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三峡》学案2(含答案)-练习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10《三峡》学案2(含答案)-练习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训练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4 19:14: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峡》学案2-练习
一、拓展阅读
(一)
莹①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②学生。好学耽③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④。生徒悉集,莹夜读书劳倦,不觉天晓,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还取,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讲罢,孝怡异之,向博士说,举学尽惊。
【参考译文】
祖莹八岁的时候能够背诵《诗》《书》,十二岁时是中书的学生。他迷恋读书,日日夜夜地学习,他的父母害怕他会生病,禁止他这样做,却没能使他停止读书。他经常偷偷地在灰里藏木炭,赶走童仆,等到父母睡着之后,点燃木炭读书,用他的衣服和被子遮盖窗户和门,担心漏光,被家里人发觉。因为这件事情,他的名声传得更广了,里里外外的亲属都叫他“圣小儿”。他还特别喜欢写文章。中书监的高允每次谈到他都感叹说:“这个孩子的才能不是大多数人能够达到的,他最终会大有作为的。”当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主讲。学生们都聚集来听。祖莹在夜里读书不觉疲倦,不知道天亮了。老师十分着急地催促他去讲课,他却错拿了住在同一个房间的学生赵郡李孝怡的《曲礼》卷去听课。博士严厉,他不敢再回去,就把《曲礼》放在面前,背诵多篇《尚书》,不遗漏一个字。祖莹讲完之后,孝怡因为对他感到惊异,就向博士说这件事,所有的学生都很惊讶。
【链接】

[shǔ]
①本义:连接。
②类,族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③侪辈。指同一类人
〈动〉
①归属;隶属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zhǔ]
〈动〉
②连接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三峡》
③缀辑;撰写
衡少善属文。——《后汉书·张衡传》
(二)
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灭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夹岸崇深,倾崖返捍 ,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 ,鼓若山腾,浚 波颓迭,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参考译文】
龙门还没有开辟,吕梁还没有凿通时,河水从孟门上流出,泛滥的大水逆流横溢,连丘陵、高阜都淹没了,名叫洪水。 大禹疏通后称之为孟门。所以《穆天子传》说:北登孟门,这是九河的阶梯。孟门,就是龙门的入口处。实际上是河上的巨险,兼有孟门津的名称。这里的岩石首先经过大禹开凿,又因河水冲蚀,河道逐渐变得宽广了。两岸高峻而深邃,倾斜的崖壁相倚相撑,巨石临近危崖,好像随时就要坠落下来似的,却又相互倚拄而悬在危崖边缘。古人有言:水虽不是凿石头的凿子,却能穿透岩石,确是如此呀!这里水流交相冲激,白色的水气好像飘浮的云雾,来来往往遥远观看的人,常常会觉得仿佛被雾露沾湿似的;如向深处俯视,更加惊心动魄。而且河水在此迸溅万寻的浪花,千丈瀑布从高崖一泻而下,奔腾澎湃的浊流,狂暴地涌起如山的巨浪激荡腾跃,疾驰的洪波层层叠叠崩颓而下,直到下游出水口。这才知道《慎子》中所记载的:下龙门时,漂流浮竹,不是驷马所能追上的。
【链接】
二、相关阅读
关于水经注
郦道元的父亲去世后,他便继承了父亲的职位永宁候,在孝文帝身边做了官。郦道元在辗转各地之时,他便对各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对当地的地理和历史有了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不过,郦道元在公元581年时,却被罢免了官职,进而还因当初得罪了小人,遭到萧宝夤的部队杀害。历时八年的郦道元,还是将地理著作《水经注》给编写完成了。
01《水经注》确实是地理著作,可还有水文地理方面
通过该书我可以了解到,《水经注》共记载了1252条大小河流,按定次序对水文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如河流的发源、流程、流向、分布、水量的季节变化以及河水的含沙量和河流的冰期等。在河源的描述上,有陂池、泉水、小溪以及瀑布急流。全书共记载峡谷近三百个,瀑布64处,类型名称15个。显而易见,该书籍对河流的记载是非常地详细,从中可以深入地了解河流的详细情况。
接着我们还可以了解到,《水经注》还记载着伏流22处,其中有石灰岩地区的地下河和松散沉积孔隙水;记载的湖泊总数超过500个,类型名称13个,其中有淡水湖也有咸水湖;记载了泉水几百处,其中温泉31处。这些为后世研究古今水文变迁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文献。《水经注》还记载了无水旧河道24条,为寻找地下水提供了线索;记载了井泉的深度,为该地区地下水位变化规律提供了依据和参照。如此可见,《水经注》经过郦道元八年的考察与记载,为人们寻找水源,起着积极的作用。
02《水经注》不局限于地理方面,还有人文地理方面
在人文地理方面,通过《水经注》的记载,在农业地理,包括农田水利、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和狩猎业等。如此一来,我们可以得知,郦道元的《水经注》不仅限于地理一方面,还有其他方面,都有这详细的记载,可见该书是诠释了地理。这也足以说明,该书在农业方面的作用,是非常地大,真的可称为北魏的巨著。
再者,我们再来了解该书,记载的工业地理,其中就包括造纸、纺织、采矿、冶金和食品等;还有运输地理,包括水上运输和陆上运输以及水陆相连的桥梁、津渡等。其实该书记载了还不仅仅是这些,其实从总的看来,《水经注》总共记载了地名约一万七千个,同时还对地名进行了,全面阐释的2134个。如此可见,这本巨著的作用,在不仅在地理这方面有作用,在地名这一方面,也有了诠释的作用。
03《水经注》在地理中的精华一面,关于地质地貌的记载
进而我可以了解到《水经注》关于地理,最精华的一部分了。在地质地貌方面,书中就记载了31种地貌类型名称,山近八百座;记载了洞穴46个,按不同性状结构取不同名称。这样一来,郦道元编写的书籍,对于我们近现代的地貌类型分类,显然是有了初步的基础,因此我们可以进一步地,通过该书籍的记载,来完善地貌类型名称、洞穴等方面的记载。为此对于我们近现代来说,该书籍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见这是该书籍的精华一面。
同时《水经注》还记载了关于一些化石,其中就包括了古生物残骸化石和遗迹化石;记载了矿物约二十种,岩石19种;记载了山崩地震约十处。如果通过该书籍,去考察恐龙的化石,我们就可以初步地了解到化石的起源处,对现如今的考古起着重要作用。当然了,还书还记载了关于流水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的解释,可见该书可以说得上是:古代最早的流水地貌成因理论。
04《水经注》的记载超出了地理的格局,从中记载了生物地理
这第四点就是关于生物地理方面,通过全面性的了解《水经注》的记载,从中我们可以得知,书籍还大约记载了五十种动物种类,不仅明确记载了动物的分布区域,而且还记载了各地所特有的动物资料。特别是黄河淡水鱼类的润游,如此可见该书,便是世界上该方面现存最早的文献记载,因为在北魏的前几百年暂无书籍记载。
最后,我还可以了解《水经注》还记载了,大约有一百四十种植物种类,描述了各地不同类型的植物群落,尤其注重植被的状况。从全局出发,我们可以看到《水经注》是一部杰出的地理学巨著,它是对北魏以前的地理学的一次全面总结,为后世地理研究提供了非常详尽的参考文献。
综合以上,我们通过了解郦道元《水经注》的书籍,可见该书籍不仅是对地理有着全面性的记载,甚至还涉及了其他反面的记载。如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郦道元的这一本地理巨著,真的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一人竟然能够记载了,如此众多关于地理的信息,真的是费尽了一切的心血了。这也就说明了郦道元在地理这一方面,真的是一位地理的奇才,比起我们后世的考察者,相比之下要胜出万倍。总之,郦道元编写的《水经注》书籍,对于我们考察地理来说,是起到了着积极作用,为我们后世考察地理,起到了奠基和引导的作用。

古文中的地名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地大物博,地形多变,古人很早就重视起地理知识的积累,出现了如《山海经》《水经注》《元和郡县志》等地理书籍。我们今天就来说说山川关隘名。岳飞说:“还我河山” ,河山是指我国的版图,为什么呢?
我国的江河众多,主要大河有长江、黄河、黑龙江、辽河、淮河等。古人就用江河来区分地理区域。一、江:指长江。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 赤壁怀古》)江表:指长江以南的地区。例如:江表英豪咸归附之。(《赤壁之战》)江东:指长江以南的地区。例如:亮兄瑾也,避乱江东。(《赤壁之战》)江南:长江以南均为江南。杜甫有句诗:“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二、河:指黄河。例如: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过秦论》)河北、河南:指黄河以北和黄河以南的地区。例如: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河东:指黄河以东的今山西省西南部,例如: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孟子 梁惠王上》)
除江河以外,中国还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的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3。所以古代人也用山脉名山来划分地理区域。山,在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含义。一、山东,指崤山以东的地区。例如: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鸿门宴》)二、山西,指位于太行山以西的地区。
古代也往往用关隘来划分地理区域的,关也有不同的含义。一、山海关:以长城为界限,长城以南是关内,长城以北是关外。二、函谷关:东称关内,西称关外、关中或者关西,今陕西西北以及甘肃等部分地区。例如: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过秦论》)
三、名句链接
描写水的文段
1、瀑布从两山的苍松中倾泻下来,泻在岩石上,发出震耳的轰鸣。被砸碎的水,好似万串闪光的“珍珠”,“珍珠”互相撞击,化成水珠,水珠变成雾气,在山腰织出朵朵白云。我猛地想起李白的诗句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凭栏眺望,但见巨瀑似布如帛,汹涌澎湃。瀑水从悬崖直泻下来,气势磅礴。溅起的水珠高五六丈,闪银亮玉,极为壮观,仿佛那是无数晶莹透亮的珍珠在阳光下跳跃。顺着弯弯曲曲的石径,我门又来到峡谷底。从下往上看,瀑布就像一块巨大的白纱披在青山少女的肩上;又似老人白雪般的银发一落千丈。瀑布那强有力的节奏,如同一支交响在我耳边回荡。它的美是无法形容的,它是一颗未经雕琢的钻石,那样晶莹;那样纯朴。
3、在风平浪静的时候,我喜欢在海边散步,浪花梳理着脚边的细沙,海风轻轻地抚摸着,抬头望着大海,此时的浪花像一只展翅欲飞的蝴蝶;我也喜欢刚大海的汹涌澎湃的气势,这时候的大海成了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大将军,有着不可抵挡的气势。
4、夏日的海真是吸引人,赤脚走在热乎乎细密柔软的沙滩上,会感到特别舒服,有时你不小心“侵犯”它的地盘,它就会无情地用浪花拍打着你,直到你离开为止。
5、清晨,耀眼的阳光透过云层撒入海面,蔚蓝的天空出现了展翅飞翔的海鸥,到处寻找食物。这时的海风平浪静,连海涛声也格外的轻,好像还沉浸在睡意中呢!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蜂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祠旧有乌数百,送客迎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1.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属引凄异 亦可异也 B.或王命急宣 或异二者之为
C.沿溯阻绝 哀转久绝 D.春冬之时 有丝竹之音
2.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虽/乘奔御风 B.猿鸣三声泪沾裳 C.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D.山脚/直插江中
3.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作者在文中依次写出了夏季的三峡呈现奔放美,春冬的三峡显示出清幽美,而秋季的三峡却展示着凄婉美。
B.乙文作者把景物描写与诗文引证熔于一炉,使读者获得了美的享受。
C.甲乙两文都属山水游记类散文。
D.甲文作者引用渔歌歌谣,是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进一步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4.把选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5.甲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
6.甲乙两文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三峡》)
【乙】
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形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①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迳信宿②,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节选自《水经注》)
【注释】①成就:轮廓。②信宿:两三日
7.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沿溯阻绝 沿:顺流而下 B.不以疾也 疾:快
C.迳黄牛山 迳:经过 D.犹望见此物 犹:好像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B.绝 多生怪柏 既人迹所绝
C.虽乘奔御风 虽途迳信宿
D.故渔者歌曰 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0.请用“/”符号给画线的句子断句。
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形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
11.【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重写水的 ;【乙】文“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侧重写水的 。这在写法上都属于 描写。
12.【甲】【乙】两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三峡》和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此石经始禹凿,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①魄。其水尚奔浪万寻②,悬流千丈,鼓③若山腾,浚④波颓垒,迄⑤于下口。方知慎子⑥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选自郦道元《孟门山》)
注:①[悸]惊动。②[寻]古代八尺为一寻。③[鼓]鼓荡。④[浚(jùn)波]大的波浪。⑤[迄]到,至。⑥[慎子]慎到,战国时期,法家创始人之一。
1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素湍绿潭 素气云浮
B.哀转久绝 猿则百叫无绝
C.其水尚奔浪万寻 猛浪若奔
D.古之人有言 实是欲界之仙都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水非石凿,而能入石。
15.在【乙】文中找出与【甲】文“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写作手法相同的一句抄写下来,并分析其作用。
16.苏轼《新滩》这首诗描写了自然景物之美,其中一句与文中“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的内容相近。下面与文句意思相近的诗句是( )
A.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 B.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
C.鸬鹚不敢下,飞过两翅轻。 D.区区舟上人,薄技安敢呈。
试卷第8页,共9页
试卷第1页,共9页
参考答案:
1.D 2.C 3.D 4.(1)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2)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 5.甲文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乙文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 6.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分析】1.此题考查的是一词多义。
A.怪异/奇异;
B.有时/或许;
C.断绝/消失;
D.都是助词“的”;
故选D。
2.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C项句子翻译为:但是巫山十二峰并不能全部看到。据此应该停顿为: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故选C。
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分析。D项中“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理解有误,应该是“侧面烘托”。故选D。
4.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再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1)句中重点词: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良:甚,很。
(2)句中重点词:议者:议论的人。皆:都。奇:形容词用作名词,奇异的景象。
5.此题考查的是比较阅读。两文都写到了山,其中甲文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突出了山的连绵不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突出了山雄奇,遮天蔽日的特点。乙文中“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突出了山的高峻,奇异,“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突出了山的秀美。
6.此题考查的是对作者感情的把握。两文都是明丽清新的山水散文,甲文记述了长江三峡的雄伟险峻,描绘出三峡各具特色的四季风光,展现出了长江万里图中一帧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画。乙文描绘了巫山十二峰和神女峰的秀美。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点睛】
译文:
(甲)在七百里的三峡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断。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大多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的确是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悲惨凄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声音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二十三日,经过巫山凝真观时,参拜了妙用真人祠。妙用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祠庙正对着巫山,峰峦高耸冲上云霄,山脚径直插入江水中。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但是巫山十二峰并不能全部看到。所能见到的八、九座峰,只有神女峰最是纤细峻峭,适宜作为神女的化身。祠中主持祭祀的人说:“每年的八月十五晚上月亮朗照的时候,就能听到优美的音乐,在峰顶上往返行走,,能听到山上的猿猴啼叫,到天明才渐渐停止。”庙的后边的半山腰中有个石坛,比较平坦。传说:“夏禹碰到神女,神女在这个地方把神符送给夏禹。”在石坛上看有十二座山峰,就像屏障一样。这天,天空晴朗,四周天空无云,只有神女峰的上空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仙鹤在飞舞,徘徊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散去,也是很觉得奇异的一个现象啊。真人祠以前有数百只乌鸦,迎送来往的船只。
7.D 8.C 9.(1)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遮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的时候,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的。
(2)常常会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接连不断,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中传来回声,声音悲凉婉转,很久才会消失。 10.南岸重岭叠起/ 最外高崖间有石 /形如人负刀牵牛 /人黑牛黄/ 成就分明。 11. 湍急 纡回(纡深) 侧面 12.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分析】7.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D.句意:还是能够望见此物。犹:还。故选D。
8.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辨析。
A.介词,在/连词,表假设,如果;
B.副词,极/动词,消失;
C.连词,即使/连词,即使;
D.连词,所以/名词,原来的;
故选C。
9.本题考查文言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
(1)重点字词:隐,遮蔽;日,太阳;自,如果;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2)重点字词:高,高处;属引,接连不断;凄,凄凉;绝,消失。
10.本题考查给语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再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句意为:南岸层层的山岭耸立着,最远的高山上有一块岩石,像是人拿(背)着刀,牵着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黄色的,完全是天然形成,形象十分清晰;故断句为: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形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写作手法的理解能力。从【甲】文“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中可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重写水的湍急。从【乙】文内容,从“此岩既高,加以江湍回”中可知,“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侧重写水的纡回(深)。两文没有直接描写水的湍急和纤回,而是通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和“朝发黄牛,暮宿黄牛”来描写的,属于侧面描写。
12.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两文内容的基础上来分析即可。结合甲文第一段“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和第二段“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等可知,主要描写了三峡不同季节的山和水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三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结合乙文“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等内容可知,主要描写了黄牛滩的水纡回的特点,表达了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参考译文】【甲】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无法看见。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悲惨凄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打湿衣裳。”
【乙】江水又东经黄牛山,山下有石滩,名叫“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面的高崖间,有一山石很像人的样子,背着刀牵着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黄色的,轮廓较为分明;这个地方人迹罕至,没有谁能亲自探究。这块岩石已经很高了,又加上江流湍急,纡回曲折,即使沿途经过,住上两夜,还是能够望见此物。所以在这里行走的人有歌谣唱道:“早上从黄牛山出发,晚上寄宿在黄牛山,三天三夜,黄牛山依然像以前那样。”形容水路迂回曲折,回望还是一样。
13.C 14.(1)水清,树荣,山峻,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2)水虽然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够进入石头中。 15.示例1:“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侧面描写,作用:突出水流急,水雾大。示例2:“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侧面描写,作用:突出水的湍急。 16.B
【分析】13.A.素:白色,意思相同;
B.绝:消失,意思相同;
C.奔:飞奔/这里指飞奔的马,意思不同;
D.之:的,意思相同;
故选C。
1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能力。解答时一定要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1)“清(清澈),荣(茂盛),峻(高峻),良(甚,很)”、(2)“非(不是),凿(凿子),而(却),入(进入)”是句中重点词,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
15.本题考查分析表现手法的能力。要读懂语段,结合语境,抓住关键句分析理解。[甲]文“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句意: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是侧面描写,突出三峡两岸山高岭连,高峻险拔。[乙]文中“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 这句话是侧面描写,句意:在远处行走观看的人,好像是被雾气缠绕,往云雾的深处望去真有一种撼人心魄的感觉,突出水流急,水雾大。“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这句话也侧面描写,句意:我这才知道,慎子乘竹筏下龙门的时候,四匹马拉的车也绝对追不上,突出水的湍急。
16.A. 句意:小船刚刚转过蜿蜒的山峰,还没到就让人大吃一惊了,这句诗写出诗人惊讶之情;
B.句意:白色的浪花横排着在江面涌起,错落不齐的浪头如同雪白的城墙垛口。这句话正面表现水势之盛大,同时有颜色描写,与文中“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的内容相近;
C. 句意:鸬鹚不敢下水,扇动翅膀飞过水面,从侧面写出水势汹涌;
D. 句意:船上的几个凡夫俗子,怎么敢把驾船的技术表现出来呢?也是从侧面突出水流湍急;
故选B。
【点睛】[甲]参考译文:
在七百里的三峡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断。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期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极高的山峰上,大多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的确是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悲惨凄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声音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参考译文:
孟门,就是龙门的入口。传说中龙门是大禹所凿出,古人曾说:“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够进入石头中。”果然不错!龙门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在远处行走的人,好像是被雾气缠绕,往云雾的深处望去真有一种撼人心魄的感觉。河水激起万重浪,有如瀑布千丈,河水好像愤怒的赑,波浪像崇山峻岭,激流交叠,直奔下游而去。我这才知道,慎子乘竹筏下龙门的时候,四匹马拉的车也绝对追不上。
答案第6页,共6页
答案第5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