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梦回繁华(课堂10分钟)同步素养提升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梦回繁华(课堂10分钟)同步素养提升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70.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2 12:02: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2课 梦回繁华(课堂10分钟)同步素养提升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题跋(bō) 岔道(chà) 行旅(lǚ)
B.翰林(hàn) 驮队(tuó) 遒劲(qiú)
C.田畴(shòu) 簇拥(cù) 摄取(shè)
D.宏敞(chǎng) 檀香(shán) 擅长(sh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考定 活跃 骨骼 摩肩接踵
B.拓展 擅长 坐阵 梦回繁华
C.桥梁 扫墓 神采 一幅画卷
D.漕运 经典 亲睐 细致入微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顿热气腾腾的年夜饭、几串噼里啪啦的鞭炮,窗外春寒料峭,屋内暖意融融,一整年打拼的疲惫能在这一瞬被治愈。
B.主播小阿雷经常长途跋涉到偏远地区捐助,为孤贫老人、留守儿童送去温暖和关怀。
C.一块巨型电子屏幕上缓缓铺陈开来的《清明上河图》受到了观众的交口称赞。
D.汪曾祺的出版热潮至今络绎不绝,全集出版只是这个热潮的一部分。
4.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三者的结合,构成了中国人对人生和宇宙的整体认识。
②画家们在创作时会自觉体现“天人合一”的观念,这是中国人对哲学思考的艺术表现,也体现了艺术的真谛。
③人物画表现的是人类社会的生活风貌,山水画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花鸟画则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状态。
④中国画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
A.②③①④ B.④②③① C.②④③① D.④③①②
5.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B.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
C.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
D.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
6.对下列句子的语气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清明上河图》是北宋风俗画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②这次活动到底要排几个节目?
③抱翠湖这个名字起得真好!
④明天就要交作品了,你可得抓紧时间啊!
A.陈述、疑问、感叹、祈使 B.感叹、疑问、陈述、祈使
C.陈述、反问、祈使、感叹 D.陈述、疑问、感叹、感叹
二、填空题
7.文学常识填空。
(1)张择端, 字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 ______________ 时期的画家。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存世作品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清明上河图》的时代背景是 ____________时期的 _____________市,它位于河南省中部,古称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为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三、综合性学习
8.综合性学习。
学习了《梦回繁华》一文后,同学们对《清明上河图》兴趣倍增,为此,班级拟开展以“走进《清明上河图》,感悟传统文化精华”为主题的语文活动,请你参加并解决下列问题。
活动一:画卷“前世”
(1)有位同学写了一段《清明上河图》的自白,其中的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按照要求帮助他修改。
[A]我是为大宋盛世代言说话的精美画卷,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就由我来向你描绘。看那汴河两岸,风光无限,热闹非凡;[B]看集市商贩的吆喝声,仿佛还在耳畔。数百年前张择端眼中的安居乐业,听我向你娓娓讲述。
①[A]句语意重复,可将“ ”删去。
②[B]句前后搭配不当,可将“ ”改为“ ”。
(2)请根据下面的《清明上河图》(局部),在横线上补写一句话。
《清明上河图》(局部)
《清明上河图》可以说是宋朝社会的一部“小百科全书”, ;从街市上的酒旗招展,我们也可以想象北宋东京酒楼业的发达;《清明上河图》画出的毛驴与骡子比马匹多得多,亦是宋朝缺乏马匹的真实写照。
活动二:画卷“今生”
请给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2020年12月3日电 54岁的湖北利川人张兴发,是一名在上海建筑工地上工作的普通电焊工。在上班之余,他用了7年的时间,一针一线绣出了一幅十字绣作品——《清明上河图》。这幅绣有1643个人物、全长22米的《清明上河图》十字绣作品上,不论是树林稻田、石桥船只还是亭台楼阁,都被一针针绣了出来。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梦回繁华(节选)
毛宁
①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作品描绘了京城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②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在进入大道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簇拥的轿乘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树木新发的枝芽,调节了画面的色彩和疏密,表现出北国早春的气息。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船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这紧张的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在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寺观、公厕等一应俱全。各类店铺经营着罗锦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另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应有尽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③《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以移动的视点摄取对象。全图内容庞大,却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画中人物有五百多个,形态各异。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道劲,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东京梦华录》中所记述的街巷、酒楼、饮食果子,以及“天晓诸人入市”“诸色杂卖”等,都能在这画面中找到生动的图释。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内饼”“正店七十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细致入微。它不是一般热闹场面的记录,而是通过对各阶层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示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在艺术表现的同时,也是为12世纪中国城市的生活状况留下的重要形象资料。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汴河上有一座拱桥,无柱,但规模宏敞,结构精美。
B.汴梁市区的街道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这一幕的描绘是全画的一个高潮。
C.汴河是画作的主体,因为它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
D.从画中“插满柳枝的轿顶”可以看出所画的季节是汴梁早春。
10.文中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11.“《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这句话中的“基本”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题跋(bō)——bá;
C.田畴(shòu)——chóu;
D.檀香(shán)——tán;
故选B。
2.C
【详解】A. “考定”应写作“考订”;
B. “坐阵”应写作“坐镇”;
D. “亲睐”应写作“青睐”;
故选C。
3.D
【详解】A.春寒料峭:形容初春的寒冷。使用恰当;
B.长途跋涉: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使用恰当;
C.交口称赞:异口同声地称赞。使用恰当;
D.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用在这里属于用错对象,可将“络绎不绝”改为“源源不绝”;
故选D。
4.D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排序。本段的观点是中国画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很显然④句是个总领句;③句“人类社会的生活风貌、人与自然的关系、各种生命状态”这些词是承接着④句“哲学思想”;①句开头“三者的结合”承接第③句中“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这三者;而第②句是个总结句,应放最后。故正确排序为:④③①②,选D。
5.D
【详解】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ABC三项运用比喻,D项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
6.A
【详解】本题考查判断句子语气的能力。
①句是陈述语气,句末用句号,是陈述句。
②句是疑问语气,句末用问号,是疑问句。
③句是感叹语气,句未用感叹号,是感叹句。
④句是命令、要求的语气,句末可用句号或感叹号,是祈使句。
故选A。
7. (1)正道, 北宋 《清明上河图》. 《西湖争标图》。 (2)北宋 开封市 汴梁, 汴京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经典课文涉及的常识的识记。解答本题,需要对《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作有所理解,对作品体现的时代内容、所反映的城市历史要有一定的了解;对作者张择端的字号、生存时代、代表性作品等要能够掌握。只有平时加强归纳与积累,才能轻松应对试题。注意“汴”字的准确书写。
8.活动一:画卷“前世”
(1)①可将“说话”删去。
②可将“看”改为“听”。
(2)示例:从汴河上的舟楫往来,我们可以想象宋代汴河漕运的繁华
活动二:画卷“今生”
示例:54岁电焊工历时7年绣出22米《清明上河图》
【详解】(1)考查病句修改能力。
A句“我是为大宋盛世代言说话的精美画卷”中,“说话”与“代言”语意重复,“代言”指在某方面作为代表进行发言。应删去“说话”;
B句“看集市商贩的吆喝声,仿佛还在耳畔”中,前后词语搭配不当,“吆喝声”不能用“看”,应把“看”改为“听”。
(2)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补写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考点,补写的句子内容来源于文本,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补写句子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过渡);既要内容上符合语言环境,也要句式上符合语言特征。
答题时,可以先抓住画卷所描绘的舟楫往来的景象,再仿照“从市面中的酒旗招展,我们也可以想象北宋东京酒楼业的发达”的句式进行描述。如:从汴河上的舟楫往来,我们可以想象宋代河运经济的繁荣。
(3)考查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解答时,要仔细读懂材料,用最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或提取文本中的关键词句拟写标题;也可以对新闻材料的导语进行概括拟写标题;有的在概括导语的基础上,还要根据后面主体部分中的内容来整合作答。
本题可以根据新闻导语进行概括,新闻的导语为“54岁的湖北利川人张兴发,是一名在上海建筑工地上工作的普通电焊工。在上班之余,他用了7年的时间,一针一线绣出了一幅十字绣作品——《清明上河图》。”其中关键人物是“54岁的湖北利川人张兴发,是一名在上海建筑工地上工作的普通电焊工”,而主要事件是“他用了7年的时间,一针一线绣出了一幅十字绣作品——《清明上河图》”据此可以拟写标题为:54岁电焊工历时7年绣出长22米的《清明上河图》。
9.B 10.举例子、引用。通过举《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的例子,及引用其中的“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具体、有力地说明了《清明上河图》写实性很强的特点。 11.不能删去。“基本”在这里起限制作用,删去后就成了“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一致”,说法太绝对,与事实不符。“基本”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科学性。
【解析】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辨析。
B.根据文章第②段“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这紧张的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可知,一艘巨大漕船准备驶过拱桥这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本项“汴梁市区的街道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这一幕的描绘是全画的一个高潮”表述有误;
故选B。
10.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引资料、列图表等。
画线句“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内饼’‘正店七十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举《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的例子,引用其中的“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其余皆谓之脚店”等,运用了举例子、引用的说明方法;联系第③段“《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东京梦华录》中所记述的街巷、酒楼、饮食果子,以及‘天晓诸人入市’‘诸色杂卖’等,都能在这画面中找到生动的图释”可知,具体有力地说明了《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
11.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首先明确观点:不能删除。定性:“基本”,大致、大体上,表程度,起修饰限制作用。带词解句:《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大部分一致。删词解句:《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完全一致。这样表达与现实不符,与原意不符。说明文语言特点:“基本”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