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同步练习--第一章 认识区域复习提升(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同步练习--第一章 认识区域复习提升(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9-20 19:01: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本章复习提升
易混易错练
易错点1 错将人口均衡分布认为是区域协调发展
  (2022江苏泰州期末)下表是2018—2021年江苏省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劳动力人口数据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类别 劳动力人 口规模(万人) 劳动力占 人口比重(%)
年份 2018年 2021年 2018年 2021年
苏南 2 605 2 643 77.59 77.31
苏中 1 158 1 189 70.22 71.83
苏北 2 054 2 120 67.55 69.36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苏南地区劳动力占人口比重持续增加
B.苏中地区的劳动力持续向苏南转移
C.苏北地区劳动力的回流比较显著
D.苏南地区人口的产业属性持续增强
2.下列有利于苏南、苏中、苏北协调发展的措施有(  )
①促进人口由苏南、苏北向苏中迁移
②完善区域交通网络,实现南北联动
③加强区域分工合作,实现互补发展
④加大对苏北扶持,提高工业化水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易错点2 不能正确分析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
  (2022浙江十校联盟联考)我国粮食增产存在区域差异,粮食产销格局已由“南粮北调”转为“北粮南运”。下表为我国主要粮食产区1985年和2015年粮食产量全国占比统计表。完成下题。
粮食产区 东北区 黄淮 海区 长江中 下游区 江南区与 华南区
1985年 占比(%) 9.52 21.59 20.40 24.58
2015年 占比(%) 19.24 23.12 15.93 15.45
3.影响黄淮海区与东北区粮食增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耕作制度    B.地形条件
C.光照资源    D.水土资源
易错点3 误认为区域协调发展就是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要素的单向流动
  (2022河南省实验中学期中)飞地经济是指两个在空间上分离独立的区域经济主体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促进生产要素跨空间配置并实现共赢发展的区域合作模式。传统的飞地经济是发达地区到欠发达地区投资建设,近年来,出现了欠发达地区飞入发达地区的“反向飞地”现象。深圳市有着丰富的传统飞地经济发展经验,2018年5月深圳迎来了首个“反向飞地”—浙江衢州绿海飞地(深圳)产业园。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4.飞地经济形成的前提条件是(  )
A.行政等级相同    B.交通联系紧密
C.经济优势互补    D.空间距离邻近
5.深圳市发展传统飞地经济的根本原因是(  )
A.经济发展动力不足    B.产业发展空间受限
C.能源资源濒临枯竭    D.产业升级进程加快
6.衢州“飞入”深圳的目的是(  )
A.缓解衢州用地压力    B.吸引深圳商企回衢
C.树立衢州城市形象    D.助力深圳产业升级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易混易错练
1.C 读表可知,2018—2021年,苏南地区劳动力占人口比重有所下降,苏南地区人口的产业属性没有持续增强,优势有所减弱,A、D错误;苏中地区的劳动力数量有所增长,没有持续向苏南转移,B错误;苏北地区劳动力人口规模增加较多,回流比较显著,C正确。故选C。
2.C 完善区域交通网络,实现南北联动,可促进苏南、苏中、苏北协调发展;加强区域分工合作,实现互补发展,可促进苏南、苏中、苏北协调发展;加大对苏北扶持,提高工业化水平,会促进江苏经济平衡发展和整体发展,可促进苏南、苏中、苏北协调发展。不可以促进人口由苏南、苏北向苏中迁移,要通过产业协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故选C。
易错分析 本题易错选①项,区域协调发展是为了缩小区域发展差异,实现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共同提高,实现区域合理分工,充分发挥各地优势,促进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信息等)有序流动,而不是简单的人口均衡分布。
3.D 东北区地广人稀,土地资源充足,蒸发较弱,水资源较黄淮海区丰富,故粮食增产潜力大,黄淮海区人口稠密,水土资源紧缺,粮食增产潜力小,D正确;黄淮海区耕作制度两年三熟,东北区一年一熟,A错误;地形条件、光照资源相对稳定,不足以产生较大的影响,B、C错误。故选D。
易错分析 本题易错选B项或C项,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要立足于对区域特征(位置特征、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区域人文地理特征等)的比较、分析,在结合具体设问方向精准作答。
4.C 因为不同区域的生产要素和经济水平不同,为了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实现两地共赢发展,才形成了飞地经济,所以两地存在经济优势互补是飞地经济形成的前提条件,C正确;根据定义可知,飞地经济对两地的行政等级没有明确要求而对空间距离只有空间上分离独立这一要求,并不是空间距离邻近,A、D错误;交通联系紧密是飞地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并非前提条件,B错误。故选C。
易错分析 本题易错选B项,交通是加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要素流动的纽带,交通便利可以增强区域间的联系,但不是飞地经济形成的前提;根据题意,飞地经济是生产要素跨区域空间配置的合作模式,发达地区具备资金、技术等优势,欠发达地区资源、土地等条件优越,因此两区域之间存在较强的区域差异,互相取长补短才是形成飞地经济的前提。可见,区域协调发展就是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要素的双向流动,达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之目的。
5.B 深圳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和改革开放前沿,经济快速增长,导致土地资源匮乏、产业发展空间不足,飞地经济可以帮助深圳找到一个空间去解决其产业扩张和延伸的问题,故A错误、B正确;深圳一直能源资源匮乏,而且深圳的经济不是能源指向型,对能源依赖不大,C错误;由于土地资源紧张,产业升级受阻,飞地经济缓解了用地问题,可以促进产业升级,所以产业升级进程加快是飞地经济的效益,不是原因,D错误。故选B。
6.B 衢州与深圳相比经济较落后,可用土地较多,产业等级较低,无法推动深圳产业升级,A、D错误;衢州“飞入”深圳的目的是借助经济发达地区的人才、市场优势,招商引资,发展自身经济,B正确;树立衢州城市形象是招商引资的一个措施,不是目的,C错误。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