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李贺以诗求见韩愈的故事:
元和二年深秋的一天,当时的小青年李贺带着一首诗去求韩愈。当时,韩愈刚把客人送走,非常疲倦,准备休息。当他的门人把这首诗送给他时,他一边脱着衣服,一边很随意地看了送过来的诗歌。可是,当他看到开头两句诗时,便大为震惊,连忙请李贺进来详谈。而这仅以开头两句就打动韩愈的诗,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雁门太守行》。
雁门太守行
李贺
1、本诗作者为 代诗人 ,字 ,因其诗作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世称“ ”等,与 、 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唐
李贺
长吉
诗鬼
李白、李商隐
预习检测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
朗读课文
李贺
唐代中期,各地藩镇拥兵自重,不服从朝廷。于是朝廷派兵讨伐,亦不能制止。河北诸镇为祸尤烈。河北易水的成德节度使王承宗祖孙三代拥兵割据39年之长。此诗写的是朝廷和河北藩镇之间的战争状况。
背景介绍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
形容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
敌军像乌云般的来势凶猛,仿佛城墙也要被摧垮,铠甲在阳光的照耀下像鱼鳞般闪烁着金光
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1.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首句写景与叙事结合,成功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2.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的作用是什么?
炼字:“压”字形象地描绘出敌军人马的众多和来势的凶猛,同时也将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的状况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摧”字形象生动地渲染了敌军压境的汹汹气势和危城欲破的危急形势。
3.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中哪些字用的好?
“开”字形象地展示出将士们饱满的情绪,描绘出军阵井然有序、次第排开的壮阔画面。
色彩对比非常鲜明。1.用“黑"色表现敌军人数众多,黑压压一片,浓重的色彩刻画出敌军气焰的嚣张;2.用“金”色表现阳光照耀甲胄时的耀眼夺目,鲜明的色彩写出我军将士的英姿勃发,不可侵犯;3.用浓重的“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两相比照,色彩鲜明,爱憎分明。
4.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句话运用什么写作手法?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军中所吹的号角
长城一带,这里泛指北方边境
凝聚
及胭脂,这里指战场上的血迹
在深秋的季节中,遍地响起了军号声;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炼字:1.一个“满”字,扩大了激战的场面,反映出边防将士英勇杀敌的冲天气势。2.一个“凝”字,形象地描绘出边防将士血流遍地的场景,即牺牲人员众多,烘托出战斗的激烈。
5.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中那两个字用的好?
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描写敌我双方悲壮激烈的战斗场面,为后文描写援军夜出奇兵做铺垫。
6.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采用什么写法?
夸张。表现了战斗的激烈,暗示了伤亡的惨重,充分体现了守城将士浴血奋战的可贵精神。
7.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8.色彩运用:诗人用浓艳的色彩(胭脂色、紫色)描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再现将士浴血奋战的形象,渲染出一种凝重凄怆的氛围。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形容鼓声低沉,不响亮
深夜里,部队行进在易水岸边,寒风卷动着红旗,浓霜冻凝战鼓,鼓声越发低沉。
颈联写援军寒夜突袭敌军、浴血奋战的情景,表现了将士们面对重重困难坚强不屈的决心。
9.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写了什么内容?
1.修辞角度:运用典故,借用“临易水”的典故,既交代了战斗的地点,又暗示了此去有可能有去无回,表现了将士们视死如归的精神。
2.炼字角度:“重”“寒”二字,营造了肃杀的氛围,也暗示将士们内心的沉重。3.描写角度:运用环境描写,渲染了战斗的惨烈和悲壮。
10.请赏析“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1.写出乘夜奔袭之状。2.写出了将士们黑夜行军的谨慎.
11.诗人捕捉“半卷红旗”这个景象) 诗,其中“半卷”含义极为丰富,请简述其含义。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提起
指宝剑
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曾置千金以招揽人才。
为了报答君王的厚爱,我甘愿高举宝剑战死在疆场。
12.修辞手法:用典,用燕昭王黄金台上招揽天下之土的典故,写出将土浴血奋战,誓死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点明主旨,含蓄委婉表达了诗人立志报国的决心,升华了文章主题 。
13.情感:直抒胸臆,表现出忘身报国之情。这两句诗写将士誓死杀敌、报效国家的决心,表达了诗人忠君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感。
14.写法:这两句是将士们爱国情怀的直抒胸臆。写出将士浴血奋战,誓死报效国家的英雄气概,表达了诗人立志报国的决心。升华了主题,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15.主旨: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环境竟和战斗场面,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誓死报国的英雄气概,也表达了诗人立志报国的决心。
首联:兵临城下,严阵以待( )
颔联:战斗场面,悲壮惨烈( )
颈联:视死如归,壮怀激烈( )
尾联:誓死杀敌,尽忠报国( )
雁门太守行
李贺
课堂小结
夸张,比喻
听觉,视觉
用典,侧面
用典,主旨
1.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的句子是:
, .
2.典故凝聚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用典能使诗歌含蓄而隽永。李贺《雁门太守行》中,“ , 。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将士们誓死报效国家的爱国情怀。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的句子是: , 。
4.“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运用 的修辞手法,分别从 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
角声满天秋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夸张和比喻
视觉和听觉
4.古诗词注重对色彩的恰当运用:李贺《雁门太守行》“ , ”,用“黑、金”两色鲜明地表现了敌军兵临城下的危急形势以及守城将士的严阵以待。
5.这是一首以 为题材的诗,全诗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战争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突出了将士们 .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边塞战争
高昂的士气和爱国热情.
夸张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雁门太守行》一诗中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而守城将士严阵以待,志气还很旺盛的的诗句是:
②“诗鬼”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
③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描写白天戒备森严,无比威严的诗句是
④《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2、《雁门太守行》一诗中分别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奇异的边塞风光的诗句是:
3、《雁门太守行》一诗中写救援部队不畏寒夜浓霜,夜袭敌阵的诗句是:
4、《雁门太守行》一诗中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决心的诗句是: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5、李贺借用乐府旧题,描绘了 ,歌颂了 。
6、全诗作者构思三幅画面,反映唐唐军的活动:白天,严阵以待;
黄昏,刻苦练兵;
, 。
7、现在人们常用“黑云压城城欲摧”这句话形容 。
一场边关战争将士浴血奋战
誓死报国的精神。
奇袭敌营
中夜
局势的危急
8、对此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抒情浓郁的山水田园诗,作者在诗歌中抒发了忠君爱国的真挚感情。
B 、全诗一共八句,既有声音的描写,也有色彩的描写。
C 、作者描写战争的惨烈场景,并没有进行具体的战争场面的刻画,而是从颜色入手。
D 、诗人运用了“黑”“红”“金”“紫”“燕脂”等凝重的色彩,烘托肃杀而悲壮的气氛。
8、对此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9、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