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单元检测 语文八年级上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单元检测 语文八年级上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1 23:35: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单元检测
(一)基础知识
1.下面各项中词语书写错误最少的一项是( )
A.佃农 发髻 抑扬顿错 禁固思想
B.妯娌 诘责 油光可见 为富不人
C.粗糙 滞留 目光兮利 名门旺族
D.甲胄 溺水 粗制烂造 藏污纳垢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瞥见(piē) 麾下(huī) 矗立(chù) 强聒不舍(guō)
B.汲取(jí) 游弋(gē) 窗棂(líng) 间不容发(jiàn)
C.广袤(mào) 坍塌(tān) 解剖(pāo) 自惭形秽(huì)
D.宽宥(yòu) 困厄(è) 几案(jǐ) 抽丝剥茧(bāo)
3.下列作品、作家及内容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藤野先生》——《朝花夕拾》——鲁迅——藤野先生
B.《回忆我的母亲》——《朱德选集》——朱德——母亲
C.《列夫·托尔斯泰》——《名人传》—一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
D.《美丽的颜色》——《居里夫人传》—一艾芙·居里——居里夫妇
(二)综合性学习
4.综合性学习
八年级(2)班的同学们正在开展以“诚信看我”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认真观察上面的漫画,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漫画的内容,并揭示其寓意。
(2)请你写出一句关于诚信的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三)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再忆父亲
徐名印
①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②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将为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健在的志愿军老战士老同志,出国为抗美援朝战争服务的、健在的医务、铁道、运输、翻译人员,参加停战谈判等工作的人员,民兵、民工,新闻记者、作家、摄影等人员,1953年7月停战后至1958年10月志愿军全部撤离朝鲜期间,在朝鲜帮助恢复生产建设的、健在的人员,颁发“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2020年1月1日后去世的,在此次发放范围之内。
③依据纪念章颁发的对象和范围,我父亲是属于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但他领不到纪念章了。因为,我的父亲在1999年5月就因病去世了。
④我父亲的参军战斗经历,在2017年我写的《忆父亲》中有过叙述。我父亲叫徐进运,生于1926年,1946年20岁时在家乡自动参加解放军。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战过淮海,渡过长江,剿过浙江匪,跨过鸭绿江,朝鲜停战后于1954年回国复员回家。回家的时候是志愿军21军61师侦察队的班长。8年的战斗生涯,留给父亲的军旅总结是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二次。可惜73岁时就去世了。活到今天的话,也是94岁的高龄老人了。
⑤父亲去世后的20多年里,特别是近几年,我一直在想,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⑥父亲是一个不事张扬的人。在8年的战斗生涯中,父亲打了很多仗,歼灭了很多敌人,但战斗的经历从来不主动向家人、向别人谈起。如果不是别人追问,或是几个老战友在一起追忆过去,父亲是不会轻易开口的。村子里的人只知道父亲功劳很大,但怎么得的功劳,只有父亲自己知道。他们曾撺掇过父亲开口讲讲,也曾用过“某某没打过什么仗,却说得像个英雄似的”激将法,但父亲总是笑笑就过去了。上世纪70年代,每到清明节,村里的小学都要邀请老八路、老革命,到学校里给学生讲战斗故事,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一直没有邀请过我的父亲。我当时不理解,后来读了很多英雄的传记明白了,父亲是不想把战争的残酷和战友牺牲,当作“显摆”自己的谈资。经历过生死的人,大都会这样。2019年10月份,我把我写的《名印散文集》,赠送给江苏省南通市的教科院冯卫东副院长,他看了散文集中的《忆父亲》后,给我回了条微信:“您的父亲是生活在你们身边的另一个张富清”。是的,不论是“形”和“神”,我的父亲就是我心中“张富清”!
⑦父亲是个热心、诚实、老实的人。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总是满脸堆笑,很少有生气的模样。谁家有事,他总是热情帮助,不论是生产队的公事还是个人的私事,没有不行的事;脏活,累活,不挑不捡,也不知道偷懒。父亲经历了无数次的战斗,没负过一次伤,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战争留给父亲唯一的光荣印记,是耳朵被大炮震聋了。过了60岁之后,父亲的身体大不如从前了,地里的农活也渐渐干不动了,这时,父亲想起了他的老部队。在老部队里,父亲谈战斗,说战友,查身体,补战史,却把评残疾、求照顾的初衷给忘了。回到家后,母亲和我不停地埋怨父亲,父亲却说:“找到部队,就像回到了家一样,了却我的一桩心愿。身体健健康康的,比什么都好!儿子有一个残疾的父亲,怎么就找不到媳妇?”我和母亲也就不再说什么了。村子里的叔父大爷们就不服气了,叫着我父亲的名字生气地说:“你真是个傻子!别人没有功劳都能找上功劳,你有功劳却没找上“功劳”,你就不会讹、不会坐在那里不走吗?!”父亲也只是听着,摇着头笑笑。上世纪90年代后,父亲的责任田旁边就是一片栗子林,入秋后成熟的栗子掉落一地。我带着孩子帮父亲收秋,父亲首先嘱咐: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想吃我给你们买!这就是我的父亲,诚实、老实的父亲!只想着别人,不想着自己的父亲!
⑧父亲是一个心里装得下事,不想麻烦儿女的人。经历过战场上的打打杀杀,父亲把一切都看淡了。父亲活着的老战友,有的评上了残疾,子女安排了工作;没复员的,有的当上了团长。他们常联系,常聚会,他却没有艳羡之意。每当这时,我与母亲就对父亲说:“如果你不复员回家的话,是不是也当上团长了?”父亲睁开微熏的眼,也只是未置可否地笑笑。我参加工作后,结了婚,母亲不久就去世了,父亲一人在家里种着责任田。村里的人常对父亲说:“都这么大年纪了,别干了,该享福了!”父亲总是说:“干活干活,不干怎么活?他们都忙。”父亲按自己的节奏,播种、管理,不急不躁,把地里的收获一小车一小车地搬回家。从不打电话,或让别人捎话,让我回家帮他干活,却常常嘱咐我:“在外工作不像家里,你干的是公家的活,要听领导的话,与同事搞好团结,把工作干好,比什么都好。”在县城工作有了房子后,我曾把父亲接到县城住过,父亲住了没几天就偷偷地坐公共汽车回家了。急得我满县城里找,差点就报警了。父亲不在我这住的理由很充分:不自由,没人啦话,大小便不方便。我儿子出生不久,我想把父亲接到县城来过年,我去接他的时候,父亲关着门就是不出来;不论我怎么劝,就是不跟着我来县城。后来我想,老人有老人的生活,故土、故人、故事,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寄托,是不能被打扰和改变的。
⑨这就是我的父亲。要说父亲有什么遗产留给了我的话,这就是父亲留给我的宝贵的精神遗产。
⑩70年前在朝鲜的那一战,是劣势装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打败了现代化装备的以美国为首的16个国家的联合国军,保卫了新中国和新生的人民政权,打出了国威和军威,结束了旧中国积贫积弱、任人蹂躏的历史。自1840年以来,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海岸线上,架上几门大炮,就能侵略一个国家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遇强敌,不畏战,勇亮剑,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战斗精神。那一战里,肯定有我父亲冲锋的脚步、杀敌的呐喊、卫家卫国的枪声。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以国家的名义,向志愿军老战士颁发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的纪念章,是盛世中国对英雄的纪念和褒奖、缅怀和致敬。这份纪念,我想,久在地下的父亲应该感受得到。
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父亲是领不到了。愿我的《忆父亲》《再忆父亲》这两篇文章,算是颁发给父亲的纪念章吧。
写于2020年7月24日
5.如果把这篇文章分成三个部分,请据此理出文章的思维导图。
6.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第⑤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7.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结合第二单元的学习,以这篇文章为例,举例谈谈回忆性散文的特点。
8.作者在文章最后写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父亲是领不到了。愿我的《忆父亲》《再忆父亲》这两篇文章,算是颁发给父亲的纪念章吧。”通过你的阅读,你认为作者颁发给父亲的纪念章是什么?
(四)写作
9.参考“搜索·整合”活动,给你心中的合适人选立传,突显其“自强不息、乘风破浪”的精神风骨。
【写作提示】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凡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资料都必须准确,尤其注重用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特点。但传记并不等于枯燥的生平简介,作者可以发挥想象,填补事实的空隙,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
【写作要求】①内容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套用本卷内容,不得套作;④在卷子里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评价量表】
题目 能力维度 掌握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语言文字基础知识 识记能力
书写能力
运用能力
阅读理解鉴赏 概括事件能力
梳理文章结构能力
鉴赏语言能力
综合性学习 图文转化能力
信息处理能力
语言运用能力
写作 搜集整理素材能力
自主拟题能力
谋篇布局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合理想象能力
试卷第4页,共6页
试卷第1页,共5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项中,“抑扬顿错”的“错”应写作“挫”,意思是“转折”;“禁固思想”的“固”应写作“锢”意为“禁闭”;共有2处错误。B项中,“油光可见”的“见”应写作“鉴”;“为富不人”的“人”应写作“仁”。C项中“目光兮利”的“兮”应写作“犀”;“名门旺族”的“旺”应写作“望”,是“声望”而不是“兴旺”。共有2处错误。D项中,“粗制烂造”的“烂”应写作“滥”,只有1处错误,故答案选D。
2.A
【详解】B.游弋(gē)——yì,间不容发(jiàn)——jiān;
C.解剖(pāo)——pōu;
D.几案(jǐ)——jī,抽丝剥茧(bāo)——bō;
故选A。
3.C
【详解】《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作者不是“茨威格”。故选C。
4.(1)图中所画为百货商场门口,左边一人手指大门,朝另一个人说:“这么大的商场还缺啥?”,右边从商场出来转身离开的人,口中答道:“诚信”。这幅漫画讽刺了人与人之间缺少信任的社会现象,意在呼吁人们以诚待人,打造诚信社会。
(2)示例:失信就是失败。——左拉
言必信,行必果。——子路
诚信为人之本。——鲁迅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中国谚语
【详解】(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作答此题要注意观察漫画的构成,介绍内容时根据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顺序进行,人物的语言也不能丢落,要交代清楚。最后根据漫画内容,思考其寓意即可。
第一问描述内容:仔细观察这幅漫画,图中画了两个站在百货商场门口的人,左边一个人右手指向百货商场的大门,朝另一个人说“这么大的商场还缺啥?”右边这个人刚从商场出来,已经转身要离开,口中说着“诚信”。
第二问揭示寓意:综合漫画内容来看,百货商场里面的商品应该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可是顾客还是转头就走,究其原因,根据他的回答可以看出,不是商品不够多、不够全,而是缺少诚信,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缺少信任。此漫画引人深思,呼吁大家以诚相待,打造诚信社会。
(2)本题考查名言积累。作答时要注意:所选名言必须符合“诚信”的主题,书写时要做到准确无误。
示例: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诚实是人生永远最美好的品格。——高尔基
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
5.第一部分:①-③自然段,交待再忆父亲的原因。第二部分:④-⑨自然段,写出了经历战争的父亲对人、对事、对生活的态度。其中第④自然段交待父亲的简历,⑤自然段想知道父亲是怎样的人,⑥自然段写父亲写父亲做人低调,⑦自然段写父亲热心、诚实、老实,⑧自然段写父亲装得下事,不麻烦儿女,⑨自然段写父亲对我的影响。第三部分:写抗美援朝的意义,对父亲的思念和纪念。 6.内容:承接上文再忆父亲的原因,引起下文对父亲具体追忆。结构:承上启下,使全文结构严谨。 7.内容真实:从文中看,作者父亲的生平、战争后父亲的生活,以及写作时的背景都是真实。事件典型:父亲的事有很多,但作者围绕父亲做人低调,热心、诚实、老实,心里装得下事,不想麻烦儿女三个方面选典型事件进行追忆。注重细节:在追求父亲三个方面的特点时,主要从对人、对事的态度上进行细节刻画。 8.作者颁发给父亲的纪念章是:对父亲永远地缅怀,对父亲精神品质的传承,对盛世中国和志愿军将士的致敬。
【解析】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首先根据文章内容给文章划分三个层次:文章第①段点明行文时间,第②段介绍国家颁发纪念章的对象和范围,第③段交代“我”父亲因病逝无法领导纪念章。所以文章前三段应为第一层,主要交待再忆父亲的原因;文章第④段主要交代父亲的简历,介绍父亲的参军战斗经历和荣获的功绩,第⑤段过渡,引出后文对父亲形象的叙写,第⑥段根据“父亲是一个不事张扬的人”可知,主要写父亲为人低调,第⑦段根据“父亲是个热心、诚实、老实的人”可知,主要写父亲是个热心诚实的老实人,第⑧段根据“父亲是一个心里装得下事,不想麻烦儿女的人”可知,主要写父亲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不愿累及子女,第⑨段主要写父亲对“我”的影响。所以文章第④~⑨段应为第二层,都是在叙写父亲;文章第⑩段主要写抗美援朝的意义,文章第 段是写颁布纪念章的意义,文章第 段则在写“我”对父亲的纪念。所以文章第⑩~ 为第三层,写抗美援朝的意义,对父亲的思念和纪念。据此理出思维导图即可。
6.本题考查对文章段落作用的分析。内容上,“父亲去世后的20多年里”的内容与前文第③段“2020年1月1日后去世的,在此次发放范围之内”和第④段“可惜73岁时就去世了。活到今天的话,也是94岁的高龄老人了”的内容相照应,承接上文再忆父亲的原因是因为父亲的病逝;“特别是近几年,我一直在想,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的内容则引出后文第⑥~⑧段对父亲的叙写,具体追忆父亲。结构上,与上文相承接并引起下文,所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使得文章内容结构完整。
7.本题考查对回忆性散文特点的分析。根据题干要求结合第二单元学习的内容进行特点分析,单元导语中提到学习本单元要了解回忆性散文的特点:比如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描写等。所以结合本文从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描写这几个角度进行散文特点分析即可。内容真实性:根据文章第④段“我父亲叫徐进运,生于1926年,1946年20岁时在家乡自动参加解放军。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战过淮海,渡过长江,剿过浙江匪,跨过鸭绿江,朝鲜停战后于1954年回国复员回家。回家的时候是志愿军21军61师侦察队的班长。8年的战斗生涯,留给父亲的军旅总结是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二次”的内容可知,文章中直接交待父亲的简历,都提及了真实的背景,所以符合内容真实的特点;事件典型:文章第⑥~⑧叙写了父亲的特点,如第⑥段“上世纪70年代,每到清明节,村里的小学都要邀请老八路、老革命,到学校里给学生讲战斗故事,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一直没有邀请过我的父亲”的事例十分典型地表现了父亲为人的低调。第⑦段“上世纪90年代后,父亲的责任田旁边就是一片栗子林,入秋后成熟的栗子掉落一地。我带着孩子帮父亲收秋,父亲首先嘱咐: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想吃我给你们买!”这一事例突出地表现了父亲为人老实,第⑧段“在县城工作有了房子后,我曾把父亲接到县城住过,父亲住了没几天就偷偷地坐公共汽车回家了。急得我满县城里找,差点就报警了。父亲不在我这住的理由很充分:不自由,没人啦话,大小便不方便”用典型地事例表现父亲不愿给子女添麻烦,所以符合事件典型的特点;注重细节描写:文中多次写到父亲“总是笑笑就过去了”,通过这一细节描写突出父亲为人低调,不善言辞,不愿过分张扬自己的特点,所以符合这一特点。
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文章第④-⑨自然段,写出了经历战争的父亲对人、对事、对生活的态度,这是“我”对父亲的回忆,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怀念;同时文章第⑨段写父亲对我的影响,“要说父亲有什么遗产留给了我的话,这就是父亲留给我的宝贵的精神遗产”一句点明了“我”对父亲宝贵精神的传承;文章第⑩~ 段写抗美援朝的意义,体现了抗美援朝将士们对盛世中国积极影响,所以这里饱含对抗美援朝战士的褒奖。据此可知作者颁发给父亲的纪念章是:对父亲永远地缅怀,对父亲精神品质的传承,对盛世中国和志愿军将士的致敬。
9.范文:
“两弹元勋”邓稼先
这是对他的优秀品质与精彩一生的最好诠释,他只是平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只是万千中国人民中的一名。只因他有满腔热血与拳拳的报国之心和他高深的学识,他从茫茫人海中脱颖而出,犹如浩瀚的大海上卷起的一朵美丽的浪花,但是他却留下了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他使我们的中国母亲站起来了。
他,就是中国核物理学家——邓稼先。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人,犹如一座巍峨的高山屹立在我的心中。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邓稼先从小跟随母亲到北平,在哲学教授父亲的身边长大。他在北京大学教学,他想的是,要到科学水平更高的美国去,学习更先进的知识,掌握更先进的知识后,报效祖国。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获得了博士学位!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他在美国的生活极其安逸,但他一心挂念着祖国,毅然决然的回到祖国。一心想着为祖国做出贡献。他开始研究核武器。
他在而立之际接到命令研制中国的“大炮仗”时,向家人隐瞒实情,谎称自己出去旅行,独自投身进入戈壁滩。面对戈壁滩如此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他义无反顾地坚持了下来。他与同事们都把自己的名字和对祖国、对人民的深爱埋在祖国最荒凉最偏僻的地方藏在心灵最深处,发散到艰难的工作中。
终于,天道酬勤。他成功了,他终于研制并爆炸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他成为了中国第一人。他把自己的一生全部奉献给了祖国,奉献给了祖国,奉献给了人民,他是伟大的祖国人民伟大坚强的儿子,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我们将永远铭记这个祖国的功臣,人民的崇拜者,大人们的敬仰者,我们的偶像!
【详解】本题考查传记的写法。首先,明确“自强不息、乘风破浪”的意义,“自强不息”是指一个人的处境再怎么糟糕,但只要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可以成就一个强大的自己;“乘风破浪”是指一个人志向远大,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所以本次作文可以写具有“自强不息、乘风破浪”精神的人物。写作传记时应注意注重用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特点。可以写一些人们心目中有“自强不息、乘风破浪”精神的英雄,比如“水稻之父”袁隆平,用尽毕生精力研究杂交水稻技术,“让所有人不再挨饿”,成了他终生奋斗的目标;人民的勤务员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用他年轻而有限的生命,实现了无限地为人民服务的誓言;“抗疫英雄”钟南山先后两次冲在“抗疫”的最前线,用生命守护全国人民。
【点睛】写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传记因篇幅所限,一般不能详尽的写出人物的一生,但也要大致介绍他(她)的生平经历。比较全面的展示他(她)的主要思想性格特征,透视人物的精神世界。因此,在写作之前要做充分的调查了解,尽可能全面的搜集有关的资料。2.要选取最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主要的思想性格特征,不能像履历表式的简单罗列。可以适当穿插一点抒情和议论。3.基本上采用客观叙述的方式,切忌作者主观色彩过强的大段评论。但同时,在记述过程中又不可避免的要显示出作者对人物思想品格、是非功过的态度和评价,因此,要努力保持全面、客观、公正的态度。
答案第4页,共5页
答案第5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