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 课后练习
1.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略无阙处 沿溯阻绝
不以疾也 林寒涧肃
不见曦月 乘奔御风
绝巘多生怪柏 属引凄异
2.翻译下列句子。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词性相同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不见曦月 B.春冬之时/飞漱其间
C.乘奔御风/素湍绿潭 D.重岩叠嶂/夏水襄陵
(2)下列对文中A、B、C、D四个画横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月亮或太阳。
B.虽然骑着如飞的快马,也没有这么快。
C.水清树茂,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D.(猿的叫声)接连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传来回音,悲哀婉转久久不断。
(3)文章第四段给读者的感受是( )
A.莫名的惊恐与无尽的哀愁,具有凄婉美。
B.淡淡的烦恼与朦胧的伤感,具有幽怨美。
C.豪放而又洒脱,具有粗犷美。
D.细腻而又柔软,具有平和美。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春、冬、晴初霜旦,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清幽美和凄婉美。
B.文章第一段写山势,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峻。
C.文章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让人自然想到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D.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第四段“林寒涧肃”,采用了互文的手法。
4.(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B.其间千二百里 其如土石何
C.至于夏水襄陵 舜发于畎亩之中 D.春冬之时 山川之美
(2)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先写三峡的山的特征,再写三峡不同季节的水的特点,布局自然。
B.本文第一段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山的高峻,第二段用正面描写强调水流的汹涌。
C.本文语言精练,表现力强,充满生气,以极为凝练的语言状写了四种各具特色的景物。
D.本文句式整齐、声韵和谐,有一些对偶句,如“重岩叠嶂,暮到江陵”等。
5.作者只用了“清荣峻茂”四个字就概括写出了水、树、山、草的风貌,请发挥你的想象力,用优美的语言把这种景色进一步描绘出来。
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间千二百里 其如土石何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C.则素湍绿潭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D.故渔者歌曰 后遂无问津者
7.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写四季景象,未按时序来写,而是借文脉之势,先写夏水襄陵之峻急雄壮。
B.作者描绘三峡沉静优美的春冬景象时,运用了正侧面描写结合、动静结合等手法。
C.本文写景语言精确凝练,如“林寒涧肃”四字,营造出秋天的肃杀氛围。
D.本文选自《水经注》。《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布局巧妙,前后照应。如末端写“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巧妙照应了首段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第三段“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表现了“水之清澈,树之繁密。山之高峻,草之茂盛”体现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
C.本文按四季顺序描写景色,既写静景也写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D.“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甲】(选自《三峡》)
【乙】江水又东①,经②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石,形如人负③刀牵牛,人黑牛黄④,成就⑤分明。既⑥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⑦洄,虽途经信宿⑧,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节选自《水经注》)
【注】①东:向东。②经:经过。③负:背。④人黑牛黄:人是黑色的,牛是黄色的。⑤成就:轮廓。⑥既:极,很。⑦纡:弯曲,绕弯。⑧途经信宿:路上过了两个夜晚。
9.【甲】【乙】两文都出自《水经注》,作者是 ,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人,北魏地理学家。
10.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自非亭午夜分 有朋自远方来
B.沿溯阻绝 哀转久绝
C.虽乘奔御风 虽途经信宿
D.故渔者歌曰 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1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至于/夏水襄陵 B.其/间千二百里
C.林寒/涧肃 D.形如人/负刀牵牛
12.【甲】文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流露出作者对三峡的欣赏赞叹之情,请找出文中直接抒发赞叹之情的句子。
13.(1)下列句子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C.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
D.江水/又东径黄牛/山下有滩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作者是郦道元,他是我国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散文家。他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B.【甲】文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C.【乙】文抒发了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D.【乙】文中“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写出了这里水路纡深的特点。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②色如人负刀牵牛。
(4)【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重写水的 ;
【乙】文“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侧重写水的 。这在写法上都属于 描写。【甲】【乙】两文都抒发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14. 【甲】三峡
【乙】
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阨①,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②凿,河中敝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③,鼓若山腾,浚波颓叠,迄于下口。方知《慎子》④,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本文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 河水四》)
【注释】①巨阨(è):巨险。陁:险阻重地。②禹:大禹,传说中夏朝的第一代君主。③赑(bì)怒;形容气势壮大。④《慎子》:先秦法家代表人物慎到的著作。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略无阙处
②或王命急宣
③哀转久绝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请用3处“/”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素 气 云 浮 往 来 遥 观 者 常 若 雾 露 沾 人 窥 深 悸 魄
(4)乙文与甲文“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哪一句?
(5)下列对甲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
B.第①段中作者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突出山的高峻,第②段则只用正面描写突出江流的汹涌。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结尾引用渔歌,既突出三峡山高岭长的地形特点,又渲染出三峡秋天凄凉的环境特点。
15.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山川之美 春冬之时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C.四时俱备 风烟俱净
D.猿则百叫无绝 绝巘多生怪柏
16.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7.比较两篇短文(《三峡》《与朱元思书》)的异同。
(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 、 等共同特征。
(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 ,《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
18.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高地厚华夏情。
参考答案:
3.(1)C (2)C (3)A (4)C
【详解】(1)本题考查词语词性。
A.介词,在/副词,用在动词前表否定;
B.助词,的/代词,那;
C.名词,飞奔的马/名词,急流;
D.名词,直立象屏障的山峰/动词,漫上;
(2)本题考查语句翻译。
A.句意: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曦月:太阳或月亮。选项中“月亮或太阳”有误;
B.句意:即使骑着如飞的快马,也没有这么快。虽:即使。选项中“虽然”有误;
D.句意: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空旷的山谷传来回音,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久绝:很久才消失。选项中“久久不断”有误;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句意是:每逢雨后初晴和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一片清冷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空旷的山谷传来回音,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可知,描写了秋季万物萧索,伴有猿的哀鸣,给人以凄清哀婉之感,令人感伤;描写猿猴鸣叫,突出三峡之长,渲染三峡秋季萧瑟凄凉的气氛。
B.选项中“淡淡的烦恼”有误;
C.选项中“豪放而又洒脱,具有粗犷美”有误;
D.选项中“具有平和美”有误;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C.第二段的句意是: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顺流和逆流的船只都被阻断了。有时候皇帝有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乘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相隔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船行得快。可知,先写水之盛,后写水之速。选项中“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有误。
4.(1)A (2)B
【详解】(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A.句意:白色的急流中回旋着清波。湍,急流。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B.有误,第二段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强调水流的汹涌。
故选B。2
5.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清荣峻茂”的意思是: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展开联想和想象,用优美的语句将这一景致描绘出来即可。
如:清澈的泉水一路跳跃着,闪动着活泼的光;树木郁郁葱葱,一眼望去一片苍翠欲滴,山峰高耸入云,屹立在远方,野草密密麻麻,长的有声有色。答案不唯一,
6.D 7.B
6.考查一词多义。
A.代词,这/在“如……何”前,表反问语气;
B.动词,认为/介词,用;
C.连词,就/连词,如果;
D.都是名词,“……的人”;
7.考查内容理解。
B.有误,作者描绘三峡沉静优美的春冬景象时,运用了正面描写和动静结合的手法,并未运用“正侧面描写结合”手法;
8.C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C.“本文按四季顺序描写景色”有误,作者按照自然时令,第二段先写水势最大最急的夏季;第三段写春冬三峡之景;第四段写秋天三峡之景,并未按四季顺序写;
故选C。
9.郦道元 10.C 11.B 1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7. 湍急 江湍纡洄(迂回曲折) 侧面
9.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水经注》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该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水道所流经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等诸方面内容,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10.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如果\从;2
B.隔断\消失;
C.即使\即使;
D.所以\原来,旧的;
11.本题考查断句。
B.句意: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其间”是主语,其后应断开。
故选B。
12.本题考查提炼信息。
甲文第三段中的“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意为: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的确是趣味无穷。这句话直接表现了作者对三峡大好风光的赞美之情。
【乙】江水又向东流去,经过黄牛山,山下有一座滩,名叫黄牛滩。南岸层层的山岭耸立着,最远的高山上有一块岩石,像是人拿着刀,牵着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黄色的,轮廓较为分明;这个地方人迹罕至,没有谁能亲自探究。这块岩石本来已经很高了,再加上江水迂回曲折,即使路上过了两夜,还能望见这块岩石。所以过路人的歌谣说:“早晨从黄牛山动身,晚上在黄牛滩过夜。过了几天几夜,黄牛山看起来还是和原来一样。”说的就是水路迂回曲折,回望还是一样。
13. (1)D (2)B
(3)①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②形状就像一个人背着一把刀牵着一头牛。
(4) 湍急 纡回 侧面 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和赞美
(1)本题考查断句。文言语句的断句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不要把句子割裂开。
D.有误,句意为:江水继续东流,经过黄牛山下,有一座滩名叫黄牛滩。“江水又东”是主谓句,其后可断开,“径黄牛”是动宾短语介绍前提条件,“山下有滩”是主谓句,中间可断开,所以句子应断为:江水又东\径黄牛\山下有滩;
故选D。
(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内容。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B.有误,(甲)不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而是先写了夏季,再写春冬,最后写秋季;
故选B。
(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本题重点词:
①重岩:层层的悬崖。叠嶂:排排的峭壁。隐:遮蔽。
②色:形状。如:像。负:背。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主题及写作手法能力。
(甲)文“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意思是: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由此可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重写水的湍急;
(乙)文“此岩既高,加以江湍回”意思是:这块岩石很高,又加湍急的江流回环曲折。由此可知,“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侧重写水的纡回(深);
两文没有直接描写水的湍急和纡回,而是通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和“朝发黄牛,暮宿黄牛”来描写的,故属于侧面描写;
结合(甲)文内容可知,主要描写了三峡不同季节的山和水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三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结合(乙)文内容可知,主要描写了黄牛滩的水纡回的特点,表达了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所以两文都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14.(1)①同“缺”,空隙,缺口 ②有 ③消失
(2)①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②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3)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
(4)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5)B
【详解】(1)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翻译。
①句意: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阙:同“缺”,空隙,缺口。
②句意:又是皇帝的命令需要紧急传达。或:有时。
③句意: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绝:消失。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重点词:虽,即使;奔,飞奔的马。
②重点词:荣,茂盛;良,甚,很。
(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本句句意: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在远处行走的人,好像是被雾气缠绕,往云雾的深处望去,真有一种撼人心魄的感觉。“素气云浮”是对水汽的描绘,“往来遥观者”是“在远处行走的人”的意思,其后应断开,“窥深悸魄”省略了主语“人”,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据此断句为: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
(4)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分析即可。“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意思是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写出三峡夏水的湍急。乙文中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描绘了竹筏下龙门的时候,四匹马拉的车也绝对追不上,可见龙门水流湍急。
(5)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B.有误,第②段也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故选B。
【点睛】参考译文:
(乙)孟门,就是龙门的入口。实在是河中的巨大隘口,又被称作“孟门津”。传说中龙门是大禹所凿出,传说中龙门是大禹所凿出,河中水流湍急,水被山所夹很长的一段,两边都是悬崖,高处的巨石好像靠在悬崖上就要掉下来似的。古人曾说:“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够进入石头中。”果然不错!龙门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在远处行走的人,好像是被雾气缠绕,往云雾的深处望去真有一种撼人心魄的感觉。河水激起万重浪,有如瀑布千丈,河水好像愤怒的赑,波浪像崇山峻岭,激流交叠,直奔下游而去。我这才知道慎子乘竹筏下龙门的时候,四匹马拉的车也绝对追不上。
15.D 16.(1)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上下航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2)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17. 湍急 清澈 凄凉或悲哀或凄清 18.示例:山险水急三峡景;山峻水清三峡美等
15.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都是助词,的;
B.都是“到”的意思;
C.都是“全,都”的意思;
D.停止/极;
故选D。
16.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1)重点字词:襄:上,这里指漫上; 陵: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陵;沿:顺流而下(的船);溯:逆流而上(的船);
(2)重点字词:经纶:策划,治理;世务:政务;窥:看;反:通“返”,返回。
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甲】文中“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涨后的水流之疾;【乙】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也表现了水流的湍急。【甲】文中的“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和【乙】文中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都写出了水清澈的特点。由此可知,两文都突出了水的湍急、清澈的特征。
【甲】文的猿叫出现在秋天,结合“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一句,山猿哀鸣,加上渔歌的内容,渲染了环境的悲凉、凄清,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忧伤。
18.
下联是由并列短语+偏正短语组成。拟写上联时,应遵循对联“仄起平收”的格式,抓住《三峡》描写景物的语句,扣住“山”、“水”的特点,进行构思。结合“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上联可拟写为“山峻水清三峡美”或“山险水急三峡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