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3张PPT。《恰同学少年》片段主讲:炎陵一中 汤益文(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青年》 北京大学陈独秀、蔡元培、李大钊、胡适、鲁迅民主和科学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蔡元培(1868—1940)浙江绍兴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推行“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其实质是
A、缓和各种思想文化的矛盾 B、鼓励新思想新文化的发展
C、吸收消化尊孔复古思想 D、使各种思想自由发展1914.12,《总统选举法》:大总统无限期连任,且有权推荐继承人。 “宋教仁案” (1913.3.20 ) 1914,天坛祭天大典,“预演”复辟帝制。 “以忠孝节义四者为中华民族之特性”、下令“尊崇伦常”、《褒扬条例》 祭天大典 《药》 “宋教仁案”《总统选举法》君权(专制)思想尊崇孔教复辟帝制愚昧迷信专制独裁 陈独秀说:“袁世凯要做皇帝,也不是妄想,他实在见得多数民意相信帝制,不相信共和。” “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若是一面要实行共和政治,一面又要保存君主时代的旧思想…必至非驴非马,既不共和又不专制…一塌糊涂而后已!” ——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民主共和”成为辛亥革命后中国的主要思潮之一。到20世纪初,介绍西方启蒙思想的书籍已翻译了250多种,进化论和天赋人权等观念进一步传播。材料:(二)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根本原因)合作探究陈独秀 —
新文化运动先驱演讲(发言)内容要点提示:
◆主张,及其内涵是什么?◆此前,先进的中国人有过类似的主张和追求吗?结果如何?◆你们的主张和他们相比,侧重点有不同吗?如果有不同,请说说你们是怎么考虑的(原因、目的)。合作探究(一)鲁迅 — 反封建的斗士合作探究(二)演讲(发言)内容要点提示:
◆ 斗争的矛头对准的是?揭露和批判它什么? ◆ 为什么要反对它?反对它,最终是要达到反什么的目的?◆ 既然反对它,那么在同一个方面(道德方面),你们有什么新的追求呢?“文学革命首举义旗 的急先锋”。胡 适—合作探究(三)演讲(发言)内容要点提示:
◆ “文学革命”具体是从文学的哪些方面进行的?
◆ 为什么要进行“文学革命”呢?对提倡民主和科学有什么意义?
◆ 为什么说鲁迅是新文学的典范?合作探究(四)演讲(发言)内容要点提示:
◆ 概况这一阶段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
◆ 前期新文化运动对哪部分人的影响尤为突出?而,他们民主主义觉悟的启发,对中国革命的进程有何重大影响?
◆ 这一阶段的新文化运动对马克思主义传播有什么影响? 李大钊 — 率先举 起社会主义旗帜 被捕后遭受严刑拷打,甚至被剥掉双手指甲,但李大钊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1927.4.28,面对北洋军阀的绞架时,发表最后一次演讲:“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 ★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对中国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请根据你的知识,略举几例,予以说明。请举例: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思想革命文学革命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前
期后 期 主流 宣传马克思主义① 严重动摇了 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尤其是 (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② 和 思想得到弘扬,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 的传播;
③ 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④ 对 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⑤ 后期传播的 思想,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封建思想青年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五四”马克思(社会)主义 (四)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兴起的概况:内容(前期和后期):意义: 知识网络:1、近代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A.宣传马克思主义 B.与洋务派论战C.与立宪派的论战 D.同复古主义思想斗争D2、下列的文章中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的有 ①《敬告青年》②《狂人日记》③《庶民的胜利》④《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D课堂检测:3、新文化运动把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主要是由于,儒家思想 A.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B.是一种落后的文化C.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被北洋军阀所推崇A4、鸦片战争后,中国知识分子学习西方,变革中国社会。按实践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制度②思想文化③器物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③②①C课后研究性学习:◆ 从思想解放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从新文化运动的旗帜之一——民主;
◆ 从新文化运动的旗帜之一——科学;
◆ 从新文化运动杰出代表的事迹,所体现出的精神; …… 参考角度: 《少年中国说》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梁启超 写于1900年,国家岌岌可危之时。)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