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明确新闻特写的一些特点。
2.认真阅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而生动的语言。
3.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难点
1.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明确新闻特写的一些特点。
2.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
1982年11月24日,印度新德里游泳馆,8000多名现场观众及亿万电视机前的观众一起将目光聚焦在十米高台跳水比赛中,期待运动员们在这场优雅与力量结合的竞赛里崭露头角。中国女运动员吕伟不负众望,用她优美的身姿、扎实的功底、完美的技巧,博得全场喝彩,问鼎亚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飞天”凌空》,走进曾经为国争光的亚运冠军吕伟!
二、导学基础知识
(一)作者简介
夏浩然、樊云芳,前《光明日报》社记者。樊云芳,女,1945年生,上海人,首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代表作有长篇通讯《追求》(与丁炳昌合作)、《一个工程师出走的反思》(与丁炳昌、张祖费合作)等。樊云芳较早提出了中国新闻要突破某些“禁区”,摆脱平面报道模式,走向“全息摄影”的概念,并撰写一批论文发表。
(二)写作背景
《“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发表于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由夏浩然、樊云芳采写。仅540多字的特写。记者别具匠心地选用了百余个动词,堪称精当运用动词的新闻经典范文,30多年了,今天再来读它,依然觉得比赛像刚发生在昨天一样,现场动态感十足,是那样的真切感人,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新闻,而且还具有美学价值,因此作品被评为全国好新闻一等奖。
三、导读理解
1.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它是着重抓住什么场面来细致刻画的?
明确:这则新闻特写报道的是“跳水姑娘吕伟在新德里亚运会上赢得金牌”的事。是着重抓住吕伟跳水动作来细致刻画的。
2.本文记叙吕伟跳水过程时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还记叙了哪些内容?
明确:是按照“准备—起跳—腾空—入水”的顺序来记叙的。本文作者首先记叙吕伟跳水之前的场面,描绘出一幅静态画面;再写吕伟跳水动作全过程,其中包括“准备”“起跳”“腾空”“入水”四个部分;最后写吕伟跳水后观众的反应和裁判评分等情况。
3.在文中第二部分,记者用诗画般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夺魁的精彩瞬间,字里行间,盈溢着动态美,请同学们认真读二三四自然段 ,品味动词的精妙。
明确:(1)第二段中“轻舒双臂”“轻轻一蹬”“向空中飞去”对吕伟起跳、飞天的动作进行细致的刻画,有力地突出了吕伟动作的轻柔,优美,舒展,充满了动态美。
(2)第三段中“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第四段中“哧地插进碧波”对吕伟转体,入水的动作进行了近镜头的特写,有力地突出了吕伟动作的高难、惊险、完美,震撼人心。
4.结合最后一段,分析这篇特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最后一段选用一个印度观众的赞美,则意味着这赞美不仅仅是单纯的个人赞美,更上升到国家层面,作者借此表达对运动员吕伟为国争光的赞美,为中国有这样优秀的跳水运动员而自豪,饱含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自我检测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敦煌(dūn) 翘首(qiáo) 一瞬间(shùn)
B.凌空(líng) 悄然(qiāo) 一刹那(chà)
C.气愤(fēn) 慷慨(kǎi) 眼花缭乱(liáo)
D.优雅(yǎ) 绷直(bēng) 屏息敛声(bǐng)
2.根据句子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___________)
(2)暂时抑制呼吸。(___________)
(3)像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___________)
3.填空。
(1)新闻特写是对________、______在特定场合中的“片段”“剖面”或者“______”,做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新闻特写通过一个片段、一个场景、______,对事件或人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
(2)新闻特写所写的内容,在时间上成点,在空间上________。也就是说,特写表现的一般是一个特定的________的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她的这个动作“5136”,让几位裁判亮出了9.5分的高分。
这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
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1)第一段中对白云、飞鸟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3)最后一段对印度观众的描写是否多余?为什么?
(4)本文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请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B项中的“悄”应读qiǎo。
2.答案:(1)眼花缭乱
(2)屏息
(3)如梦初醒
3.答案:(1)新闻事件 新闻人物 细节 一个镜头
(2)成点 时空交汇点 形象画面
4.答案:(1)用“白云”“飞鸟”的“动”衬托出吕伟站在十米高台时的沉静。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吕伟跳水时优雅的动作,流露出作者内心的赞叹和喜爱之情。一个“托”字,静静停留在空中,与后文“疾如流星”形成强烈反差。
(3)不多余。这是侧面描写,用印度观众对选手们的称赞,突出了跳水选手们高超的技艺,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4)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作用:飘浮的“白云”“飞鸟”,与吕伟的沉静自若形成鲜明的对比。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