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8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1 12:56: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6单元
课外古诗词 诵读
原文注释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词牌名
·
·
刚填好的词,
意指新歌。
·
原来的,从前的。
·
·
什么时候回来。
·
·
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
·
·
来回走。
【译文】
听着一曲新词,喝着一杯美酒,依然是去年的天气和旧日的亭台。天边西下的夕阳什么时候回来?
花儿总要凋谢,(谁也)没有办法,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好像曾经认识。在小园中散发幽香的小路上,我独自走来走去。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晏殊以词著称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存世作品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晏殊一生显达,生活富贵闲适,其词作不外感事伤怀、相思别离、男女爱情之类。这首词大约作于宴饮歌乐之后,透露出一种深沉的人生感慨。
作者·背景
主旨点拨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对人事变迁、聚散不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惋惜,词中对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宋词鉴赏
“一曲新词酒一杯”,给人以把酒欢唱的轻松愉悦之感。但是,面对眼前美景,一种由光阴流转、物是人非带来的感慨与惆怅也轻轻袭来。想到风物依然而时光飞逝,词人不禁悄声暗问:“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之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能够重现的微茫的希望。“几时回”三个字,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深知难返的心态。
下片紧承“夕阳西下几时回”,既流露了词人对繁华易尽的“无可奈何”,也传达出看到旧识重来的欣喜,惋惜伤感与通达欣慰交织在一起,融入花开花落、燕去燕来等景物中,透露出生活的哲理:一切美好事物必然要消逝,无人能阻止,但消逝的同时美好事物仍能再现,生活不会因事物的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最后一句写词人独自徘徊,似赏景,亦似沉思,心情无法平静。这里伤春的感情胜于惜春的感情,含着淡淡的哀愁,情调低沉。
词作将瞬间的感受与久久的思考熔于一炉,既敏锐,又不乏深沉,自然流畅,婉转圆润。
诗歌赏析
原文注释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词牌名
·
·
轻便的小船。
·
·
形容道路或河
道弯曲而长。
·
·
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
·
·
沙洲或沙滩上的水鸟。
【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逍遥自在,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发出芳香,隐约传来的笙歌,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漂荡。
无风的水面,平静得好似琉璃一样光滑,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飞翔。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欧阳修曾任颍州知州,喜爱那里的民风、景物,晚年辞官退休后便定居此地。欧阳修曾创作了《采桑子》十首,歌咏颍州西湖四时美景,抒发恬淡安适情怀。每首词第一句的最后三个字都是“西湖好”。本词是十首词中的第一首。
作者·背景
主旨点拨
本词描绘了春日的颍州西湖,景色引人入胜,从中折射出词人退隐后从容自适的心理。
宋词鉴赏
上片主要写堤岸风景,笔调轻松而优雅。“西湖好”是词作之眼。“绿水逶迤”“芳草长堤”写出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再由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而“隐隐笙歌处处随”又从听觉角度将泛舟西湖的欢乐情调表现了出来,“隐隐”和“处处”写出了轻舟的流动感。
下片由近到远,再向高处延伸,将立体而富有动感的西湖呈现在读者面前。
全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写出了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并将词人的悠闲意趣融入其中,轻舟短棹、绿水芳草、游人笙歌与惊飞沙禽,“西湖好”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
原文注释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
·
古城名,即今江苏南京。
·
·
倚楼观看清秋
时节的景色。
·
·
收复国土。
·
请人代自己做。
【译文】
登上南京城西门的城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万里长江在夕阳下流去。
金人侵占中原,官僚流散,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试请西风将自己的眼泪吹到扬州。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今属河南)人,宋代词人。代表作品有词集《樵歌》,也称《太平樵歌》。
靖康之难,汴京沦陷,二帝被俘。朱敦儒仓促南逃金陵,总算暂时获得了喘息机会。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时所写。
作者·背景
主旨点拨
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之情,感人至深。
宋词鉴赏
这首词上片写景,写夕阳、大地、长江,视野宽广,气魄宏大,苍凉沉郁。残阳仿佛在抗议,长江好像在诉说,大地似乎在哭泣。
下片转为抒情,格调也由舒缓变为高亢激越。一个“乱”字,概括了中原沦丧的现实;一个“散”字,揭露出统治阶级无心抗敌的心理。“几时收”的发问,既是痛切的质疑,也是无望的感叹。最后一句是点睛之笔,词人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充满无限悲慨。
原文注释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
时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喝醉了都不知道回家的路了。尽了兴致,天色已晚,只好乘船返回,却迷了路划进了荷花池深处。奋力把船划出去呀,奋力把船划出去呀,惊得一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作者·背景
李清照(1084—约1155),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章丘(今属山东)人,婉约词派代表。其词风格婉约,善用白描手法,语言清丽,富有生活气息,人称“易安体”。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
本词选自《李清照集笺注》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年版)。如梦令,词牌名。这首词是李清照早期之作,词人当时生活稳定幸福,时常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于是词兴大发,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
主旨点拨
这首词回忆了词人早年经久不忘的一次溪亭畅游经历,表现了词人开朗奔放的性格、潇洒飘逸的风姿,表达了对往昔生活的怀念之情。
宋词鉴赏
这首词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段,以悠闲的游兴始,中经溪亭玩醉,急切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最后惊起鸥鹭,全词最后都统一在鸥鹭纷飞、苍茫暮色的大自然景色之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是“溪亭”,时间是“日暮”。“沉醉”二字透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地表现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玩。“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作者的忘情心态。
“争渡,争渡”,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她焦急的心情。当她正胡乱地划动着小船寻找归路时,忽然听见呼啦啦一阵响声,从河滩上飞起了一群被小船惊起的水鸟。词写到这里,戛然而止。至于下文如何,就留待读者自己去想象了。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