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1张PPT)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有这样一个外国人,他冲破国民党严密的封锁线,经过4个月的实地考察,写了14本密密麻麻的笔记本,拍了30卷胶卷,第一个向世界报道红军长征的消息;有这样一本书,使中国万千青年走上革命之路,
新课导入
第1课时
新闻封锁之下的“迷雾”
“毛是病弱的革命家,贫民出身,健康状况不佳。”
——【俄】爱伦堡,1934年11月《毛泽东略传》
“胖得溜圆,简直好像公司经理,令人深为惊讶。”
——【日】波多野乾一,1936年6月
《“赤豹”毛泽东传》
冲破新闻封锁的“红星”
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
一个红军医生——曾在欧洲学习、精通医道的人——给他做全面体格检查,宣布他身体非常健康。
走进“红色中国”
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新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
——白修德
这里有壮美的景观:
有的山丘像巨大的城堡,有的像成队的猛犸,有的像滚圆的大馒头,有的像被巨手撕裂的岗峦,上面还留着粗暴的指痕。
这里有神奇的人物:
他把脸凑近我,露出笑容,锐利的眼光紧紧地盯着我,把我的两条胳膊紧紧地握在他的那双铁爪子中,然后摇摇脑袋,滑稽地撅起了嘴,向我眨着眼:“瞧瞧我!”他低声说,好像一个有什么秘密的孩子一样高兴。“瞧瞧我!瞧瞧我!你认出我来了吗?”
这里有新奇的观点:
在中国,一个人青年时当过土匪,往往表示他有坚强的性格和意志。有些极能干的爱国志士,都曾一度被人贴上土匪的标签。事实上,许多罪大恶极的无赖、流氓、汉奸,都是以正人君子的面目,爬上显赫地位的。
使加拿大的白求恩医生毅然奔赴抗日前线。这个外国人就是埃德加·斯诺,这本书便是《红星照耀中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红星照耀中国》,去了解这部作品为什么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去探寻阅读科普作品的方法。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中国工农革命军成立(翌年改名中国工农红军),其红色军旗上印有一枚嵌有镰刀和锤子的白色五角星,红军的帽子上带有一枚红色的五角星。之后,红星由红军扩展,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的象征。
了解作者,走进作品
书名“红星照耀中国”中,“红星”代指中国共产党,也可以指共产主义。“红星照耀中国”即共产主义之光照耀中国,强调中国共产党给中国带来了光明。
1937年10月,英国出版斯诺的英文初版《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1938年2月,由胡愈之策划,林淡秋、梅益等12人集体承译,以复社名义出版的《RED STAR OVER CHINA》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在上海问世。当时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译本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作者简介】
埃德加·斯诺(1905—1972),美国著名记者。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到1937年,斯诺在燕京大学新闻系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北,写了大量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写作背景】
斯诺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陕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同毛泽东、周恩来等人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
情风俗习惯等做了广泛深入的调查。4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同年10月底,斯诺带着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这部报告文学终于诞生了。
活动一:提炼读法
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包括新闻、历史纪实、回忆录、传记等多种文体。
阅读纪实作品的技巧:
1.利用序言、目录等,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
2.边读边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
3.把握作品中的“事实”之后,明白作者想用事实说什么“话”。
4.从作品中获得启迪,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1.通读全文,说说题目中“红星”的含义是什么?
“红星”指的是革命的势力。
2.对于红军的长征,引用了外国人的看法,说明了什么?
红军的长征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全世界都给予很高的评价。
活动二:整体感悟
3.请概括红军长征所经历的艰难历程和所作出的牺牲。
红军长征纵横十一个省,走过二万五千多里,经历了千难万险,其中我们的战士有三分之二永远留在了长征路上。
4.当年这些“红小鬼”和我们年龄相仿却早早地踏上了长征路,你觉得他们身上最值得你学习的是什么?
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们那种大无畏的精神,是他们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宁愿牺牲的革命精神。
活动三:体会立场
细读作品,请你从文中找出一处你印象最深的“分析” 或“评论” ,并试着说说作者分别针对什么事实来“分析和评论”,表达了怎样的观点或态度。
举例:P404作者评论的句子是“这生动地说明谁真的害怕人民,谁信任人民。”
这是针对蒋介石光临西安府时处处重兵把守和毛泽东等领导人毫不在乎地走在红色中国的一条街上的事实作出的评论。
这句话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国民党已失去了民心,共产党却得到百姓的拥护。
活动四:抒写感想
请你选取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时感受最深的一个点(可以是红军中的一个人,一个故事,或者战争与生活的一个场景,或者共产党的战略、战术,斯诺的敬业等),联系生活,写一段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二课时
关于红军
造反者(45)
贺龙二三事(54)
红军旅伴(61)
苏维埃掌权人物(68)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115)
彭德怀印象(269)
为什么当红军(274)
红色窑工徐海东(304)
“红小鬼”(339)
关于朱德(355)
选读
选读书中报道人物事迹的任意章节
要求:速读,疏理人物的主要经历,标注 最让你感动的故事或细节,摘录作者评论人物的关键词,写下你的感受。 (写在便利贴上)
人物:周恩来
主要经历:出身官僚家庭……组织大罢工……
最让我感动的故事或细节:第()页第( )自然段
作者评论:造反者……
我的感受:周恩来,带给我太多的震撼和感动……
示例
我喜欢的人物:
主要经历:
最让我感动的故事或细节:
作者评论:
我的感受:
分享交流
人物:周恩来
主要经历:出身官僚家庭—就读南开中学、大学—领导学生运动—帮助创建共产党—任职黄埔军校—组织大罢工—组织“八一”起义—在南方艰苦斗争—长征。
最让我感动的故事或细节:第52页第2自然段
作者评论:纯粹的知识分子、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我的感受:周恩来,带给我太多的震撼与感动。
示例
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他毫不犹豫地背弃了大官僚家庭,投身火热的学生运动,身陷牢狱;他怀着坚定的革命决心,走到素无接触的工人阶级当中,成功组织了大罢工!他在南方苏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用步枪、机枪、铁锹对抗国民党的轰炸机、坦克装甲车!他身患重病,九死一生,却从不承认失败,始终不屈不挠!始终满怀信心!始终冷静谨慎!始终亲切温和!始终愉快乐观!
他,既是共产党的主要领导,又是红军普通的一员!他的身上,闪烁着红军特有的精神!
从字面上讲起来,这一本书是我写的。这是真的。可是从最实际主义的意义来讲,这些故事却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所写下的。
.
这一本书的一大部分也不是我写的,而是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林伯渠、徐海东、徐特立、林彪这些人——他们的斗争生活就是本书描写的对象——所口述的。此外还有毛泽东、彭德怀等人所作的长篇谈话,用春水一般清澈的言辞,解释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
还有几十篇和无名的红色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所作的对话,从这些对话里面,读者可以约略窥知使他们成为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凡是这些,断不是一个作家所能创造出来的。这些是人类历史本身的丰富而灿烂的精华。
——《一九三八年年中译本作者序》
群英会——周恩来
p48:选读、圈点、标注描写的人物和方法
富有个性化的肖像、神态描写。
P48原文再现,斯诺这样说:
我一边和周恩来谈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
毛泽东 人物肖像
性格特点
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
质朴纯真,平易近人,博览群书,勇于反抗,不知疲倦
毛泽东 相关情节
(1)他的财物只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伙食也同每个人一样;
(2)经常毫不惹眼地坐在群众大会和红色剧院的观众中间;
(3)将自己的上衣脱给战士穿;
(4)为了专心读哲学新书,要求斯诺改期再谈;
(5)反抗父亲,保卫自己的权利;
(6)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常到深夜两三点钟才休息
周 恩 来 人物肖像
性格特点
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温和文雅,头脑冷静,平易近人,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
周 恩 来 相关情节
(1)第一次见面用英语跟斯诺打招呼;
(2)为斯诺规划采访行程;
(3)揽着“红小鬼”胳膊在乡间散步;
(4)在上海组织了五万名工人纠察队,从军阀那里得到经验,训练了武装力量,进行了上海工人总罢工
朱 德 人物肖像
性格特点
年过半百,眼睛很大,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膊和双眼都像铁打的一样。一个沉默谦虚、说话轻声、有点饱经沧桑的人
天性极端温和,爱惜部下,深受爱戴,爱好广泛,执着追求,作战经验丰富,忠于党的事业
朱 德 相关情节
(1)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一起讲故事打球;
(2)他喜欢运动,乒乓球打得挺好,篮球也打个“不厌”;
(3)他也喜欢读书,仔细制订读书计划,熟读政治、经济的书籍;
(4)坚持寻找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寻找新的革命道路;
(5)在长期的作战中形成自己带兵的特殊战术;
(6)在柏林参加共产党为声援五卅运动而召开的大会被捕
读完这本书,我想说:
这是一本真实描述红色中国的著作,使西方世界第一次了解了中国共产党。
作者以出色的纪实文学技巧记录了从火车上偶遇的老者,到飞夺泸定桥的敢死队员,……
斯诺看惯了羸弱无助的中国孩子,“红小鬼”表现出的蓬勃朝气让他着迷。 ……
斯诺笔下的苏区普通百姓活灵活现,真实生动,他们的精神状态,折射出当时蕴藏在民众思想里的智慧之光,这是正义的力量,也是中国的希望。
请铭记
1.向中国共产党致敬!向红军战士们致敬!愿红军战士们的英魂永存。
2.新中国建立在红军战士的忠骨上,今天的我们幸福安稳,不应庆幸,不应感恩么?
3.红军战士如颗颗红星,照耀中华大地。红军精神在我们心中永存。
庄严承诺:
众志成城,勠 力同心。
自强奋进,用劳动创造幸福;
砥砺[dǐ lì]并肩,用爱心点亮幸福;
智慧攻坚,用创新开拓幸福;
群策群力,用担当书写幸福;
不忘初心,用忠诚守望幸福。
lù
1.《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美国________(作者)写的一部文笔优美的________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________ 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该书绝大部分素材来自作者采访和考察的第一手资料,客观地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________ 的真实情况。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
共产党和红军
埃德加 斯诺
纪实
西北革命根据地
2.埃德加 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 )
A.八一三事变 B.西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B
课堂检测
3.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A,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
①语段节选自 ,文中的A 是 (人名)
②在作者笔下,A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红星照耀中国》
毛泽东
第一毛主席是个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 第二:毛主席是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 第三:毛主席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第四:毛主席是个苏区人民拥护他,南京政府却对他恨之入骨的人;第五:毛主席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身体像铁打的。
《西行漫记》当时中国正处于日本的侵略,同时国民也对共产党进行镇压。在如此白色世界中,《红星照耀中国》要在中国流传的话必须用一个隐蔽的名称,因此选择了《西行漫记》作为掩护。
小结:
这节课,我们从序言和目录入手,对《红星照耀中国》这部书进行了回顾探究,了解了作者的创作过程,也学习了读纪实性作品的基本方法。同学们能回顾一下咱们学到的读书方法吗?
读题目,猜其内容;读序言,观其大略;
读目录,抓其精要;读正文,探其究竟。
谜
纪实作品
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
红色中国
真实报道
百科全书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
阅读就是带着有准备的头脑,探究的目光与深掘的期待,品味经典书籍。它是慧根,定会激起你强烈的共鸣和深切的感悟。
名著阅读伴我成长
1.认真品读《红星照耀中国》(必做)
2.运用纪实作品的阅读技巧,阅读王树增的长篇纪实文学《长征》。 (选做)
3. 写作:在小练笔的基础上,充实内容,写成一篇读后感。也可选择为一位喜欢的人物写小传。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