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黄鹤楼》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黄鹤楼》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0 07:27: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黄鹤楼》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黄鹤楼》是部编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唐诗五首》中的第二首。
学习本单元一要借助工具书和注释,整体感知诗文大意;二要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文描绘的意境,感受山川风物之美,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三要让学生在诵读中获得美感享受,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黄鹤楼》中描写了诗人登楼时的所见所感,借用神话传说和情景交融的写法,抒发了羁旅思乡之愁。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诗歌的基础,在这基础上,教给他们适当的赏析诗歌的方法,适当的提高他们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是很有必要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过程与方法:掌握结合关键词赏析诗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会诗歌的主旨,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愁。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领会诗歌的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
2.掌握抓住关键词赏析诗歌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抓住关键词赏析诗歌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环节1导入(2分钟)
黄鹤楼是中国三大名楼之一,历代有很多文人在这里留下了经典佳作,但夺得头冠的是崔颢的《黄鹤楼》
就连李白见到这首诗也不由得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诗好在哪里。
环节2初读诗歌、理解诗意(8分钟)
1.听名家朗诵,划分节奏。
2.结合注释、自由朗读,同学讨论疏通文意。
传说中的仙人早已乘黄鹤离去,只留下了这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回来,唯有悠悠的白云千百年来依然飘浮在空中,不因黄鹤离去而有所改变。
晴天里,隔着江水,汉阳城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也长满了茂盛的芳草。
时已黄昏,何处是我的家乡?烟波浩渺的大江令人生起无限的哀愁!
环节3 品读诗歌、读出美感(15分钟)
1.读出画面美
(1)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预设:黄鹤楼 白 云 阳光 江流 汉阳树 芳草 鹦鹉洲 夕阳 烟波
(2)根据诗歌的内容展开想象,把下面的景物组成画面,这样的画面给你一种什么什么样的感受?
预设:这是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饱含生命力的画面。
这是这样的画面引得诗人赞美欣赏而极目眺望,不禁牵动了乡关之情。
2.读出情感美
(1)品析首联、颔联中的两个“空”字蕴含的情感。
①中国古人往往向往得道登仙,如果诗人此来,能一睹仙人的风采,甚至聆听仙人的教诲,那该多幸运啊!但仙人已乘黄鹤去,这里只剩下一座空空的黄鹤楼。首联中的“空”主要蕴含了失落、孤独的情感。
所以“已乘”“去”“空余”要读得重一些,读出失落、孤独的情感。点名读,学生齐读。
②“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世上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如同黄鹤一去不返。请同学们能举出一些例子,并由此体会这两句蕴含的感情。
预设:美好的童年、美好的青春、美好的生命,甚至一个兴盛的朝代,等等。“白云悠悠”,令人感到黄鹤楼上空广袤的背景,把黄鹤楼和诗人反衬得更加孤独和藐小。“千载”,突出时间邈远,千百年来,白云,还是那白云,黄鹤楼,还是那黄鹤楼,可人间却经历了多少沧桑巨变。“空”,蕴含了世事沧桑、物是人非的深沉感慨。
所以“不复返”“千载”“空”要重读,“悠悠”,要读得沉、缓;整联要读出深沉的感慨。点名读,学生齐读。
(2)末联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预设:诗人用“愁”点明情感。
“日暮乡关何处是”,“何处是”,流露了急切的思乡之情。“日暮”,烘托思乡的愁绪。
每当傍晚,同学们在哪里?天上的鸟儿,草原上的牛羊在哪里?所以很多诗句如: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
都用夕阳来表达游子的思乡愁绪;想一想:为什么多情的诗人总在夕阳西下、日暮时分,想起自己可爱的故乡、温馨的家园?
预设:日暮时分,夕阳西下。渔人樵夫,鸡鸭牛羊,各有归属,可游子却漂泊在外。表面说不知乡关在何处,实质隐含着别离家乡太久,如今不得而归,无奈岁月流逝的伤感。“夕阳西下”,使无数游子断肠天涯,那无限的愁绪,恰似浩淼的长江烟波,漫无边际,挥之不去,驱之不散。
最后诗句以烟波比喻乡愁,把游子思乡产生的难以排遣的愁绪,写得形象、生动、可感。
所以“日暮”“何处是”“烟波”要读得重一些,“使人愁”,读得沉一些、缓一些,读出深深的哀愁伤感。点名读,齐读。
3.读出韵律美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这里“历历”、“萋萋”叠音词的使用有什么好处?
历历” 表示“清楚可数”;“萋萋”:形容草木茂盛之壮。从视觉上看叠词使诗中的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同时叠词的使用,使诗歌放慢了节奏,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引发读者联想、思考与期待。
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要放慢节奏。点名读、齐读。
环节4 课堂小结(2分钟)
这节课我们通过结合注释的方法疏通了诗的大意,通过找景物领会到了《黄鹤楼》的画面美,通过关键词“日暮”“愁”等体会诗歌的情感美,通过叠音词体会到了诗歌的韵律美。同学们在学习其他诗歌的时候也可以借鉴这些方法。
环节5:课堂作业
李白临黄鹤楼时,没能尽情尽意。这位“谪仙诗人”难受、不甘心,要与崔颢一比高低;于是他“至金陵,乃作凤凰台诗以拟之”,写出可与崔颢的《黄鹤楼》等量齐观的《登金陵凤凰台》。
请同学们课后对比阅读《登金陵凤凰台》
六、板书设计
黄鹤楼
画面美
情感美
韵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