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第一章 认识区域
第一节 区域及其类型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区域的特征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自然要素特征联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该区域最可能位于( )
A.青藏高寒区
B.西北干旱区
C.北方地区
D.南方地区
2.该区域自然要素特征联系示意图体现的区域特征是( )
A.区域整体性 B.区域差异性
C.区域开放性 D.区域动态性
江苏省可以划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3.该图主要反映了区域( )
A.整体性特征
B.差异性特征
C.开放性特征
D.动态性特征
4.江苏省三大区域间人口主要流向和体现的区域特征是( )
A.①②→③ 区域开放性
B.③②→① 区域整体性
C.②①→③ 区域差异性
D.③①→② 区域过渡性
(2022山西联考)下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在图示区域中( )
A.区域之间有一定的开放性
B.划分的重要依据是地形和河流
C.区域内部差异性显著
D.各区域之间有明确的分界线
6.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区全部为内流河
B.乙地区水资源短缺
C.丁地区土壤肥沃,自然灾害较少
D.丙地区气候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022四川成都外国语学校开学考试改编)为促进济南都市圈的建设,国务院于2019年1月10日批复同意山东省调整济南市莱芜市的行政区划,撤销莱芜市,将其所辖区域划归济南市管辖。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7.行政区划调整后,作为省会城市的济南市( )
A.经济地位加强 B.服务范围扩大
C.城市职能减少 D.城市等级提升
8.济南市行政区划的调整对济南都市圈建设的作用体现为( )
①优化济南市的城市空间布局
②推进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③更好地发挥省会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④解决济南市产业活动过度集聚的问题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题组二 区域的类型
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不同,发展差异突出。读图,完成下题。
9.下列关于图中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空间尺度是由大到小的
B.东北地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空间尺度是由大到小的
C.中部地区与河南省存在行政隶属和管辖关系
D.四大地区的区域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基本相同
(2021河南省实验中学期中)下图为黄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0.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 )
A.按照单一指标划分
B.按照多重指标划分
C.以行政区划为指标划分
D.按照气候、地形等指标划分
11.按照区域的性质,黄河流域属于( )
A.自然区域 B.行政区域
C.经济区域 D.文化区域
(2022陕西长安一中期中)下图为我国文化区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2.图中文化区( )
A.具有过渡性
B.是根据单一指标划分的
C.之间有明确的界线
D.内部特征完全一致
13.以下文化区与自然环境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
A.青藏高原文化区—地表崎岖
B.新疆荒漠、绿洲文化区—气候干旱
C.云贵高原文化区—雪山连绵
D.华北平原文化区—伏旱多发
(2021福建三明三校期中联考)以武汉、长沙、南昌三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被称为我国的“中三角”。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4.与“长三角”地区相比,“中三角”地区具有的明显优势是( )
A.工业基础雄厚 B.水陆交通便捷
C.自然资源丰富 D.劳动力素质高
15.下列关于“中三角”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商品农业发达,机械化水平高
B.经济联系密切,发展潜力巨大
C.城市带动农村,城市化水平高
D.生态环境良好,环境质量优良
(2022河北部分名校期中改编)20世纪50年代,在中原大地南端临近107国道处考古发掘出一座春秋时期的楚王大墓,位于信阳市主城区以北25千米处。之后扩大勘察范围,发现一座楚王城遗址。2004年当地政府设立城阳城址保护区,把属于另一乡镇的四个行政村划归城阳城址保护区管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6.当地政府设立城阳城址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 ( )
A.商业开发 B.保护文物
C.旅游开发 D.地产开发
17.城阳城址保护区行政区划调整有利于辖区居民( )
A.改变生产方式 B.改变作息规律
C.融入城市生活 D.提高经济收入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区域的特征
(2022山西运城期末)下图为我国甲、乙两个地区主要农产品种类及耕作制度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图中甲、乙两地分别可能位于( )
A.东北平原、洞庭湖平原
B.太湖平原、松嫩平原
C.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D.黄土高原、塔里木盆地
2.导致两地耕作制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壤 B.热量
C.水分 D.地形
3.现阶段,乙地的水稻种植面积大大减少,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B.旱涝灾害频发
C.城市用地挤占 D.生态退耕还林
(2021北京石景山一模)喀什地区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西侧,该地区空气干燥,年降水量约60~135毫米。喀什地区是全国重要的优质棉花和红枣、核桃、杏等特色林果的产地之一。下表为喀什地区2000年到2016年不同等级生态脆弱性面积变化情况表。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脆弱性 等级 2000年 2016年 变化 比例/%
面积/km2 占总面积比例/% 面积/km2 占总面积比例/%
潜在 脆弱区 14 995.25 13.17 12 464.56 10.94 -2.23
微度 脆弱区 13 141.51 11.54 13 912.92 12.22 +0.68
轻度 脆弱区 24 999.98 21.95 14 936.23 13.12 -8.83
中度 脆弱区 47 870.73 42.04 29 301.77 25.73 -16.31
高度 脆弱区 12 866.02 11.30 43 258.01 37.99 +26.69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00年和2016年微度脆弱区的面积均为最小
B.轻度脆弱区生态环境改善面积大于生态环境恶化的面积
C.中度脆弱区在此阶段生态环境的变化幅度最小
D.高度脆弱区面积增加最多,区域生态环境趋于恶化
5.导致喀什地区2000年至2016年潜在脆弱区生态环境改变的人为原因有( )
①降水增加 ②封地育草
③过度放牧 ④过度开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1北京一零一中学期中)自2018年起,浙江省安吉县在充分考虑了地形、气候、土壤等适宜茶叶生长的自然条件后,选择向四川省青川县捐赠茶苗540万株,建成绿色有机茶叶生产基地,茶叶后期加工、销售由浙江省茶叶集团负责。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6.青川县与安吉县( )
A.区域特征相同 B.空间尺度相同
C.气候特征相同 D.发展方向相同
7.图中箭头反映出区域间具有( )
A.区域整体性 B.区域差异性
C.区域开放性 D.区域动态性
题组二 区域的类型
西三角经济区包括重庆、四川、陕西三省级行政区的多个城市,将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之后的我国经济第四增长极。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8.与西安相比,成都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
A.昼夜温差大 B.热量条件好
C.地势平坦 D.光照条件好
9.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相比,西三角经济区具有的明显优势有( )
①拥有西部广阔的经济腹地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②享有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
③水陆交通便利
④拥有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⑤科技力量强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⑤
(2021山西太原五中期中)下图示意西藏自治区以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0.图中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有( )
①积温 ②蒸发量
③降水量 ④太阳辐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1.Ⅳ区域为湿润区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
B.位于东南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C.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大,降水多
D.有高原湖泊,水源充足
12.四大区域中人口密度最大的可能是( )
A.Ⅰ、Ⅱ B.Ⅱ、Ⅲ C.Ⅲ、Ⅳ D.Ⅰ、Ⅳ
(2021陕西洛南中学开学考试)某学校地理小组进行文化与地理环境关系课题研究,并已完成下表中部分内容。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菜系 原料 烹调 文艺 风格
①鲁菜 畜禽 珍异 排场 壮观 “小白 菜” 浑厚 深沉
②川菜 土产 山珍 灵巧 多样 竹枝词 新巧 灵秀
③苏菜 清淡 平和 吴侬 民歌
④粤菜 华丽 奇特 广东 音乐
⑤蒙古菜 牛、马、羊 质朴 浓烈 坦荡 粗犷
13.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②菜系以清淡酸甜为主要特点
B.④菜系源地文艺风格显现温婉清丽的特点
C.③菜系原料以生猛海鲜为主
D.⑤菜系源地的文艺特色是长调牧歌
14.下列人文事象对自然环境具有明确指示性的是( )
①梯田 ②菜系 ③戏曲 ④水电站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21云南昆明联考)整建制拼合模式是我国部分大城市管辖区域内撤县设区(被撤县的行政名称改变,行政范围未变)的常见方式。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5.我国部分大城市管辖区域内撤县设区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大原县的管辖范围
B.提高原县的服务范围
C.增强大城市竞争能力
D.增加大城市服务职能
16.对于大城市而言,整建制拼合模式可能导致( )
A.就业压力增大 B.区域间协调差
C.环境污染加剧 D.道路交通拥堵
17.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独特,孕育了特有的地域文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阐述黄土高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2)简析自然地理环境对该区域文化景观形成的影响。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基础过关练
1.B 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区域的显著特点是“深居内陆”和“气候干旱”,该区域的典型农业为“绿洲农业”,因此该区域最可能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区,B正确;青藏高寒区的典型农业为“河谷农业”,A错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多,C、D错误。
2.A 图中各自然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体现了区域整体性特征,A正确。
3.B 由图可知,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的面积、人口、城市化水平等各要素均存在明显不同。所以该图主要反映了区域差异性特征,故选B。
4.A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苏南高于苏中,苏中高于苏北。所以江苏省三大区域间人口主要从苏北、苏中流向苏南,即从①②地区流向③地区,体现了区域开放性特征,故选A。
5.A 图示区域之间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通过各要素发生各种联系,有一定的开放性,A正确;划分我国三大自然区的重要依据是地貌和气候,甲、丙之间大致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乙和甲、丙、丁之间大致以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为界,B错误;图示区域内部差异性小,C错误;图示各区域之间的界线是模糊的,D错误。
6.D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甲地区有内流河(塔里木河),也有外流河(额尔齐斯河),A错误;乙地区冰川广布,水资源丰富,B错误;丁地区为低山丘陵区,地带性土壤为红壤,土壤贫瘠,自然灾害较多,C错误;丙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气候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正确。
7.A 由材料可知,为促进济南都市圈的建设,才进行的行政区划调整。所以行政区划调整后会优化济南市城市空间格局,加强产业分工合作,促进济南市经济水平的提高,使得济南市经济地位加强,A正确;济南市是山东省省会,行政区划调整前服务范围就覆盖整个山东省,城市职能多,城市等级高,行政区划调整后济南市依旧是省会,服务范围、城市职能、城市等级没有改变,B、C、D错误。
8.D 撤销莱芜市,将其所辖区域划归济南市管辖,济南市的区域范围扩大,可以进一步优化调整济南市的城市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①②正确;壮大了济南市的经济实力,能更好地发挥省会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③正确;不能解决济南市产业活动过度集聚的问题,④错误。故选D。
思路点拨 行政区划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进行有序调整的;本题中莱芜撤市变区,划归济南市,可以借助省会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自身经济发展;而济南市扩大了自身的区域范围,对济南都市圈的建设有着积极意义。
9.B 四大地区的区域空间尺度相同,A错误;东北地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空间尺度是由大到小的,B正确;河南省位于中部地区,但两者不存在行政隶属和管辖关系,C错误;四大地区的区域发展条件不同,故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也不同,D错误。
解题要点 区域空间尺度的划分没有绝对的标准,根据研究问题需要,可大可小;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大尺度区域、中小尺度区域。
10.A 河流流域是指河流的集水区域,流域界线一般以山脊为界,其划分的指标是单一的。所以,黄河流域是按照单一指标进行划分的,是黄河的集水区域,A正确。
11.A 按照区域的性质,黄河流域属于自然区域,故选A。
12.A 文化区域是指文化事物、文化现象、文化体系所覆盖或呈现的区域,由具有某种共同文化属性的人群所创造,在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具有独特功能。因此图中文化区是根据多重指标划分的,B错误;图中的文化区具有过渡性,因此各文化区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A正确、C错误;图中文化区内部特征相对一致,D错误。
13.B 青藏高原文化区海拔高,气温低,雪山连绵,A错误;新疆荒漠、绿洲文化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距海远,降水少,气候干旱,B正确;云贵高原文化区地表石灰岩广布,为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C错误;长江中下游地区7月份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伏旱多发,D错误。
14.C 与“长三角”地区相比,“中三角”地区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铁矿资源、水能资源相对丰富;“中三角”地区在工业基础、水陆交通和劳动力素质等方面不具有优势。故选C。
15.B “中三角”地区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密切,发展潜力巨大,B正确;该地区人口密集,农产品的商品率低,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A错误;该地区城市化速度较快,但整体水平还比较低,C错误;该地区环境污染较严重、湿地退化较快,环境治理和保护的任务艰巨,D错误。
16.B 城阳城址保护区内存在楚王城遗址,故当地政府设立城阳城址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文物,B正确;商业开发、旅游开发和地产开发都可能会破坏楚王城遗址,A、C、D错误。
17.D 根据材料“属于另一乡镇的四个行政村划归城阳城址保护区管辖”可知,行政区划调整使得原有行政村划入城阳城址保护区,使得就业机会增多,可以提高辖区居民的经济收入,D正确。
能力提升练
1.A 甲地作物只能一年一熟,说明当地热量不足,因此甲地纬度较高,可能位于东北平原、松嫩平原;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冬小麦、水稻、棉花的主要分布区,作物可以一年两熟或三熟,洞庭湖平原、太湖平原等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故选A。
2.B 由上题分析可知,甲地可能位于东北平原,乙地可能位于洞庭湖平原。东北平原纬度高,热量较低,作物只能一年一熟。而洞庭湖平原纬度较低,处于亚热带地区,热量较充足,作物可以一年两熟或三熟。故导致两地耕作制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热量。
3.C 由前面分析可知,乙地可能位于洞庭湖平原。现阶段,该地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使得城市用地挤占农业用地,导致水稻种植面积大大减少,C正确。
4.D 由表中数据可知,2000年和2016年脆弱性等级面积最小的分别是高度脆弱区和潜在脆弱区,A错误;与2000年相比,2016年轻度脆弱区的面积减少,大部分转化为了高度脆弱区,生态环境并没有改善,故B错误;此阶段生态环境变化幅度最小的是微度脆弱区,C错误;高度脆弱区面积变化比例高达26.69%,增加最多,说明区域生态环境趋于恶化,D正确。
图形解读
5.C 由表中数据可知,2000年至2016年喀什地区潜在脆弱区面积减少,表明潜在脆弱区生态环境趋于恶化,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故C项正确。
6.B 青川县与安吉县同属县级行政区划,因此二者空间尺度相同,B正确;青川县位于我国西南内陆省份,安吉县位于东南沿海省份,二者相距遥远,区域特征、气候特征、发展方向存在差异,A、C、D错误。
7.C “浙江省安吉县在充分考虑了地形、气候、土壤等适宜茶叶生长的自然条件后,选择向四川省青川县捐赠茶苗540万株”“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体现了区域间的联系,即区域开放性,C正确;图中箭头没能反映出县域内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及两县域范围的变动,也无法体现区域之间的差异性,A、B、D错误。
8.B 西安位于渭河平原,成都位于四川盆地的成都平原,与西安相比,成都纬度较低,周围被高大的山脉环绕,冷空气难以进入,热量条件更好,B正确;西安和成都地势都比较平坦,C错误;四川盆地阴雨天气较多,故成都昼夜温差比西安小,光照条件较差,A、D错误。
9.A 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相比,西三角经济区拥有西部广阔的经济腹地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享有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拥有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资源,①②④正确;西三角经济区水陆交通不如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便利,科技力量较弱,③⑤错误。故选A。
10.B 积温是热量条件,与干湿状况无关,①错误;干湿地区是以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来划分的,②③正确;太阳辐射是光照条件,与干湿状况无关,④错误。故选B。
11.C Ⅳ区域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以南,海拔相对较低,A错误;该区域夏季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多,不受东南风影响,B错误、C正确;干湿地区的划分与高原湖泊水源充足无关,D错误。
12.C 受自然条件影响,Ⅲ、Ⅳ区域气候较为湿润,利于人类居住,人口密度较大;Ⅰ区域和Ⅱ区域降水少、海拔高,自然条件不利于生产、生活,人口密度小,综上分析C正确。
13.D 表中②川菜,以麻辣浓重为主要特点,A错误。③苏菜,盛行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湖众多,物产丰富,原料并不以生猛海鲜为主,C错误。④粤菜源地广东省的文艺风格呈现活泼,节奏明快的特点,B错误。⑤蒙古菜源地为内蒙古,文艺特色是长调牧歌,D正确。
14.D 梯田的修建说明该地坡度较缓,水电站的修建意味着该地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能丰富,①④正确;戏曲的发展主要反映的是社会风俗,不同菜系体现出不同的饮食文化,两者对自然环境的指示性不如梯田和水电站明确,②③错误。故选D项。
15.C 根据材料“被撤县的行政名称改变,行政范围未变”可知,原县的管辖范围并未扩大,A错误;原县的行政范围未变,城市等级未变,所以原县的服务范围也不会发生变化,B错误;据图可知,撤县设区后,主城区的范围扩大,使大城市竞争能力增强,C正确;撤县设区并未提升大城市的等级,所以也不会增加大城市服务职能,D错误。
16.B 撤县设区后大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就业机会增加,就业压力减小,A错误;原来的县经济发展一般与市辖区有差别,所以撤县设区后,区域间水平有高低之分,区域间的协调较差,B正确;整建制拼合模式有利于原县辖区的经济发展,并会增加对基础设施及环境的投入,对环境和交通的影响是有利的,C、D错误。
17.答案 (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黄土高原具体位置以及接邻山脉,并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地形千沟万壑,多塬、墚、峁;土层深厚,土壤富含矿物,直立性好;黄河流经;季风气候,降水年际变化大,季节变化大且降水集中,多暴雨。
(2)窑洞充分利用黄土性质,就地取材,冬暖夏凉,成为当地的传统民居;降水少,土壤肥沃,有灌溉水源,农业以旱作农业为主,粮食作物为小麦,当地饮食以面食为主;地处北方,多塬、墚、峁地形,形成了音调高亢的地方戏曲和民歌。
解析 (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黄土高原具体位置以及接邻山脉,并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地形千沟万壑,多塬、墚、峁;土层深厚,土壤富含矿物,直立性好;黄河流经;季风气候,降水年际变化大,季节变化大且降水集中,多暴雨。
(2)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豪爽的民风,形成了音调高亢的地方戏曲和民歌;漫长地质时期堆积了深厚的黄土,加之黄河灌溉水源充足,适合旱作农业的发展,粮食作物为小麦,饮食以面食为主;当地居民利用黄土深厚,直立性好的特点,在阳坡开挖窑洞,便于就地取材,同时可以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