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课堂10分钟)同步素养提升卷
一、选择题
1.下面是名著中对四位红军领袖的评价,哪项匹配不当( )
A.朱德——他是坚忍不拔精神的化身,是新旧历史间的桥梁。
B.周恩来——他的自傲和热烈,虽不免有点朴野之感,可是他是十分的诚恳。
C.彭德怀——他是一个活泼的、喜欢发笑的人,是一个大的滑稽家。
D.毛泽东——他是农民出身的知识分子,精通中国旧学、有成就的学者,颇有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认真研究哲学的人,有相当深邃感情的人。
2.请根据《红星照耀中国》,回答下面的问题。
某同学身体欠佳、没有主见、意志薄弱且不喜欢阅读,若在以下几人中为他选择一位能够积极影响他的朋友,你认为哪一位最合适?( )
A.周恩来 B.毛泽东 C.彭德怀 D.徐海东
3.小咏同学在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时,梳理了埃德加·斯诺对毛泽东的评价,以下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和率真,富有幽默感,时常露出质朴的笑容。
B.不屈不挠,冷静理智,极具个人魅力——这些特质使他成为“红色中国外交第一人”。
C.精通中国古典文学,博览群书,在哲学和理事方面造诣很深。
D.有着无穷的精力,是一位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
4.小文同学整理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请你帮他完成下面的任务。
根据下面的信息,分析一下这个人是( )
他出生在长江以南的一个省,家里是富农,他童年曾经反抗过专制的老师和家长;曾有过不幸的婚姻;他因参加革命活动被敌人逮捕并忍受严刑拷打;他曾领导过一场起义;国民党曾悬赏5万-10万大洋要他的人头。
A.毛泽东 B.彭德怀 C.徐海东 D.朱德
5.阅读文段,完成题目。
“红星”照耀中国,“红星”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书中介绍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共产党领袖,以下是关于其中一位的描写,请认真阅读并完成相关问题。
我一边和S谈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
相信你已猜出了S是谁,以下选项中的人物评价与S相符合的是( )
A.他是一个威望高、口才好,英勇善战,有出色的军事才能,急躁又谦虚的人。
B.他是“三军”统帅,是坚韧不拔精神的化身,是新旧历史间的桥梁。
C.他是一个儒雅的革命者,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
D.他是一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个人自尊心极强。
6.关于《红星照耀中国》这部名著,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两项是( )
A.本书又名《西行漫记》,作者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
B.在陕北期间,斯诺拍摄了大量苏区照片。如朱德头戴八角帽的半身像,一直广为流传。
C.本书是按照作者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D.本书是一部“用事实说话”的作品,没有体现作者的倾向性。
E.这是一部纪实作品,它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将领的情况。
7.阅读下面这段文,回答问题。
第二天晚上,我走过院子后面果园的时候,遇见了另外一个山西人,他比老李年轻二十岁,但一样使人感到有趣。我听到一个小鬼在叫“礼拜堂!礼拜堂!“觉得很奇怪,就四处张望他叫“礼拜堂”的那个人是谁?
——《红星照耀中国》
这段文字中的“礼拜堂”指的是( )
A.刘志丹 B.徐特立 C.徐海东 D.贾河忠
8.1936年6月至10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其撰写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曾专章深入细致地介绍了当时红军的情况以及长征。他在该书述及大渡河畔战事时取题为“大渡河英雄”。下列与大渡河畔战事相关的一项是( )
A.血战湘江 B.四渡赤水 C.飞夺泸定桥 D.巧渡金沙江
9.《红星照耀中国》中,“红小鬼”们恪尽职守,不放彭德怀通行的原因是( )
A.彭德怀没有过路条 B.他们不认识彭德怀
C.彭德怀携带有武器 D.彭德怀不接受检查
10.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云旅游红色景区成为现实。革命老区保安为了让青少年详细了解当地的革命历史,根据《红星照耀中国》一书,要制作相关视频,用场景再现、沉浸式讲解等方式,增强代入感。下列内容不适合选用的一项是( )
A.采访毛泽东 B.参观红军大学
C.观看红军剧社演出 D.参观“列宁室”
11.下列对《红星照耀中国》内容和艺术手法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作品注意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如杨虎城与许多普通人一样,也面临着婚姻方面的烦恼,他的身上也有着“新”与“旧”的尖锐矛盾。
B.作品善于多层次立体化表现历史人物,他写了徐海东作为一个领导人物的气质与历史意义,也写了他的个人生活片段,如吸烟无节制、爱辣等。
C.斯诺对在苏区所见所闻的记录是出于记者职业道德的客观记述,他将每个人的言语和争论都如实记录在书中,让读者自己去了解历史的真相。
D.书中记录了作者通过封锁进入苏区,在当时红区的首都保安采访,去红军前线采访,然后回保安,最终返回白区的全部过程。
二、填空题
12.《红星照耀中国》是____(国)______(作者)于1936年对____进行实地考察而创作的一部纪实性作品,曾更名为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13.阅读并回答问题。
人生五十始
①我叫他老徐,因为苏区人人都是这样叫他——教书先生老徐——因为,虽然在东方其他地方,六十一岁不过是政府最高级官员的平均年龄,可是在红色中国,同别人相比,他似乎是个白发老翁。然而他并不是老朽昏聩的标本。像他的六十老翁的同辈谢觉哉一样,他步履矫健,双目炯炯,他的一双健腿在长征途上曾经帮他渡过大河,爬过高山。
②徐特立原来是一个极受敬重的教授,但是到了五十岁那一年,他突然放弃家庭、四个儿女、长沙一所师范校长的职位,投身到共产党中来。
③毛泽东是他在长沙师范的学生,他的学生中还有许多青年后来成了共产党。徐特立本人在毛泽东能分辨共和派和保皇派之前很早就参与了政治。他身上仍留着帝制时代与封建政治作斗争的标志,那是他为了要表示他上书请愿实行宪政的诚意割去的小指尖。在第一次革命后,湖南一度有个省议会,老徐是议员之一。
④战后他随湖南省的勤工俭学学生去法国,在里昂学习一年,在一家铁工厂打杂做工维持生活。后来他在巴黎大学当了三年学生,靠为中国学生补习数学等筹措自己学费。一九二三年回湖南后,协助在长沙办了两个新式的师范学校,境况顺遂,有四年之久。他到一九二七年才成了共产党员,是资产阶级社会的叛逆。
⑤在国民革命期间,徐特立在国民党省党部很活跃,但是他同情共产党。他向学生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清洗”期间他遭到追捕,不得不销声匿迹。由于与共产党没有关系他不得不自找避难的地方。“我早想当共产党,”他怀念地告诉我,“但是没有人要求我参加。我年已五十,我想共产党大概认为我太老了。”但是有一天,一个共产党员到他避难的地方来找他,请他入党。这个老家伙高兴至极,他告诉我,他当时想到他对建设新世界仍有一些用处不禁哭了。
⑥党把他派去俄国,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回国后,他闯破封锁,到了江西,不久就在瞿秋白下面担任副教育人民委员,瞿秋白遭难后,执行委员会任命徐特立继任。从此以后,他就以教书先生老徐著称。没有疑问,他的丰富多样的经验——在帝制、资本主义、共产主义形式的社会中的生活和教书的经验——使他能够胜任他所面临的任务。他当然需要所有这些经验,而且还需要更多的经验,因为这些任务十分艰巨,要是西方的教育家,谁都会感到气馁的。但是老徐正当壮年,是不会感到气馁的。
⑦一天,我们正在谈话的时候,他开始幽默地列举他的一些困难。“同我们所估计的几乎一样,”他说,“在西北,在我们到达以前,除了少数地主、官吏、商人以外几乎没有人识字。文盲几乎达到百分之九十五左右。在文化上,这是地球上最黑暗的一个角落。你知道吗,陕北和甘肃的人竟相信水对他们是有害的!这里的人平均一生只洗两次澡——一次在出生的时候,一次在结婚的时候。他们不愿洗脚,洗手,洗脸,不愿剪指甲,剃头发。这里留辫子的人比中国任何其他地方都多。”
⑧“但是所有这一切,还有许多其他偏见,都是由于无知愚昧所造成的,我的任务就是改变他们的这种思想状态。这样的人民,同江西相比,的确非常落后。江西的文盲占百分之九十,但是文化水平高得多,我们在那里工作的物质条件也较好,合格教师也多得多。在我们的模范县兴国,我们有三百多所小学,约八百名教师——这与我们这里全部红区的小学和教师数目相等。我们从兴国撤出时,文盲已减低到全部人口百分之二十以下!”
⑨“这里的工作的进展慢得多。我们一切都得从头开始。我们的物质资源非常有限。甚至我们的印刷机也被破坏了,我们现在什么东西都只能用油印和石刻来印刷。由于封锁,我们不能进口足够的纸张。我们已开始自己造纸,但质量太差。但是别去管这些困难吧。我们已经能够取得一些成就。如果有时间,我们在这里能够做到使全中国震惊的事情。我们现在从群众中间正在训练几十名教师,党也在培养。他们之中有许多人要担任群众文化学校的义务教员。我们的成绩表明,这里的农民只要给他们机会是极愿意学习的。”
⑩“而且他们也不笨。他们学得很快,只要把道理对他们说清楚,他们就改变了习惯。在这里的老苏区,你看不到姑娘缠足,你会看到许多年轻妇女剪短发。男人现在慢慢在剪掉辫子了,许多人在共青团和少先队那里学读书写字。”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有删减)
(1)阅读全文,请梳理本文中徐特立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的经历。
____——____——撤出兴国——____——____
(2)文中徐特立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举例说明。
(3)下面语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联系上下文加以赏析。
他步履矫健,双目炯炯,他的一双健腿在长征途上曾经帮他渡过大河,爬过高山。
(4)请分点概括标题“人生五十始”的含义。
(5)请根据文本内容,概括徐特立成为忠诚的共产党人的原因。
四、综合性学习
14.为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我校举行了“喜迎二十大,党史进校园”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任务一:学校书法协会的同学,在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基础上,以饱含深情的笔墨书写了二十大报告中的金句(见图),激励大家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请你将其内容用楷体正确、规范地书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把下面8个字词组成一副切合活动主题的对联。
盛世 使命 潮头 初心 擎旗 搏浪 鉴 担
(3)小江同学在活动中选读了《红星照耀中国》,并作了以下阅读感悟发言。请选出合适的选项填在横线上,使之与人物相符。
“读《红星照耀中国》,我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中国共产党员们坚信红色革命会给中国人带来光明,比如彭德怀:①______________;②周恩来:______________。他们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
A.他虽出生在大官僚家庭,却毅然决然地成为造反者,成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的知识分子,投身到火热的革命中。
B.他出身农民,童年时与父亲的压迫对抗;他博览群书,对当前世界政治惊人地熟悉;他是爱军爱民的共产党领导人。
C.他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一个苏区;他参加共产党后,一直忠于党;他总希望别人对他提出批评意见。
D.他在青年时,带领农民攻打囤粮的大地主;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身经百战;他很喜欢孩子,身后常常有一群孩子跟着,他常给“红小鬼”们讲政治。
(4)我校八年级(2)班拟结合《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活动,出一期以“喜迎二十大,长征故事促我成长”为主题的班刊,特向班内同学征集“长征故事”推介卡。假设你是该班同学,请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和思考填写一份推介卡。
“长征故事”推介卡
书名 红星照耀中国
作者 ______________
长征故事 1.血战湘江
2.四渡赤水
3.______________(请补写一个长征故事)
推荐语 请结合补写的“长征故事”,围绕其体现的“长征精神”对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的指导意义,拟写一段推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此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
B.有误,“他的自傲和热烈,虽不免有点朴野之感,可是他是十分的诚恳”是对徐海东的评价,不是周恩来。《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对周恩来的评价是:一个儒雅的革命者,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
故选B。
2.B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理解和思考。
A.周恩来:他头脑冷静,富于热情,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他态度温和,与斯诺初次相遇用英语接待;
B.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毛泽东全面分析国际局势,不被其他理论所影响,很有主见,而且毛泽东热爱学习,手不释卷,毛泽东不论走到哪里,那两只装着文件和书籍的铁箱子总不离身,即使在紧张的长征途中也不例外。并且注重锻炼身体,经常光着脚走路。这些优秀的品质和习惯,都会对这位同学起到积极的影响并且满足情境所涉及的所有内容;
C.彭德怀:他身经百战,动作敏捷。才智过人,是一位卓越的红军将领,他很活泼,生活节俭,很喜欢孩子,常有孩子跟着;
D.徐海东:阶级意识强:不论在态度上、外表上、谈吐和背景上都表现出强烈的“阶级意识”,他有强烈的自豪感,他对自己的无产阶级出身很自豪,他常常笑称自己是个“苦力”;他大胆无畏:他打仗十年,负伤八次,全身多处都受过伤,有一颗子弹从他眼下穿过他的脑袋又从耳后穿出,但他依然不放弃革命战争;
故选B。
3.B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B.不屈不挠,冷静理智,极具个人魅力——这些特质使他成为“红色中国外交第一人”是对周恩来的评价,并非毛泽东;
故选B。
4.B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人物理解与识记。
彭德怀:在《红星照耀中国》第8篇里介绍彭德怀形象,原以为他是个疲惫的、板着脸的狂热领袖,身体也许已经垮了。结果我却发现彭德怀是个愉快爱笑的人,身体极为健康。他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善于驰骋,又吃苦而劳,是个很活泼的人。他身经百战,只受过一次伤,而且只是表面的。生活节俭上,同部下一样,只有两套制服。他不吸烟,不喝酒。迟睡早起。很喜欢孩子,常有孩子跟着。
《红星照耀中国》原文:附带说一句,虽然政府军飞机常常在红军前线扔传单,悬赏五万到十万元要缉拿彭德怀,不论死擒活捉,但是他的司令部门外只有一个哨兵站岗,他在街上走时也不带警卫。彭德怀自己的家庭是富农。他六岁那年死了母亲,他的父亲续弦后,后母憎嫌彭德怀,因为他使她想起了她的前任。她送他到一所老式私塾去念书,在那里常常挨老师打。彭德怀显然很有能力照顾自己:有一次挨打时,他举起一条板凳,揍了老师一下,就逃之夭夭了。这个人是彭德怀。
根据选文“他出生在长江以南的一个省,家 是富农,他童年曾经反抗过专制的 师 师和家长;曾有过不幸的婚姻;他因参加革命活动被敌人逮捕并忍受严刑拷打;他曾领导过一场起义;国 党曾悬赏5万-10万大洋要他的人头”,回顾原著相关情节可知,“他”是彭德怀。
故选B。
5.C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
根据语段内容可知,这里的S是周恩来。
A“是一个威望高、口才好,英勇善战,有出色的军事才能,急躁又谦虚的”的是贺龙;
B“是‘三军’统帅,是坚韧不拔精神的化身,是新旧历史间的桥梁”的是朱德;
C“是一个儒雅的革命者,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的是周恩来;
D“是一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个人自尊心极强”的人物是毛泽东;
故选C。
6.BD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知识识记。
B.在陕北期间,斯诺还拍摄了大量苏区生活的照片,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影像资料,如 毛泽东头戴八角帽的半身像,一直广为流传,并不是朱德;
D.《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用事实说话”的作品,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将领的赞美之情,体现了作者的倾向性;
故选BD。
7.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
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
《红星照耀中国》一文中提到,“我询问之下发现他的真实姓名叫贾河忠,原来在山西平阳一家美国教会医院的药房里工作。小鬼叫他这个绰号,是因为他是个基督教徒,每天仍做祷告。”所以,选文中的“礼拜堂”指的是贾河忠。
故选D。
8.C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
A.血战湘江: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苦战五昼夜,从广西全州、兴安间抢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湘江之战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突破湘江,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B.四渡赤水:1935年1月19日至1935年5月9日 ,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王稼祥将军、朱德将军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C.飞夺泸定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于1935年5月29日。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中西部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东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四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240里,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第2连连长和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踩着铁链夺下桥头,并与东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
D.巧渡金沙江:1935年5月3日,长征途中,中央红军军委干部团接到抢夺皎平渡的任务。他们在金沙江边找到一条敌军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船,又在当地农民的协助下,从水里捞出一条破船。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渡到北岸。敌人以为探子回来了,没有在意。红军突然袭击,一举控制皎平渡两岸渡口。后来,又找到5条船,动员36名艄公。与此同时,红一军团赶到龙街渡口,红三军团赶到洪门渡,但这两个渡口都没有船只,加上江宽水急无法架桥。军委命令他们迅速转到皎平渡过江。5月3日至9日,在七天七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七只小船从容过江。两天以后,敌人追兵才赶到南岸;
故选C。
9.A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结合《红星照耀中国》“在苏区,少年先锋队员的任务之一,是在后方检查过路旅客,看他们有没有路条。他们十分坚决地执行这项任务,把没有路条的旅客带到当地苏维埃去盘问。彭德怀告诉我,有一次被几个少先队员喝令站住,要看他的路条,否则就要逮捕他。 ‘但是我就是彭德怀,’他说,‘这些路条都是我开的。’‘你是朱总司令我们也不管,’小鬼们不信说。‘你得有个路条。’他们叫人来增援,于是有几个孩子从田里跑来。彭德怀只好写了路条,签了字,交给他们,才能够继续上路”可知,不放彭德怀通行的原因是彭德怀没有过路条;
故选A。
10.D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D.“参观‘列宁室’”不适合。因为“红色景区”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蕴含革命精神的地方,而“列宁室”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革命根据地建立的一种俱乐部,主要记述了战士们的日常生活,故选D。
11.B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和手法辨析。
B.《红星照耀中国》真实记录了斯诺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作为一个领导人物的气质与历史意义,他的个人生活片段,如吸烟无节制、爱辣等是毛泽东,选项“徐海东”说法错误。
故选B。
12. 美 斯诺; 西北革命根据地(陕甘宁地区) 《西行漫记》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知识。
《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纪实文学作品。该作品真实记录了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 。斯诺通过对领导人和普通民众的观察和描述,把枯燥的红区党组织、各种文件、会议等内容转变为让读者读起来感到亲切生动的文字。
13.(1) 入党而泣 俄国留学 从事教育 改变地区偏见
(2)(1)热爱共产党。从他身在国民党,却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为能入党喜极而泣可以看出他对党的忠诚;(2)热心教育、坚持不懈、隐忍坚强。他以丰富多样的经验从事教育,面对挫折困难从不气馁。(3)勤俭节约。从他在外国留学勤工俭学、自己筹学费可以看出。(4)终身学习。不论多大年纪,他都愿意积极求学。(5)爱国、痛恨封建主义,积极与封建帝制作斗争。他对国家有一腔热情,积极参与各种革命斗争,要救国家、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
(3)运用了神态、动作描写,写出了徐特立的双脚在他长征途中走过大河大山,而双腿能坚持是因为他眼里有共产党的未来,进而体现了他对党的忠心、热诚和坚定不移。
(4)表面含义:写的是徐特立在五十岁的时候放弃原来的功成名就、家庭事业,投身到共产主义的建设事业中来,且取得辉煌的成就;深层含义:徐特立之所以取得这些成就,靠的是他对共产党的赤诚之心、建设事业中的隐忍坚强、从事建设的坚定不移等等,高度赞扬了徐特立在建设共产党事业中的丰功伟绩,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敬佩之情。
(5)(1)热爱共产党。从他身在国民党,却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为能入党喜极而泣可以看出他对党的忠诚;(2)积极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服从党的安排。从他接受党的任命,义无反顾地接任教育人民委员,认真结合当地实情,给出应对方案,兢兢业业完成任务可以看出;(3)爱国、痛恨封建主义,积极与封建帝制作斗争,这一点与共产党的宗旨一致。他对国家有一腔热情,积极参与各种革命斗争,要救国家、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
【详解】(1)这道题属于概括题,要求考生在看懂文章的基础上提取关键信息概括。
注意关键词“加入共产党以后”,据此应用第⑤段往后开始概括,第⑤段由“但是有一天,一个共产党员到他避难的地方来找他,请他入党。这个老家伙高兴至极,他告诉我,他当时想到他对建设新世界仍有一些用处不禁哭了”可概括为:入党而泣;
由第⑥段“党把他派去俄国,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可概括事件为:入俄留学;
由第⑧段“‘在我们的模范县兴国,我们有三百多所小学,约八百名教师——这与我们这里全部红区的小学和教师数目相等。我们从兴国撤出时,文盲已减低到全部人口百分之二十以下!’”可概括为:从事教育;
由第⑨段“‘我们现在从群众中间正在训练几十名教师,党也在培养。他们之中有许多人要担任群众文化学校的义务教员。我们的成绩表明,这里的农民只要给他们机会是极愿意学习的”,第⑩段“’而且他们也不笨。他们学得很快,只要把道理对他们说清楚,他们就改变了习惯。在这里的老苏区,你看不到姑娘缠足,你会看到许多年轻妇女剪短发。男人现在慢慢在剪掉辫子了,许多人在共青团和少先队那里学读书写字’”,可概括为:改变地区偏见。
(2)本题属于人物形象分析题,要求学生找出该人物的描写,并从中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由第⑤段“在国民革命期间,徐特立在国民党省党部很活跃,但是他同情共产党。他向学生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及“‘我早想当共产党,’”及“但是有一天,一个共产党员到他避难的地方来找他,请他入党。这个老家伙高兴至极,他告诉我,他当时想到他对建设新世界仍有一些用处不禁哭了”可以看出,他身在国民党,却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他热爱共产党,为能入党喜极而泣可以看出他对党的忠诚与向往;
由第⑥段“从此以后,他就以教书先生老徐著称。没有疑问,他的丰富多样的经验——在帝制、资本主义、共产主义形式的社会中的生活和教书的经验——使他能够胜任他所面临的任务。他当然需要所有这些经验,而且还需要更多的经验,因为这些任务十分艰巨,要是西方的教育家,谁都会感到气馁的。但是老徐正当壮年,是不会感到气馁的”可知他热心教育、坚持不懈、隐忍坚强。他以丰富多样的经验从事教育,面对挫折困难从不气馁;
由第④段“战后他随湖南省的勤工俭学学生去法国,在里昂学习一年,在一家铁工厂打杂做工维持生活。后来他在巴黎大学当了三年学生,靠为中国学生补习数学等筹措自己学费”可知,他勤俭节约,在外国留学勤工俭学、自己筹学费;
由第②段“徐特立原来是一个极受敬重的教授,但是到了五十岁那一年,他突然放弃家庭、四个儿女、长沙一所师范校长的职位,投身到共产党中来”可知,不论多大年纪,他都愿意积极求学,他对国家有一腔热情,积极参与各种革命斗争,要救国家、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宁可牺牲自己的小家,有着大无畏的革命牺牲精神。
(3)本题属于人物描写题,要求考生明确所选句子是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中的哪一种,再联系上下文分析这句话写了什么,体现了人物什么品质(心情、性格特点)。
第①段“他步履矫健,双目炯炯,他的一双健腿在长征途上曾经帮他渡过大河,爬过高山”,从描写方法角度来看,“双目炯炯”是神态描写,“步履矫健”、“渡过大河,爬过高山”是动作描写,写出了徐特立的双脚在他长征途中走过大河大山,而他这种在长征途上的坚定是因为他对共产党的坚定的信念,体现了他对党的忠心、热诚和坚定不移的信念。
(4)本题属于题目含义题,注意关键词“分点概括”,也就是明确表面含义、深层含义。表面含义要结合全文内容来写,深层含义一般是作者感情或者是人物品质。
“人生五十始”,字面意思是人生五十岁成了新的开始,结合徐特立的人生经历,是指他在五十岁的时候放弃原来的功成名就、家庭事业,投身到共产主义的建设事业中来,且取得辉煌的成就,这是他新的人生的开始;深层含义是指,徐特立靠的是他对共产党的赤诚之心、建设事业中的隐忍坚强、从事建设的坚定不移为革命带来了不朽的功绩,歌颂了徐特立的伟大无私的革命精神,表达了对他的无限敬佩之情。
(5)本题属于原因分析题,要求考生结合全文内容分析原因,切忌漏点。
徐特立能成为成为忠诚的共产党人是与他个人对当的忠诚和热爱分不开的,从他从他身在国民党,却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能看出他热爱共产党;在加入党的时候,他喜极而泣可以看出他对党无比的忠诚;后来他加入共产党,积极积极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服从党的安排。从他接受党的任命,义无反顾地接任教育人民委员,认真结合当地实情,给出应对方案,兢兢业业完成任务可以看出他对党的贡献;从他爱国、痛恨封建主义,积极与封建帝制作斗争,这一点与共产党的宗旨一致。他对国家有一腔热情,他坚信共产党来能给国家带来未来,他积极参与各种革命斗争,要救国家、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他的种种爱国之心和无私奉献,心系人民的精神与党的精神不谋而合,所以综合以上,他是个忠诚的共产党人。
14.(1)踔厉奋发 勇毅前行
(2)盛世擎旗担使命,潮头搏浪鉴初心
(3) ①D ②A
(4) 示例一:作者:埃德加·斯诺 长征故事:飞夺泸定桥 推荐语:如果你在学习中深感迷茫,不妨读一读“飞夺泸定桥”的故事。三十名红军战士不顾生命安危毅然冒着敌人的炮火、枪林弹雨,紧抓着铁索桥,一步一步地挺进到大渡河的对岸,为后面的红军开辟了道路。他们这种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长征精神告诉我们要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而勇往直前。
示例二:作者:埃德加·斯诺
长征故事:爬雪山过草地
推荐语: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才叫坚忍不拔、百折不挠,什么才叫顾全大局、不怕牺牲、乐观坚定,那就读一读《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爬雪山过草地”的长征故事吧!因为那是一段人与自然斗争最严峻、牺牲最大,同时也是决定红军长征成败的艰难征程,也将激励着我们中学生要以顽强的意志、乐观向上的精神挑战一切困难。
【详解】(1)本题考查字词书写。
用楷体书写,横平竖直,不连笔。一般而言中国古代的书写顺序是从上到下,从右到左。厲——万;奮——奋。
(2)本题考查对联。对联要求:字数相同,词性相对,上句尾字是仄声,下句尾字是平生。
“鉴”对“担”;“擎旗”对“搏浪”,都是动词;“盛世”对“潮头”;“使命”对“初心”,都和责任相关;
从内容上看,“博浪”和“潮头”相关,“盛世”和“擎旗”相关;组成两个句子:盛世擎旗担使命,潮头搏浪鉴初心。
“使命”尾字是仄声,是对联上句;“初心”尾字是平声,是对联下句。
(3)本题考查名著常识。
A.他虽出生在大官僚家庭,却毅然决然地成为造反者,成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的知识分子,投身到火热的革命中,这是周恩来;
B.他出身农民,童年时与父亲的压迫对抗;他博览群书,对当前世界政治惊人地熟悉;他是爱军爱民的共产党领导人,这是毛泽东;
C.他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一个苏区;他参加共产党后,一直忠于党;他总希望别人对他提出批评意见,这是贺龙;
D.他在青年时,带领农民攻打囤粮的大地主;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身经百战;他很喜欢孩子,身后常常有一群孩子跟着,他常给“红小鬼”们讲政治,这是彭德怀;
故①选D;②选A。
(4)本题考查名著常识。
(1)《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纪实文学作品。该作品真实记录了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斯诺通过对领导人和普通民众的观察和描述,把枯燥的红区党组织、各种文件、会议等内容转变为让读者读起来感到亲切生动的文字。
(2)补写长征故事,句式和“血战湘江”“四渡赤水”相似。
示例:巧渡金沙江,中央红军直逼贵阳,坐镇贵阳督战的蒋介石急调滇军入黔。而正当云南孙渡纵队急忙入黔救驾时,红军却反向穿插,乘虚进军云南。昆明告急,红军虚晃一枪绕过昆明,兵分三路,直扑金沙江。红军夺取皎平渡,靠着找到的7条小木船和当地36名各族船工顺利渡江,跳出了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包围圈。
(3)结合上个题补写的长征故事,围绕其体现的“长征精神”对同学们的学习、生活的指导意义,写推荐语。
示例:强大的敌人、先进的炮火没有吓退中国红军,反而激发了他们的抵抗精神、顽强意志、无尽的智慧。如果你生活、学习中遇到困难,想要退缩时,不妨读一读《红星照耀中国》巧夺金沙江的故事吧,敌人越是强大,红军越是顽强,并且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去与敌人战斗。我们中学生面对困难时,也要有这样的精神,顽强抵抗,智慧思考。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