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同步练习--第一节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同步练习--第一节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28.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9-20 19:00: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第三章 区域合作
第一节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2020年7月17日,87家日企获日本政府700亿日元补贴,正式将生产线从中国转出。其中30家企业把生产线转移到东南亚,其他57家企业搬往日本。迁往东南亚的企业,其产品涵盖航空零部件、汽车零部件、化肥、医药和纸制品,其中包括部分知名企业。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推测影响87家日企正式将生产线从中国转出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    B.技术  
C.政策    D.劳动力
2.转移到东南亚的30家日本企业没有转移回日本,主要是因为东南亚(  )
①资源丰富     ②技术发达
③资金充足      ④工资水平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国外转移。下图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  )
A.市场规模大    B.技术水平高
C.劳动力素质高    D.基础设施水平高
4.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战略是(  )
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
B.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
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
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
题组二 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2022山东潍坊期末)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第四次国际产业转移开始,我国制造业发展遭遇严峻挑战。下图示意四次国际产业转移的一般路径(数字表示产业转移次序)。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5.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东部沿海承接第三次产业转移的关键条件是(  )
A.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    B.广阔的消费市场
C.充足且廉价的劳动力    D.邻近产业转出地
6.第四次产业转移(  )
①存在由我国东部沿海向我国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
②转出的都是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
③使我国东部沿海完全成为产业转出区
④使我国制造业受到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双向挤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第四次产业转移中,美国等发达国家制定政策吸引制造业回流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产业升级     B.降低生产成本
C.增加就业岗位     D.扩大销售市场
  (2022重庆八中期中)纺织产业是产业转移的先导产业,要从我国国情出发,认识和把握好正在开展的新一轮产业转移:在新常态下加速转移,在新战略下推动产业转移,在新理念下引领产业转移。而当前,新一轮全球纺织产业转移呈现“低端与高端”双向转移特征,我国纺织产业面临“高不成、低不就”的挑战。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三题。
8.高端纺织产业主要转向(  )
A.欧洲和北美洲     
B.大洋洲和拉丁美洲
C.非洲和大洋洲     
D.北美洲和拉丁美洲
9.从纺织业原料配套条件考虑,低端纺织产业最适宜转入(  )
A.新疆     B.四川
C.河南     D.吉林
10.解决我国纺织产业“高不成、低不就”的困境应加强(  )
A.政策支持     B.智能制造
C.交通拓展     D.人口回流
题组三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022黑龙江哈尔滨九中期中)19世纪后期至今,世界汽车工业中心经历了从欧洲到北美洲再到亚洲的发展过程。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1.目前,世界许多汽车生产企业不断向我国转移的主要原因是我国(  )
A.消费市场大     B.原材料充足
C.交通业发达     D.技术水平高
12.汽车产业不断向亚洲转移,对亚洲产生的影响主要有(  )
A.环境污染减轻     B.就业压力加大
C.经济效益下滑     D.产业升级加快
13.(2021山东泰安肥城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山东半岛是日韩产业转移的主要转入区之一。山东半岛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在产业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上存在着一定的“梯度错位”空间,发展国际合作和承接产业转移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1)山东半岛成为日韩产业转移主要转入区的优势有哪些
(2)简要说明产业转移对日本社会的不利影响。
(3)承接日韩产业转移,给山东半岛带来哪些有利的影响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江苏是我国工业大省,省内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要素地区差异显著。近年来,江苏发生了大规模的省内产业转移。下图为江苏省省内产业转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南京Ⅰ类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
A.劳动力价格升高    
B.能源资源短缺
C.消费市场萎缩    
D.环境污染加剧
2.与连云港相比,南通承接苏州产业转移的优势是(  )
A.位置优越    B.地价低
C.交通便利    D.市场广阔
  (2021河北沧州三模)企业总部与其注册地的跨城市分离现象十分普遍,我国上市公司总部和注册地跨省跨城迁移具有不同的方向性。下图示意2002—2017年我国上市公司总部和注册地迁移前后的城市等级。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符合我国上市公司迁移规律的是(  )
A.总部迁移以同级别内部迁移为主
B.注册地迁移以向上级迁移为主
C.总部向省级行政中心所在层级迁入的数量最多
D.注册地由京沪迁出的数量最多
4.与总部相比,企业注册地迁移更多会考虑(  )
A.科技水平     B.交通条件
C.劳动力成本     D.政策优惠
5.推测企业总部迁入和迁出都最多的省份是(  )
A.辽宁     B.广东
C.四川     D.陕西
  (2022黑龙江大庆东风中学期中)河北省安新县三台镇制鞋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成为“北方鞋都”。2017年4月,安新县所在的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成立。8月,“北方鞋都”正式“定都”石家庄市高邑县。同时,转出的大部分企业将实施智能化改造。这是雄安新区现有规模企业主动转移、抱团转移的首次探索。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促使“北方鞋都”迁出安新县的主要原因是(  )
A.安新县土地成本提高
B.安新县产业结构调整
C.石家庄市市场潜力更大
D.石家庄市交通更加便利
7.制鞋企业抱团转移的首要目的是(  )
A.提高产品质量     B.提高产品产量
C.获得规模效益     D.提高鞋业知名度
8.(2022湖南株洲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制鞋业经历了由日本转移到韩国,再由韩国转移到我国沿海地区的过程。下图为韩国制鞋业出口额变化过程示意图。
(1)结合出口额变化,描述韩国制鞋业的发展过程。
(2)分析韩国制鞋业转移到我国沿海地区的原因。
题组二 产业转移的原因、影响及意义
  (2022河北石家庄二中期末)欧洲传统工业分布呈“香蕉带”形状,随着欧盟东扩和制造业向东转移,这一工业带演变成了“金足球”形状。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9.促使欧洲制造业向东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
A.科技人才向东流动
B.寻求完善的配套设施
C.东部工资成本相对较低
D.受高科技产业的吸引
10.制造业转移后,“香蕉带”地区(  )
A.劳动力需求增加
B.研发中心向东转移
C.经济会变得萧条
D.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2021浙江温州二模)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目前其内部各地之间的产业转移比较频繁。下图为大湾区简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1.目前大湾区内部的产业转移中,转出比较明显的城市是(  )
A.深圳    B.江门  
C.肇庆    D.惠州
12.大湾区内部产业转移对全区的主要影响是(  )
A.拉开各地发展差异     
B.加强自然资源开发
C.提高各地生产技术     
D.加剧城市环境问题
13.(2022广东茂名五校期末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飞地经济”即不同的行政地区打破地域管辖限制,“飞出地”一方将产业项目安置到行政上互不隶属的“飞入地”园区内,通过约定利益分享机制实现互利共赢。东莞(韶关)工业转移园浈江片区是一块“东莞经济飞地”。当前,东莞(韶关)工业转移园正围绕“打造广东装备制造业总部基地”这一总体目标,把装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是为经济各部门进行简单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供装备的各类制造业的总称)打造成品牌产业。下图为东莞(韶关)工业转移园浈江片区分布图。
(1)分析东莞(韶关)工业转移园浈江片区把装备制造业打造成品牌产业的条件。
(2)说明东莞(韶关)工业转移园浈江片区的建立对东莞、韶关的地理意义。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基础过关练
1.C 从材料可知,87家日企获日本政府700亿日元补贴,正式将生产线从中国转出,故影响87家日企正式将生产线从中国转出的主要因素是政策,因此选C。
2.D 相较于日本而言,东南亚地区资源丰富,工资水平低,这对资源密集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形成强有力的“拉力”作用,因此选D。
3.A 越南劳动力成本低,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投资吸引力大,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是因为中国有巨大的市场,A项正确。家电组装工厂的技术来源于日本,B项错误。中国的劳动力素质高,基础设施水平高,生产成本也较高,因此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吸引力下降,故C、D项错误。
导师点睛 本题若仅从生产成本角度考虑,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应当布局在越南,然而越南的工厂数量远少于中国,则说明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布局在中国利润更大,结合中国实际国情可知,中国有巨大的市场。
4.D 在全球化、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要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加大政策的支持会损害国家的利益,会造成企业间发展的不公平竞争。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不利于我国家电产业的发展。我国家电产品已不具备价格优势,不能盲目扩大生产规模。故D项正确。
5.A 读图可知,第三次产业转移主要从亚洲“四小龙”到我国东部沿海,关键条件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我国东部沿海获得了优先发展,A正确。
6.B 第四次产业转移主要是从我国东部沿海转移到东南亚、非洲,同时还转移到美国和日本、德国;东南亚、非洲这些区域经济落后,而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同样较为落后,且距离我国东部沿海较近,所以第四次产业转移存在由我国东部沿海向我国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①正确。从转移特点看,该产业同样向发达国家转移,故转出的不一定都是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②错误。我国东部沿海不可能完全成为产业转出区,③错误。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推动制造业回流,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东南亚等地区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依托低要素成本,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局面,④正确。故选B。
7.C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失业人数增多,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推动制造业回流,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来增加就业岗位,故C正确。
8.A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高端纺织产业对技术的要求比较高,欧洲和北美洲部分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技术水平高,因此高端纺织产业主要转向欧洲和北美洲,A正确。
9.A 纺织业的原材料包括棉花、羊毛等,我国新疆盛产优质长绒棉,所以从纺织业原料配套条件考虑,低端纺织产业最适宜转入新疆,A正确。
10.B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新一轮全球纺织产业转移呈现“低端与高端”双向转移特征。我国目前劳动力价格优势不太明显,高端纺织产业对技术的要求高,因此为解决我国纺织产业“高不成、低不就”的困境,我国应加强智能制造,B正确。政策支持、交通拓展、人口回流不能解决我国纺织产业“高不成、低不就”的困境,A、C、D错误。
11.A 目前,世界许多汽车生产企业不断向我国转移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人口多,且经济发展迅速,消费市场大;与其他国家比,我国原材料并不充足;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的交通、技术并不占优势。故选A。
12.D 汽车产业规模大,相关产业配套需求高,会加快接收区域的产业升级;汽车产业占地广,有污染,汽车产业向亚洲转移,不会使亚洲环境污染减轻;汽车产业向亚洲转移会促进就业,提高经济效益。故D正确。
13.答案 (1)山东半岛距日韩较近;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工业基础较好;市场广阔;地价低廉;国家和山东省的优惠政策。
(2)失业人口增多,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诱发社会问题。
(3)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就业,促进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加快工业化进程;推动城市化的发展。
解析 (1)结合图文材料从地理位置、市场、工业基础、劳动力、政策等方面,回答山东半岛成为日韩产业转移主要转入区的优势。
(2)从产业转移对迁出地的不利影响方面考虑。
(3)承接产业转移的有利影响可以从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方面回答。
能力提升练
1.A Ⅰ类产业是皮革制鞋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经济发展,南京等地劳动力价格升高,促使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出,故选A。
2.A 据图可知,与连云港相比,南通与苏州距离更近,位置较优越,故选A。
3.C 由图可知,总部迁移以向上级迁移为主,A项错误;注册地迁移以向级别低的城市迁移为主,B项错误;注册地由省级行政中心所在层级迁出的数量最多,D项错误;总部向省级行政中心所在层级迁入的数量最多,C项正确。
4.D 由图可知,注册地迁移以向级别低的城市迁移为主,级别低的城市不具备技术、交通条件优势,A、B项错误;企业注册未必需要大量劳动力,C项错误;级别低的城市的各种优惠政策(如补贴、减免税收等)对企业吸引力更大,D项正确。
5.B 广东经济发达,吸引众多企业总部迁入,同时,由于广东经济体量大,企业数量多,也有较多企业选择将总部迁往首都北京、我国经济中心上海,故B项正确。
6.B 雄安新区的发展方向是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安新县三台镇传统制鞋业与雄安新区的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是促使“北方鞋都”迁出安新县的主要原因,B正确。2017年4月雄安新区成立,8月制鞋企业“定都”高邑县,原有厂区土地成本不可能短时间明显上升;安新县三台镇为“北方鞋都”,产品面向全国市场,交通条件能够满足运输需求,排除市场潜力和交通因素,A、C、D错误。
7.C 安新县三台镇制鞋业起步早,已经形成具有完整制鞋产业链的企业集群,抱团转移有利于制鞋企业之间的联系,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获得规模效益,C正确;抱团转移对提高产品的产量、质量和知名度影响较小,A、B、D错误。
8.答案 (1)20世纪90年代以前,出口额不断增加,为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口额不断减少,为衰退阶段。
(2)韩国与我国地域临近;韩国劳动力成本上升,政策优势减弱;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具有劳动力价格优势、土地成本优势;我国沿海地区海运交通便利,方便原料与产品的运输。
解析 (1)读图分析可知,20世纪90年代以前,出口额不断增加,制鞋业不断发展壮大,为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口额不断减少,为衰退阶段。
(2)从地理位置、交通及产业转移的推力和拉力方面分析。
9.C 产业转移的目的是降低成本和扩大市场,从而获得最大利润。欧洲西部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高于东部,人才、配套设施都优于东部,工资成本也较高,因此,欧洲西部对高科技产业的吸引力更大,A、B、D错误;欧洲东部工资成本较低,欧洲制造业向东转移会降低工资等成本,C正确。
10.D 伴随制造业转移,就业机会也会向外转移,劳动力需求减少,A错误;研发中心一般位于技术水平高的地区,不会随制造业转移,B错误;产业转移使国内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上,产业结构得到优化,有利于产业升级,经济不会变得萧条,D正确、C错误。
11.A 与江门、肇庆、惠州等城市相比,深圳开放时间早,经济发达,地租和劳动力成本高,产业转出较明显,A正确。
12.C 大湾区内部各城市区位优势不同,依据各自区位优势,实现大湾区内部产业转移,有利于发挥各城市优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各地发展差异,提高各地生产技术,C正确、A错误;B选项不属于大湾区内部产业转移对全区的影响,B错误;大湾区内部产业转移,减轻了某些城市职能过多的问题,城市环境问题得到缓解,D错误。
13.答案 (1)东莞经济发达,可以为东莞(韶关)工业转移园浈江片区装备制造业提供充足的资金;韶关浈江区有京广铁路、韶赣铁路和多条高速公路经过,交通便利;韶关曲江区的韶关钢铁厂可为装备制造业提供原材料;韶关“打造广东装备制造业总部基地”的政策支持。
(2)对东莞:为东莞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东莞产业升级提供条件。对韶关:促进韶关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完善韶关基础产业;加强两地的联系。
解析 (1)由材料“东莞(韶关)工业转移园正围绕‘打造广东装备制造业总部基地’这一总体目标”可知,工业转移园浈江片区有政策上的支持。结合示意图可知,韶关浈江区有京广铁路、韶赣铁路和多条高速公路经过,交通便利,利于设备和原料的运输;且浈江区离韶关钢铁厂较近,钢铁厂能为浈江区的装备制造业提供优质原材料。此外,要打造品牌产业,还需要技术条件和雄厚的资金,东莞经济发达,可以为东莞(韶关)工业转移园浈江片区装备制造业提供充足的资金。
(2)依据设问,从对东莞、韶关两个角度去分析。实质是从产业转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有利影响回答,但要注意该片区的建立将加强东莞与韶关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