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第二课时 《昆虫记》专题探究
名著导读:《昆虫记》 科普作品的阅读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
【专题解读】
专题一:跟法布尔学观察
探究提示:
1.精读书中描述法布尔观察昆虫的精彩段落,结合实例总结法布尔观察的经验。
2.借鉴法布尔的经验,设计一个观察实验,并进行实践,做好观察笔记。
知识要点:
展示法布尔观察昆虫的精彩段落,总结法布尔观察的经验。
观察一:蜜蜂到底会不会辨别方向
曾听人说起过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我想亲自确认一下。我在屋檐下的蜂窝里捉了二十只蜜蜂,并在蜜蜂身上做了白色的记号,让我的女儿爱格兰在那里等着。我自己把它们装在纸袋里走了二里半路才把它们放出来。
我是两点整放开它们的,没想到在短短三刻钟的时间里,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那两只小蜜蜂飞了二里半路,这还不包括采花粉花费的时间。
第二天,又有十五只有记号的蜜蜂回到巢里了。这样,二十只蜜蜂中有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这不是因为它们拥有超常的记忆力,而是因为它们拥有一种难以解释的本能,而这种本能正是我们人类所缺少的。
分析:作者对蜜蜂的观察是用实验观察法(通过做实验的方式进行观察)。作者为观察蜜蜂对方向的识别能力,精心设计了“把它们装在纸袋里走了二里半路才把它们放出来”的实验,在实验中得出了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这一结论。
观察二:塔蓝图拉毒蛛是否看得见东西
为了观察塔蓝图拉毒蛛的一举一动,我把玻璃罐放在卧室桌子上。它很快便习惯了囚徒生活,最终也习惯了到我手上吃现成的小飞虫。用上颚的毒牙杀死猎物后,它像大多数蜘蛛一样并不满足,还会吮吸死虫的头:它用触须把飞虫肉片塞进嘴里嚼碎,把渣子吐出来,并把住处清除干净。几乎每次进餐后,它都要整理一下仪容,譬如用前腿上的跗节把触须和上颚里里外外清洗干净。做完这一切之后,它又重归安静。傍晚和深夜是它外出散步的好时候,我经常听到它不耐烦地抓挠纸袋的声音。蜘蛛所表现的这种习性证实了我的一个观点:无论是晚上还是白天,大多数蜘蛛都能看得见东西。
分析:作者白天看塔蓝图拉毒蛛吃猎物,清扫住处,整理仪容。晚上听塔蓝图拉毒蛛想要外出散步的声音。可见,作者是用视觉与听觉对塔蓝图拉毒蛛进行观察的,得出了“无论是晚上还是白天,大多数蜘蛛都能看得见东西”的结论。
观察三:一种奇怪蜘蛛的外貌
在我的实验室并没有普通的塔蓝图拉毒蛛,这种蜘蛛的习性将在狼蛛的特点中介绍。但是我有一种非常奇怪的蜘蛛,个头与黑肚皮塔蓝图拉毒蛛或纳博纳狼蛛差不多,跟其他种类的蜘蛛相比,个头要小一半。它的下身就像穿了一条黑色的天鹅绒裤子,腹部还有褐色的波浪饰边,腿上则缠绕着灰色和白色的圈纹。它的家十分招人喜爱。通常它把家安在干燥的、铺满百里香叶的卵石小径上。
在我的实验室里分布着大约二十个蜘蛛洞。每当我匆匆路过任何一个蜘蛛洞时,都要停下来看一眼这些发光的小洞。这些蜘蛛的四大眼睛,或者说是它的四个望远镜,像钻石一样发着光。另外四只小一点的眼睛,则藏在深洞里无法看到。
分析:从这个文段可见,作者先从整体来观察这种奇怪蜘蛛的个头,再从局部来观察它的下身、腹部、腿部以及眼睛。除此之外,作者还运用了对比手法,把这种蜘蛛的个头与塔蓝图拉毒蛛、纳博纳狼蛛以及其他种类的蜘蛛进行了对比。
小结:法布尔观察昆虫的方法有实验观察法、感官观察法、对比观察法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法。
专题二:跟法布尔学探究
1.研读法布尔着力探究的若干个具体案例,总结他的科学探究经验。
2.借鉴法布尔的经验,选择你感兴趣的一个科学问题,设计方案,进行探究实验。
知识要点:
1.法布尔对昆虫特性的探究有以下要领:
(1)观察次数充足,不轻易下结论;(2)就初步观察所得,敢于大胆提出疑问;(3)带着问题再次观察,明确探究方向,胸有成竹;(4)科学严谨地进行记录,根据记录得出结论。
2.借鉴法布尔的经验,设计一个观察实验并进行实践,做好观察笔记。
示例: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的实验报告。
步骤:
(1)设计一个观察蚯蚓的实验,准备10条蚯蚓、一个有盖的黑色盒子。
(2)把湿土倒在盒子的一边,另一边倒上干土,把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上盖子,5分钟后掀开盖子观察。
(3)反复实验,以减少实验结果的失误。
(4)实验三次后,实验结果如下:
第一次:干土中的蚯蚓有3条,湿土中的蚯蚓有6条,中间的蚯蚓有1条。
第二次:干土中的蚯蚓有2条,湿土中的蚯蚓有6条,中间的蚯蚓有2条。
第三次:干土中的蚯蚓有2条,湿土中的蚯蚓有8条,中间的蚯蚓有0条。
(5)撰写实验报告:
通过这几次观察,我发现蚯蚓喜欢潮湿的生活环境。如果去小河边,可能会挖到蚯蚓;如果去菜园里土地肥沃的地方,也可能会找到蚯蚓。相反,在干燥的马路旁是很难找到蚯蚓的。
专题三:跟法布尔学写作
1.从写作的角度精读《昆虫记》,摘抄若干精彩片段,进行鉴赏、点评。
2.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学习法布尔的写作技巧,进行仿写。
知识要点:
1.鉴赏、点评《昆虫记》的写作手法。
文段一:我看见了一个非常奇怪而且轻灵的小昆虫,它从木桶里升腾起来的蒸汽中穿飞出来。这只小动物的身体很有意思,中间部分非常瘦小,后部非常肥大,而这两个部分之间,竟然有一根长线连接起来,多么奇妙的小东西啊!
写作借鉴:动作描写、外貌描写
文段二:它所要采取的行动,有以下几步:它先是突然一下子落到蜘蛛的身上,以快取胜,差不多连翅膀都还没来得及停下来,就要把这个小蜘蛛带走。其他昆虫采用什么麻醉方法等,这个小动物可是一点也不知道。
写作借鉴:动作描写、对比手法
2.习作展示:我家的小动物
习作一:运用“细节描写”写小狗
婶婶家的小狗嘟嘟,不仅活泼可爱,还胖乎乎的。嘟嘟睡觉的时候可有趣了。它有时候四脚朝天,合拢前腿,挺着大肚子,一鼓一鼓的,慢慢进入梦乡;顽皮的时候两脚合拢往前一伸,用后脚当睡垫,垫在身体下呼呼大睡,小舌头露在外面;生气的时候,四脚抱拢,身子蜷缩着,卷成一个巧克力色的小圆球。
习作二:运用“修辞手法”写小狗
我家的小狗刚满月,它的眼睛是那样深邃,仿佛一潭蔚蓝的湖水。它的皮毛黑白相间,犹如雪白的棉花上不小心滴了几滴墨汁,又像裹着一件奶牛皮衣,真漂亮!最有趣的是小狗的小尾巴,它的尾巴红棕色的,上面夹杂着一点儿白毛,经常摇来晃去像个拨浪鼓。
拓展专题:跟法布尔悟人性
知识要点:昆虫世界中的人性在生活中的借鉴价值:
(1)关于团结:
松毛虫总是排着队,一条跟着一条出去觅食,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生活在一起。
启示:团结协作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是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
(2)关于奉献:
松毛虫不管是在自己的巢穴还是在别人的巢穴,每条小小的松毛虫都会竭尽一己之力,造出属于大家的壁垒。
启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在为别人做出奉献的同时,我们也在享受别人给予的奉献。
(3)关于原则:
第一条松毛虫到什么地方去,后面的松毛虫就会死心塌地跟着走,它们排成一条整齐的队伍,相互之间既不拥挤,也不拉开距离。
启示:一个人做事要讲原则,有些事情要努力去做,有些事情不能去做,该做的就毫不犹豫,不该做的坚决不做,有所为有所不为。
(4)关于生活本领:
①塔蓝图拉毒蛛能未雨绸缪,为一切突发事件做好准备。
②想截断蜘蛛的退路,不是那么简单。有时候,你把小刀插进去碰到的却是坚硬的石头,因此必须另寻良计。
③塔蓝图拉毒蛛不是一种克制的蜘蛛,不会用理智的用餐办法,不会将猎物保留几个星期,每次只吃一小部分。
启示:告诉我们未雨绸缪做好准备是制胜的魔棒;遇到失败另寻良策是理智的决定;克制欲望,才不会患得患失。
【专题特训】
一、选择题
1.【名著综合】 (专题一)八年级(1)班举行名著阅读交流活动,下列同学的介绍有. 误. 的一项是( )
A.小李说:“《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红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书中斯诺采访了众多共产党人,如很大年纪仍参加革命工作,致力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徐海东。”
B.小张说:“在《昆虫记》中我学到了一种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法布尔在荒石园中,数十年如一日地对昆虫进行细致的观察与实验,获得了很多新发现。”
C.小明说:“我非常喜欢《星星离我们有多远》这部科普作品,它让我从科普和历史的角度了解了测量天体距离的历程,其中充满了学理性、知识性和趣味性。”
D.小红说:“《寂静的春天》提醒着我们仍需要探索非化学的方法控制农业虫害问题的可能性。”
【解析】A.“徐海东”错误,应是“徐特立”。故选A。
A
2.(专题三)下面对《昆虫记》评价不. 当. 的一项是( )
A.《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全篇行文严肃,多科学术语,可读性不强。
B.《昆虫记》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作者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C.《昆虫记》不仅详尽地记录着法布尔的研究成果,更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和生活状况等。
D.《昆虫记》可以说是法布尔一部非常奇特的“自传”,昆虫是他研究经历的证据、传记的旁证材料。
A
【解析】A.“全篇行文严肃,多科学术语,可读性不强”说法错误。《昆虫记》全篇行文活泼有趣,极少有科学术语,可读性非常强。故选A。
二、图表题
1.(专题一)根据《昆虫记》内容, 将对应昆虫的序号填到横线内。
(1)擅长装死的是 ;(2)被称为“不会迷失的精灵”的是 ;(3)被称为“天生的攀岩家”的是 ;(4)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的是 。
【解析】A.黑步甲;B.狼蛛;C.螳螂;D.蜜蜂。
C
B
D
A
2.(专题三)《昆虫记》不仅是了不起的科普作品,更是一部文笔优美、富有哲思的文学作品。请你比较百度百科和《昆虫记》关于甲虫制作粪球的文字,概括其语言的特点。
比较对象 比较内容 语言特点
百度百科“蜣螂” 产卵后,雌雄共同推曳粪土将卵包裹而转成丸状。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 百度百科中的表达,“产卵”“雌雄”“推曳粪土”“转成丸状”等词语说明了蜣螂制作食物的过程,语言严谨、简洁、准确,富有科学性。
《昆虫记·西绪 福斯虫》对应语段 夫妻双双以同样高涨的热情,共同参与为儿子们准备面包的劳动,揉面团,运回家,入烤炉,样样都干。前爪上的小刀用力一划,一块大小正合适的粪食切下来,供它们加工用。这时候,做父亲的和做母亲的齐心协力,共同摆弄切下的小粪块,轻轻地拍打,加力按压,制作成大疏豆粒般的小丸。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 《昆虫记》中的表述,“夫妻双双以同样高涨的热情……轻轻地拍打”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大疏豆粒般的小丸”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西绪福斯虫制作食物的过程,表达了它们对子女的挚爱,语言幽默有趣,细致传神。
三、简答题
1.(专题二)研读法布尔着力探究的若干个具体案例,总结他的科学探究经验。法布尔有哪些科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请结合原著进行分析。
作者进行多次实验,但有时并没有找到结果,他敢于如实反映,这是实事求是精神;法布尔对大孔雀蝶进行多次实验,即使实验有很大的阻碍,仍然想尽办法,这是锲而不舍的精神;法布尔在实验时做好充分准备,并进行一次又一次的调整,这是科学严谨的精神。
2.(专题三)《昆虫记》既是科普作品,又是文学经典,结合书中精彩的片段,鉴赏、点评《昆虫记》的写作手法。
《昆虫记》送给我们四个写作锦囊:抓住主要特征描写事物;恰当运用比喻、拟人、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用对比手法突出事物特征;用细节描写把事物写生动、具体。结合书中内容分析示例:对比手法:蝈蝈与蝉叫声的对比,蝈蝈与螳螂食性的对比。
【解析】根据词性相对、内容相关的原则,应该对“拼搏成就未来”,故选B。
【模拟演练】
某中学正在开展以“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小李准备写两句话作为此次活动的宣传标语,他写出了上句,请你从下面三句中选出一句,和小李写的上句构成对偶句( )
上句:读书放飞梦想 下句:
A.好读书读好书 B.拼搏成就未来
C.品味人文六安 D.坚持体育锻炼
B
2.下面是小文准备的演讲词中的一段,请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处补写一句。
人们与文学的邂逅是一种浪漫的享受。沉醉其中,就好像吹拂着轻柔的杨柳风,温暖惬意;就好像沐浴着迷蒙的杏花雨,清新滋润; ,
。徜徉于文学的世界,你会在漫漫的人生路上,唱出春花秋月,落英缤纷;在恋恋的红尘岁月中,吟出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阅读文学作品,我们可以领略人间风味,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
绚丽多姿
就好像欣赏着灿烂的夏日花
3.在名著阅读主题问答环节中,你抢到了一次答题机会。请选出下面有关《昆虫记》内容的描述中有. 误. 的一项( )
A.圣甲虫有时候会把粪球打碎敲破,是因为粪球存放的时间太长,不能养育幼虫。
B.萤火虫的绰号是“食肉的猎人”,虽然萤火虫的外表很天真,但它却是个肉食者、猎取野味的猎人;并且打猎的方式还很凶恶。
C.“它半身直起,威严端庄地立在太阳照着的青草上,宽阔的轻纱般的薄翼,如披风拖曳着,前腿形状像臂,伸向半空,好像是在祈祷……”这是对螳螂的描写。
D.《昆虫记》用词生动、叙述精彩、描写细腻、想象独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A
【解析】A.有误,在《圣甲虫的造型术》一节中讲到圣甲虫在某些情况下会把粪球打碎敲破,是因为圣甲虫对从疯狂的抢食者中弄到的粪球进行仔细的检查,将可能会裹进粪球的一些小蜣螂、蜉金龟等清除出去,以免与圣甲虫幼虫争夺食物。
4.【名著综合】 请你结合《红星照耀中国》或《昆虫记》中所记述的事实,说说作者通过这些事实传达了怎样的心声。(100字左右)
示例一: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记录了他在苏区走访当地农民的事实。农民亲口告诉他,红军比白军好得多;红军禁鸦片,买东西付钱,还兴办了免费的学校等。斯诺记录这些事实是为了向全世界报道红军获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是受人民爱戴的军队。
示例二:法布尔在《昆虫记》中写他有一次挖开了一百多个圣甲虫的洞穴,发现圣甲虫妈妈给小圣甲虫准备的粪球是用柔软的绵羊粪制的,粪球外部还有一层硬皮做保护。法布尔通过观察事实想告诉我们他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爱与赞美。(或想告诉我们,只有热爱科学,善于动手,勤于观察,才能发现事情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