饲养,有时坐在树林里或草地上连续观察几个小时,还因此发现了许多新种类的蜂。这体现了法布尔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求实的工作态度。
2.设计观察实验。
示例: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的实验报告
步骤:(1)设计一个观察蚯蚓的实验,准备10条蚯蚓、一个有盖的黑色盒子。
(2)把湿土倒在盒子的一边,另一边倒上干土,把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上盖子,5分钟后掀开盖子观察。
拓展探究
(3)反复实验,以减少实验结果的失误。
(4)实验三次后,实验结果如下:
第一次:干土中的蚯蚓有3条,湿土中的蚯蚓有6条,中间的蚯蚓有1条。
第二次:干土中的蚯蚓有2条,湿土中的蚯蚓有6条,中间的蚯蚓有2条。
第三次:干土中的蚯蚓有2条,湿土中的蚯蚓有8条,中间的蚯蚓有0条。
(5)撰写实验报告:
通过这几次观察,我发现蚯蚓喜欢潮湿的生活环境。如果去小河边,可能会挖到蚯蚓;如果去菜园里土地肥沃的地方,也可能会找到蚯蚓。相反,在干燥的马路旁是很难找到蚯蚓的。
拓展探究
专题二:跟法布尔学探究
1.总结科学探究的经验: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法布尔研究昆虫的行为时,没有改变昆虫的生活环境,也没有对昆虫施加任何影响,因此,法布尔研究昆虫行为的方法主要是观察法。
2.设计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蚂蚁爱吃什么样的食物
拓展探究
提出假设:蚂蚁可能爱吃甜的食物;蚂蚁可能爱吃软的食物;蚂蚁可能爱吃小昆虫。
设计实验:在一个培养皿的两端分别放上少许盐和少许糖,把一只蚂蚁放进培养皿中,仔细观察蚂蚁的行为。重复进行几次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蚂蚁爱吃甜的食物。
拓展探究
专题三:跟法布尔学写作
1.示例:红蚂蚁会偷其他家族的孩子来侍候自己的家族。它们一般抢劫不同种类的蚂蚁,把它们的蛹运到自己窝里;不久后,小生命从蛹里出来,新生的异族就成为它们家中积极干活的佣人。
赏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红蚂蚁的霸道、蛮横、聪明。
拓展探究
2.示例:狗生性灵活,反应十分敏捷。当看到有老鼠、虫蚁出现时,狗便展示其自身的本领,快速地捕捉盯紧的“猎物”。在狗的视线范围内,几乎没有一只猎物能够脱离它们的“五指山”。狗的食量不大,却很挑剔。狗最爱吃肉或是骨头,不喜欢吃蔬菜、水果……狗的智力在低等动物界中也是非比寻常的,是人类的智力的四分之一。通过人工训练的狗能做许多高难度的动作:能在低空中极其准确地接住从较高空中掉下来的微细物品;后脚踮地,前爪与人类握手,像和人类打交道的朋友一般……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偏重于抒情言志,诗歌的情感往往寄托在鲜明独特的意象上,通过意象营造出生动感人的意境。
B.杨绛先生在叙事散文《老王》中记叙了与老王的交往经历,表达了她对老王深切的愧怍之情,也表现了—个知识分子可贵的自省精神。
C.古代跟年龄相关的称谓很多。如“垂髫”,指小孩;“花甲”,指六十岁的老人;“加冠”,指年已二十的成年男子。
D.法国博物学家布封的《昆虫记》,既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课文《马》即选自其中。
课堂检测
D
1.阅读课本上的精彩选篇或自选一篇《昆虫记》中的文章,写一篇专题探究。
2.进行课外阅读积累,自主阅读推荐:《白洋淀纪事》《湘行散记》。
课下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