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阅读规划和指导方案)课件(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阅读规划和指导方案)课件(共1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0 11:51: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红星照耀中国》的产生历程
1936年6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1905-1972)在中国西北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访问,密密麻麻地写满了14个笔记本。
1936年10月,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埋头写作。
1937年10月,报告文学 Red Star Over China在国外发行。
1938年3月,中译本《西行漫记》在国内出版,引起轰动。
纪实作品的阅读
(阅读规划和指导方案)
红星照耀中国
PK
一、读书名,解红色内涵
1. 《红星照耀中国》为什么改名为《西行漫记》?
1937年10月,《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在伦敦出版。中译本于1938年3月在上海出版。但当时的上海正在被日寇所控制,想要以《红星照耀中国》的书名在国内公开出版是不可能的。后在中共地下组织的的帮助下,经过修改,将书名改为《西行漫记》作为掩护出版。
一、读书名,解红色内涵
《西行漫记》这个译名,是具有历史特色的策略性结果,毕竟只有让这本书在1938年出版了,才会有更多的进步青年了解中国共产党。
《红星照耀中国》这个译名则不同,它既近乎完美地表达了英文的本义,又呈现出一种蓬勃且不可阻挡的力量,恰恰是对当时的中国共产党最准确的写照。
二、绘路线,理探索历程
跳读第1-3篇,梳理斯诺的行走路线,然后说一说斯诺主要到了哪些地方,交通方式是什么,遇见了哪些人。
地点 交通方式 遇见人物
北平----西安 一个年轻人、一个老人
西安 军用卡车
一个骡夫、刘龙火、分会主席等
百家坪 步行
在保安途中 通信部青年、胡金魁、李长林等
保安 ----
红军大学 ----
红军剧社 ----
火车
杨虎城、邵力子、王牧师(董健吾)、邓发
延安----安塞
步行
红军战士、赤卫队队长、周恩来、李克农等
先骑马后步行
毛泽东、洛甫(张闻天)等
校长林彪、教职工等
洛甫、林彪、林泊渠、毛泽东、危拱之等
三 读采访,品伟人印象
1、读采访文稿,猜猜他们是谁——
(1)他清瘦身形,中等个子,但体魄挺拔结实,留着黑长胡子的脸上透着年轻人的真诚,眼睛大而深邃,热情洋溢。
(2)他身材魁梧,像老虎一样强悍,从不知疲倦。
(3)他看起来像个林肯式的人物,身材比一般的中国人要高,背有点驼,体态偏瘦,留着又长又浓密的黑发,一双大眼睛,目光如炬,高鼻梁,颧骨饱满。
周恩来
贺龙
毛泽东
三 读采访,品伟人印象
2、速读“造反者”(叛徒)这一章节,根据课文内容,为周恩来简要履历补充完整的关键情节。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字翔宇,曾用名伍豪、少山、冠生等。江苏淮安人,籍贯浙江绍兴。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外交家。
1917年,天津南开中学毕业,赴日本留学18个月。
1919年, 。
1920年,赴法国读书。
1922年,成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后成为共产党员。
1924年,抵达广州,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
1925年,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1师政治委员,平定汕头叛乱。
1927年, 。
1931年,进入江西、福建苏区,任红军总司令朱德的政委,后任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在南开大学读书,协助组建“觉悟社”,领导学生运动,入狱5个月
组织上海工人武装起义,被捕入狱,获救后逃至武汉、南昌,组织南昌起义;广州公社失败后,转入地下工作
三 读采访,品伟人印象
他身上确实有一种吸引力,那是一种个人魅力和领袖自信的奇妙融合。
他不屈不挠,留有长须,冷静理智。他还极具个人魅力——这些特质使他成为“红色中国外交第一人”。
三 读采访,品伟人印象
2、速读“贺龙二三事”(关于贺龙)这一章节,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你眼中的贺龙是一个怎样的人。
1926年,蒋介石派人游说、拉拢贺龙,许诺让他当国民党中央委员、江西省主席,并赠送一栋地处南京的大洋楼,贺龙断然拒绝。
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后,他毅然投向共产党。
三 读采访,品伟人印象
3、速读“苏维埃的掌权人物” 这一章节,摘录书中相关评论,用“一个……的人”的句式说说斯诺采访时对毛泽东的印象。
一个有着天意的、发自本源的笃定的力量的人。
一个深刻洞察千百万中国民众特别是农民的迫切需求,并竭力为他们发声的人。
一个有趣的人。
一个大难不死的人。
一个首级悬赏全世界最高的人。
一个在中国共产党内的影响力比其他任何人都要大的人。
一个纯真质朴,机智敏锐,洞悉世事,富有幽默感,不会动摇内心信念的人。
一个精通中国古典文学,博览群书,擅长演讲,记忆力超常,专心致志,对工作事无巨细、精益求精的人。
一个不妄自尊大,但有着强烈的自尊,在必要时刻做出理智决断的人。
一个对当前的世界政治局势了如指掌的人。
三 读采访,品伟人印象
4、斯诺在书中对三位红军领导人的采访,有什么不同之处?
采访周恩来和毛泽东都是直接交流,采访贺龙是通过他人的描述。
对周恩来和毛泽东的采访是不同的,书中介绍周恩来是直接交代他的身世和经历,介绍毛泽东则是从外貌开始,并有议论的语言。
四 读群星,悟红军精神
“怀着这种兴奋的心情,我出发了。”——
这一阶段的行走中,斯诺遇见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用“在红区,我遇见了……让我……”这个句式说一说。
(人、事、景、理;心理)
四 读群星,悟红军精神
正义、平等、自由和富有人类尊严的生活,是共产党的理想。
斯诺在1938年为《西行漫记》写的序中说:“还有几十篇和无名的红色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所作的对话,从这些对话里面,读者可以约略窥知使他们变得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