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同步练习--第四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同步练习--第四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9-20 19:00: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第二章 区域发展
第四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含义
  (2022河南省实验中学期中)下图为我国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地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加剧①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人为原因是(  )
A.气候干旱与异常    B.地表崎岖
C.经济活动过度    D.城市化进程加快
2.形成③④两个地区共同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多石质山,土层浅薄
B.海拔较高,热量不足
C.红壤分布,土质疏松
D.地形崎岖,降水量大
  (2021黑龙江龙东南六校期末)荒漠化是当前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下图是我国荒漠化土地成因比例图(其中①为物理及化学作用,②为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我国下列地区及其荒漠化的主要外力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A.西北地区—水蚀
B.黄土高原—风蚀
C.云贵高原—风蚀
D.江南丘陵—水蚀
4.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荒漠化的共同原因是(  )
①石灰岩广布,土层浅薄
②植被稀疏,破坏严重
③土层疏松、直立性较强
④降水强度大,多暴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题组二 荒漠化生态脆弱区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不合理开发,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甘肃省民勤北部荒漠草原至县城(绿洲)地下水位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5.“生态裂谷”主要出现在(  )
A.沙漠边缘    B.山谷地带  
C.沙漠中部    D.绿洲边缘
6.“生态裂谷”进一步发展带来的危害有(  )
①掩埋绿洲    ②固定流动沙丘
③破坏农田    ④改善植被生长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021河南名校联盟期末)土库曼斯坦位于中亚西南部,国土大部分被卡拉库姆沙漠所覆盖。该国气候干旱,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下图为土库曼斯坦2001—2012年荒漠化类型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7.土库曼斯坦大部分国土被沙漠覆盖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水分蒸发量较大
B.降水稀少,地表植被覆盖率低
C.距离冬季风源地近,沙尘暴频发
D.地下水开采过度,草地面积减小
8.2001—2012年土库曼斯坦荒漠化的变化特点是(  )
A.荒漠化总面积呈逐年增加趋势
B.轻度荒漠化面积变化幅度最大
C.荒漠化程度呈逐渐减轻的趋势
D.重度荒漠化面积增加幅度最大
题组三 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2022河南创新发展联盟月考)5世纪时期,毛乌素地区水草肥美,风光宜人,是优良的牧场。从唐代开始,毛乌素开始有积沙,至明清时期已形成茫茫如海的大沙漠。自1949年以来,我国尝试多种方法治理毛乌素地区,其中草方格沙障成效明显(如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9.毛乌素地区草方格沙障的主要延伸方向为(  )
A.东北—西南方向    B.西北—东南方向
C.南北方向    D.东西方向
10.草方格沙障围沙地区水分条件明显改善,主要是因为草方格沙障可以(  )
A.减少蒸发    B.截留水分
C.增加降水    D.疏松沙面
  (2022黑龙江鹤岗一中期末)巴丹吉林沙漠沙山广布,在沙漠的东南部有众多湖泊,湖泊水位常年较稳定。近年来,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遏制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两大沙漠“握手”。下图示意巴丹吉林沙漠及周边地理事物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1.湖泊群的主要直接补给水源是(  )
A.大气降水    
B.冰雪融水
C.河流水    
D.地下水
12.为遏制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两大沙漠“握手”,民勤县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生态移民
②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
③从黑河跨流域调水
④大面积营造乔木防风固沙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2022河南洛阳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图1),境内低山丘陵、平原、沙漠、戈壁交错分布。老虎口20世纪后半叶风沙灾害严重,“沙平墙、羊上房、庄稼连根拔”是当时环境的真实写照。进入21世纪,在科技人员的帮助下,当地用作物秸秆、黏土、尼龙网等作为沙障材料,创建了“方格沙障+梭梭林”的治沙模式(图2),取得良好效果。
图1
图2
  材料二 甘草是一种耐旱的中药材,其根瘤具有固氮作用。近年来,民勤县采用“甘草平移栽培技术”,即将甘草幼苗横着埋在沙地中滋生根蘖,在浅层土壤中横向生长,使植被覆盖率成倍提高。
(1)分析20世纪后半叶老虎口风沙灾害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
(2)说明民勤县“方格沙障+梭梭林”治沙模式的优势。
(3)简述民勤采用甘草平移栽培技术产生的生态效益。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含义
  (2022吉林七校期末联考)科尔沁沙地位于西辽河平原,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疏林草原,目前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沙地。该地平均年降水量可达300~500毫米,堆积了大约200米厚的沙质沉积物。下图为科尔沁沙地地理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科尔沁沙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运动    B.深居内陆
C.过度放牧    D.海陆变迁
2.该处沙质沉积物的主要来源是(  )
A.西北内陆地区    
B.河流堆积
C.当地土壤沙化    
D.海浪搬运
  (2022吉林长春月考改编)石漠化和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下面为我国石漠化土地省级行政区占比统计图(图1)和北方农牧交错带分布范围示意图(图2)。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图1
图2
3.研究我国云贵地区石漠化的成因,需要调查的资料有(  )
①地形及坡度    ②降水变率
③大风日数    ④成土母质
⑤地下水盐碱度    ⑥植被覆盖度
A.①②③⑤    B.②③⑤⑥
C.①②④⑥    D.①②⑤⑥
4.材料中两地区土地退化的共同原因是(  )
A.过度开采地下水    
B.大风日数多
C.气温年较差大    
D.过度开垦
题组二 荒漠化生态脆弱区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2022福建泉州二模)宁夏硒砂瓜又称戈壁西瓜,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种植面积扩大,西瓜单产有所下降,农户通过将西瓜植株嫁接到根系更加发达的南瓜植株上来提高单产。2021年,宁夏某地区开始禁止种植硒砂瓜,当地农户转而种植金银花。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农户将西瓜植株嫁接到南瓜植株上是因为当地(  )
A.降水减少    B.土地退化
C.热量减少    D.光照减弱
6.该地区禁止种植硒砂瓜是为了(  )
A.减少竞争    B.控制产量
C.恢复生态    D.种植药材
  (2022陕西长安一中月考改编)莫高窟地区西侧鸣沙山的风沙流一直是莫高窟的最大威胁。莫高窟山崖顶部是一片平坦的荒漠,自东向西为砾质戈壁带、沙地带。在沙地铺设砾石而成的人工戈壁,能有效减少沙尘在莫高窟崖顶的堆积。下图为莫高窟地区综合防护体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7.风沙流对莫高窟的危害主要体现为(  )
A.侵蚀洞窟内壁画    B.降低洞口透明度
C.提高洞窟内温度    D.稳定崖壁的结构
8.下列关于莫高窟地区综合防护体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方格固沙带提高风沙流搬运沙尘能力
B.莫高窟地区风沙危害的主要风向是西风
C.沙地铺设砾石能快速促进沙地固沙植物的生长
D.窟区防护林带增加沙尘在莫高窟崖顶的侵蚀
题组三 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2022山西长治二中联考)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治沙首选机械沙障(采用柴、草、树枝、黏土、卵石、板条等材料,在沙面上设置各种形式的障蔽物),而治沙种子萌发率被视为生物治沙的前提和保障。选取4种不同生活型植物种子为对象,研究三种不同积雪覆盖条件(自然降雪、加倍降雪和去除积雪)对荒漠化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下图为不同积雪覆盖条件下种子萌发率与室内萌发率比较图。萌发率是指萌发种子数和总种植种子数的比例。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9.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治沙首选机械沙障,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风速
10.研究人员进行多种积雪覆盖变化对照实验,最主要是考虑到当地(  )
A.降雪年际变化大
B.降雪季节变化大
C.气温年际变化大
D.气温季节变化大
11.在全球气候变暖条件下,若在该地选择人工种植方式治沙,应优先选择的植物种类是(  )
A.白梭梭    B.心叶驼绒藜
C.刺沙蓬    D.雾冰藜
  我国生态脆弱区类型多,分布广。某地区为治理生态脆弱区,人们在坡地上大量修筑鱼鳞坑(下图),在坑内栽种植被,生态环境问题明显改善。鱼鳞坑是山坡上挖掘的有一定蓄水容量的土坑,多呈半月形沿等高线排列,且上下鱼鳞坑呈“品”字形交错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2.下列地区中最适合建鱼鳞坑的是(  )
A.南方低山丘陵区
B.黄土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云贵高原
13.鱼鳞坑呈“品”字形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最大程度拦截地表径流
B.减少地表径流下渗
C.增加地表粗糙度
D.利于植被生长
14.鱼鳞坑的主要功能是(  )
A.美化环境    B.防风固土
C.储水护坡    D.调节气候
15.(2022云南师大附中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库布齐沙漠年均降水量为250~300毫米,多大风日,曾经是一望无际的沙漠,主要以流动、半流动沙丘为主。其东部水分条件较好,且地下水较丰富,与中国其他沙漠的治理相比,库布齐沙漠治理难度相对较小。近些年来,当地首选种植了固沙植物沙柳。因其根系发达,枝叶茂密,生长迅速,生命力强,能牢牢地固定沙丘。现在的库布齐沙漠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成为中国独特的生态地标。下图示意库布齐沙漠分布及公路两侧草方格沙障景观。
(1)简述库布齐沙漠流动沙丘的发育条件。
(2)说明与其他沙漠治理相比,库布齐沙漠中流动沙丘治理难度较小的主要原因。
(3)分析沙柳成为库布齐沙漠治理首选树种的原因。
(4)调查发现穿越库布齐沙漠的公路两侧植树带植被生长较好,试说明原因。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基础过关练
1.C 气候干旱与异常、地表崎岖属于自然原因,A、B错误;①地区为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地区,过度的经济活动如过度放牧、过度农垦、不合理的工程建设引起的植被破坏会导致荒漠化,加剧生态环境脆弱,C正确;城市化进程加快不一定会加剧生态环境脆弱,D错误。故选C。
2.D ③④两个地区都位于我国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地形为丘陵、山地,共同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壤侵蚀,土壤侵蚀的主要自然原因是地形崎岖,降水量大,D正确。③地区是云贵高原喀斯特地区,多石质山,土层浅薄;④地区为亚热带低山丘陵,多红壤,红壤质地黏重。A、C错误。④地区为亚热带低山丘陵,热量较充足,B错误。故选D。
3.D 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形成荒漠化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蚀,A错误;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B错误;我国云贵高原是喀斯特地貌,以流水溶蚀作用为主,C错误;我国江南丘陵位于湿润地区,受夏季风影响时间长,降水多,以水蚀作用为主,D正确。故选D。
4.B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直立性较强,植被破坏严重,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间,水土流失严重;云贵高原石灰岩分布广泛,大部分地区土层较薄,不合理的开垦活动,破坏了原有植被,在夏季暴雨期间,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基岩大面积裸露而出现石漠化现象。综上所述,②④为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荒漠化的共同原因;①属于云贵高原荒漠化的特有原因;③属于黄土高原荒漠化的特有原因。故选B。
5.D 材料信息表明,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不合理开发,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由此判断,“生态裂谷”主要出现在绿洲边缘,D符合题意;沙漠边缘、山谷地带和沙漠中部不一定有绿洲,排除A、B、C。故选D。
6.C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生态裂谷”进一步发展,会被沙漠侵袭,导致沙漠逐渐掩埋绿洲,①符合题意;“生态裂谷”进一步发展,植被覆盖率逐渐降低,土壤含水量减小,原有固定沙丘可能会流动,②不符合题意;“生态裂谷”进一步发展,水土条件恶化,沙尘暴频发,会破坏绿洲地区的农田,③符合题意;“生态裂谷”进一步发展,交错带水源条件变差,自然植被很难存活,荒漠化加剧,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C。
7.B 结合材料分析,土库曼斯坦位于中亚西南部,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土壤贫瘠,地表植被覆盖率低,因此大部分国土被沙漠覆盖,B正确。全球气候变暖,水分蒸发量较大;距离冬季风源地近,沙尘暴频发;地下水开采过度,草地面积减小,都是近年来土库曼斯坦土地沙漠化加剧的原因,而非土库曼斯坦大部分国土被沙漠覆盖的主要原因,A、C、D错误。故选B。
8.D 读图分析,2001—2012年,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土地面积变化存在较大的差异,如中度荒漠化土地面积呈逐年减小的趋势,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积呈波动增大的趋势,但荒漠化总面积大致稳定,并未明显增加,A、C错误;轻度荒漠化面积变化幅度不是最大的,B错误;重度荒漠化面积增加幅度最大,D正确。故选D。
9.A 草方格沙障是为了削减风速、减小风蚀,所以其延伸方向应该与盛行风向垂直;毛乌素地区主要盛行西北风,所以草方格沙障延伸方向是东北—西南方向,这样能够最大程度扩大草方格沙障的保护范围,故选A。
10.B 草方格沙障在地面之上只有20厘米左右,荫蔽效果并没有明显增加,并不能很好地减少蒸发,A错误;草方格沙障设置后,有截留降水的作用,尤其是冬季的降雪,更易被控制在原地而不被风吹走,B正确;草方格沙障不会明显增加降水,C错误;草方格沙障可防风固沙,故沙面疏松度降低,D错误。故选B。
11.D 读图可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少;河流发育少,且黑河未注入湖泊群;山地也没有冰雪融水注入湖泊群;而湖泊水位常年稳定,故湖泊群的主要直接补给水源是地下水,D正确。
12.A 为遏制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两大沙漠“握手”,民勤县可以采取的措施有:生态移民,减轻环境压力,①正确;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减少因生活用能问题对植被的破坏,②正确。黑河水量小且不稳定,不宜从黑河跨流域调水,③错误;森林耗水量大,干旱区不适宜大面积营造乔木防风固沙林,④错误。故选A。
13.答案 (1)沙漠广布,沙源丰富;靠近冬季风源地,冬春季节风沙天气多;地处山口地区,受狭管效应影响,风力强劲;地表植被稀少,固沙拦沙能力弱。
(2)沙障材料易于获得,成本低;材料耐用,压沙效果好,维护费用较低;草方格减弱风速,截留水分,为梭梭生长提供有利环境;梭梭根系发达,耐旱,抗风沙能力强,存活率高,固沙效果好。
(3)甘草平移栽培,能够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植被覆盖率,进而增强抗风沙能力;甘草根瘤固氮作用显著,可提高土壤肥力;耕作深度浅,对土壤结构破坏小。
解析 (1)20世纪后半叶老虎口风沙灾害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从沙源、大风、植被等方面分析。老虎口沙漠广布,有丰富的沙源;靠近冬季风源地,冬春季节多大风天气;地处山口地区,受狭管效应影响,风力强劲;沙漠广布,地表植被稀少,固沙拦沙能力弱。
(2)由材料可知,当地用作物秸秆、黏土、尼龙网等作为沙障材料,沙障材料易于获得,成本低;沙障能减弱风速,使风沙就地沉积,固沙压沙效果好;同时能截留水分,为梭梭生长提供有利环境;而梭梭根系发达,耐旱,在干旱地区存活率高,抗风沙能力强,固沙效果好,“方格沙障+梭梭林”治沙模式,材料耐用,维护费用较低。
(3)图示区域荒漠化严重,甘草种植需要考虑其存活及其对荒漠化环境的改造功能。从植物生长来看,甘草平移栽培,可以促进根系发育,有利于甘草生长,提高植被覆盖率,进而增强抗风沙能力;甘草根瘤具有固氮作用,可提高土壤肥力;甘草在浅层土壤中横向生长,对土壤结构破坏小。
能力提升练
1.C 科尔沁沙地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疏林草原,但由于人们过度放牧,加之气候干旱,草原演变成了沙地,C正确;地壳运动、深居内陆、海陆变迁都不是科尔沁沙地形成的主要原因,A、B、D错误。故选C。
2.A 该处沙质沉积物厚度大,沙质沉积物主要是西北风从西北内陆地区搬运而来,A正确;该处沙质沉积物巨厚,其来源不是河流堆积,也不可能是土壤沙化形成的,B、C错误;该处距离海洋较远,其沙质沉积物来源不是海浪搬运,D错误。故选A。
3.C 自然因素是石漠化形成的基础条件。山多坡陡的地表结构不利于水土资源的保持,故研究我国云贵地区石漠化的成因需要调查地形及坡度;西南岩溶山区年均降雨量多,降雨集中且多暴雨,暴雨加剧了石漠化的发展,故研究我国云贵地区石漠化的成因需要调查降水变率;我国云贵地区石漠化与大风关系不大,故研究我国云贵地区石漠化的成因不需要调查大风日数;岩溶地区丰富的碳酸盐岩具有易淋溶、成土慢的特点,是石漠化形成的物质基础,研究我国云贵地区石漠化的成因需要调查成土母质;地下水盐碱度会影响石灰岩在水中的溶蚀速度,但对于地表表土流失影响不大,故研究我国云贵地区石漠化的成因不需要调查地下水盐碱度;疏松的坡土得不到很好的覆盖,暴雨会加剧石漠化的发展,故研究我国云贵地区石漠化的成因需要调查植被覆盖度。故①②④⑥正确,选C。
4.D 材料中两地区土地退化都是过度开垦,破坏植被,导致流水或者风力侵蚀作用变强而形成的,D正确;图1中石漠化与过度开采地下水、大风日数多、气温年较差大关系不大,A、B、C错误。故选D。
易错点拨 云贵地区石漠化是长期以来自然植被不断遭到破坏,大面积的陡坡开荒,造成地表裸露,加上喀斯特石山区土层薄,基岩出露,暴雨冲刷力强,大量的水土流失后岩石逐渐凸现裸露呈现的。
5.B 根据材料“农户通过将西瓜植株嫁接到根系更加发达的南瓜植株上来提高单产”可知,硒砂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导致土地退化,西瓜种植缺水而造成单产有所下降,所以将西瓜植株嫁接到南瓜植株上,通过根系发达的南瓜吸收水分来满足西瓜生长,提高单产,B正确;当地降水并没有减少,A错误;全球在变暖,热量增多,C错误;当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条件一直比较充足,D错误。故选B。
6.C 根据材料可知,硒砂瓜嫁接到根系更加发达的南瓜植株上,增加了水资源消耗,生态缺水问题会更加严重,加剧当地水资源不足,因此禁止种植硒砂瓜是为了恢复生态,C正确;禁止种植硒砂瓜,已经不存在竞争条件和控制产量问题,A、B错误;由材料“宁夏硒砂瓜又称戈壁西瓜,深受消费者喜爱”可知,硒砂瓜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当地农户不会为了种植金银花而主动放弃种植硒砂瓜,是在禁止种植硒砂瓜的情况下,才被迫转而种植金银花的,D错误。故选C。
7.A 风沙流形成较强的磨蚀作用,侵蚀窟内文物,同时风沙流所挟带的粉尘物质进入窟内形成大量降尘,覆盖侵蚀洞窟内壁画和彩塑,影响艺术效果,A正确;降低洞口透明度对莫高窟的不利影响较小,B错误;风沙流不易提高洞窟内温度,C错误;稳定崖壁的结构是有利影响,D错误。故选A。
8.B 由材料可知,莫高窟地区西侧鸣沙山的风沙流一直是莫高窟的最大威胁,这说明风沙流来自莫高窟地区西侧鸣沙山,由此可推测莫高窟地区风沙危害的主要风向是西风,B正确;草方格固沙带会降低风沙流搬运沙尘的能力,A错误;沙地铺设砾石不能快速促进沙地固沙植物的生长,但可以改善环境,C错误;窟区防护林带可以减少沙尘在莫高窟崖顶的侵蚀,D错误。故选B。
9.B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干旱区,降水少,水分不足,植物难以存活,因此,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治沙首选机械沙障,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B正确。
10.A 不同年份降雪量不同,地表积雪厚度差异大,春季融雪后土壤水分差异大,会影响到种子的萌发,研究人员进行种子萌发率研究时,进行多种积雪厚度对照实验才能更清楚的了解不同情形下种子萌发率的差异,A正确,C错误;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后种子萌发与其他季节的热量、水分条件无关,B、D错误。故选A。
11.C 由材料可知,白梭梭、心叶驼绒藜、刺沙蓬和雾冰藜,在三种不同积雪覆盖条件下种子萌发率均较高,但与自然降雪相比,只有刺沙蓬、心叶驼绒藜在野外去雪处理后种子萌发率上升。治沙不但要考虑种子萌发率还需要考虑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整体降雪量下降,而刺沙蓬在野外去雪处理后种子萌发率最高,故在全球气候变暖条件下,若在该地选择人工种植方式治沙,应优先选择的植物种类是刺沙蓬,C正确。
12.B 鱼鳞坑主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应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建立。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故选B。
13.A 鱼鳞坑呈“品”字形分布,最大程度拦截了地表径流,使水流速度减慢,利于增加地表径流下渗,A正确,B错误;鱼鳞坑增加地表粗糙度,减缓了地表径流的流速,降低了地表径流对地表的侵蚀,但与其呈“品”字形分布无关,C错误;鱼鳞坑内水土条件相对较好,利于植被生长,但与其呈“品”字形分布无关,D错误。故选A。
14.C 鱼鳞坑可以截留地表径流,通过在坑内植树种草实现保护坡地、保持水土的作用,C正确;美化环境、防风固土和调节气候不是鱼鳞坑的主要功能,A、B、D错误。故选C。
15.答案 (1)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强,地表沙源丰富;植被稀少,风阻较小;气候干旱,多大风日,在风力作用下易发生顺风移动的现象。
(2)降水稍多,利于植物生长;距离黄河较近,引水便利;地下水较丰富,植树种草易成活;处于草原与荒漠过渡带附近,适生植物较多。
(3)沙柳环境适应性强,易于存活,适合干旱地区栽种;生长迅速,根系发达,能有效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治沙效果好。
(4)受公路硬化路面影响,雨水被分流于公路两侧植树带内,改善了公路两侧土壤水分条件;公路两侧的草方格沙障能增大地表粗糙程度,削减风力,减少土壤中水分蒸发;草方格能截留雨水,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
解析 (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库布齐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强,地表沙源丰富;由材料“库布齐沙漠年均降水量为250~300毫米,多大风日”可知,库布齐沙漠降水稀少,植被稀少,风阻较小;气候干旱,多大风日,在风力作用下易发生顺风移动的现象,故形成流动沙丘。
(2)由材料“其东部水分条件较好,且地下水较丰富”可知,库布齐沙漠地下水较丰富,利于植物生长,植树种草易成活;由图可知,库布齐沙漠距离黄河较近,引水便利;库布齐沙漠年均降水量为250~300毫米,处于东部草原与西部荒漠过渡带附近,适生植物较多。故与其他沙漠治理相比,库布齐沙漠中流动沙丘治理难度较小。
(3)由材料“因其根系发达,枝叶茂密,生长迅速,生命力强,能牢牢地固定沙丘”可知,沙柳环境适应性强,易于存活,适合干旱地区栽种;生长迅速,根系发达,能有效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治沙效果好。
(4)读图可知,受公路硬化路面影响,公路地势较两侧地面高,雨水被分流于公路两侧植树带内,改善了公路两侧土壤水分条件;公路两侧铺设草方格沙障,能增大地表粗糙程度,削减风力,减少土壤中水分蒸发,保障土壤中水分的含量;草方格能截留雨水,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