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孟子三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二千多年前的一个晚上,一豆青灯之下,一位鬓发斑白的老人,就着数片烘干的竹简写下了191个篆体汉字。文章篇幅虽然精短,但其中光辉的思想却闪耀经年,传诵至今。这就是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导入
1、积累文言词语,扩充文言词汇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朗读全文,借助注释,疏通文意,把握论证思路。
3、正确认识理解“得道多助”的现实意义。
学习目标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被尊称为“亚圣”,与孔子合称“孔孟”。
主张:“仁政”统一天下。反对暴政,反对战争。
《孟子》:共七篇,记录孟子与其弟子的思想言论和政治活动。《孟子》《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
作者
本课三篇文章均选自《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期。当时,各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统治者“庖有肥肉,厩有肥马”,而人民却“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呼吁统治者重视人民的作用,主张实行“仁政”“王道”。孟子的这些思想、言论及政治主张被记录在《孟子》一书中。
写作背景
本文是一篇短论,记叙了战争中民心向背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解题
夫 郭 粟 寡 戚 畔
封疆 jiāng
fú
guō
sù
gu
qī
pàn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 顺之。
字音和节奏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人和:指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翻译: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本段提出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疏通文意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本段从攻方的失利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郭:古义:外城。 今义:姓
环而攻之而不胜:环,围。而,表转折,却。
夫环而攻之:夫,句首发语词。
是:古义:这 今义:判断动词
译文;三里的小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天气时令的有利条件了,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本段从守方的失利论证“地利不如人和”。
城:城墙 池:护城河。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甲衣。 坚利:坚固锋利。 米粟:泛指粮食。 多:充足
委而去之:弃城而逃。
委,古义:放弃。 今义:委任
去,古义:离开 。今义:到……去
译文;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 至,亲戚 畔 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 古义:限制。 今义:地域 以:凭,靠。
本句话的意思是:使人民定居下来(不迁移到别的地方去),
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 固国:巩固国防。
威:震摄。兵革之利,武器的强大。
寡助之至:之,动词,到。至,极点。
亲戚畔之:亲戚 ,内外亲属 畔,通“叛”,背叛。 之:他,代词。
天下顺之:顺,归顺,服从。
故君子有不战:故,所以。有不战,不战则已
译文;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战,作战就一定胜利。
得出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通假字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
词类活用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名词作动词用,限制
形容词作动词用,震慑
形容词作动词用, 巩固
委而去之
池非不深也
然而却不胜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七里之郭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城非不高也
古今异义:
古:放弃 今:委任
古:护城河 今:池塘
古:这 今:判断动词
古:外城 今:姓氏
古:这样却 今: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古:国防 今:国家
古:城墙 今:城市
亲戚畔之
古今异义:
古义:泛指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包括父母兄弟。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其他成员,亲属,不包括父母兄弟。
一词多义
利
城
地利不如人和
兵革非不坚利也
三里之城
城非不高也
有利
锐利
内城
城墙
一词多义
而
以
环而攻之
而不胜
委而去之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以天下之所顺
依靠
凭借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转折 却
连词,表顺承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环而攻之
委而去之
亲戚畔之
天下顺之
寡助之至
之
结构助词:的
代词
动词:到
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
一词多义
阅读第一句思考问题
1、这句谈的是什么问题?提出什么看法?
谈的是如何羸得战争的问题
提出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从决定战争的三个因素:天时、地利、人和中,可以看出羸得战争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人和” 是克敌制胜,决定战争胜负最主要的因素。
文本研读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这几句举了什么例子?有何作用?
从进攻方举了围攻一座小城但不能取胜的例子。
论证了中心论点的前半部分内容:“天时不如地利”,强调了“地利”重要性。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A、这几句举了什么例子?有何作用?
从守城方举了城高池深、兵利革坚、米粟充足但弃城而逃的例子。
论证中心论点的后半部分内容:“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人和的重要性 。
B、这几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句式上有何特点?说说它们作用?
运用了排比和双重否定句式。
从多个方面强调守城一方占尽地利,但结果却弃城而逃,从而有力证明了“人和”的重要。整齐的句式,使得文章气势磅礴,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说说排比句的其作用
从反面强调在治国时人和的重要性。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这几句在论述什么问题?
治国中怎样才能得人和。
2.怎样才能得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强调地治国时要得道,即行仁政,这样才能得人和,才能取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3.作者在分析过程中,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
提出中心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论据一: 天时不如地利 (从进攻一方而言)
↓
论据二: 地利不如人和 (从防守一方而言)
↓
↓
举例论证
由战争谈到治国
,
层
层深
入
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深入论证
先用三个排比句从反面强调在治国时人和的重要性。
↓
再深入论述在治国中行仁政才能得人和,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本篇主要是谈战争呢,还是谈政治呢?
本篇主要是谈政治(治国),是借战争谈政治。孟子借谈战争的取胜条件以阐明他的政治主张,他主张国君要有仁德,施行仁政(“得道”),这样才能“多助”,众人才会归顺,而“天下顺之”,“战必胜矣”,国家才能治理好。
1、层次清楚,结构完整,论证严密,并使用类比论证,善于说理。
2、运用排比、对偶、顶真等修辞手法,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感召力。
艺术特色
排比
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对偶
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顶真
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这篇文章,作者以文载道,作者从当时的兼并战争谈起,分析了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因素,认为要想取得战争的取后胜利,必定要得人和。怎样才能得人和,孟子认为在治国一定要施行仁政,这样才能得到人们的支持,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孟子从战争谈到治国,宣传了仁政的思想。
总结
楚汉战争刘邦胜项羽最为典型。反秦战争中,项羽坑杀秦降兵,尽失三秦民心,刘邦则收之;项羽尽毁秦公室,而刘邦却散之;项羽压制反秦诸候,刘邦却许之以好;楚汉战争暴发后,项羽所到之处皆屠城,刘邦却抚之。
你能举出从正反两方面事例来证明“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吗?
拓展延伸
孟子的这一主张,强调做任何事情必须要顺乎民心,反映了孟子在那个历史发展特定阶段中的远见卓识。
战争胜负取决于战争的性质和人心向背。
“威天下”不能靠“天时”地利”,而只能靠:“人和”的理论只能适用于科学不发达的古代社会。
世界的政治格局发展到今天,虽然欧美发达国家相对来说仍然处于支配地位,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大国的霸权地位已处在江河日下的境地。在世界政治的运作中是否合乎道义正在成为处理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关系的准则,“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将会成为21世纪支配世界政治格局的重要观念。
文中讲述了“人和”的重要性,你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获得了哪些启发呢?
二人同心,其力断金。
人心齐,泰山移。
众人拾柴火焰高。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兄弟同心金不换,妯娌同心家不散。
家和万事兴。
团结就是力量。
你能说说与“人和”有关的名言警句?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