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同步练习--第二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同步练习--第二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89.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9-20 18:35: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第一章 认识区域
第二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区域的发展阶段
  下图为倒U形区域发展规律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1.关于图示区域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
B.②是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
C.④是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D.①—②—③—④体现了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的发展特点
2.从全国来看,目前我国仍处于图中哪一阶段(  )
A.①  B.②  C.③  D.④
3.下列产业比重变化与区域发展不同阶段的搭配,正确的是(  )
A.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迅速上升——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
B.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
C.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以第三产业为主——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的转型阶段
D.高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傍晚,我漫步在银行、公司、商店、事务所密集的街头。高楼耸立夜空,像陡峻的山峰,墙壁是透明的玻璃,好像水晶宫。五颜六色的街灯闪闪烁烁,远远近近,高高低低,时隐时现,走在路上,就像浮游在布满繁星的天空。汽车如风如龙,飞驰而过,车上的尾灯,似无数条红色丝带不断地向远方延伸。(丁玲《曼哈顿街头夜景》,有改动)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材料中描述的区域处于的阶段是(  )
A.初级阶段    
B.成长阶段
C.转型阶段    
D.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5.该区域(  )
A.对外开放程度较低
B.经济以“自给自足”为特征
C.劳动力由农业向制造业大规模转移
D.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
题组二 区域发展的差异性
  (2022陕西咸阳月考)下表示意我国某两个省级行政区2016年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城市化水平与GDP的对比。完成下面两题。
第一 产业 比重 (%) 第二 产业 比重 (%) 第三 产业 比重 (%) 城市 化水 平(%) GDP (亿元)
甲 4.16 44.84 51 67 47 251.36
乙 10 37.3 52.7 29.6 1 151.41
6.甲、乙两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
A.浙江、西藏     B.上海、黑龙江
C.上海、西藏     D.浙江、黑龙江
7.关于甲、乙两省级行政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省级行政区农业总产值很低
B.乙省级行政区处于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C.甲省级行政区对外开放程度低
D.乙省级行政区区域内部发展差异仍较大
  (2021黑龙江龙东南六校期末)“非洲之角”包括吉布提、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索马里、苏丹、乌干达等东非国家,该地区80%的人口以农作物和畜牧生产为主,长期面临粮食短缺问题。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8.“非洲之角”的许多国家都被联合国划定为“最不发达国家”,其综合性的衡量指标是(  )
①预期寿命    ②教育程度
③国内生产总值    ④人均国民收入
⑤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9.下列地理事象符合“非洲之角”多数国家的实际情况的是(  )
A.工业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型产业为主体
B.劳动力开始向服务业大规模转移
C.中心城市发展迅速
D.大多数劳动力从事采矿业
  (2022广西百色期末联考改编)黄河流域各省级行政区水—能源—粮食安全系统综合指数反映了黄河流域的发展水平,指数越高,区域发展协调度越高。下图为2007—2017年黄河流域各省级行政区水—能源—粮食安全系统综合指数均值空间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0.甘肃综合指数最高,得益于(  )
A.农作物单产高
B.经济发展水平高
C.能源丰富多样
D.气候条件较优越
11.山西综合指数低的主要原因是(  )
A.煤炭消费量大,利用效率低
B.多山地丘陵,粮食生产面积小
C.位于干旱地区,降水总量少
D.热量条件差,作物生长期短
题组三 坚持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
  (2022浙江山水联盟联考)“农业公园”在浙江悄然兴起,浙江某地利用农村广阔的田野,以绿色村庄为基础,融入低碳、环保、循环、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发展“农业公园”。下图是浙江某县农村“农业公园”局部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该县创建“农业公园”的基础条件有(  )
①拥有美丽的乡村风景
②拥有完善的旅游设施
③拥有浓郁的农耕文化
④拥有完备的农产品加工体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创建“农业公园”可以推动当地(  )
A.传承传统文化,提高城市化水平
B.扩大种植规模,增加粮食的产量
C.人口积极外迁,改善生活
D.农民就地创业,增加收入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区域的发展阶段
  (2021湖南娄底春元中学期末改编)有的学者将区域的发展过程分成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结合下图,完成下面两题。
图1
图2
1.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
B.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高,第一产业产值下降
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2.图2中A、B、C三点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  )
A.C—A—B    B.B—C—A
C.B—A—C    D.A—B—C
  (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期末)湾区指的是由若干相连的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汇集科技、金融、制造、贸易、交通、信息等资源,粤港澳大湾区、环杭州湾大湾区、环渤海大湾区是我国经济最富活力的三大湾区,其中环渤海大湾区的鲁、冀、辽以重工业为主。甲图示意杭州湾区域,乙图示意环渤海湾三大区域面向的国际市场及腹地范围。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注:图中数据为上海、杭州2020年人口、GDP数据及环渤海湾三大区域面向的主要国际市场及腹地范围。
3.湾区经济发展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其先后顺序是(  )
A.工业经济、港口经济、服务经济、创新经济
B.工业经济、港口经济、创新经济、服务经济
C.港口经济、工业经济、创新经济、服务经济
D.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创新经济
4.目前,环渤海大湾区的经济一体化程度不及粤港澳大湾区和环杭州湾大湾区,主要原因有环渤海大湾区(  )
①行政单元较多
②渤海湾面积大,形成交通阻隔
③内部产业竞争明显
④腹地面积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题组二 区域发展的差异
  下图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城市和矿产分布图,图中甲、乙、丙三个阴影区被列为重点开发的城镇化地区和限制开发的生态功能区。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5.关于图中甲、乙两区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区域是重点开发的城镇化地区,水资源较为丰富,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
B.乙区域是重点开发的城镇化地区,应大力推进城镇化,带动新疆北部发展
C.甲区域是限制开发的生态功能区,应禁止开发区内资源,以保护生态环境
D.乙区域是限制开发的生态功能区,其主要生态功能是合理调水、蓄洪防旱
6.丙区域为限制开发的生态功能区,其主要的生态任务是(  )
A.保持水土    B.防治荒漠化
C.治理雾霾    D.保护水源地
  (2021湖南师大附中月考)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各区域之间的发展基础、发展条件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发展条件的差异,在发展速度、发展进程上也有明确反映。因此,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因地、因时制宜地制定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和规划。下图为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差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7.关于t2时刻各区域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区域1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B.区域2处于发展后期阶段
C.区域3进入起步阶段
D.图示三区域所处发展阶段相同
8.若用上图示意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差异,分析图示信息所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现阶段我国各区域对资源依赖程度不断降低
B.现阶段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应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
C.从区域3到区域1反映了我国经济从沿海向内陆的发展趋势
D.要实现经济、资源、环境和谐统一,需宏观协调各区域的关系
9.下列关于区域发展各阶段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区域对外开放程度较低
B.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
C.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扩大
D.人文发展指数可以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题组三 坚持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
10.(2022重庆一中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拉沃葡萄园(46.5°N,6.7°E附近)位于瑞士西南部日内瓦湖北岸,是在陡峭的坡上用石头垒成一道道高大厚重的石墙,然后运来肥沃土壤堆积建成的用于种植葡萄的梯田。这里生产的葡萄酒品质优良,葡萄种植产业和酿酒产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但产品很少出口。下面为拉沃梯田景观图(图1)和梯田类型示意图(图2)。
图1
图2
(1)该地梯田全由石头砌成,且石墙一般都较高,试分析其原因。
(2)当地农民发现与常规水平梯田相比,厚重石质墙体搭建的坡式梯田上种植的葡萄品质明显较好。猜测其气候原因。
(3)推测拉沃葡萄酒很少出口的原因。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基础过关练
1.C 图示区域发展阶段中,①是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A错误;②是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B错误;④是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C正确;①—②—③—④体现了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发展特点,D错误。
2.B 从全国来看,目前我国东西部地区间,城乡区域间的发展差异大,从整体平均水平来看,仍处于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即图中②,B正确。
3.D 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小,对应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A错误;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对应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B错误;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以第三产业为主,对应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C错误;高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对应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D正确。
4.D “银行、公司、商店、事务所密集”说明这里的金融、贸易、信息等第三产业高度发达,属于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故选D。
5.D 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和经济以“自给自足”为特征均属于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的特征,A、B错误;劳动力由农业向制造业大规模转移,为以工业为主体的成长阶段的特征,C错误;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属于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的特征,D正确。
6.A 读图可知,甲省级行政区以第二、三产业为主,且第三产业比重最高,2016年其城市化水平为67%,该种产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应位于我国东部地区;上海的第三产业比重应比表格中数据高,因此,甲省级行政区不可能是上海,B、C错误。黑龙江是工业大省,其第二产业的比重应该是最高的,其又是著名的商品粮基地,由此可知其第一产业的比重也比较高,因此可知,乙省级行政区不可能是黑龙江,D错误。故选A。
7.D 表格中的数据为三次产业产值比重,无法计算产值,A错误;由表格中的产业结构可知,乙省级行政区的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因此,乙省级行政区并未处于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B错误;据上题分析可知,甲省级行政区是浙江,其外向型经济比较典型,对外开放程度较高,C错误;根据上题分析可知,乙省级行政区是西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藏的内部发展差距是比较大的,D正确。
8.A 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国内生产总值等综合性较强,是衡量国家发展的综合性指标,①②③正确;人均国民收入和三次产业产值比重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其综合性不强,④⑤错误。故选A。
9.A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区80%的人口以农作物和畜牧生产为主,经济发展水平低,农业比重大,工业多处于起步阶段,工业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型产业为主体,A正确;服务业比重小,从事服务业的劳动力比重小,B错误;目前其经济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中心城市发展并不迅速,C错误;根据材料“该地区80%的人口以农作物和畜牧生产为主”可知,大多数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D错误。
解题点拨 一般而言,区域经济发展初期,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较大,随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比重减小,第二、三产业比重增大,在区域发展的中后期,第三产业比重占据明显优势。
10.C 甘肃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粮食单产相对较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A、B、D错误;甘肃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风能、水能、太阳能以及煤炭等能源丰富多样,为当地经济发展、粮食生产提供了充足的能源,有利于区域整体协调发展,故综合指数最高,C正确。
11.A 山西能源以煤炭为主,煤炭消费量大,但能源利用效率低,故山西综合指数低,A正确;山西地形以高原为主,B错误;山西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相对丰富,且雨热同期,有利于粮食作物生长,C、D错误。
12.A 根据材料分析可知,拥有美丽的乡村风景和浓郁的农耕文化是该县创建“农业公园”的基础条件,①③正确;乡村地区不具备完善的旅游设施和完备的农产品加工体系,②④错误。故选A。
13.D 创建“农业公园”不能提高城市化水平,A错误;创建“农业公园”不是为了扩大种植规模,增加粮食的产量,B错误;创建“农业公园”是为了鼓励农民就地创业,增加收入,不是为了让当地人外迁,C错误,D正确。
能力提升练
1.B 工业化阶段表现为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A错误;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B正确;区域发展初期阶段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低,第一产业产值上升,C错误;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比较微弱,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的均衡状态,人地关系基本协调,D错误。故选B。
2.A 区域发展过程中,三大产业的总体变化趋势是,第一产业比重逐渐降低,第二产业比重先上升后降低,第三产业比重逐渐上升。读图2可知,C时期第一产业比重最大,约为85%,A时期第二产业比重最大,约为55%,B时期第三产业比重最大,约为59%,据此可确定该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顺序为C—A—B,故选A。
3.D 湾区发展首先依靠地理位置优势发展港口经济,随后发展成为工业区,工业经济发展后,工业转型发展服务经济,最终成为创新经济。故选D。
4.A 环渤海大湾区的经济一体化程度不及粤港澳大湾区和环杭州湾大湾区,主要原因有环渤海大湾区行政单元多,行政上隶属于不同的省级行政区,管理协调难以统一,①正确;渤海湾面积大,形成交通阻隔,不方便相互联系,②正确;环渤海大湾区的鲁、冀、辽以重工业为主,内部产业竞争明显,③正确;环渤海大湾区的腹地面积广,④错误。故选A。
拓展延伸 湾区经济是一种重要的滨海经济形态,是当今国际经济版图的突出亮点,是世界先进滨海城市的显著标志。国际知名湾区如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等,以开放性、创新性、宜居性和国际化为其最重要的特征,具有开放的经济结构、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和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发挥着引领创新、聚集辐射的核心功能,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
5.A 甲区域主要位于天山北坡(麓)地区,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加之冰雪融水补给,水资源较丰富,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应是重点开发的城镇化地区,A正确、C错误;乙区域植被覆盖率较高,水资源丰沛,是额尔齐斯河等河流的发源地,应是限制开发的生态功能区,主要生态功能是涵养水源,B、D错误。
6.B 丙区域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该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土地荒漠化严重,因此丙区域主要的生态任务是防治荒漠化,故选B。
7.C t2时刻,区域1处于对资源开发、利用日趋减少的时期,属于发展方式转型阶段。区域2处于快速开发、利用本区域资源的时期,属于快速发展阶段。区域3处于对本区域资源开发、利用的起步阶段。故选C。
8.D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资源依赖程度不断降低,但是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经济落后,对资源依赖程度仍然较高,A错误;现阶段我国东部地区科技、资金实力较强,区域经济发展应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但中西部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力不足,还需要通过资源、劳动密集型产业提高工业化水平,B错误;从图中看出,区域1开发利用资源的时间较早,区域3开发利用资源的时间最晚,从区域1到区域3反映了我国经济从沿海向内陆的发展趋势,C错误;我国不同区域发展历史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因此要实现经济、资源、环境和谐统一,需宏观协调各区域的关系,D正确。
9.C 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对外交流较少,区域对外开放程度较低,A不符合题意;工业化阶段随着交通需求和经济实力的提高,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B不符合题意;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C符合题意;人文发展指数可以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D不符合题意。
10.答案 (1)当地多石坡,利于(石质梯田)就地取材;石头砌成的梯田较为牢固,不易垮塌;梯田所在的石坡坡度大,只有建得较高才能获得较宽的梯田。
(2)坡式梯田的斜坡增大了太阳高度,单位土地面积获得更多热量,白天升温迅速,增大了葡萄生长期的昼夜温差,葡萄的品质好;坡式梯田可以减少南面植被对光照的阻挡,可以增强光合作用,提高了葡萄的品质;石质墙体比热容小,进一步增大了梯田气温日较差,使得葡萄品质较好。
(3)当地葡萄酒产量小,仅能满足当地需求;当地对葡萄酒的推广力度小;等等。
解析 (1)该地梯田全由石头砌成,说明该处石材丰富,利于(石质梯田)就地取材,且石头砌成的梯田较为牢固,不易垮塌;根据材料“是在陡峭的坡上用石头垒成一道道高大厚重的石墙”可知,该地在陡峭的山坡上修建石墙,所以坡度大,只有将石墙建得较高才能获得较宽的梯田。
(2)由图2可知,与常规水平梯田相比,坡式梯田的坡度相对较大。该地纬度较高,坡度大有利于增大太阳高度,增大了太阳高度可以增加单位土地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增大该地的昼夜温差,有利于葡萄中糖分的积累,使葡萄品质更好;该地位于日内瓦湖北岸向阳的山坡上,坡式梯田可以减少南面植被对光照的阻挡,增强光合作用,进而提高葡萄的品质;石质墙体的比热容小,增温快、降温快,可以增大梯田气温日较差,进而使得葡萄品质较好。
(3)由材料可知,该地葡萄酒品质优良,但是葡萄种植面积有限,导致葡萄酒产量较小;周边地区人口密集,当地居民对葡萄酒需求量大,导致供不应求;当地对拉沃葡萄酒的推广力度小,因此出口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