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适应性训练4 (第3单元)习题课件(4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适应性训练4 (第3单元)习题课件(4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1 15:20: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适应性训练4 (第三单元)
温馨提示:1.训练内容:第三单元,《红星照耀中国》。
2.所有答案必须填写到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大美中国,惊艳技艺。学校举行“传统文化共享”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活动一】古人眼中的奇山异水
1.(原创题)下面是小闽的一段朗诵词,请补写出其中的空缺部分。(10分)
  祖国的山川之美、楼阁之俊,古来共谈。崔颢登上黄鹤楼远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黄鹤楼》),蓝天白云,绿树芳草,满眼盛景;李白舟行长江,对入眼的奇山异水发出
“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渡荆门送别》)的感叹;王维远赴塞外,领略“⑤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使至塞上》)的塞上奇观;郦道元探幽三峡,对三峡“其间千二百里,⑦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的迅猛水势由衷赞叹;而陶弘景俊赏山林,沉浸于“晓雾将歇,⑨___________;夕日欲颓,⑩___________,”(《答谢中书书》)的美景中,心灵得到净化。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猿鸟乱鸣
沉鳞竞跃
【活动二】古籍传承的惊艳技艺
2.(原创题)下面是小福同学搜集的相关资料,请帮助他解决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10分)
  经过千百年的岁月 甲 ,珍贵的古籍文献老化酸化、虫霉侵蚀 ① 、损坏严重,纸页薄如蝉翼。以前,古籍保护修复主要依靠手工完成,工序复杂,一卷古籍的修shàn ② 需耗费数月乃至数年,修复保护进度远不及老化速度,大量古籍面临消失的风险,开发智能化、批量化修复装置 乙 。
  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研究中心成立于2020年,科研背景涵盖制浆造纸、材料、化工、印刷、计算机等。专业学科的交叉融合,支撑着科研团队在纸质文献酸化老化脱酸增强、纸质文献技术鉴定、古籍与近代文献修复材料研制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
  为了熟知古籍的“脾性”,科研团队成立了由文博领域专家学者组成的学术委员会,在多次交流合作中了解古籍修复的需求、困惑及瓶颈。帮助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修复竹书画纸, a ;尝试改良红星牌宣纸制造工艺, b ;依据字迹残留规律还原古籍文字, c ,助力我国古籍考古研究。
(1)为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根据拼音为②处选择正确汉字。(只填序号)(2分)
① (A.shí B.zhí)    ② (A.墡 B.缮)
(2)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2分)
甲 (A.变迁 B.变化)  乙 (A.迫不及待 B.迫在眉睫)
【解析】甲处:变迁:(情况或阶段)变化转移。一般跟在表示时间的词语之后。变化:指事物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根据甲处前的词语“岁月”,可知应选“变迁”。乙处: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形容心情急切。迫在眉睫:形容事情临近眼前,十分紧迫。“开发智能化、批量化修复装置”是工作的事情,与心情无关,故应选“迫在眉睫”。
A
B
A
B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依次填入a、b、c处的内容,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①建立了一套古籍图文评价体系
②针对性地研发了可以长久保存的纸张和修复材料
③保留非遗产品传统特性的同时,使其更实用、更耐用、更环保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②①③
【解析】根据a处上句“修复竹书画纸”,可知②中的“长久保存的纸张和修复材料”与之相对应,据此排除A、C两项;根据c处上文“字迹残留规律”,可知①中的“古籍图文评价体系”与之相对应,据此排除D。故选B。
科研背景涵盖制浆造纸、材料、化工、印刷、计算机等方向。
B
【活动三】经典引路,启迪人生
3.五四运动距今已100多年了,为更好地传承“五四精神”,请结合名著《红星照耀中国》中的人物故事,谈谈新时代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品质。(6分)
要求:人物故事概括准确,举例贴切,表达得体,2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新时代青年应该具有忠于职守、一视同仁、尽职尽责、大局为重的品质。(2分)正如《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小鬼”。当彭德怀忘了带通行证时,他们坚决不允许他通行,体现了“红小鬼”们在工作中忠于职守、
一视同仁的形象特点。(1分)他们对自己的岗位,尽职尽责、正直,不因为对方是领导就放宽、偏袒。(1分)而斯诺询问“红小鬼”,跟着红军长征是否艰苦时,红小鬼这样回答:“江西也好。甘肃也好。有革命的地方就是好地方。我们吃什么,睡在哪里,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革命。”(1分)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红小鬼”们为红军着想,以集体、大局为重,心中时刻想着红军的集体主义精神。(1分)
二、阅读(64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4~5题。(6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公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
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树、新燕啄泥的画面。
C.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钱塘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尾联写诗人到西湖白沙堤,这里绿树成荫,美不胜收,他不禁发出“最爱”的赞叹。
【解析】“春草深密”说法有误,应为“春草尚稀”。
C
5.《钱塘湖春行》描写的是初春景色,诗中哪些词语透露了这一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面初平”——春水初涨;“早莺”——初春时飞来的莺,争着飞到暖树上,表明鸟儿为避春寒而栖于初春的暖树;“新燕”——似曾相识的燕子飞回来了,这是初春的信使;“浅草”——初春时刚长出来。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夹江千峰万嶂,有竞起者,有独拔者;有崩欲压者,有危欲坠者;有横裂者,有直坼①者;有凸者,有洼者,有罅②者,奇怪不可尽状。初冬,草木皆青苍不凋,西望重山如阙江出其间则所谓下牢溪也。欧阳文忠公有《下牢津》诗云:“入峡③山渐曲,转滩山更多。”即此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①坼(chè):裂开。②罅(xià):缝隙。③峡:西陵峡。
6.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3分)
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解释(填写文字)
即此也 关联教材 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楼》) (1)此:__________
负势竞上 使用词典选择义项 负:①背,背东西;②依仗,凭借; ③违背,背弃;④失败。 (2)负:__________
有独拔者 参考词典解释,联系语境形成新的解释 拔:突出,超出。 (3)拔:__________
这,这里
依仗,凭借
耸立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西望重山/如阙江出/其间则所谓下牢溪也
B.西望重山如阙/江出其间则所/谓下牢溪也
C.西望重山如阙/江出其间/则所谓下牢溪也
D.西望重山/如阙江出其间/则所谓下牢溪也
【解析】“西望”是谓语,“重山如阙”是宾语,结构完整,其后应断开;“则”字一般位于句首,其前应断开。
C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奇怪不可尽状。(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就平息名利之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也会流连忘返。
奇形怪状的景象描述不尽。
9.【甲】【乙】两文分别写了山的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文:高耸、险峻、奇特。(2分)
【乙】文:千峰万嶂、千奇百怪、草木茂盛。(2分)
【参考译文】
【乙】夹江的千山万壑,有群峰竞起的,有一枝独秀的;有崩裂欲压的,有高危欲坠的;有横着裂开的,有竖着裂开的;有凸起的,有低陷的,有缝隙的,奇形怪状的景象描述不尽。初冬的天气,草木都苍翠不谢,向西看去,重叠的山峰像门,长江从山间出来,这就是下牢溪。欧阳文忠公有《下牢津》的诗说:“入峡山渐曲,转滩山更多。”说的就是这里。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20分)
认 领
陈蔚文
  ①不久前,姐夫的车钥匙不慎在小区遗失,寻找未果。若去4S店重配钥匙要3 000多元,无奈贴出公告,拾到者500元酬金以谢。拾到者收取酬金似乎无可厚非,然而我的第一个念头是——如果是我家任何一位成员拾到,断不会收取这笔钱,这源于家风。
  ②父亲是军人,在我和姐姐的成长道路上,他的要求有时严苛得近于粗暴。小至教导我们吃有吃相、站有站相,大至仁善礼俗、道德理想,还有“与人为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当年被父亲以这些“家规”训诫时不胜其烦,然而不觉中,它们已于日常生活潜入我们的血脉,化育成人生的一部分。
  ③说来,这些不过是些农耕文化既有的“常识”伦理,与古老祠堂张挂的家训类同,只是父亲惯以口语表达,而先人们讲究遣词造句,使得家训更有恢宏的文化气度。如我的老家浙江兰溪诸葛村,迄今留有诸葛亮先生的《诫子书》:“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我曾到过鄱阳湖畔的汪山土库,这是一座气派的清代建筑,曾经的主人是“程氏家族”,有“一门三督抚”的佳话。据说程家三兄弟在早饭前必诵家规:“尊长敬贤,唯礼是尊;孝顺父兄,共敦友爱”“待人接物,仁义为本;自省其心,非礼莫为”……这些听上去非常古老的家规其实也很现代,因为直到今天,它仍然是许多家庭教育子女的理念,也是一个人立足于世且心怀坦荡的基石。
  ④“自省其心,非礼莫为”一句,用诗人的语言转译便是“一个人应该活得像自己并且干净”。
  ⑤我父亲奉行的人生信条也大抵如此。他不仅如此训导我们,本人亦是忠实的践行者。
  ⑥还记得儿时,从部队回来探亲的父亲带我乘公交,有个乡下孩子晕车,吐了我一身,孩子父亲诚惶诚恐,父亲的第一反应是掏出大手绢给那孩子揩拭,并连声安慰那对父子,还请旁边的乘客给那孩子让座。十几年前,他拾到九成新手机一部,那时手机还算贵重物品,他首先检查手机有没有电,还好,有电,于是开机等机主打来电话。邻居知道后笑父亲迂,父亲不以为然,他认为物归原主是基本常识。
  ⑦“将心比心”,这是父母常说的一句话。他们肯定不知道这个成语出自朱熹的文章:“俗语所谓将心比心,如此则各得其平矣。”父母只是按他们做人处世的朴素观念去理解并实践这句话,而他们的训诫对后辈人格的养成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无论子女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际遇如何,最基本的尺度在那儿,判人识物的旨趣在那儿。正如明末理学家、教育家朱柏庐先生所言:“纵不能建功业于天下,亦可以自善乎一身。”
  ⑧家风,就是一种律令。康德说过,“有两件事物我愈是思考愈觉神奇,心中也愈充满敬畏,那就是我头顶的星空与我内心的道德律令”——往往,对一个人处世行事影响最大的不是外界的法律和规限,而是在家庭中养成与习得的观念。换言之,“道德律令”便是家风,它决定了一个人会如何走他的人生之路。
  ⑨有一天,当我成了母亲,我发现自己向儿子喋喋宣讲的正是当年我烦父亲的那一套——要谦让、上进,勿与他人攀比物质,以及种种细枝末节的小事,譬如乘电梯左行右立,进电梯或地铁时,等里面的人先出来,要尊敬每一位看似身份低微者,哪怕是施予乞丐或卖艺者零钱,也要蹲下轻轻将零钱放下……这些小事将教会孩子善、教养、尊重,这会是伴随他一生的精神印记。
  ⑩当年我对父亲的训诫有多厌烦,如今对它们就有多认同,从反叛它们到变成一种精神自觉,如同回到原点,完成对一种文化的认领。
   这种代代相承的涵化是如此自然,又是如此重大。
(摘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头从车钥匙酬金写起,既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又为下文做铺垫。
B.父母虽然不知道“将心比心”的出处,但他们按做人处世的朴素观念去理解并实践着它。
C.第⑧段引用康德的话,意在阐明外界的法律和规限对一个人处世行事影响最大。
D.“我”将父亲的那一套向儿子喋喋宣讲,表明了“我”希望儿子养成与习得“家规”。
【解析】根据第⑧段中“往往,对一个人处世行事影响最大的不是外界的法律和规限,而是在家庭中养成与习得的观念”,可知C说法与之相反。故选C。
C
11.第①段画线句中的“断”字如果删去,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断”是“一定、绝对”的意思,(1分)表现了“我”对“我家任何一位成员拾到,都不会收取酬金”这一判断非常确信,毫不怀疑,(1分)强调了“我”家的家风很严,(1分)侧面表现父亲的教育对我们的影响之大。如果去掉的话,达不到这种表达效果。(1分)
12.结合内容,请简要概括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题目《认领》在文中有什么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对家风身体力行(言传身教);(1分)②对孩子要求严格;(1分)③注重细节。(1分)
“认领”是“辨认并领取”的意思。一是“我”从父辈那里“认领”当年父亲不胜其烦训诫的“家规”,已于日常生活潜入“我”的血脉,化育成人生的一部分。(2分)二是“我”希望儿子“认领”,所以“我”用当年父亲的那一套“家规”,向儿子喋喋宣讲。文章以“认领”为题,表达了“我”对“家规”的敬仰和传承。(2分)
14.父亲对我们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父亲用“家规”训诫我们,让我们懂得了做人要善良、有教养、尊重别人等;(2分)②父亲是“家规”忠实的践行者,他用自己的行动教育我们;(2分)③父亲形成的家风,得到我们的认同和认领,并将世代传承。(2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12分)
①茶是一种有益健康的饮料,福建人向来爱饮茶,而且形成了一套茶俗。旧时达官贵人、豪商巨贾,在人际交往中,在做生意时,都离不开茶,每当幕僚或客人到时,主人总要以茶相待,说声“请茶”;送走客人时也要说声“看茶”。有时话不投机或主人另有他事,草草结束会客,也以“看茶”逐客,此时来客要知趣告退,否则自讨没趣。
②一般老百姓迎送亲友,亦以清茶一杯。每当亲友离乡背井到海外谋生时,人们大多要送些礼品,这礼品中少不了茶叶。茶叶,福建人都叫“茶心”,送茶心,是为了要出走的人把家乡的心意记在心中,不要忘了老家。出外谋生的人,到了海外后,免不了会寄些钱回老家给亲友,人们也把它与茶联系起来叫“茶资”,意思是给乡亲们买些茶喝。平时,人们相互交往中,更少不了茶,互相聊聊叫“喝茶谈天”或到茶馆“以茶闲聊”。有时谁做了错事要向亲友、邻居认错,最简单而又最诚恳的做法也是喝茶,叫“敬茶”或叫“谢茶”。
③在民间儿女定亲、娶嫁更少不了茶。定亲要喝定亲茶,那是女家喝男家的,谓“喝男家茶礼”。新嫁过门的新娘首先要给公婆敬茶,然后请亲友、客人饮茶;婚宴上新娘要给亲友敬茶;闹新房看新娘时,新娘要给来客敬茶。以上合称新娘“三敬茶”。
④福建茶俗中最有意思的是“功夫茶”。其所以称功夫茶,有两个原因,一是制茶过程费时间,二是泡茶方式也颇费时间。
⑤功夫茶不仅讲究茶叶,而且讲究茶具、用水、火候和饮茶技术。茶叶要精选,茶具包括陶制冲缸盖瓯和小茶杯,它们分别用茶盘和茶碗盛起来。客人来时用陶壶在炭火上烧开水,然后泡茶。泡茶时先用开水冲洗茶壶茶杯,接下去即泡茶,泡时讲究高冲、低泡。高冲至满溢,是谓让乾坤在壶中酝酿。其实那样可以翻动茶叶,并把茶叶中的杂质冲上来,并用杯盖刮掉,为了清洁。低泡是斟茶要低,为了不使茶水走香走味。通常是先环回斟,取名“关公巡城”;壶里茶水将尽时,就逐杯点滴,称“韩信点兵”,而后加开水;如此数次,再换上新茶叶。品茶时要用口啜,慢慢咽下,饮完茶再嗅杯。这功夫茶,也叫“饮安乐茶”,即其乐无穷之意。
⑥需要提一笔的,常饮茶的人都清楚,品茶也是品水,水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茶的味道和颜色,故功夫茶除了注意茶叶质量,也讲究用水。比较讲究的功夫茶,通常有“茶配”,即配以糖果、蜜饯之类。有茶配的叫“全茶”,否则只能叫“半茶”。
⑦功夫茶盛行于闽南地区,其他地区则不大讲这些,但以茶招待客人则是八闽通行的。
(摘编自《福建旅游》)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福建人向来爱饮茶,八闽的茶俗丰富多样,饶有趣味。
B.文章采用时间顺序,分别介绍八闽茶俗的多样性发展。
C.功夫茶不仅讲究用茶,而且对水的选用也有讲究。
D.功夫茶盛行于闽南地区,有“全茶”与“半茶”之分。
【解析】B.有误,文章采用的是“逻辑顺序”来介绍八闽茶俗的多样性发展的。不是“时间顺序”。故选B。
B
16.八闽有哪些茶俗?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根据文章第⑤段概括功夫茶的泡茶三大步骤。(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旧时达官贵人、豪商巨贾“请茶”“看茶”习俗;②老百姓“茶心”“茶资”“喝茶谈天”“谢茶”习俗;③婚嫁时的茶俗;④“功夫茶”茶俗。(每点1分)
①开水冲洗茶壶茶杯;②泡茶时“高冲、低泡”;③先环回斟,后逐杯点滴(而后再加开水如此数次)。(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5分)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20题。(10分)
材料一:
  近年,中国高铁的发展速度突飞猛进,已渐渐成为广大旅客首选的出行交通工具。那么,高铁究竟为何如此受旅客们的青睐呢?
  从最初的“绿皮车”到快速列车,速度的提升缩短了旅程,拉近了人们的距离。对于高铁,速度更是在快速列车的基础上翻了一番,在这个生活节奏愈来愈快的时代,跟时间赛跑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
  坐过高铁的都知道,高铁舒适度高,服务质量跟航空不相伯仲,细节也是追求尽善尽美。不仅提供无线网络、充电插座、沙发床、平板电脑等用品,而且商务座还有乘务员贴心服务。
  说到服务,就要谈一谈价格了。众所周知,同里程的高铁价格是低于航空价格的,出行千里仅百元。近期铁路集团投入的“高铁快运”服务,货运价格也低于其他快递行业,而且朝发夕至,效率可见一斑。
材料二:
  我国遵循“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指导方针,高铁技术实现了“引进技术—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三阶段跨越式发展。中国高铁,已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最具全球影响力的代表符号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创造”的最佳诠释。尤其是,高铁的核心部件——牵引电传动系统和网络控制系统,已成功实现百分之百的“中国创造”。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高铁,这个最美的国家名片正快速走向世界。
材料三:
  2018年9月23日上午8点25,高铁列车G3001次从福州火车站开出,5.5小时后抵达香港西九龙站。至此,福建与香港进入高铁互联互通时代。
  据了解,虽然目前福州每天只开出1班直达香港西九龙站的高铁列车,但深圳北站开往香港西九龙站的高铁动车每天有127班,而福州(福州南)站每天开往深圳北站的高铁动车高达26班,无缝对接深圳北站开往香港西九龙站高铁动车,全程近6小时。“1+26”高铁的开行模式为福州市民前往香港提供更方便的条件。
  福州火车站提醒旅客,前往香港西九龙站须办理港澳通行证,严禁无票无证越站。广深港高铁香港段西九龙站将实施“一地两检”的便捷通关程式。
  此外,旅客利用网站、电话及港铁公司代售点订购票后,应在乘车前换取磁介质车票,未及时换取磁介质车票到香港西九龙站按无票旅客处理或在香港西九龙站无法乘车。
18.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现在,任何地方的中国人出行首选的交通工具都是高铁。
B.坐高铁从福州至香港西九龙站仅需5.5小时,乘客可刷二代身份证上车。
C.我国高铁技术实现了“引进技术—中国创造—中国制造”的三阶段跨越式发展。
D.中国高铁的核心部件已完全实现“中国创造”。
D
【解析】A.根据材料一“已渐渐成为广大旅客首选的出行交通工具”,可知人们出行选用高铁的频率越来越高,但并不是“任何地方的中国人出行首选的交通工具都是高铁”。B.根据材料三“前往香港西九龙站须办理港澳通行证”“应在乘车前换取磁介质车票”,可知“刷二代身份证”不能上车。C.根据材料二,可知三阶段跨越式发展应为“引进技术—中国制造—中国创造”。故选D。
19.根据以上材料,概括福州居民前往香港多选择乘坐高铁的原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为材料三的消息拟写一个标题。(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福建与香港进入高铁互联互通时代(或:福州至香港高铁开通)(意思相近即可)
①高速(或:速度快);(1分)②服务质量好(或:舒适度高);(1分)③价格低(或:价格便宜);(1分)④车次多(或:更方便)。(1分)
三、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60分)
  所谓向往,是指对某种事物或境界因热爱、羡慕而希望得到或达到。你,是否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充满了向往?你,是否对“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无忧无虑充满了向往?……
  请以《我心向往》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要求: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不少于600字。
略。(参考中考评分标准)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