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导 语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宗璞《紫藤萝瀑布》
《紫藤萝瀑布》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弟弟身患绝症,作者内心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转悲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
永久的生命
严文井
学习目标
1、理清写作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品味文章的语言。(重点)
3、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是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 (难点)
什么是议论性散文?
议论性散文以说理为主,也被称为“哲理散文”或“哲学散文”。
目的是通过富有哲理的形象、带有感情的叙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提供给读者一个广阔的思考和联想的空间。
要求观点鲜明、思路清晰。往往将议论与叙述、描写、抒情结合到一起,以求让读者领悟哲理。
作者简介
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当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著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中共党员,《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42年,让我们一起看看写作背景
①南京大屠杀: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
②花园口决堤:1938年1938年6月9日,为阻止日军西进,蒋介石政府采取"以水代兵"的办法,下令扒开位于郑州市区北郊17公里处的黄河南岸的渡口--花园口,造成人为的黄河决堤改道,形成大片的黄泛区,间接导致惨绝人寰的1942河南大饥荒,史称花园口决堤。
③河南大饥荒:一般指的是1942年7月开始到1943年春发生在河南的旱灾。平息大旱之后,又遇蝗灾,由于河南地处前线,有下级瞒报、政策失误、交通堵塞等原因,导致饥荒遍及全省111个县,饥荒导致约300万人死亡。
在那样的年代,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卑微的、柔弱的,有如草芥一般!那时的全国上下都被一种情绪笼罩着:(悲观——消沉)
然而,作者却认为:“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我们没有时间悲观。”(乐观——积极)
臼齿( jiù ) 茸毛 ( rónɡ )
蔓延( màn ) 凋谢 ( diāo )
洗涤( dí ) 炫耀 ( xuàn )
消逝( shì ) 卑微 ( bēi )
整体感知
1.文章思路是怎样的
生命的易逝(1) 生命的永久(2) 生命的赞美(3-5)
2.文中作者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无奈、悲观、消沉 乐观、赞美生命
细读感悟
1.文章标题是《永久的生命》,第1段为何写生命的易逝?
这一段讲到许多消极悲观的现象,与标题相去甚远,但这里是伏笔,先“抑”下来,为后面的“扬”蓄势。
联系背景,结合文本,探究问题
严文井认为,个体的生命是这怎样的?人类的生命是怎样的?
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一去不复返的;而人类的生命则是永久的、不朽的。
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试用文中原句作答。
“它充满的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积极乐观的精神以及对生命的礼赞。
美句赏析,感知体裁
1.个人的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
它再补好。
运用对比的手法,把个人生命与衬衣作比较,突出了个人生命短暂、不可重复的特点。语言生动通俗,耐人寻味。
2.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
根根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接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草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生命的顽强,以此证明作者的观点:我们应该看到生命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3.在春天,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小牛犊,它们蹦蹦跳跳,炫耀它们遍
身金黄的茸毛。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牛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牛为拥有“遍身金黄的茸毛”而欣喜的情态,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4.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那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 便又离开前去。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生命”比作“不懂疲倦的旅客”,具体生动地表现了个体生命虽然短暂,但人类的生命是永无止境的特点。
5.“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凋谢”和“永久”看似矛盾,其实哲思深邃,“凋谢”的是个体的生命,“永久”的是生命的河,“凋谢”的是有形的躯体,“永久”的是无形的思想和精神。
小 结
教师寄语
同样享用着生命,有人虚掷光阴,碌碌无为,毫无色彩;有人坚韧不拔,锲而不舍,以智慧、毅力和勇气为人类、为世界做出贡献,使生命得到转换和延续,为生命的长河增添了色彩,从而使我们这个小小的星球异彩纷呈。后一类人,他们的生命即使结束,却能永久地活在人们的心中,真正实现了生命的意义。
拓展延伸
看一段小视频,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课文内容,用一句话说说你对生命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