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5张PPT。第3课 宋明理学人教版必修③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课程标准要求第3课 宋明理学人教版必修③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看一看 江永千年古村上甘棠见多识广心安理得 蛮不讲理 天理何在 理所当然 天理难容 理直气壮 天理昭彰 强词夺理
理屈词穷 知书达理 通情达理 伤天害理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同心同德 心领神会 心想事成 心有灵犀心心相映 心不在焉 一心一意 心猿意马
人心齐泰山移 眼不见心不烦 心静自然凉比一比 三教图
(清) 丁云鹏材料一 据记载:唐代大诗人李白曾隐居深山一心炼丹;号称“诗佛”的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刘禹锡还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历程。
材料二 宋代高僧智园曾经说:“尝谓三教之大,其不可遗也。行正常,正三纲,得人伦之大体,儒有焉;绝圣弃智,守雌保弱,道有焉;自因克果,反妄归真,俾千变万态,复乎心性,释有焉。” 上述材料反映了唐宋时期我国思想文化发展呈现出怎样的历史趋势?社会动荡
民族融合佛教的盛行道教的传播三教合一儒学的缺陷三教并行 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唐中叶后韩愈和柳宗元等人率先提出要复兴儒学。 (隋朝)(唐朝)(魏晋)尊道、礼佛、崇儒1、儒学面临困境(三教长期论争和融合)与儒学复兴运动(儒学自身发展完善的需要)(思想)1、儒学面临困境(三教长期论争和融合)与儒学复兴运动(儒学自身发展完善的需要)(思想)2、唐末以来长期分裂和混乱,使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遭到破坏。统治者需要重建伦理纲常的新理论来稳定社会秩序 。(时代)
3、宋代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对学术文化较少干涉,环境相对宽松,出现了学术活跃的局面。(政治)4、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发展,科技文化繁荣。经济文化的发展推动儒学的发展。一些商人的唯利是图、奸诈与儒家传统伦理不符。(经济)5、宋代时书院讲学之风盛行,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和气节,对儒家经典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一)理学的创立:北宋五子
(二)理学的成熟:南宋朱熹
(三)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1、思想来源:
2、基本含义:
3、代表人物:儒学+佛教+道教 (见教材第12页)。(一)理学的创立: 北宋五子它以儒家思想为基础,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从而建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1)周敦颐 北宋哲学家,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晚年建书堂于江西庐山莲花峰下,命名濂溪书堂,故后人又称濂溪先生。
周敦颐学说根植于《周易》,主张以“太极”为理,以“阴阳五行”为气,并以此来解释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其主要著作有《太极图说》和《通书》等。
周敦颐接受道教、佛教的某些思想,提出了太极、理、气、性、命等一系列哲学范畴,成为宋明理学的基本范畴。
《通书》的基本思想则是把儒家《中庸》中“诚”的思想融入易学之中,为宋明理学哲学体系的形成奠定思想基础(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一)理学的创立:北宋五子周敦颐
(1017—1073)(一)理学的创立:北宋五子(2)邵雍 邵雍根据伏羲画八卦、文王演周易之说,重新排列《周易》的六十四卦。他的治学方法、宇宙观及阴阳、理、气、性命等一系列范畴的使用,对宋代理学尤其陆王心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邵雍是“北宋五子”中最喜欢写诗而且流传作品最多的理学家,也是对后代诗歌产生重大影响的理学诗人。邵雍
(1011-1077)(一)理学的创立:北宋五子(3)张载 北宋哲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
张载把“气”作为万物的本源,认为由于“气”的聚散和变化形成客观世界的各种物质现象,气聚拢时而为万物,气散开时就成为无形的“太虚”。开创理学中的“气学”一派,对理学的创立贡献巨大。 张载
(1020—1077) 张载名言: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4)二程理学(北宋)(一)理学的创立:北宋五子 “凡眼前无非是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 “天下物皆可以理照, ……一物须有一理。” ——《二程遗书》 (4)二程理学(北宋)A、核心思想: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是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C、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方法)去把握、认识“理”。B、“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一)理学的创立:北宋五子(二)理学的成熟1、代表人物:
南宋儒家学者,理学的集大成者。
2、思想主张:朱熹朱熹(1130—1200)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
其(理)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
存天理,灭人欲。(二)理学的成熟1、代表人物:
南宋儒家学者,理学的集大成者。
2、思想主张:朱熹①“理气论”:认为万物都是由“理”和“气”构成。理”是万物的本源,“气”是构成万物的材料。
②心性论:人有“天命之性(道心),气质之性(人心)”;强调“存天理,灭人欲”,遵守纲常道德规范。
③ 道统论:“道”“理”的内涵表现就是“三纲五常”,最高境界是“仁”(大智大勇、无私无畏、襟怀磊落、仁民爱物)。朱熹(1130—1200)
思考:谈谈程颐和朱熹关于“格物致知”的做法,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启发?学思之窗 首先在脚踏实地、认真学习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然后才能融会贯通,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水平。
①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②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
③学术思想流传海外,在朝鲜、日本甚至形成了“朱子学”学派。程朱理学的影响教材分析1、陆九渊(南宋):号象山居士,是心学的开创者。 (三)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陆九渊
(1139-1193) 主张:
①“心即理也”(心就是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真理”,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② “发明本心”(反省内心)可得到天理。2、王守仁(明朝):号象山居士,是心学的开创者。 朱熹和陆九渊曾在信州鹅湖寺进学术辩论,史被称“鹅湖之会”。陆九渊记述:
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
——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 资料回放鹅湖之会:支离和空疏(三)理学的发展王阳明
(1472-1529)?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人胸中各有个圣人。”
“满街人都是圣人。”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在的工夫;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请根据上述材料归纳王阳明的思想主张。2、王守仁(明朝):号阳明先生。 (三)理学的发展王阳明
(1472-1529)2、王守仁(明朝):号阳明先生。 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即是理”。
②认识论:提出“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 ,用封建伦理道德去规范自己的行为);
“知行合一”(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相互渗透,密不可分)。探究活动: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1、消极影响: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2、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究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尊严。
3、理学家严谨的治学精神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1、消极影响: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2、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究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尊严。
3、理学家严谨的治学精神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观点1 以往对宋明理学,常常批判多于肯定,对朱熹、王阳明全盘否定说: “宋明理学是封建后期的统治思想,为强化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服务。从政治作用说,理学是思想史上的浊流。”
观点2 目前一些学者们,则在一定程度上肯定理学:侯外庐、邱汉生诸先生主编的《宋明理学史》说:“宋明理学达到了思想发展史上的新的水平。它提出的范畴、命题,所讨论的问题,是新的,它探究的学术理论的广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 不可取:①尊卑等级 ②重男轻女
③因循守旧 ④重义轻利 ⑤重礼轻法学习延伸三从四德: “三从”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清人戴震残忍的童年 贞洁牌坊背后的血泪 “存天理,去人欲”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历史典故:郭巨埋儿 左图是《二十四孝图》之一《埋儿奉母》。讲述了晋人郭巨为供养母亲而活埋亲儿、巧得黄金的故事。其本质是理学用三纲五常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如果故事是真实的,郭巨未免过于残忍;如果故事是虚构的,是对于人性的误导。 自己打消了当孝子的念头,而且也害怕父亲做孝子特别是家境日衰、祖母又健在的情况下,若父亲真当了孝子,那么该埋的就是他了。——鲁迅《旧事重提》可取:①和谐意识 ②忧患意识
③崇尚道德 ④强调力行学习延伸可取:①和谐意识 ②忧患意识
③崇尚道德 ④强调力行学习延伸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采取的态度:
批判、继承、改造;
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今天,在一个多元文化碰撞的时刻,宋明理学再次站到了我们面前。审视宋明理学,历经了数百年的沧桑,我们既看到了在礼教压制下哭泣的生命,也看到了无数因追求气节品德而变得挺拔高大的灵魂。面对理学,我们应该去蔑视,还是去跪拜,去吸收,还是去抛 弃,这应该是一个摆在我们个人成长面前的终身命题,也是一个摆在我们民族发展面前的永久命题……实战靶场1.(2009年高考海南卷6)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
A.道教思想融入儒学
B.佛教思想融入儒学
C.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
D.吸收佛教、道教思想阐释儒学
2.(2009年高考重庆卷第14 )下列不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发展史实的是
A.吸收儒家思想对道教进行改造
B.吸收佛教思想以丰富道教教义
C.形成了道教主要经典《太平经》
D.开始变成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宗教
实战靶场3.(2009年江苏卷3)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实战靶场4.(2010浙江历史高考题)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实战靶场5.(2010·广东文综15)“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实战靶场6.(2010·湖南文综26)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实战靶场7.(2010·上海单科9)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实战靶场8.(2009·广东理基62)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
A.“仁” B. “心外无物”
C.“理” D. “格物致知”
9. (2008·广东单科5)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
A. 孔子 B. 程颢 C. 朱熹 D. 王阳明
实战靶场10.(2008·山东基能44)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 )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②鞠躬尽痒,死而后巳
③位卑未敢忘忧国
④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④⑤实战靶场11.(2008·上海单科A组11)“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
A. 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 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 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 注重儒家伦理道德实战靶场11.(2011年上海历史,13)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实战靶场
欢迎指教
再 见
江永一中历史组出品
毛建恒 QQ:1069122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