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春望》课件(共28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6课《春望》课件(共28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1 22:06: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杜甫
他是谁
他的诗多沉郁顿挫。
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故被誉为“诗史”。
他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后人尊称他为“诗圣”。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
《春望》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后人尊称他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及“三吏”“三别”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二、作者简介
三、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此联明为写景,写“春望”所见,实为抒情,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国都已经被叛军攻破,祖国山河依然存在;春天的京城,满眼是茂密的杂草树木。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盛。
1、请展开想象描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所呈现的画面。
答: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中草木茂密。既点明了写作背景,又融情于景,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对于全诗有什么作用
3、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一个“ 破 ”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破败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景象,令人满目凄然。“破”“深”二字写出了安史之乱时长安城内凄凉的春景,表达出诗人忧国伤时的无限沉痛之情。为全诗渲染悲凉的气氛。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叹时局
使……惊动
感伤时事,看到鲜花反而落泪;久别家人听到鸟鸣反而心惊。
4、这两句诗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以“感时”承上,感伤时局的动荡,“恨别”启下,怅恨离别之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乐景写哀情,借花鸟表现了诗人感时伤世,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5、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感时花溅泪,恨
别鸟惊心。”
6、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生动形象,借花鸟表现诗人感时伤世,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7、从表现手法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运用反衬,以乐景写哀情,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感时伤世,却使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表达诗人感时伤世,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因为感时伤怀,思念家人,面对鸟语花香的春景,诗人无心观赏,站在花前,不禁流下眼泪,听到鸟声,心里阵阵惊悸。
8、描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展示的情景。
9、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
诗人是如何抒发感情的。
运用移情于物的写法,以花鸟拟人,写花也溅泪,鸟亦惊心,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10.有人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写的是诗人落泪,有人说写的是花鸟落泪。你认为是哪一种?简要分析
第一种运用触景生情的写法,诗人面对国家破碎,种种念头齐涌心头,禁不住见花而落泪,闻鸟啼而惊心,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第二种:运用移情于物的写法,以花鸟拟人,写花也溅泪,鸟亦惊心,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战火接连几个月没有停息,一封家书抵得上万金。
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指战时。
抵得上;值。
11、任选角度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①运用借代和夸张手法,“烽火”代指战争,“连三月"写出了战争持续时间之久,表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痛苦“抵万金”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了家书的珍贵,写出了与家人难通音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sāo,用手指抓
能够承受、禁得起
稀少
简直
头上白发越搔越稀少,
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住了。
12、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到无法插簪。
13、任选角度赏析“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①“搔”字是对诗人想要排解忧愁而不得的细节、动作描写,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主旨句)
14、尾联选取了哪些意象?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
“白头”的意象,“搔”的动作。塑造了一个满头白发、愁苦不堪、频频搔头的苍老形象,突出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心情。
15、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变换提问:说说你对尾联的理解。
描写了诗人满头白发、愁苦不堪、频频搔头的苍老形象,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之情。
16、主旨
本诗形象的描述了诗人困居长安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之情。
六、随堂练习
1、颔联写诗人之所____,运用_________修辞手法,通过_____、______这两种事物写春天,寄托了诗人______________的情感;颈联写诗人之所盼,表达了诗人在战乱中_______________之情。尾联写诗人之所_______,通过__________描写,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拟人,互文
花 鸟
忧国伤时
对家人的思念
细节

1、《春望》紧扣一个“望”字
“望”的内容是: 。
“望”中所想的句子是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后三联写诗人内心感受,突出了诗人怎样的渴望?
反对战争,渴望和平。渴望战争尽快结束,期盼亲人团聚,国泰民安。
3、统领诗的前四句的是哪个字?望到了哪些春景?
4、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几层意思?
答:“望”。草、木、花、鸟
一是观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
二是希望战火平息。
三是盼望于亲人团聚。
2、这首诗的题目为“春望”,请细读一、二联,说说杜甫望见了哪些景象?这是一种什么抒情手法?
国都的荒凉和春天的绚丽景象。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
试以“望”为切入点比较《望岳》和《春望》。
望岳 春望
“望”的对象不同
“望”的视角不同 远望: 近看:
近看: 远望:
“望”中所感不同
“望”中所寓之情不同
高大连绵的泰山,它神奇秀丽、巍峨高大
国都沦陷后的残破城池和遍地荒草
一脉青色横亘于齐鲁之间,无尽无了
泰山雄伟壮大,令人心神激荡,豪情满怀
表达了建功立业的雄心,洋溢着盛唐的浪漫精神
满城破败,凄凉荒芜,使人黯然神伤
抒发了在战火中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忧虑,深沉抑郁
山南山北分昏晓,细看峰峦层云,决眦目送归鸟
城池残破,花鸟仿佛也在感伤
满城荒草丛生,荒凉一片
拓展延伸
这两首诗风格迥异的原因是什么?
从写作背景来说:
从写作题材来说:
从思想感情来说:
《望岳》写于社会繁荣的开元盛世,诗人生活优越,是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笔端自然洋溢着蓬勃的朝气;
《春望》写于战乱之中,诗人颠沛流离,字里行间既有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又有对家人的牵挂,所以是沉重的。
《望岳》以五岳之首泰山为写作对象,它巍峨、高大、秀丽、神奇,给人以振奋与昂扬;
《春望》着眼于沦陷后的国都,荒凉破败的城池、杂乱森郁的草木,让人内心忧戚愁苦。
《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展现的是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气概;
《春望》中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是因为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所以离乱伤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