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综合水平检测试卷
第一部分
(1—4题 共20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6分)
【甲】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qiáo 首而望、屏息 liǎn声的一刹那。
【乙】英雄精神不仅体现在刹那间的生死 (抉择 选择),而且体现在经年累月的
执着 (坚守 坚持)。在日常工作中恪尽职守,在普通岗位上埋头苦干,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
的英雄"。
(1)给【甲】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
①掠(
)) 过 ②qiáo( ) ③ liǎn(!)
(2)从【乙】段文字中的括号内选择适合语境的词语,填在空缺处。(2分)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④刹( ) 那
( )
A. 劳动是幸福的一切源泉,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
B. 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C.《标准汉语》的主要阅读对象是为英语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
课本。
D. 透过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这扇窗,世界又一次看到中国“言必信,行必果”的大国风范。
3.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每空1分,共6分)
(1)攀条折其荣, 。(《庭中有奇树》)
(2) ,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
(3) ,可得永年。(曹操《龟虽寿》)
(4) ,千里殊风雨。(曹植《梁甫行》)
(5)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 。(曹操《龟虽寿》)
4.(2021 河北廊坊期末)2021年12月13日是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此,班级开展“铭
记历史,珍爱和平”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6分)
(1)同学们参与国家公祭网网上活动时,发现国家公祭网有以下特点,请概括并将表格填写完整。
网站介绍 特点
由新华网承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负责内容把关 权威性
随时发布相关新闻,并对重点新闻进行评论 ①.
搜集整理各类以日军侵华历史、南京大屠杀历史为主题的专家言论、名人观点、学术论著等 学术性
设计内容针对全球网民,既有多种文字版本,又按不同地区设立了公祭区域,如东南亚公 祭、欧洲公祭、非洲公祭等 ②
设有专门板块介绍何为公祭、为何公祭等国家公祭知识 知识性
(2)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作为班级板报的摘要。(2分)
新华社南京12月13日电 中共中央、国务院13日上午在南京隆重举行2021年南京大屠杀死难 者国家公祭仪式。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举行,现场庄严肃穆,国 旗下半旗。约3000名胸前佩戴白花的各界代表静静肃立。10时整,仪式开始,全场高唱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歌。国歌唱毕,全场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默哀,南京市拉响防空警报,汽车停驶鸣笛,行人就地 默哀。默哀毕,在解放军军乐团演奏的《国家公祭献曲》的旋律中,解放军仪仗大队16名礼兵抬起8个
花圈,敬献于公祭台上。
(3)作为当代中学生,请你在祈愿环节为抗战英雄献上对联,以告慰英灵。请根据上联写出下联。(不
考虑平仄)(2分)
上联:忆往昔,齐心抗日山河壮
下联:
第二部分
(5- 18题 共50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5分)
任末①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或依林木之下,编茅 为庵①,削荆④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②以自照。 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
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诚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选自《拾遗记》,有删改)
【注】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庵:茅草小屋。④荆:灌木名。⑤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
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负笈从师
(2)或依林木之下
(3)夜则映星月而读
(4)虽死犹存
( )
( )
( )
( )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译文:
(2)常以净衣易之。
译文:
7.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两处)(2分)
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8.任末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他是如何克服的 他为什么这么做 (5分)
材料一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本报酒泉10月16日电(记者余建斌、吴月辉、刘诗瑶)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 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 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 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约582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
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天和核心舱和天舟二号、天舟三号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后续,航天员将进驻天和核心舱,开启为期6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机械臂操作、出舱活动、舱段转移等工
作,进一步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二十一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第二次载人飞行任务。
目前,天和核心舱和天舟二号、天舟三号组合体已进入对接轨道,状态良好,满足与神舟十三号交会
对接的任务需求和航天员进驻条件。
(
拟订提纲
采访者要搜集与采访主题相
关的资料,预先拟好采访提纲。
采访提纲,主要包括采访者预
先设计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
应该围绕主题,尽量全面。
)材料二
凌空飞天征寰宇
——访神舟十三号飞行员王亚平
作者:本报记者 章文 本报通讯员 占康
航天员王亚平因“太空教师”被大众熟知,这次再度问鼎苍穹,她又将新添不少“首个”标签:中国首个
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员,首次太空驻留时间最长的中国女航天员,以及首个出舱的中国女航天员。
神舟十号执行任务时,王亚平在聂海胜、张晓光的支持配合下,完成了一堂为时40多分钟的太空授 课,利用失重环境演示了多项物理实验。这堂课当时引起全世界高度关注,王亚平也被冠以“太空教师”
的称号。此后她经常收到孩子们写来的信件,王亚平说:“这是作为航天员飞上太空之外的最美好体验。”
王亚平性格细致、认真,这可从“太空授课”看出来。当时在太空最难做的就是水球实验,看到王亚平 持续往晃动的水球中注水,地面支持团队都担心水球会破裂。但最终水球完美呈现,大家由衷惊叹!不
仅如此,王亚平事后透露,实际上在准备过程中,更大的水量都曾试验过。
对王亚平来说,神十任务是她实现飞天梦的起点,她的航天员生涯和太空之旅才刚刚开始。果然,八
年后的今天,她迎来了第二次太空飞行。
面对空间站任务,王亚平再次表现出不怕苦、不服输的个性。空间站任务中,出舱是超大负荷的活 动。和男航天员臂力、体型和臂展的先天优势相比,女航天员对加压后舱外服的操控力,可能要花费更多 努力才能达到。尤其是身着舱外服的航天员行动和操作主要靠上肢,必须提高上肢力量。 一次舱外服的
试验做下来,完全超出了王亚平的想象——在200公斤的舱外服中工作五六个小时,手已抖得拿不住笔。
为了提高能力,王亚平加大自己的训练强度,也放弃了很多假期。王亚平的体质训练教员说,每次王
亚平都要针对出舱任务加练臂力,为自己的胳膊练粗了而欣喜。
为了此次太空“出差”,王亚平携带了乐器,家人和战友的照片、视频,还给两位男航天员提前准备了
新年礼物,“我非常期待能再次在太空回望美丽的地球,在中国空间站过一个不一样的除夕,也期待能有
机会到舱外去见识太空”。
材料三
提问技巧 采访者可以通过寒暄等方式拉近与被采访者的 距 离 。 提问要有逻辑性,可以由浅入深,也可以由主及次。 提问应简洁清晰,尽量不用长句,不用有歧义的句 子,少用否定语气。
材料四
采访提纲
采访对象 林西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
采访目的 了解太空生活的日常饮食
采访方式 议论、笔录、录像拍摄
采访问题 问题1:您好,林叔叔,您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可以先和我们聊聊宇航员在太空中是如何解决 吃饭问题的吗 问题2:林叔叔,您曾提到宇航员在太空旅行前必须经过地面训练,在太空生活很容易出现心理疾病,那宇航 员们很在意食物的口感和营养怎么办
9.【新闻 ·标题】
小语:我发现前两则材料的标题各有特色,材料一的标题鲜明、精练地概括了新闻的内容,而材料二的
主标题更具文学色彩:(1)
小文:我发现材料二的副标题解释、补充了主标题的内容,我们也可以给材料一加一个副标题:
(2) 。(4分)
10.【新闻 · 阅读】
小语:材料一是消息,材料二是通讯,你觉得二者在阅读方法上有什么不同吗
小文:
。(4分)
11. 【新闻 ·采访
小记者们准备做一次模拟采访,并拟定了采访提纲,请你从“提问技巧”的角度,对材料四中的采访问
题做出评析。(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6分)
光头胡哥
陆宗成
① 光头胡哥走进教室时,我们的眼睛亮了 确切地说,是被他颈上那颗亮晃晃的硕大的灯泡照亮 的;我们的嘴张着 仿佛里面塞进了一个小灯泡。“我叫胡建伟,华东师大毕业,教语文,任咱班班主 任,上课同学们叫我老师,下课可叫我胡哥。”胡老师一张口声如洪钟,论调更是惊世骇俗。上课叫老师,
下课叫胡哥 我们的眼睛更亮了,我们的嘴更圆了。有的女生尖叫起来,有的男生鼓起掌来。
②我们这个班,声名显赫,不是因为成绩好,而是因为纪律差,盛产活跃分子。这当然不是我们的错, 要怪也只能怪学校,搞什么实验班,搞什么三六九等归类,这不是明摆着排挤差生,伤差生的自尊吗 三
个差生一台戏,难道你还指望我们头悬梁锥刺股为母校争光吗 没门。
③ 现在上课,胡哥说。我们吃了一惊:怎么不约法三章 怎么不演讲自己的苦难史或辉煌史 转身, 挽袖,板书:“《诗经》三首。 ”几个道劲有力、龙飞凤舞的粉笔字雄赳赳地霸在黑板上,牢牢地拴住了我们的
目光。 我鬼使神差般放下了高高跷着的二郎腿——这个胡哥看来有两下子。
④ “诗经,穿越中国西周到春秋时期长达500年的岁月风尘,在历史的长河中缓缓流淌,三百故事,三 百心情,在风起处高唱与低吟,大雅与小雅前呼后应,三颂声声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淘过时光的细沙,涤 尽尘埃,穿过兼葭,袅袅娜娜地走来。诗经中的女子,或明眸善睐,或娴静柔美,或大胆执着,或活泼顽 皮…… ”古老的诗经,美丽的诗经,在胡哥抑扬顿挫的语言中复活了。什么叫如沐春风,什么叫五体投地,
什么叫心向往之,我想,我们听课的感觉就是吧。 这个胡哥,真牛。他的课,我们认了。
⑤班上体育特长生很多,有时候教室免不了成为练兵的场所,墙壁上免不了落些球印。 一次,上语文 课,胡哥指着一个球印说,有些同学是不是想通过它来证明自己的球技或者精力呢 这节课我们到操场 练练,打球的人,回来写篇《打球记》;看球的人,回来写篇《观球记》。大家异口同声:好,好。体育委员站
起来说,那你给我们当裁判吧。胡哥说,不,我上。
⑥ 胡哥夹在众多高大的队员间, 一点儿也不起眼,但是他前盘后带,左冲右突,既像灵活的猴子,又像 勇猛的豹子,很快成为观众注目的焦点。他恰到好处的传球以及精准的投球,不时激起阵阵掌声。毫无 疑问,他成了场上叱咤风云,力挽狂澜的人物。从此,班上再没有出现过玩球的现象,墙上的球印也销声 匿迹了。那些体育生一有空就跑到操场去练球,他们羞愧得很——堂堂体育生的风头竟被一个文弱书生
抢走了,这实在不是什么光彩的事。
⑦有一位同学在学校阅览室的一本杂志上偶然看到一篇署名胡建伟的文章,马上将杂志借出,兴冲
冲跑去问胡哥,这篇文章是你写的吗 胡哥云淡风轻,是的,豆腐块文章,没有任何分量的。那位同学把
那篇文章复印下来,贴在班里的学习园地上。大家见了,啧啧称奇。此后,大家就多了份心眼, 一旦在报
刊上发现胡哥的文章,就照例复印, 一一贴在学习园地上。 一学期下来竟满了。
⑧胡哥上作文课,从不讲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呼应,怎样遣词造句,他只讲感受 阅读美文的 感受,自己创作的感受。有时候,他什么都不讲,他只是抱来自己多年珍藏的报刊,叫同学们挑着看,然后 要求大家天马行空地写一篇读后感。怪了,平时我们这些听讲评就打瞌睡,写作文就头疼的, 一到他的作 文课居然觉得有话可写了——有时甚至还有不吐不快的感觉。两个学期下来,我们居然无可救药地爱上 了写作,学习园地上也不再是胡哥一统天下,我们也攻占了一些阵脚。胡哥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有时突然
摇头晃脑地来一句:孺子可教乎 孺子可教也!
⑨说真的,我们好像找回了点自信和班级荣誉感。谁再说我们破罐子破掉,谁再说我们班是差班、烂 班,我们肯定会跟他急,胡哥也会跟他急。胡哥的口头禅是:挺起胸膛做人,俯下身子做事。他的宣言是:
我的班里没有一个差生。
⑩确实,我们没有给胡哥丢脸。我们班连续四个学期被评为“先进班级”。高考时,我们班58人中有 42人考上了大学,其中语文平均分全州第一。这对一个县级中学的慢班来说,不能不说是奇迹。而这奇
迹不是用干瘪的说教而是用独特的魅力缔造的。
12.文中记叙了班主任光头胡哥做了三件令“我们”佩服、让“我们”改变的事,请概括。(3分)
(
(
)
)13.对于文中第②段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本段是插叙,插入了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帮助展开情节。
B.交代了“我们”这个班“声名显赫”的缘由,突出了“我们”桀骜不驯的特点。
C.使情节更加生动,为后文“我们”的转变做铺垫。
D. 引出下文,深化主题,表达了“我们”对学校分实验班的强烈不满。
14.结合语境,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6分)
(1)品析文中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几个道劲有力、龙飞凤舞的粉笔字雄赳赳地霸在黑板上,牢牢地捡住了我们的目光。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古老的诗经,美丽的诗经,在胡哥抑扬顿挫的语言中复活了。什么叫如沐春风,什么叫五体投地,
什么叫心向往之,我想,我们听课的感觉就是吧。
15.根据全文,说说胡哥是个怎样的老师。(2分)
16.对于胡哥的“挺起胸膛做人,俯下身子做事”这句口头禅你是怎样理解的 (2分)
四、根据你对《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回答问题。(5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分)
有一天红二师进行演习,我正好同他在一起,要爬一座很陡峭的小山。“冲到山顶上去!”A 突然
向他气喘吁吁的部下和我叫道。他像兔子一般蹿了出去,在我们之前到达山顶。又有一次,我们在骑
马的时候,他又这样叫了一声,提出挑战。
文中的 A 是 ,从上文可以看出他精力过人的特点,除此以外,他还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再概括出他的一个性格特点。
18.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3分
虽然他们(指红军战士)几乎全体都遭遇过人生的悲剧,但是他们都没有太悲伤,也许是因为年纪 太轻的缘故。在我看来,他们相当快活,也许是我所看到过的第一批真正感到快活的中国无产者。在 中国,消极的满足是普遍的现象,但是快活这种比较高一级的感情,却的确是罕见的,这意味着对于生
存有着一种自信的感觉。
选段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红军不断发展壮大的原因,你认为这个原因是什么 你还能举一个具体
的红军战士(或少先队员)的事例吗
第三部分
(19题 共50分)
19.作文。
进入初二以来,许多班主任开始陆续收到家长们的抱怨,现在的孩子常常讲起道理来能说会道, 但做起事来往往不尽如人意。对此,班主任引用古代诗人陆游的名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
躬行”来引导学生,期待学生能明白要想理解方法或道理,只有亲身去实践,才能真正有所收获。
请以《实践才有收获》为题,完成作文。
要求: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②题目自拟,文体为记叙文,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
姓名、班级;④不得抄袭和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