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
第二课时
基础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是( )
A.差使chāi 成绩差chā 差异大chà
B.奔丧sànɡ 丧事sānɡ 丧失立场sànɡ
C.胖子pànɡ 肥胖pànɡ 心宽体胖páng
D.铺好座位pū 铺张浪费pū 临时搭铺pù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交卸 簌簌 祸不单行 步履蹒跚
B.狼藉 迂腐 变卖典质 触目伤怀
C.妥贴 颓唐 情郁于衷 不能自已
D.情愫 慰藉 血浓于水 舐犊情深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3分)
A.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犹豫不决)
B.我心里暗笑他的迂 (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C.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机灵)
D.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 (衰退败落)
4.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赏析。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⑴体味选文中加点的“蹒跚”一词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一句中,为什么用“攀”不用“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两脚再向上缩”,这里为什么用“缩”而不用“抬”或“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倾”字妙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
(2018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题)
父亲的背影
①和父亲不相见已是一年有余了,我常常梦到父亲的那个背影……
②去年国庆放假回家,父亲说从镇上到家没有车,他开电瓶车来接我。七十岁的老人了,能开电瓶车吗?望着坐在前面开车的父亲,我看到的是他的背影:他低着头看着前方,脊背突起,根根骨头清晰可辨,上面只裹着一张皮。他扶着方向盘,弯着腰,看上去就像一张犁辕。这还是我那伟岸高大的父亲吗?
③父亲年轻的时候,在山里帮人炸石头。我空闲时,喜欢到他那里玩耍。那时,我经常看到他挥舞着大铁锤,把石头砸得金星乱飞。这是怎样一个形象呢?也许用个特写就能表现出来:身形高大的父亲,脊背宽阔如门,两腿站立如柱,两臂肌肉暴起,挥舞起铁锤来,带着呼呼的风声。
④前些日子,看到库尔贝的一幅油画《采石工》,我才恍然明白我的印象与现实有着不小的偏差。因为那时生活拮据,父亲应该和《采石工》中的主人公类似,戴着没有檐的草帽,穿着满是补丁的衣服,鞋子也是破的,连脚后跟都露出来了。这能从父亲当年拍的一张黑白照看出来。
⑤这就是残酷的现实,但我还是喜欢父亲那个砸石头的背影:棕色的脊背,绷紧的双臂,高举的铁锤。整幅画面有着无穷的张力和撼人心魂的表现力,谁看了不会对他翘起大拇指呢?但是,眼前的父亲却完全没有了那种气势,委顿矮小,说话都有些不能关风,还怎么和当年那个形象相比较呢?不忍再想,不能再看。
⑥回到家,我感冒了。身体软软的,提不起精神。看到父亲挑着一担粪去浇地,我说我来。父亲笑说,你是纸扎的,经不起风。这时,我又看到了父亲的背影:他伸着颈,哈着腰,两手抓着扁担,整个人弯成了一张弓。望着他步履蹒跚的样子,我的眼泪流了出来。身为儿子,我却不能让年迈的父亲颐养天年。
⑦走的那天,临出门,父亲叫我等一等,摘些苦柚带着。他说苦柚对我的高血压和高血脂有益,一树的苦柚基本上都被他捎到了我的手里。望着树顶的苦柚,他准备爬上树去摘。这么大年纪的人了,危险!我叫嚷着跑到父亲的眼前,想要夺下他的腰篮,但他断然回绝了:别看你比我年轻,但是爬树,我灵活,你不行。
⑧倒吊在树上的父亲,就像一只塑料袋挂在树上,迎风飞舞着,似乎随时都会被风吹落。这时我的泪又来了。父亲哪里还有当年的宽阔背脊,人瘦得有些变形,只剩下一手可握的轮廓了。一件夹克被风扬起来,就像被鼓起的风帆,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只蜕皮的蝉一样。那手更是让人不忍直视——黢黑的像烧火棍一样,没有一点光泽;皲裂的像麻秆一样,没有一点肌肉。这还是父亲吗?眼泪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淹没了我的视线。
⑨一年多来的每一个日子里,我都思念着父亲,忘不了他弯曲的背影。无论怎样,我一定要回去看看父亲,和他说一说我的工作、我的生活…… (有删改)
5.通读全文,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本文写了父亲的哪几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或修辞手法的运用中任选一种,赏析第③段画线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在第⑤段中说“还是喜欢父亲那个砸石头的背影”,文章开头和结尾又说“常常梦到”“忘不了”一年多以前见到的父亲背影,这两者矛盾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8.课文《背影》中的“我”当年已20岁了,而且“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但父亲还是亲自送“我”,你对父亲的这种行为是否赞成?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基础积累
1.【答案】D 【解析】A项,“成绩差”应读“chà”;“差异大”应读“chā”。B项,“奔丧”应读“sānɡ”;D项,“心宽体胖”应读“pán”。
2.【答案】C 【解析】C项,“妥贴”应为“妥帖”;“情郁于衷”应为“情郁于中”。
3.【答案】C 【解析】C项,这里用的是反语,应该理解为愚蠢,而并非机灵。
4.⑴【答案】“蹒跚”指走路不稳,摇摆不定。父亲在平地上走路都是蹒跚而行的,可想而知上下月台就更加难了,更加体现了父亲对“我”的爱。
【解析】先解释词语的本义,再结合句子意思分析出表达效果即可。
⑵【答案】因为无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撑起身体向上“攀”,这需要力量,而一个上了年纪的父亲,这一“攀”是多么地令人揪心啊!
【解析】结合“月台”这个特殊场景来思考,况且“攀”字有“极努力”的意思,更能体现出父爱的力量。围绕此意组织答案即可。
⑶【答案】“缩”字说明无处可蹬,脚是悬空的,这样全身的力量全集中在手上了,如果手支撑不住,那就有摔下去的危险。这时的儿子,心情该是多么地紧张啊!而“抬”或“提”都有依靠物,没有“缩”的效果好。
【解析】根据动作的性质,围绕“依靠物”来组织语言,意思对即可。
⑷【答案】“倾”字用得十分巧妙。父亲的身体肥胖,自然不像小伙子那样灵便,他“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一个“倾”字表明父亲要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努力的背影!
【解析】“倾”字反映出动作的艰难,本来买橘是一件极小的事,可父亲为了这极小的事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更能表现出父爱这个主题。解答时,围绕此意组织语言即可。
阅读理解
5.【答案】⑴国庆放假开电瓶车接我;⑵年轻时帮人炸石头;⑶父亲挑粪浇地;⑷父亲上树为我摘苦柚。
【解析】通读全文,按照作者的写作脉络梳理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分条列出即可。
6.【答案】示例:用几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我印象中父亲健硕强壮的形象,与现在枯瘦的形象作对比,写出了父亲的辛劳与苍老。
【解析】解答时,可从“人物描写方法或修辞手法”中任选一种分析,若选修辞,答出修辞的表达效果即可。
7.【答案】不矛盾。我喜欢那个砸石头的背影,这个背影让“我”崇拜,让“我”依赖;但是“我”常常梦到一年多以前见到的父亲背影,那时的父亲已经不再年轻,他需要“我”的陪伴。
【解析】解答这题,先要下结论“不矛盾”,再联系全文内容做分析,简要说出不矛盾的原因即可。
拓展延伸
8.【答案】示例:赞成,“我”再大也是父亲的儿子。文中也写出了“我”的感情变化,我们可以看出“我”原先是不耐烦,后来感动得流下眼泪。这一句议论表明作者从父亲的“踌躇”中感受到了父亲一直把“找”当孩子关怀照料的深情。正是这些琐屑的事,体现了父亲的爱子之心。
【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既可以赞成,也可以不赞成,只要理由充分,能够支撑自己的观点即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