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4 15:48: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国石拱桥》
茅以昇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及建造拱桥的科学知识。
2、体味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及说明方法。
3、品味该文说明事物语言的准确性。
4、增强对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认识及加深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建造特点;
2、利用自制道具组装一个简易的拱桥,初步建立对石拱桥的科学认识;
教学难点:
1、说明事物的逻辑顺序,以及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培养对桥的科学方面及人文方面的浓厚兴趣。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合作探讨法、试验法、讲授法。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整体把握全文,研读课文重要语段,解构“石拱桥的建造”,提高科学素养。
一、整体把握全文。
1、激趣导入新课。
“人的一生,不知要走过多少桥,在桥上跨过多少山和水,欣赏过多少桥的山光水色,领略过多少桥的诗情画意”——茅以昇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有一座非常著名的由茅以昇设计建造的桥——钱塘江大桥。教师讲述钱塘江大桥的故事:
杭州钱塘江上,1937年,上海“八一三”战争爆发,为保证军火物资运送,建桥的工人们夜以继日地加速赶工。1937年9月26日,第一列火车终于从桥上通过。然而,12月23日,日军先头部队抵达杭州,茅以昇忍痛亲手炸毁了刚建成的大桥。随着一声巨响,这条1453米的卧江长龙被从六处截断。历经925天夜以继日的紧张施工,耗费巨大人力物力的钱塘江大桥,仅仅存在了89天。打败日寇后,茅以昇又主持修复了这座公路铁路两用桥。如今这座86岁的钱塘江大桥仍然承载着日均通行数万辆汽车和百余对列车的枢纽作用,被誉为永远的“一桥”。
茅以昇:桥梁专家,早年留学美国,因博士论文中的科学创建被称为“茅氏定律”,归国后成为中国“现代桥梁之父”;同时又是教育家,著有《中国石拱桥》、《桥话》等大量科普文章。毛主席读了《桥话》后对茅以昇说:“你不但是科学家,还是文学家呢!”。
2、解题:中国(范围)石(材质)拱(形态)桥
理解下列逻辑顺序:
桥 拱桥 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
修饰限制的词语增加,概念的外延逐渐缩小,这是由“一般到特殊的逻辑顺序”
3、检查课前预习,教师正音、释义。
横跨 洨河 古朴 惟妙惟肖 推崇 交头接耳 胜景 巧妙绝伦 独一无二
4、学生朗读课文,标上段落序号,小组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哪些段落是在写石拱桥?石拱桥特点是什么?
课文第1、第2两个自然段;特点是:。
②、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什么
除了具备石拱桥的特点外,还有:悠久的历史、到处都有、形式多样(著名的赵州桥、卢沟桥)。
③、课文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的段落分别是哪些 、
赵州桥4、5自然段,卢沟桥7、8、9自然段
④、中国石拱桥成就辉煌的原因;
小组讨论,得出:“首先……其次……再其次”
⑤、课文最后一段综述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越发展,哪句话能看出作者对祖国的喜爱之情?
最后一句表明了作者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赞美和喜悦。
5、总结作者行文思路,多媒体展示:
①、(第1~2段)先写石拱桥特点。“像虹”,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②、(第3~9段)中国石拱桥特点,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具体进行说明
③、(第10段)我国石拱桥成就辉煌的原因。
④、(第11段)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越发展 。
二、研读第4、第5自然段,仿赵州桥的样式,大家一起来试着做一个造桥的工程师
1、材料准备:冬瓜、南瓜、土豆等,本课以冬瓜做材料,试做一个“冬瓜拱桥”。
2、材料粗加工:将冬瓜仿石料的样子用刀切成长方体。切20个左右的长方体“冬瓜块”。
3、 用一个铁皮弯折成弧形的桥洞,将“冬瓜块”(相当于石拱桥中的“石料”)按“弓形”铺在弯折好的铁皮上(铁皮相当于造石拱桥的“拱架”),两端要多用“冬瓜块”抵住(相当于造石拱桥的“桥墩”)。
4、抽走铺好了的冬瓜块下的铁皮,一座弧形的“冬瓜拱桥”就做成了。
5、学生分组进行试做,看哪一个小组最先做成“冬瓜拱桥”。
这个做桥试验学生在课前在家里先试做,课堂上小组合作做。
6、师生一起交流:如何架设一座拱桥?
①、选用合适的架桥材料;
②、能承受相应重量的“拱架”;
③、两侧的“桥墩”不能发生位移;
④铺设材料时要考虑“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传递”等因素。
三、课堂练习:
1、同学们用直尺测量这个“冬瓜拱桥”的全长长度、拱的长度,然后仿照课文第4、5段写赵州赵的部分,写一段介绍“冬瓜拱桥”的文字。
冬瓜拱桥
“冬瓜拱桥”(立)在课桌上……
“冬瓜拱桥”非常(袖珍),全长23.5厘米,宽约2.1厘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略显(粗糙),……这座桥的特点:(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约16.3厘米,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二)大拱的两肩上,没有两个小拱……
(三)大拱由(1道拱圈)拼成……(四)全桥结构匀称,四周没有优美景色配合,桥上也没有任何雕刻,显得(简单)。……
2、课堂练习小结:
①、描写要客观,需要测量。
②、语言要符合实际。体味仿写中加括号的词语和原文中的词语的异同:立——横跨、袖珍——雄伟、1道拱圈——28道拱圈、简单——古朴美观
四、拓展延伸:
我们做的“冬瓜拱桥”是“单拱桥”,可不可以做成多拱相连的“联拱桥”,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试着做一做,做成后仿照文章卢沟桥的部分写一段介绍性的文字。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提升说明文语言的艺术性;增强民族自信心,提升民族自豪感
一、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提升说明文语言的艺术性
1、说明文语言讲究准确,语言的准确来自于以下方面:
①符合客观实际,往往要经过科学测量。事物性的说明文,科学测量必不可少,不光要测量,更要讲测量的精确,课文中赵州赵,卢沟桥的长度、宽度等方面的数值的准确性来自于测量的准确性。同学们朗读5自然段领会一下。如: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全桥只一个大拱,长37.02米;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我们仿写的“冬瓜拱桥”也是客观的、准确的。
②当不便测量,或不好测量的时候,可以用描述性的语言或者用表示概数的语言。同学们读一读第6自然段前3句领会一下划线部分。如:卢沟桥修建于1189到1192年间。……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课文中多处出现“大约”、“可能是”、“在当时”等词语。增强了文章语言的周密性。
③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常来自于列数字、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等说明方法的运用。
2、说明文语言的艺术性,主要来自于以下一些说明方法的运用:
①打比方:如课文第一句
②引用:如课文第5自然段:张嘉贞说它……;张鷟说……;第7自然段的马可波罗说……
③摹状貌:第6自然段最后一句“有的……有的……有的……”
④作比较:如第6自然段中“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毀,但是这座桥极少出事……”
二、增强民族自信心,提升民族自豪感
1、课文第7、8自然段体现了对卢沟桥的什么情感?
第7自然段说卢沟桥具有文旅价值,第8自然段说它具有教育价值。反映作者对卢沟桥的喜爱之情。
2、第9自然段反映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对我国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3、第十自然段反映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对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的喜悦,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赞美。
4、学生交流:通过7、8、9自然段的学习,你的情感体验是怎样的?(热爱、自豪)
三、课堂总结:
《中国石拱桥》一文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歌颂了社会主义祖国在建桥方面的飞跃发展。
我们青少年应该热爱祖国的各式桥梁建筑;了解或掌握更多的桥梁知识,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拓展延伸:
1、 用图片展示我国十大新建桥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⑩武汉长江大桥( 1957年建成)
⑨南京长江大桥
⑧朝天门长江大桥
⑦杭州湾跨海大桥(2008年5月1日通车)
⑥胶州湾大桥(2011年6月30日通车)
⑤苏通大桥(2008年6月30日通车)
④四渡河大桥
③北盘江第一桥(世界第一高 桥面至江面距离565.4米)
②丹昆特大桥(2011年6月30日正式通车 世界第一长 长约165公里)
① 港珠澳大桥(2018年通车)
2、小组交流:你看了这些图片有什么感受?
被这些桥梁震撼到了,对我国的建桥实力认识更充分了,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3、向你的家长或朋友介绍一座你最喜爱的桥梁。
板书设计:
石拱桥——形式优美 结构坚固
概括说明 一般 特殊(逻辑顺序)
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 形式多样
中国石拱桥 赵州桥 独拱
具体说明 符合科学原理 施工巧妙
(举例子) 联拱
卢沟桥 建筑坚固 雕刻精美 胜景:具有文旅价值
反侵略:具有教育价值
教学反思:
本课运用朗读和小组合作,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通过动手试架“拱桥”,加深了对“拱桥”的科学认识;突出了爱国情感的教育。学生对说明方法的运用需要更多的练习才能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