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作业1·基础知识
【作业1】语言文字积累
1.给加点的字或词写拼音,或按照拼音写词语。
绯红( ) 畸形( ) 不逊( ) 匿名( ) 诘责( )
佃农( ) 颊( ) 黝黑( ) 粗糙( ) 滞留( )
zhì( )息 吹xū( ) yīng( )花 wǎn( )如 nì( )死
劳lù( ) 私shú( ) 平yōng( ) zào 热( ) lì青( )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三个错别字,并改正。
油光可鉴 愚顿 杳无消息 摧枯拉朽 诚惶诚恐
藏污讷垢 浩瀚 和颜悦色 震聋发聩 轩昂
(1) (2) (3)
3.下列各组词语均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订正:
(1)冥思暇想 深恶痛绝 不屈不挠 美不胜收 改为
(2)翻来覆去 粗制烂造 知书达理 鹤立鸡群 改为
(3)藏污纳垢 繁花似锦 正禁危坐 好意难却 改为
(4)风云突变 油光可签 毫不介意 诚惶诚恐 改为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闻又称消息,是报纸最常用的文章样式。从广义上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B.《藤野先生》选自《呐喊》,作者鲁迅,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阿长与〈山海经〉》。
C.《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托尔斯泰》,作者茨威格是奥地利的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
D.《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要想做成一件事,不但要有坚定的决心,还要勇于克服困难,坚持不懈。
5.在以下词语或成语中挑选2个,连词成句,注意语句通顺,语意连贯。
筋疲力尽 和颜悦色 胆怯 藏污纳垢 入木三分 宛如 诘责 深恶痛疾
我选择:
连词成句:
6.按提示完成以下表格。
姓 名 鲁迅 出生日期 逝世日期
职业身份
代表作品
生平经历
【评价量表】
设计目的 评价指标 水平
能够自主预习,借助字典等工具正确书写并识记本单元重点字词、成语,积累相关文学常识。 优秀 良好 合格
注音准确,书写规范。
理解常用词语或成语的含义并会运用。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2页
参考答案:
1. fēi jī xùn nì jié diàn jiá yǒu cāo zhì 窒 嘘 樱 宛 溺 碌 塾 庸 燥 沥
【详解】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特别是同音字、形似字、易错汉字、多音字更应引起注意。其中“畸形”读作“jī”,不要拼成“qí”;“佃农”读作“diàn”,不要拼成“xì”;“燥热”的“燥”不要写成“躁”。
2. 钝 纳 振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形。辨识字形,要根据词义字义和形声字的特点,注意偏旁部首。
愚钝:愚笨迟钝,反应迟慢。注意“钝”的正确书写;
藏污纳垢:指某人藏不干净的人或物,比喻隐藏或包庇坏人坏事,形容坏人聚积的场所。注意“纳”的正确书写;
振聋发聩:响声很大,使聋人都能听见。注意“振”的正确书写。
3. 暇 遐 烂 滥 禁 襟 签 鉴
【详解】(1)冥思暇想 ——冥思遐想;
(2)粗制烂造——粗制滥造;
(3)正禁危坐——正襟危坐;
(4)油光可签——油光可鉴。
4.B
【详解】B.有误,《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
故选B。
5. 示例一:我选择:筋疲力尽、入木三分 连词成句: 经过一夜的辛勤工作,他已经筋疲力尽 ,但是看着自己的文章入木三分地揭示着“黑砖窑事件”, 他觉得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示例二:我选择:深恶痛绝、胆怯
连词成句:他对反动派深恶痛绝,面对一次次的威胁和暗杀,却丝毫没有胆怯。
【详解】本题考查运用词语造句的能力。
要求从所给词语或成语中挑选2个,连词成句,语句通顺,语意连贯。可从中选择你最易把握的两个词语或成语,写出一句完整的话即可。
如:选择:和颜悦色、宛如。许老师对同学们从未发过脾气,总是和颜悦色地对待同学们,使同学们感到宛如春风般的温暖。
6.示例
姓 名 鲁迅 出生日期 1881年9月25日 逝世日期 1936年10月19日
职业身份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品 小说创作《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合集《野草》,杂文集《坟》《华盖集》《热风》等。
生平经历 1.18岁以前,先后在本宅家塾和三味书屋读书。 2.1898年4月,入江南水师学堂,1899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务铁路学堂。 3.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现日本东北大学),与藤野严九郎相识,后写作《藤野先生》一文怀念恩师。 4.1906年, 课间观“日俄战争教育片”,深受刺激,决定弃医从文。 5.1918年参任《新青年》编辑,并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这是他第一次用“鲁迅”这个笔名发表文章,《狂人日记》也是中国最早的现代白话小说。 6.1925和1926年,在先后发生的“女师大风潮”和“三一八惨案”中声援学生,支持群众斗争。“三一八”后,受北洋政府通缉的威胁。 7.1926年离开北京前往厦门大学担任文科教授。不久,又应中山大学之聘,于1927年1月抵达广州,任文科主任兼教务主任。 8.从1927年10月开始,鲁迅定居上海,做起了自由撰稿人,创作了大量杂文,从事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其文章被称为时世“匕首”。1930年发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担任“左联” 领导工作。 9.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因肺结核病逝,享年55岁,给我们留下了“千古文章未尽才”的无限遗憾。
【详解】本题考查人物的生平经历。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合集《野草》,杂文集《坟》《华盖集》《热风》等,其主要经历为:①18岁以前,先后在本宅家塾和三味书屋读书;②1898年4月,入江南水师学堂,1899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务铁路学堂;③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现日本东北大学),与藤野严九郎相识,后写作《藤野先生》一文怀念恩师;④1906年, 课间观“日俄战争教育片”,深受刺激,决定弃医从文;⑤1918年参任《新青年》编辑,并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这是他第一次用“鲁迅”这个笔名发表文章,《狂人日记》也是中国最早的现代白话小说;⑥1925和1926年,在先后发生的“女师大风潮”和“三一八惨案”中声援学生,支持群众斗争。“三一八”后,受北洋政府通缉的威胁;⑦1926年离开北京前往厦门大学担任文科教授。不久,又应中山大学之聘,于1927年1月抵达广州,任文科主任兼教务主任;⑧从1927年10月开始,鲁迅定居上海,做起了自由撰稿人,创作了大量杂文,从事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其文章被称为时世“匕首”。1930年发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担任“左联” 领导工作;⑨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因肺结核病逝,享年55岁,给我们留下了“千古文章未尽才”的无限遗憾。
答案第2页,共3页
答案第3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