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诗词五首》作业(共3课时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6 《诗词五首》作业(共3课时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9 18:33:03

内容文字预览

《诗词五首》第三课时练习题
阅读(一)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我报路长嗟日暮”中的“嗟”在词中的含义是① ,“学诗谩有惊人句”传达处作者② 的苦闷心情。
2.“九万里风鹏正举”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请结合此句内容简要分析?
请用自己的话描绘“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两句诗的画面。
4.下列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李清照的词以婉约细腻为主,《渔家傲》是其婉约词的代表之作。
B.诗中“归”字饱含作者经历人生道路上的流徙奔波后,希望得到一个理想归宿的热切愿望。
C.“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表达了诗人空有才华,终遭逢不幸的深沉慨叹。
D.本词通过记梦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传达出积极进取的力量。
5.赏析“接”“连”两个动词的妙处。
6.本词中的“谩”含意丰富,值得品味,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
7.简析词中“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的作用?
8.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9.下阕哪句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10.“路长”“日暮”两个词写出了什么?
11.词的最后三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
1.①叹息(或感叹,哀叹,慨叹等);②才华无用(或空有才华,才华无法施展等)
2.示例:我会在遇到困难(或希望自己有所作为,遭遇变故,孤独无依,奋力挣扎,感觉前路迷茫等意对即可)的时候引用这句话。我要想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鼓励自己不被现实打到,要执着于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3.示例:天空中云雾翻涌,一片曙色朦胧,仰望头顶的银河似在转动一般,将点点星光投散在海面,像无数的船儿在舞动着风帆。
4.A
5.“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
6.“谩”意思是空空、徒然,“谩”字流露出词人心中的哀怨惆怅:一是空有诗情诗才而怀才不遇的愤懑;二是慨叹自己身逢乱世,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三是交代自己向往“三山”的缘由。
7.承接上下两片,上片末写天帝的问话,下片前二句写词人的对答,问答之间,语气衔接;“我”与天帝之间的对答,既体现天帝的关切,也说明词人的迷茫、孤独,表达了词人对现实的不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8.运用典故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词人把自己比作大鹏,乘万里风高飞远举,叫风不要停,把她的小舟吹到仙山去,让她过自由自在的生活,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词人对现实的不满,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9.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面前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10.写出了词人孤独无依的痛苦感受和辛苦求索、遭逢坎坷的境遇。
11.这三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借用典故,表达了词人想追求理想生活,寻求幸福生活的愿望,意境瑰奇壮阔,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1《诗词五首》第二课时练习题
阅读(一)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下面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传诵。请你自选一个角度,对它作点赏析。
3.最后两句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二)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下列对《赤壁》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的“前朝”,指东汉末年的战乱时代;“铜雀”即铜雀台,是曹操的休闲行乐之处。
B.诗歌由“折戟”这一小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
C.三、四句假设东风不助周瑜,二乔定会被曹操锁进铜雀台,由此表达了作者的历史兴亡之感。
D.整首诗尺幅之中有历史的大气象,形象中又寓哲理,同时还蕴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2.下列对《赤壁》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古战场时,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是怀古咏史之作。
B.诗的前两句交代了感兴的缘由—一支沉入泥沙中的断戟。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思是: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直接写出了政治军事情势的变化。
D.后两句曲折地反映出作者的抑郁不平之气。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都有某种机遇,而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
3.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4.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并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
5.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6.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7.后两句的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阅读(一)
1.C
2.示例:角度一,意境雄浑。运用想象的黑云和日光来造境造意,色彩浓烈,想象奇特。角度二,巧用修辞。运用比喻和夸张渲染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运用对偶,音韵和谐。角度三,感情浓郁。歌颂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3.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或: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忠君报国的心愿)
阅读(二)
1.A 2.C
3.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暗示岁月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为下文的议论做铺垫。
4.“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5.不好。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
6.不以成败论英雄,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
7.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气。
1《诗词五首》第一课时练习题
(一)《饮酒》阅读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下面对《饮酒(其五)》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叙一转,写出了一种闹中取静的闲适之美。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问一答,写出了一种超尘脱俗的操守之美。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实一虚,写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空灵之美。
D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一静一动,写出了一种暮鸟飞还的温馨之美。
2.下列对《饮酒(其五)》的赏析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此诗是诗人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抒情小诗,其中“心远”二字指诗人心中远离草庐。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与世无争的情怀。
C.“山气日夕佳”一句在诗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紧承上句,点名南山的暮景,引出下句的飞鸟结伴归林。
D.此诗融情于景,情景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平淡而质朴的美。
3.对陶渊明《饮酒》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首句的节奏停顿应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悠然见南山”的“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自由和惬意。
C.诗中的“心远”“悠然”表明了诗人的心境。
D.全诗热情讴歌了闲适、宁静的田园生活,而结句“欲辩已忘言”则表明了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4.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句子作答。
5.“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6.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
(二)《春望》阅读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______”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______到______。 
2.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说说了在哪里?
5.对该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6.读上面的诗,请简要说说作者是怎样通过写景来表达内心世界的。
7.“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
8.“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
答案:
(一)
1.C 2.A 3.D 4.心远地自偏
5.“悠然”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的心情
6.不能。“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
(二)
1.望 山河 草木花鸟
2.参考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3.忧中思家
4.示例:①诗人触景生情,原本能愉悦心情的花鸟,但因感时恨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更烘托了自己“感时”“惜别”之悲。
②诗人移情于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其实是诗人自己内心感情的写照,形象动人。
5.D
6.描写破败的春城,草木蔓生,花也落泪,鸟也惊心,感时忧国,思家念亲,借景抒情,深沉真挚。
7.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这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尤其是“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信不至的急迫心情,使人产生共鸣。
8.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