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学案2-练习
一、拓展阅读
项脊轩志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堦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参考译文】
项脊轩,就是原来的南阁子。室内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百年老屋,灰尘泥土不断渗滴出水来,雨水也往下流,每每挪移桌子,环顾四周,没有地方可以安置。项脊轩坐南朝北,照不到太阳,每天一过中午屋里就很昏暗。我稍稍修补了一下,使上面不再掉土漏水,前面开了四个窗子,环绕庭院盖起围墙,用北墙来挡南面的阳光,阳光照在墙上,反射进屋里,屋里才亮堂了。又在院里种了兰花、桂花、竹子和其他树木,旧时的栏杆,也就增加了光彩。借来的书堆满书架,时卧时起,长啸高歌,或者静静地端坐,种种声音都能听到。庭院的台阶上静悄悄的,小鸟时时来啄食,人过去都不飞走。每月十五的夜里,明亮的月光洒满半面墙壁,桂花的影子杂乱地映在墙上,风一吹,影子也跟着摇曳,袅袅婷婷,十分可爱。
但是我住在这里,有很多可喜的事情,也有很多可悲的事情。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连成一个大院。等到叔伯们分家以后,里里外外建了许多小门墙,到处都是。东家的狗跑到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赴宴,鸡蹲在大厅上。院子里开始是筑起篱笆,后来修了围墙,变了两次。家里有一个老婆婆,曾经住在这座轩里。这个老婆婆,是已故的祖母的婢女,做过两代人的乳母。已故的母亲待她很好。轩西面连着内室,先母曾经来过一次。老婆婆不止一次对我说:“这里,就是你母亲站的地方。”她又说:“你姐姐在我怀里,哇哇地哭起来,你母亲就用手指敲敲门说:‘孩子是不是冷了?是不是想吃东西了?’我在门板外和她互相应答……”话还没说完,我就哭起来,老婆婆也跟着哭了。我从十五岁起在轩中读书。一天,祖母走来对我说:“孩子,好久不见你的踪影,怎么整天静悄悄地呆在这里,像个闺女一样?”等到离开时,她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家的人读书老不见成效,这个孩子的功成名就,总可以期待了吧?”过了一会儿,她拿着一个象牙手板进来,说:“这是我的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间拿着上朝用的,以后你一定会用到它。”回忆旧日这些事物,就好像在昨天一样,令人忍不住要放声大哭。
轩的东面,过去曾经做过厨房,人们到那里去,就要从轩前过。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久而久之,能通过脚步声分辨是谁。这座轩曾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烧掉,大概是有神灵在保佑吧。
我认为:巴蜀寡妇名叫清的,守着丹砂矿井,得到的好处为天下第一,后来秦始皇为表彰她而筑了女怀清台。刘备和曹操争夺天下,诸葛孔明从隆中出山建功立业。当这两个人无声无息地住在偏僻的地方时,世人哪里能知道他们?我住在这小小的破屋中,当我扬眉眨眼时,认为这破屋中自有不平凡的事物。知道的人,是不是要说我跟浅薄的浅井之蛙没什么不同?
我写了这篇记之后,过了五年,我妻子嫁了过来。她时常来到轩中,向我问问古代的事情,或者靠着几案学写字。她回娘家去,回来以后转述几个小妹妹的话说:“听说姐姐家有个阁子,那什么叫阁子呢?”过了六年,我妻子去世了,房屋坏了也没有修理。又过了两年,我长时间生病,没有依靠,于是使人又修整了南阁子,它的形式和以前稍稍有些不同。但从此以后我常年在外,不常住在那里了。
庭院里有一株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那年她亲手种的,现在已经长得挺拔高大,枝繁叶茂像伞一样了。
二、文学文化常识拓展
(一)写作背景
《与朱元思书》写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不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吴均也因动乱而生发热爱山水风光之情,《与朱元思书》是吴均融合其情后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中的片段。
(二)相关人物
朱元思(也作宋元思),字玉山,生平不详。
(三)文化常识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但是,中国的应用性文体从来不排斥审美的文学属性,尤其是书信一体,多记事陈情,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分完美。
尺牍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比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林觉民的《与妻书》;也可以写景,比如吴均的《与宋元思书》;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也可以谈论文学,如曹丕的《与吴质书》,谈论政治,如欧阳修《上杜中丞论举官书》,还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学,如此等等,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书牍文传统。尺牍和其他文体一样,也讲究谋篇布局、文质俱佳。
三、名句链接
【淡泊名利】
1、成功一件事,千万不要等待着享受荣誉。——法国
2、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于人;无人之情,故是非不得于身。——庄子
3、真正的科学研究者对他所从事的工作完全舍弃了功利观点。——皮尔斯
4、少欲则心静,心静则事简。——明 薛宣《读书录》
5、过于烦恼和过于愉悦都是过高评价世界的方式,前者比后者更糟。——哈利法克斯
6、看破红尘,顿开名缰利锁。——清·李汝珍
7、修身以寡欲为要,行已以恭俭为先。——《古今图书集成 学行典》
8、欲淡则心虚,心虚则气清,气清则理明。——明 薛宣《读书录》
9、幽境自能外见,高怀独出世间痴。——宋·惠洪
10、谁知将相王侯外,别有优游快活人。——唐·白居易
11、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清 钱琦《钱公良测语。导儒》
12、贪欲之人,无有厌足。弘一大师。——《修行法语》
13、贪财,权欲和虚荣心,弄得人痛苦不堪,这是大众意识的三根台柱,无论何时何地,它们都支撑着毫不动摇的庸人世界。——[前苏联]艾特到托夫
14、不以一毫私利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宋·朱熹
15、不诱于誉,不恐于诽。——《荀子 非十二子》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文本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文本二: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文本三: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四时俱备 俱( )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 )
2.把“文本一”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赏析“文本三”中“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妙处。
4.结合具体内容,任选角度分别赏析“文本一”和“文本三”写景的特点。(各写出一个角度即可)
5.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文本一”和“文本二”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②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③;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⑤ 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⑥。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吴均《与顾章书》)
[注释]①还觅薜萝:回到家乡找隐居的地方。②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③限曰:遮挡阳光。④幽岫:幽深的山穴。⑤重:向往。⑥竹实:竹米,状如小麦。隐士所食之物。
6.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天下独绝 绝处逢生 弹尽粮绝 络绎不绝
B.从流飘荡 从师学艺 投笔从戎 力不从心
C.天山共色 色彩斑斓 色差明显 奇异色光
D.猛浪若奔 奔走相告 乘奔御风 文思奔涌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互相轩邈:
(2)窥谷忘反:
(3)岂徒语哉:
8.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经纶世务者 鸢飞戾天者
B.猿则百叫无绝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C.遂葺宇其上 以钱覆其口
D.梅溪之西 山川之美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10.这两篇山水小品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泉水激石
(2)鸢飞戾天者
12.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经纶世务者 花之隐逸者也
B.急湍甚箭 可爱者甚蕃
C.猛浪若奔 虽乘奔御风
D.天下独绝 沿溯阻绝
13.请把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14.作者写“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用意是什么?
试卷第6页,共6页
试卷第1页,共6页
参考答案:
1. 全,都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2.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 3.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大海波涌连天的气势,表现了作者的惊叹和赞美,为全诗营造出壮阔的意境。 4.示例:文本一主要通过观察视角的变化来写四时之景,“高峰”“清流”仰俯结合,“石壁”“青林”“翠竹”平视,呈现出绚丽多彩的气象,表现出万物勃发的生命力。(或文本一主要通过多感官结合的手法来写景物,“晓雾将歇”的视觉与“猿鸟乱鸣”的听觉相结合,描写出朝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活动,表现出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也可从动静结合、色彩运用等角度来赏析)
文本三主要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诗人俯视大海的壮阔景象,虚写大海吞吐日月、包容万象之景,表达诗人宽广的胸襟和统一全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如从动静结合等角度,言之有理意思对即可) 5.文本一主要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和与古今之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
文本二主要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含蓄地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1)四时俱备:四季常存。俱:全、都。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2.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欲:快要,将要;颓:坠落;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竞相跳跃。
3.本题考查赏析诗句。赏析诗句一般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品味富于表现力的关键词;二、剖析诗词的思想内容;三、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四、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五、揭示其蕴含的哲理。本题可从炼字角度赏析。“涌”字表现出大海的汹涌,写出沧海惊心动魄的气势。这句话形象地展现了大海惊人的力量和宏伟气象,表现了诗人对辽阔壮美的大海的惊奇和赞叹,营造出辽阔、壮美的意境。
4.本题考查分析写景特点,解答此题要结合内容分析。
文本一示例:1.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景物的鲜明特征,充分表现山川自然的美好,寄托了作者强烈的热爱之情。
2.抓住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文本三示例:1.运用借景抒情的写法:通过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抒发了诗人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
2.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动静结合,展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描写草木是静态,洪波是动态,动静结合,展示了大海的大海惊人的力量和宏伟气象。
5.本题考查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理解情感。解答此题要结合内容分析。文本一中作者从人们对山水的态度入手:“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为议论;“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为描写,描写了山水、石壁、丛林、翠竹和早晨、黄昏的景象,表达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是抒情、议论相结合,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眷恋,对名利的淡泊,对自然山水的流连之情,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清高思想。
文本二中“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为描写,描写了那江流险峻的山势和山中种种奇异的景物,“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为议论、抒情相结合,表达了作者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对争名逐利官场的鄙视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退隐之意。
【点睛】译文:
文本一: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文本二: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木,让人心生寒意,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山间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鸣叫,猿不停地啼叫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木遮蔽了上面的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间也昏暗如黄昏;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露出阳光。
文本三: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6.C 7.(1)往高处远处伸展 (2)同“返”,返回 (3)难道 8.B 9.(1)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2)山谷中隐居生活所需要的物品,在这里已经俱备。 10.抒发了作者热爱美丽的大自然、寄情山水、淡泊名利和避世退隐的思想感情。
【分析】6.A.绝:绝妙/最危险的地方/断绝/消失;
B.从:顺、随/跟随/参与/顺从;
C.色:都是“颜色”的意思;
D.奔:飞奔的快马/奔跑/飞奔的快马/快;
故选C。
7.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1)句意为: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邈: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2)句意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反:通假字,通“返”,返回;
(3)句意为:岂是虚言啊。岂:难道。
8.A.都是……的人;
B.连词,不译/副词,就。
C.都是代词。
D.都是结构助词,的。
故选B。
9.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句中重点的词有:戾,至。息:使……平息,使动用法。
(2)句中重点的词有:资,物品。斯,这。
10.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在此基础上,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句子,也就是那些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有的直接抒发情感,有的间接抒发了作者的情感。甲文由“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可见作者有归隐山林之意;乙文中的“仁智之乐,岂徒语哉”一句,也流露出作者对归隐生活的热爱。这两篇文章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都抒发了作者喜爱美好的大自然和避世退隐的高洁情趣。
【点睛】译文:
甲: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长着绿的透出寒意的树,山峦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争着向上,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越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乙: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很多峭壁与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幸好菊花、竹米多。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岂是虚言啊。
11. 冲击,撞击 至、到达。 12.C 13.(1)(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
(2)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14.表达出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和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表达对朋友婉言相劝);从侧面衬托了山水的奇异之美。
【分析】1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作答此题,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注意词类活用现象及通假字、古今异义。
(1)句意:山间泉水冲击着岩石。激:冲击,撞击。
(2)句意: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戾:至、到达。
12.A.……的人/与“也”一起,作为判断句的标志;
B.胜过,超过/很;
C.意思相同,飞奔的骏马;
D.绝妙,独一无二/断,断绝;
故选C。
1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注意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重点词语:
(1)从:随着;流:流水,江水;任意:随意;东西:名词作状语,向东或向西。
(2)负:凭借;竞:争着;轩: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向高处伸展;邈: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向远处伸展。
1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意思是: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用两种人的表现,侧面衬托了山水的奇异之美;“鸢飞戾天”出自《诗经·大雅·旱麓》。老鹰高飞入天,这里比喻追求名利极力攀高的人;“经纶世务者”指治理社会事务的人。作者提到这两种人,表达了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和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结合文章题目及写作背景,这是吴均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中的一个片段,故也有对朋友的婉言相劝。
【点睛】参考译文:
没有一丝风,烟雾也都消散干净,天空和群山是一样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上,山水奇特独异,天下独一无二。水都是青白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一直看下去,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都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木,让人心生寒意,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山间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鸣叫,猿不停地啼叫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木遮蔽了上面的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间也昏暗如黄昏;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露出阳光。
答案第6页,共6页
答案第5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