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4 18:33: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1. 教材分析:
《藤野先生》是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 6 课,作者是鲁迅。本文通过回忆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与藤野先生相识、相交的过程,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感激之情以及对祖国的思念之情。文章语言简洁、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2.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在阅读和理解这类富有情感、充满抒发的散文作品时,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
【语文核心素养】
1.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学习到鲁迅独特的语言风格,以及如何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2.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通过分析《藤野先生》一文,学生将学会如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此外,学生还将学会如何通过比较、归纳等方法进行思维训练,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
3.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本节课的学习将使学生对散文作品的审美特点有更深入的了解,学会如何欣赏和评价这类作品。同时,学生将尝试通过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进行创作,提高自己的审美创造能力。
4.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通过学习《藤野先生》,学生将了解到鲁迅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当时的社会文化特点。此外,学生还将学会如何对待和传承优秀的文化,增强自己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与藤野先生之间的情感纠葛;
(2)学习鲁迅独特的语言风格,提高自己的语言建构和运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以及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2. 教学难点:
(1)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领会鲁迅独特的语言风格;
(2)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
(3)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提高文化理解和传承水平。
【教学方法】
1. 引导学生进行预习,提出问题,以便于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2.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3. 分析鲁迅的语言特点,让学生学习并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中;
4.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5. 结合时代背景,讲解当时的社会文化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解和传承水平。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 激发学生兴趣:讲述鲁迅与藤野先生的故事,以及本文的背景。
鲁迅与藤野先生的故事发生在鲁迅留学日本的时期。那时,鲁迅满怀憧憬,希望能学到先进的医学知识,挽救当时落后的祖国。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观看了一部描绘中国战乱和百姓苦难的电影,这让他深刻认识到,国人的苦难并非仅仅因为身体疾病,而是精神病态和封闭的思想观念所致。
在这个关键时期,鲁迅遇到了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鲁迅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的一位老师,他的高尚品质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给鲁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藤野先生是一个日本人,但他对鲁迅的关心和对中国文化的尊重,让鲁迅深感温暖。
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爱体现在许多细节上。他曾亲自帮助鲁迅修改讲义,关心鲁迅的生活和学习,还向鲁迅询问中国革命的情况。他知道鲁迅生活困苦,却依然鼓励鲁迅坚持学习。这些都让鲁迅对藤野先生充满了感激之情。
2. 呈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鲁迅独特的语言风格,培养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以及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鲁迅与藤野先生的故事发生在清朝末年,那时鲁迅正前往日本留学,寻求救国救民的途径。鲁迅最初来到东京,但在那里的清国留学生的生活状况让他感到厌恶,于是他决定转学到仙台。在仙台,鲁迅结识了藤野先生,一位日本医学教授。藤野先生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对待学生非常严格,对鲁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鲁迅与藤野先生的相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令人难忘的事迹。
二、预习检查
1. 学生汇报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或者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课文学习
对文章进行整体概述。
《藤野先生》是我国著名作家鲁迅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讲述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与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相识、相知以及离别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与怀念之情。文章通过几个典型事件的叙述,展现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的深沉思念。
阅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藤野先生》分段解读:
第一部分:东京见闻。这一部分主要描述了鲁迅在东京的见闻,包括他看到的一些光怪陆离的现象,如中国留学生的“标致”和“精通时事”,以及一些“清国留学生”的不务正业和附庸风雅。
第二部分:仙台求学。这一部分主要讲述了鲁迅来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求学的经历。他在这里结识了藤野先生,并受到了他的关心和照顾。同时,鲁迅也感受到了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和同情。
第三部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这一部分详细描述了鲁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过程。藤野先生是一位认真负责、正直善良的导师,他对鲁迅的学习和生活都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帮助。鲁迅对藤野先生非常感激,并对他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第四部分:惜别藤野先生这一部分主要讲述了鲁迅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经过。他与藤野先生惜别,并对他表示了深深的感激和敬意。同时,鲁迅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第五部分:回国后的感慨。这一部分主要描述了鲁迅回国后的一些感慨。他对当时中国社会的落后和腐败感到痛心疾首,同时也对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和对自己的关心照顾表示感激和敬意。
《藤野先生》这篇文章通过鲁迅的亲身经历,展现了他在日本求学期间的见闻和感受,以及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过程。同时,文章也反映了鲁迅对当时中国社会的不满和对人性的思考。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进行解释和解读。
- 畸形:生物体某部分发育不正常。在文中,鲁迅描述了日本学生对中国留学生的歧视和排斥,这些行为在中国留学生眼中被视为畸形。
- 实在是:在文中表示强调。例如:“实在是忍不住了”,表示鲁迅无法忍受那些日本学生的歧视行为。
- 诘责:质问并责备。在文中,鲁迅描述了受到日本学生诘责的情景,体现了当时中国留学生在弱国无外交的困境下的辛酸。
- 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在文中,鲁迅通过描述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景象,展现了日本春天的美丽。
- 油光可鉴:形容非常光亮,可以照见人影。在文中,鲁迅通过描述中国留学生的服饰和发型,展现了他们在日本留学时的独特形象。
- 教诲:教导和诲示。在文中,鲁迅通过回忆藤野先生的教诲,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 瞥见:一眼看见。在文中,鲁迅描述了他偶然瞥见藤野先生认真负责地为学生讲解解剖学的情景,体现了藤野先生的敬业精神。
- 抑扬顿挫: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在文中,鲁迅通过描述自己听藤野先生讲课的感受,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教学方法的认可。
4. 引导学生分析鲁迅的语言风格,并进行讨论。
- 朴实无华:鲁迅在《藤野先生》中的语言简洁明了,没有华丽的修辞,却能准确地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例如,鲁迅描述自己初到仙台时的心情:“我到仙台,因为那里的中国留学生不多,所以很受优待。优待固然是好事,但也因为少了同胞,而感到寂寞。”这种朴实无华的表达,使读者更容易理解鲁迅当时的心境。
- 生动形象:鲁迅在描绘人物和场景时,采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如描述藤野先生的形象:“他是一个矮小的老人,胡须已经花白,戴着一副眼镜,常常穿着一件黑色的西装,看起来非常严肃。”这种形象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看到了藤野先生的样子。
- 感情真挚:鲁迅在《藤野先生》中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敬意和感激之情,这种情感渗透在文章的每一个细节。例如,在描述藤野先生认真负责地为学生讲解解剖学的情景时,鲁迅写道:“我偶然瞥见他那认真负责的神情,心头不禁涌起了一股暖流。”这种真挚的感情,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鲁迅对藤野先生的尊敬和感激。
- 讽刺幽默:鲁迅在文中也展示了讽刺幽默的一面。例如,在描述日本学生对中国留学生的歧视时,鲁迅写道:“日本学生看我们中国留学生的眼神,就像我们中国留学生看狗一样。”这种幽默的表达,使读者在感受鲁迅的辛酸之余,也能体会到鲁迅对这种歧视的讽刺。
综上所述,《藤野先生》这篇散文体现了鲁迅独特的语言风格,既有朴实无华的表达,又有生动形象的描绘,同时还充满了真挚的感情和讽刺幽默。这种语言风格使文章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令人回味无穷。
四、情感体验
1. 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作者与藤野先生之间的情感纠葛,感受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2.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五、思维训练
1.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
2. 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六、审美鉴赏
1. 分析课文中的审美价值,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散文作品。
2. 让学生尝试通过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进行创作,提高自己的审美创造能力。
七、文化理解与传承
1. 讲解鲁迅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当时的社会文化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解和传承水平。
2.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文化的理解和传承的看法,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八、总结与作业布置
1. 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课后作业:熟读课文,准备课文朗读比赛;思考并撰写一篇关于《藤野先生》的读后感。
【教学反思】
在教授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 6 课鲁迅所写的《藤野先生》之后,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如下: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的解释和解读;学生能够理解鲁迅在散文中描绘的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过程,以及当时中国留学生在日本留学的艰辛处境;学生能够体会到鲁迅独特的语言风格,并学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从课堂反馈和课后作业来看,以上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较好的理解,能够解释和解读关键词语和句子,同时也能理解鲁迅在散文中所描绘的情景和语言风格。
教学不足与改进措施:在讲解课文内容时,可以更加深入地分析鲁迅的语言风格,让学生更充分地了解鲁迅的写作特点;在引导学生思考时,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更加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教授写作技巧时,可以结合更多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针对以上教学不足,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提高教学质量。本次教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学生对课文内容和鲁迅的语言风格有了较好的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反思和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