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上册12《与朱元思书》教案(共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上册12《与朱元思书》教案(共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0 19:14:31

文档简介

11《与朱元思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读词句,赏析文章之美。
2.细读文段,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读词句,赏析文章之美。
教学难点:细读文段,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导语
同学们,“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富春江的山水历来为人墨客所称赞。上一课时,我们已经对课文《与朱元思书》进行了初步学习,这一节课让我们继续欣赏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品析它的独绝之处。
(二)学习目标
1.品读词句,赏析文章之美。
2.细读文段,体会作者感情。
二、课文讲授
(一)朗读课文,欣赏山水特点。
1.异水:“水”异在清——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深——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奇山:“山”奇在山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出了高峻峭拔。
奇在山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山里声音奇妙,如动听的乐曲。
奇在山色——“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写山里树木葱茏茂
密,隐天蔽日。
(二)品读词句,赏析文章之美。(合作探究)
文章在描写富春江的山/水时,运用了 ,表现了山/水 的特点。
方法指导:品一品妙字、赏一赏修辞、析一析手法
例1:文章在描写富春江的水时,使用了正侧结合的手法,表现了富春江水的清澈透明。
例2:文章在描写富春江的水时,使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将波涛汹涌的江水比作飞箭、奔马,表现了水的湍急。
例3:文章在描写富春江的山时,使用了“寒”字,寒缘无阳光温暖而来,表现了山的遮天蔽日,横云割雾的特点。
例4:文章在描写富春江的山时,使用了化静为动的写法,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表现了山的生机勃勃。
例5:文章在描写富春江的山时,使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将山的形态和山中的声音结合在一起,表现了山的壮美与秀美。
教师总结:
(1)山水特点:这里的水美,美在清澈透明,美在湍急汹涌。
这里的山美,美在高峻雄奇,美在生机勃勃,美在色彩奇异。
(2)手法:一字之妙见精神,化静为动巧拟人。比喻夸张紧相连,正侧结合显神韵。
三、深入解析
细读文段,体会作者感情。
1.小组交流对读课文,从中找出表现作者情感和志趣的句子。
明确: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望峰息心”“窥谷忘反”表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讨论:仁人志士应“济苍生,安社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应拯民于火,“兼济天下”,退隐避世的思想态度是不可取的;或者在黑暗的社会现实下,洁身自好也是迫不得已。
助读资料:
吴均生活的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乱,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影响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吴均一生的仕途也不如意。梁武帝时,他私撰《齐春秋》,武帝恶其实录,焚其稿,免其职。于是吴均过起了隐居生活,寄情山水成了他的志趣。
明确:作者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和留恋,流露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
3.文体探究:书信一般有事说事,怎么写起富春江景色来了?目的是什么?
明确:活用书信文体,描写景物,借以委婉表达思想意旨,劝友归隐,意趣盎然。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赏奇山异水,品美妙之语,悟人生真谛,读懂《与朱元思书》,收获的不仅仅是文化知识,更是一份经历与感悟。
五、作业布置
1.请你携诗情画意,展想象翅膀,把课文改写为一篇写景散文。
2.完成课后练习。
111《与朱元思书》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理清结构,整体把握文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理清结构,整体把握文意。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导语
“一折青山一扇屏, 一湾碧水一条琴。 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清代诗人刘嗣绾用28字写尽了桐庐风景,写活了富春江的神韵,而南朝文学家吴均用144字,生动了描绘了富春江沿途的旖旎风光,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与朱元思书》,共赏富春江的美景吧。
(二)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理清结构,整体把握文意。
(三)资料助读
1.作家简介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
2.文体介绍
本文为一篇骈体文。
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华丽、声律和谐、词句整齐对偶的骈体文,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但这些骈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骈体文,又称“骈文”,是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它的特点是:讲求对偶,句子通常是四字句、六字句相互交替。
3.课题解析
与朱元思书:给朱元思的信。书:指书信。本文是吴均写给好友的书信的一部分。
二、课文讲授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湍 轩邈 转 缥碧 反 经纶 泠 嘤 戾 鸢
(二)再读课文,读出节奏。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朗读指导——朗读时注意语速、重音、停顿和情感的表达。例如: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语调高昂,一字一顿。
“从流漂荡,任意东西”——语调舒缓,欣喜的情感;“荡”“东”“西”适当拖音。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第一句语速较快,第二句速度放慢,“水”字拖音,最后一句中的“独”“绝”读得简短铿锵有力。
第一段总体语调变化过程:高昂——舒缓——铿锵有力。
(三)研读课文,读懂文意。
学生根据注释提示,借助工具书,圈点勾画难词难句,疏通文句。
1.通假字:
蝉则千转不穷 “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窥谷忘反 “反”同“返”,返回。
2.古今异义词:
许 古: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左右。 穷 古:穷尽。
今:或许,应允。 今:贫穷。
经纶 古:筹划、治理。 奔 古:飞奔的马。
今:管理政治的才能。 今:奔跑。
窥 古:看,观察,侦探。
今: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
3.一词多义词:
绝:天下独绝 没有第二个 上:负势竞上 向上
猿则百叫无绝 断、停、停止 横柯上蔽以应 在上边
直:直视无碍 一直 百:一百许里 确数,十的倍数的
争高直指 笔直 猿则百叫无绝 概数,表示多
4.词类活用词:
A.任意东西 东西:名词作动词,往东西飘移。
B.猛浪若奔 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C.互相轩邈 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D.望峰息心 息:使动用法,使……停止。
E.横柯上蔽 上 :名词用作状语,在上面。
5.特殊句式:
(船)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主语省略
急湍甚(于)箭 省略介词“于”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定语后置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定语后置
6.学生口述,疏通文意。
三、深入解析
(一)文中哪一句话概述了富春江景物的特征。
明确: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朗读指导:1.读出惊叹之情。(语速稍快,重读出“奇、异、独”。)
2.读出悠闲恬淡之味。(语速放缓,语调上扬。)
(二)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结构。
明确:全文的结构形式是:总分。
第一段中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个总写;
第二段写富春江的水,是第一个分写;
第三段写富春江的山,是第二个分写。
四、课堂小结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是吴均对富春江的赞叹。富春江,一头连着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西湖,一头连着人称“归来不看岳”的安徽黄山。而它本身,又将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和那旷古悠远的历史遗迹缀连成片,与之相映成辉,实在是令人神往。
五、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并背诵全文。
2.归纳整理重点词语解释。
3.完成课后练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