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散文两篇》
第二课时《我为什么而活着》
教学目标:
1.品味文中所传达的真诚和睿智,获得思想的启迪。
2.理清课文的思路与结构。
3.体会作者通过朴素真挚的语言,表达独特细腻的情感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文中字里行间所传达的真诚和睿智,获得思想的启迪。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通过朴素真挚的语言,表达独特细腻的情感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一)导语
“我为什么而活着?”自古以来,人们曾经千百次地这样追问过自己。我们究竟为什么而活着,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又复杂。有的人碌碌一生,还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的人搜古寻今,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奥妙……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罗素的作品,来聆听罗素的声音,看看他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二)作者简介
伯特兰·罗素(1872—1970),20世纪著名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现当代思想文化巨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后来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
一生都在热诚地为公众的良知辩护。“对人类苦难的同情”使得他坚决反对导致人类灾难的战争。1961年,因反战静坐示威,89岁的罗素与他的妻子被判两个月监禁。
一生经历过几次婚姻变故,但他始终是真诚的,一直在努力追求爱。
一生著书71种,论文几千篇,涉及哲学、数学、科学、政治、宗教等诸方面,享有“百科全书式的作家”之称。
二、课文讲授
(一)读准:读准字音
遏制( è ) 飓风( jù ) 深渊( yuān ) 星辰( chén )
(二)初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1.作者一生有几种追求?分别是什么?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2.这篇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文章的结构特点:总—分—总。第一部分(1):总说。开篇点题,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自己一生的三大追求: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第二部分(2~4):分说。第1层<第2段>:解说渴望爱情的原因。第2层<第3段>:解说渴求什么样的知识。第3层<第4段>:具体解说对人类苦难的同情。第三部分<第5段>:总结,这样的人生,作者觉得活着值得。表达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再读课文,深度思考问题
1.认真阅读第2段,说说作者寻求爱情的原因。
(1)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2)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3)因为在爱情的结合里,“我”看到圣贤和诗人们所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缩影。总之,爱情使人生活得更加美好;追求爱情,则是追求人生的境界。在这里,作者把爱情描写得极其美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2.第3段作者写追求知识包括了几个方面?
包括了三个方面:(1)了解人的心灵;(2)知道星辰为什么闪闪发光;(3)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这三方面实际上包含了人类知识的几个重要方面:人、自然、社会。作者追求知识,生命不息,写作不辍,一生留下七十多部著作和无数文章,他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和力量都献给了人类。
3.作者活着的第三条理由是什么?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胸怀?
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作者耳边经常回响起痛苦的呼号,眼前浮现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和孤苦无依的老人。在这里表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博大胸怀。但作者同时也不得不承认,他对苦难往往无能为力,这就使人更加痛苦。
(四)品析重要语句
1.怎样理解“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的含义?
这句话运用了形象的比喻,表明了这三种激情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追寻、奋斗的原动力,在给他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不安和痛苦。本句大致是说理想很美好,但是现实很残酷。作者因为追求理想,在现实中遭遇各种困窘,最严重的时候已经绝望了,强调追求过程的艰难。其中“深深的苦海”指苦难深重的社会现实,这是形象的说法。
2.如何理解文末“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我活着值得”这句话?
(1)罗素胸怀广阔,勇于担当,要为解除天下百姓的苦难而活着,因此付出辛苦是值得的;(2)罗素不以苦为苦,而以苦为乐,因此痛苦的生活是值得的;(3)苦中伴随着乐,例如爱情会带来欢愉,同时征服了苦难也会产生胜利的喜悦,因此苦乐相伴的体验是值得的;(4)虽然罗素最终没能减轻人类的不幸,甚至自己也深受其害,但他毕竟努力过,奋斗过,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3.“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如何理解第4段开头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爱情和知识把“我”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而对于人类苦难的同情又使“我”把目光投向了现实世界,这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
(五)深入解析
1.理解中心观点
作者在平淡质朴的叙述中,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在平淡质朴的叙述中,充分显示了作者博大的情怀和崇高的人格。
2.领会人生哲理
在《我为什么而活着》中,罗素说他为了支配他的三种感情而活,并且认为是“值得活的”。你又为何而生?
做人,就做一个心怀坦荡、爱憎分明、认真工作、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人。
人生活在社会上,只要能充满对生活的爱,对事业的爱,对家庭亲人的爱,对同志、朋友和他人的爱,你就会“笑对社会,笑对人生”。
一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只要有执着的信念,并能经受各种环境的磨练,就能铸就一种高尚的人生境界。
三、课堂小结
每个人的人生追求是有区别的,人生的每一阶段也是有所不同的。同学们,好好设计一下你的人生蓝图,让我们朝着梦想中的那个目标去努力奋斗,让自己活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四、作业布置
1.查找并积累关于爱情、知识的好句。
2.完成课后练习。
五、板书设计
寻美
(
理想
)
我为 追求 理想 而活着 求真
向善
116《散文两篇》
第一课时《永久的生命》
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的思路与结构, 感知作者情感变化,把握文章感情基调。
2.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
3.理解文章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的思路与结构, 感知作者情感变化,把握文章感情基调。
2.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一)导语
生命是何等精彩,人生没有唯一的答案,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我们如何来度过?下面,我们一起来倾听两位大师关于生命意义的思考,看看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
(二)资料助读
1.作者简介
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著有长篇小说《一个人的烦恼》,散文集《山寺暮》,童话集《南南和胡子伯伯》,还有《严文井童话寓言集》《小溪流的歌》《“下次开船”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风雨回眸》等。《严文井散文选》曾获全国首届散文、杂文(集)荣誉奖,童话《蚯蚓和蜜蜂的故事》获1953年全国儿童文学奖。
2.背景资料
《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文章揭示出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个人类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全部热情回报生命。
3.知识链接
议论性散文:以说理为主,也称为“哲理散文”或“哲学散文”,许多随笔、杂感都属于议论性散文。议论性散文的写作目的主要不是让读者获得某种概念,而是要通过富有哲理的形象、带有感情的叙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提供给读者一个广阔的思考和联想的空间。议论性散文有双重属性:一是议论文属性,二是散文属性。
二、课文讲授
(一)读准:读准字音
臼齿jiù 茸毛róng 蔓延màn 凋谢diāo 洗涤dí 俯瞰kàn
(二)记准:记住词义
1.洗涤:冲荡;清洗。
2.混为一体: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3.飓风:发生在大西洋西部的强烈风暴。
4.濒临:紧接,靠近。
(三)课前讨论,理解题目
世界上会存在永久的生命吗?阅读文章之前,请说说你对题目《永久的生命》的理解。
(1)没有永久的生命。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寿命,从生物学的角度以及自然规律来看,不会存在永久的生命。(2)有永久的生命。个体的生命或许总是有生有灭,但是生命总体却永远都是生机勃勃的。
(四)阅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
文章层次及层意
第一层:(第1自然段)谈生命的易逝,表现出人对生命的无奈。
第二层:(第2至4自然段)通过小草和牛犊具体表现生命永久不朽的意义。
第三层:(第5自然段)了解生命的真实意义,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哲理性散文,思路清晰,章法井然,作者先谈生命易逝,欲扬先抑;再谈生命永久,正面展开;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凯歌。
2.本文作者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
主要表达了“生命是永久的”这一观点。
3.请你在文中找寻能支撑“生命是永久的”这一观点的段落或语句,并说说你的理由。
(1)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理由:结合文中小草生长的事例可知,生命是“流动”着的,这个流动即小草随着寒署
易节的变化有生灭的现象,但它总能长出草,新生的草芽总能破土而出,说明生命的现象一直存在,生命是永久的。
(2)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
理由:结合文中的比喻可知,生命是以个体的方式存在的,一根草是一个个体的生命,一只虫子是一个个体的生命,一个人也是一个个体的生命,他们作为个体都会出生与死去。但是,老的个体生命逝去,总有新的生命诞生,因此从整个宏观的生命历程来看,生命是向前奔流不息的,是永久的。(阐述理由时,言之有理即可)
(五)品析重要语句,明确语言特点
1.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再补好。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印迹。
对比。“生命”和“衬衣”相对比,突出表现了“智者对此也无能为力”,“我们都非常可怜!”表达了无可奈何的思想感情。
2.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
“依然”是依旧,照旧的意思。这句话具体表现了生命尽管是卑微的,柔弱的,但经历了严寒之后,它依旧和原来一样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一个“钻”字有力地表现了生命的顽强,不屈不挠的精神。
3.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
比喻。把“生命”比作“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具体生动地表现出个体的生命虽然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却是永无休止的。
4.如何理解最后一句话“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凋谢”指个体生命陨灭,“不朽”指生命现象永存。
“奇迹”指个体生命与生命结合体在易逝与永存方面相差甚大,却又是生命,这令人惊奇。也指“凋谢”和“不朽”本来不可调和,却又同时上演着生命的协奏曲,令人慨叹。
小结:议论性散文的语言通俗易懂,感情充沛,往往是将议论与叙述、描写、抒情结合在一起,以求让读者领悟其哲理。
(六)深入解析
1.理解中心观点
(1)本文写作特点有哪些?
文章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如:第一自然段中,从生活的琐事入手,通过点滴变化,表现生命的易逝。
还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如:文章先谈生命的易逝;然后再谈生命的永久,以小草,小牛犊为例,从正面展开,指出〝它却永远存在〞;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语言上,通俗易懂,感情充沛,往往是将议论与叙述、描写、抒情结合在一起,以求让读者领悟其哲理。
(2)作者对生命本质有怎样的认识?
《永久的生命》这篇散文抒写了生命的卑微、柔弱、易逝,但它又是永久的、充满希望的,我们应该赞美生命,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去感谢生命,回报生命。
2.领会人生哲理
(1)谈谈你对生命的理解。
①每一个人的生命虽然是卑微、柔软的,但整个人类的生命却是无穷无尽的。
②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但它是强大的,永久不朽,不能被任何的艰难困苦所阻挡。
③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价值。
④我们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⑤珍惜时间,珍爱生命,做有意义的事。
(2)你对生命有哪些思考?请用比喻的修辞,写几句话和同桌交流。
生命像花朵一样,最终必将凋零。但是,生命的意义不是去哀伤,而是在凋零之前,给世界以色彩,以芬芳,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这样的生命,将和世界一起,获得永存。
三、课堂小结
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感谢生命,尊重生命。生命是短暂的,易逝的,我们要珍惜时间,为自己的生命精彩而拼搏、为自己能给世界增添色彩而努力。为生命全过程的每一分钟喝彩,用全部的热情创造无限的价值。
四、作业布置
1.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对生命的理解,200字左右。
2.完成课后练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