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第二课时 《红星照耀中国》专题探究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
纪实作品的阅读
【专题解读】
专题一: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
探究提示:
1.外貌形象与言谈举止;2.出身与家庭;3.童年的经历;4.受教育情况;5.参加革命的起因;6.参加革命后的经历。
知识要点:以周恩来为例(第二篇第二节“造反者”)
1.外貌形象与言谈举止
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不脱孩子气,有吸引力。
2.出身与家庭
周恩来出身于大官僚家庭,是世家子弟,祖父是清朝大官,父亲是杰出的教书先生,母亲博览群书。周恩来从小就表现出突出的文学天赋。
3.童年的经历
他在民族觉醒时期里接受的教育,使他的兴趣从文学转到了别的方面去了。第一次革命以后,周恩来便被卷到了社会革命运动中去。
4.受教育情况
在南开中学读书,后来升入南开大学。他在南开大学学会了英语,受到了“开明的”教育。
5.参加革命的起因
1919年学生运动中,他作为学生领袖遭到逮捕。后来他去了法国,回国后与孙中山会合,准备发动国民革命。26岁时,周恩来被任命为黄埔军校的秘书。1925—1927年进行了北伐,1927年以后蒋介石发动了右派政变,开始杀害激进分子,周恩来被列入头号黑名单。几经周折,1931年后他终于“闯破封锁”,加入红色队伍。
6.参加革命后的经历
帮助创建共产党,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组织大罢工;组织“八一”起义;在南方艰苦斗争;长征;西安事变。
专题二:关于长征
探究提示:
1.长征的起因;2.长征的路线;3.长征中面临的困难;4.长征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5.长征的历史价值。
知识要点:
1.长征的起因
(1)苏区地盘太小,到1934年9月,中央根据地由原来的三十五个县缩小到只剩瑞金、兴国等几个县,面积由五万多平方千米减至一万平方千米左右。
(2)由于敌人的经济封锁和王明的“左”倾经济政策,导致根据地经济濒临崩溃,使红军缺乏在根据地继续斗争的物质条件。
(3)由于苏区面积缩小和人口锐减,红军兵力得不到补充,只有突围向外发展。
2.长征的路线
红军长征首先向西,然后向北,中央红军长征经过了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贵州、云南、四川、西康(原西康省所属区后来分别并入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甘肃、宁夏、陕西共十二个省。红军长征总里程约为二万五千里。
3.长征中面临的困难
(1)敌军的围攻。红军一直处于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中。(2)我党我军内部的错误和矛盾。(3)征途中恶劣的自然条件。(4)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情。
4.长征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
5.长征的历史价值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革命的壮丽史诗。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从1934年开始到1936年结束的长征,他们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唱响战略转移的凯歌,是人类近现代战争史上凡人谱写出的英雄史诗。长征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中国革命的航船终于有了一位能驾驭其进程的舵手。
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强大队伍,长征中红军表现出的对革命的必胜信念和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成为激励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前进的巨大动力。
专题三:信仰与精神
探究提示:
1.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2.长征精神的内涵;3.当代青少年如何传承长征精神。
知识要点:
1.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
在血雨腥风的革命年代,因为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中国共产党人才在血与火的战场上舍生忘死、前赴后继,在刑场上视死如归、大义凛然。
2.长征精神的内涵
红军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了不怕牺牲、争取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这些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忠诚爱国。
3.当代青少年如何传承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是革命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弘扬集体主义精神,脚踏实地,为实现革命理想、争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而努力。
【专题特训】
一、选择题
1.【名著综合】 (专题一)下列对名著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 正. 确. 的一项是( )
A.《海底两万里》主人公尼摩船长不仅是献身科学的探索者,也是英勇顽强、反对殖民压迫的战士,他把生命看得高于一切,最终在战斗中牺牲了。
B.《骆驼祥子》中,老舍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给通俗朴素的文字增添了“亲切、新鲜、恰当、活泼的味儿”,使人一读就能感受到小说的地方特色。
C.《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斯诺见到毛泽东那瞬间产生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
D.《西游记》中孙悟空管理蟠桃园,先偷吃蟠桃,又喝光仙酒,还吃尽太上老君的仙丹,闯下大祸。酒醒后担心玉帝责罚,他第二次反下天宫,逃回花果山。
A
【解析】“他把生命看得高于一切,最终在战斗中牺牲了”错误,尼摩船长把自由看得高于一切,最后他继续留在海底,援助那些被压迫民族和穷苦的民众,支持他们为争取独立而进行正义的斗争。
2.(专题一)请指出《红星照耀中国》中的“他”的描述与人物姓名搭配有. 误. 的一项是( )
A.他以征收烟税获得资金来源,但不强抢老百姓。他禁止士兵吸食鸦片,士兵们总是把枪擦得锃亮。(朱德)
B.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周恩来)
C.他到汉口重掌东北军的统帅权,尽管他过去犯有错误,他的部下仍旧热烈地欢迎他回来,由此可见他人望之高。(张学良)
D.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的研究,他有演讲和写作的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毛泽东)
【解析】A.有误,与之相对应的人物是“贺龙”。故选A。
A
二、图表题
1.(专题一)班级要出一期《红星照耀中国》的黑板报,小洪拟将下面的选段放在“考考你”专栏中,请你答出对应的人物的姓名。
内容摘要 人物
他原来是一个极受敬重的教授,但是到了五十岁那一年,他突然放弃家庭、四个儿女、长沙一所师范学校校长的职位,投身到共产党中来。 ① .
他在哥老会中的名声遍及全中国。红军说,他可以手无寸铁地到全国任何哪个村子里去,向哥老会说出自己的身份后,组织起一支部队来。哥老会的规矩和黑话很难掌握,但是他的“辈分”最高。 ② .
贺龙
徐特立
他出身于一个富农家庭,是个愉快爱笑的人,身体极为健康,只是肚子有点不好,他的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他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是个很活泼的人。 ③ .
他常常笑称自己是个“苦力”。有一天他骑马在路上驰骋,马蹄碰了一个战士,他拉紧缰绳想看看那个战士有没有受伤。马一受惊,把他撞在一棵树上,两个星期后他苏醒过来时,发现他的门牙已嵌在那棵树上了。 ④ .
徐海东
彭德怀
2.(专题一、专题二)小海同学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时,制作了以下思维导图,请你根据《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内容将其填写完整。
A. (作者)
B. (事件)
C. (地点)
D. (人名)
朱德、彭德怀、贺龙、邓发等均可
吴起或延安
飞夺泸定桥
埃德加·斯诺
3.(专题三)《红星照耀中国》中写道:“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 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你认为这些红军是人,是疯子,还是神 请从以下三幅图中任选一幅,结合图片内容,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高阶思维)
示例:①“人”的角度(图三),我认为红军是人,是平常人,有平常人的喜怒哀乐,也有平常人的爱好。如有的红军战士喜欢打乒乓球,有的喜欢唱歌,有的特别爱马。 ②“疯子”的角度(图一),我认为红军是“疯子”,他们面对困难,坚定不移,有时采取异乎寻常的甚至极端的方式,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如在“飞夺泸定桥”一役中,泸定桥上面一半木板被撬走,下面是湍急的河流,对面是敌军的机枪阵地,更没人会想到红军竟然在这样凶险的情形下坚持过桥。 ③“神”的角度(图二),我认为红军是“神”,红军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他们翻越数座大雪山,渡过几十条河流,穿过遍布沼泽的草地,徒步二万五千里,最终突破敌军的重重包围,真是神奇。
三、简答题
1.(专题三)请联系原著,从原著中分别举出红军战士战斗长久和顽强勇敢的两个事例。有人认为现代是和平年代,中国已经独立并富强了,长征精神早已过时,请谈谈你的看法。(高阶思维)
事例:①红军坚持作战,组织了五次反国民党围剿战役(或红军历时两年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②红军冒着敌人的炮火飞夺泸定桥。
看法:我认为长征精神没有过时。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在历史与现实的交互印证中,长征精神历久弥新,更加凸显出它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时代价值。“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还会遇到各种艰险坎坷。要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弘扬长征精神,继续奋勇前进。所以,长征精神永不过时。
2.(专题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长征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红军经过十几个省,所经过的省份有二亿多人民,每占领一个城镇就召开群众大会,重征富人税收,解放受苦百姓,宣传自由、平等、民主,没收官僚、地主的财产,分配给穷人,宣传土地革命的目的和抗日政策,把广大农民群众动员武装起来。
3.【名著综合】 (专题三)请结合《红星照耀中国》《西游记》中任意一部,谈谈对“信仰象征着人类的理想,代表着人类不断探索追求的渴望。它支撑着我们克服困难,指引着我们争取胜利”的理解。(高阶思维)
示例一:红军战士的信仰是解放全中国,他们在信仰的支撑下不惧艰险挺进大西北,保留革命火种,让红星在中国大地上闪耀。 示例二:唐僧师徒的信仰是求取真经普度众生,他们在信仰的支撑下步行十万八千里,战胜无数妖魔鬼怪,最终到达西天,取得真经。
【模拟演练】
读书沙龙围绕“青年之责任与担当”主题,进行了即席演讲,请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1.在确定演讲题目时,小玥与小艾发生了分歧,请你根据演讲标题的特点谈谈你的看法。
A.绚丽青春,梦想起航 B.青春不虚度,奋斗正当时
小玥:我认为A标题简洁明快,文字优美,特别好。
小艾:A文字美则美矣,但B也很不错啊,读起来很响亮。
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玥、小艾,一个好的演讲标题不仅要简洁明快,而且要能概括内容,有鲜明的态度。A标题虽然点出了“青春与梦想”的内容,但和我们演讲的主题“责任与担当”相差得有点远了。B标题简洁响亮,态度鲜明,概括了青春不能虚度,要努力拼搏的内容,与主题的关联比较紧密。
2.下列名言警句不. 能. 作为演讲论据的一项是( )
A.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C.虚假的坦白实在是一个可怕的事情。——巴尔扎克
D.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居里夫人
【解析】C.巴尔扎克的名言是为了告诫人要诚实,与“责任、担当”无关。
C
出处 表现 人物 主要事迹/情节
《红星照耀中国》 执着追求,意志坚定 ① . 为了寻找共产党,他谢绝了军阀给他的师长的职位,远道跋涉,到上海、北京、柏林找寻共产党,在1922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最老的党员之一。
朱德
3.【名著综合】 责任担当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有不同的表现,请在下表的横线上填入合适的内容,使表格完整。
《西游记》 不畏艰辛,不忘初心 唐僧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取得真经,普度众生,唐僧一路向西,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不屈于种种艰难困苦,不惑于名利美色,不改初心,最终得偿所愿,修成正果。
4.有人说:一个人越是敢于承担重大责任,他就越是精力充沛。请结合《红星照耀中国》中彭德怀的人物形象和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示例:我的理解是一个人因为有理想追求,对自己的要求会更高,更能吃苦;信仰的力量也会让人充满斗志。彭德怀同志忠诚于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勇挑重担,作战勇敢。他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指挥过许多重要的战役和战斗,为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吃苦耐劳,精力过人,极端负责:每天迟睡早起,晚上平均只睡四五个小时,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革命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