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9 苏州园林课件(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9 苏州园林课件(共4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7 20:35: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第五单元
19 苏州园林

语文
01
学习导航
02
课前自学
03
积累运用

04
课内精读
05
类文阅读
学习导航
学习目标 1.梳理结构,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征逐步展开说明的方法。
2.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说明层次及其顺序;分析文中所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体会苏州园林的艺术地位与价值,认识苏州园林的与众不同之处,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考点链接 说明文的语言一般有两种特点:一是准确简明,一是生动形象。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往往体现在表示修饰限制作用的词语上,如“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几乎”对“到处都有”做了限制,意思是接近于“到处都有”,因为事实上不可能到处都有,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类似的词语还有“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之一”“在某种情况下”“按某种程度”“唯一”等,不能确定的就不要用确定的词语来表达,否则,就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
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往往体现在一些比喻句、拟人句或描写句上,这些句子可以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形象生动性。如“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对点训练   课内精读第4题
课前自学
整体把握课文,填写以下内容。
从( )次( )
从( )到( )
从( )到( ),
最后总结
各地园林的标本
总是一副完美的图画
亭台轩榭的布局
假山池沼的配合
花草树木的映衬
近景远景的层次
每个角落的图画美
门窗的图案美
建筑的色彩美
整体
局部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bā jiāo( )。
(2)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yìng chèn(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3)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bài bǐ( )。
败笔
映衬
积累运用
芭蕉
(4)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qiū hè( ),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5)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léi tóng
( )。
(6)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lín xún( )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7)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yī bàng( )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8)墙上màn yán( )着爬山虎或者qiáng wēi( )木香。
蔷薇
蔓延
依傍
嶙峋
雷同
丘壑
(9)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diāo lòu( )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10)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zhēn zhuó( )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11)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míng yàn( )照眼。
(12)设计者和匠师们yīn dì zhì yí( ),zì chū xīn cái( ),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自出心裁
因地制宜
明艳
斟酌
雕镂
(13)或者是chóng luán dié zhàng( ),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14)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fǔ yǎng shēng zī( )。
俯仰生姿
重峦叠嶂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D
解析:“惟妙惟肖”是指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不能形容长得像。
3.下面语段中画线句都有语病,请按要求修改。
苏州园林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以私家园林为主。①起始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建都姑苏时(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鼎盛于清代,兴旺于明代。②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近一百七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苏州园林占地面积不大,但以意境见长,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1997年,③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榜样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第①句语序混乱,应调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起始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建都姑苏时(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于明代,鼎盛于清代 
(2)第②句存在语义矛盾,应删去   。
(3)第③句中存在词语使用不当的现象,应把“   ”
改为“   ”。
 标本 
 榜样 
 “近”或“多”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致我亲爱的家乡——最美江苏诗词大会”16日在南京公布评选结果。此次诗词大会是江苏省首次按地域划分举办的大型古诗词评选活动,共选出13首代表江苏各地特色的“最美诗词”。此次诗词大会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指导、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主办。此次评选出的13首“最美诗词”,包括代表南京的《乌衣巷》、代表苏州的《枫桥夜泊》等,每个城市都有一首属于自己的“最美诗词”。这些评选出来的作品,不仅契合地方气质,更传承着历史文脉。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字。
江苏评选出13首代表本省各地特色的“最美诗词”。
(2)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对抗比赛中增加了颇有新意的“飞花令”环节。这个环节的比赛是根据给出的一个主题字,比赛双方轮流背诵含有关键字的诗句。我校“东园”文学社团进行读诗活动时,也设置了这一游戏环节:给出的主题字是“叶”。假设你是社团成员之一,需要准备些诗词参与活动,请写出一条你准备好的诗句并写出诗题。
示例: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山中》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风》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江南》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学习了本文,班内开展了以“话说苏州园林”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巧对对联】苏州园林的美景令人陶醉,同学们为了表达对它的赞美,拟写了一副对联,请根据上联写出下联。
上联:桂林山水甲天下 
下联:  __
 苏州园林冠江南
解析:上联表述的对象是“桂林山水”,下联根据活动的主题对出“苏州园林”;上联“甲天下”表述桂林山水的地位,根据课文《苏州园林》中的介绍,可知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的典范,对出“冠江南”。
(2)【诗句还原】下面是一首吟咏苏州园林“怡园”的诗歌,次序已被打乱,请结合课文第四段的顺序将它还原。
①水芝开出似车轮 ②便有红鱼跳绿萍 ③石幢一夕桃花雨 ④叠石疏泉不数旬
原诗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①③②(解析:《苏州园林》的第四段主要介绍苏州园林中假山与池沼的配合,文段先介绍假山,再介绍园林中的池沼。由此可见①④在②③前面;④指出了吟咏的对象,所以放于①前;②中的“红鱼跳”是因为③中的“桃花雨”,故先③后②。排序为:④①③②。)
课内精读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 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选文说明对象的特征是( )
A.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
B.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C.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
D.苏州园林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解析:说明对象苏州园林的共同点,即说明对象的特征,即B。
B
2.选文第三段所说明的中心内容是( )
A.苏州园林都有假山和池沼。
B.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艺术美。
C.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安排都体现了设计者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D.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自然美。
B
解析:结合本段的中心句,即第一、二句可得出本段所说明的中心内容。
3.把文中画线句子改成“他们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好不好 为什么
不好。因为本文是按照先总后分的逻辑关系来说明的,后文是按照“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的先后顺序来说明的,如果改了的话,就打乱了文章的说明顺序了。
不能。“似乎”表推测。因为这些园林都是古代建造的,设计者和匠师们都已故去,所以只能推测,“似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务必”表明设计者们坚定的追求,“务必”一词对游览者的观察点起强调、突出的作用。
类文阅读
材料一:
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②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③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
(节选自《苏州园林》)
材料二:
①也许因为北京是金、元、明、清四朝帝都的缘故,建筑师博采各地园林之长,因地制宜,使北京的园林各具特色、和谐优美。为了显示帝王的威严、华贵,北京的园林注重建筑的雄伟,注重局部的精细,注重色彩的艳丽,似乎只有这样才不失皇家身份。
②故宫、颐和园等建筑金碧辉煌,布局工整,给人一种平衡的美,甚至连屋内的摆设也是如此。殿内梁柱高大,房屋宽敞而略显阴暗。这样的园林建筑似乎缺乏南方的自然情趣,但却以其雄伟、庄严的气势使人折服……
③北京的园林色彩大多是金黄或大红,十分明艳。有时,在万绿丛中见一道飞檐,黄绿相间,相映成趣。大多数宫殿都铺着琉璃瓦。那大红色的梁柱,十分庄重……
(节选自《北京的园林》)
1.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一句中的“标本”在这里是“样本”的意思,说明苏州园林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B.材料一第③段从苏州园林的建筑色彩来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C.因为北京是金、元、明、清四朝帝都的缘故,所以建筑师博采各地园林之长,因地制宜,使北京的园林各具特色、和谐优美。
D.“北京的园林色彩大多是金黄或大红”中的“大多”不能删去,因为“大多”表示范围,如果去掉,以偏概全,不符合实际。
C
解析:结合材料二“也许因为北京是金、元、明、清四朝帝都的缘故,建筑师博采各地园林之长,因地制宜,使北京的园林各具特色、和谐优美”分析,选项太绝对,不准确。
2.材料一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说明了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的特点。
3.阅读下面链接材料,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提供的相关信息,说说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是如何体现“是一个南北名园的综合”的 (高阶思维)
贾政先秉正看门。只见正门五间,上面桶瓦泥鳅脊;那门栏窗槅,皆是细雕新鲜花样,并无朱粉涂饰;一色水磨群墙,下面白石台矶,凿成西番草花样。左右一望,皆雪白粉墙,下面虎皮石,随势砌去,果然不落富丽俗套,自是欢喜。遂命开门,只见迎面一带翠嶂挡在前面。众清客都道:“好山,好山!”贾政道:“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则有何趣。”
……说着,大家出来。行不多远,则见崇阁巍峨,层楼高起,面面琳宫合抱,迢迢复道萦纡,青松拂檐,玉栏绕砌,金辉兽面,彩焕螭头。贾政道:“这是正殿了,只是太富丽了些。”众人都道:“要如此方是。虽然贵妃崇节尚俭,天性恶繁悦朴,然今日之尊,礼仪如此,不为过也。”一面说,一面走……
大观园运用自然因素,创造更高的生活境界,体现了意重于形的自然美。大观园正门多处雕凿花样、墙壁素净,进门用假山做隔断,与材料一苏州园林一样讲究自然之趣。大观园正殿的颜色搭配上与材料二“北京的园林色彩大多是金黄或大红,十分明艳”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