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浙科版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1
第二节 细胞膜控制细胞与周围环境的联系
第1课时 细胞膜的成分和选择透过性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过性
1.下列关于“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过性”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组烧杯蒸馏水先呈淡棕色,后呈深蓝色
B.A组透析袋内淀粉先无色,后深蓝色
C.B组烧杯蒸馏水加入本尼迪特试剂后,热水浴加热出现红黄色沉淀
D.实验说明葡萄糖、碘可通过透析膜
2.(2022浙江台州月考)在“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过性”活动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活动中用细胞膜模拟透析膜
B.淀粉溶液变蓝色说明淀粉能通过透析膜
C.检测B烧杯中有没有葡萄糖可使用双缩脲试剂
D.实验的自变量是分子(淀粉和葡萄糖)的大小
题组二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3.人体组织细胞将胞外K+移入膜内,同时将胞内Na+移出膜外,使得胞内K+浓度约为胞外的30倍,胞外Na+浓度约为胞内的12倍。这说明细胞膜具有( )
A.一定的流动性 B.选择透过性
C.特异性 D.全透性
4.(2021浙江宁波月考)用醋和蔗糖可将鲜蒜制成糖醋蒜。这是因为( )
A.醋酸和蔗糖分子均存在于活细胞间隙中
B.醋酸和蔗糖分解后被细胞吸收
C.醋酸杀死细胞,使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
D.腌制的时间长,两种物质缓慢地渗入细胞内部
题组三 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
5.(2022浙江元济高级中学月考改编)下列关于磷脂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磷脂分子含有C、H、O、P四种元素,有些还含有N
B.磷脂分子有亲水性和亲脂性
C.磷脂分子形成的双层结构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D.磷脂分子组成脂双层时头部朝内
6.(2021浙江宁波质量检测)细胞膜与细胞的物质交换、细胞识别、免疫等有密切关系。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细胞膜上( )
A.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B.糖蛋白和糖脂中的糖类含量
C.磷脂的排列方式
D.胆固醇的分布特点
7.(2022浙江平湖月考)蜜蜂将桃树的花粉带到桃花的柱头上,即可发生花粉萌发、花粉管伸长、释放精子和精卵融合等一系列生理反应;若将桃树的花粉带到梨花的柱头上则不会发生这一系列反应,该现象能很好地说明细胞膜( )
A.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
B.可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C.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是相对的
D.能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8.(2021浙江绍兴阶段性考试改编)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各种组分及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胆固醇存在于磷脂双分子层内部,具有限制细胞膜流动性的作用
B.磷脂双分子层中的两层并不是完全相同的
C.胆固醇存在于动物细胞膜中,植物细胞膜中一般没有
D.由于胆固醇分布的特点,低温时细胞膜内侧磷脂分子的活动性比外侧强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通过模拟实验探究细胞膜的透过性
1.(2021浙江七彩阳光联盟期中联考)如图甲、乙烧杯中装有蒸馏水,将装有 5%淀粉溶液和 5%葡萄糖溶液的透析袋(均未装满)分别放入甲、乙烧杯中(水分子、葡萄糖分子、碘和本尼迪特试剂能通过透析袋,淀粉分子无法通过)。放置一段时间后 ( )
A.甲烧杯中透析袋体积保持不变
B.乙烧杯中透析袋内的葡萄糖溶液浓度降低
C.在甲烧杯中加入碘-碘化钾溶液后,甲烧杯中透析袋外的溶液变为蓝色
D.在乙烧杯中加入本尼迪特试剂后,乙烧杯中透析袋外的溶液出现红黄色沉淀
题组二 分析膜的成分与功能
2.(2021浙江丽水五校阶段性考试)下图表示各种磷脂在细胞膜内、外两侧分布的百分比,据图可知 ( )
A.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中含量最多
B.磷脂酰乙醇胺主要分布在膜外侧
C.磷脂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D.细胞膜中的磷脂属于油脂
3.(2022浙江绍兴月考改编)受体是一类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信号分子的蛋白质,如图为细胞表面受体蛋白。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受体可能为糖蛋白
B.细胞可通过图示方式进行信息交流
C.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细胞膜不只接受来自细胞外部的信息
4.(2022浙江平湖月考)下图表示各种细胞膜的成分及含量,图示不能说明的是( )
A.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
B.细胞膜中脂质主要是磷脂
C.细胞膜中含有蛋白质、脂质和糖类
D.不同细胞膜中脂质和蛋白质的比例不同
5.(2021浙江宁波期末)取细胞膜上糖蛋白成分相同的两种海绵动物,将其细胞都分散成单个后混合培养,发现两种细胞能够结合在一起;但将细胞膜上糖蛋白成分不相同的两种海绵动物的细胞分散成单个后混合培养,发现两种细胞不能结合在一起。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现象说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与细胞间的相互识别有关
B.细胞膜内表面的糖类还可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
C.质膜上某些糖蛋白可以识别外界的信息分子
D.两种海绵细胞结合在一起,不能体现膜的选择透过性
第2课时 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细胞壁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生物膜具有流动性
1.变形虫可吞噬整个细菌,这一事实说明( )
A.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B.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
C.大分子可以通过细胞膜
D.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下列关于细胞膜流动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鼠细胞融合实验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B.膜的流动性与温度有关,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膜的流动性越大
C.细胞膜的流动性决定了大部分的物质能够自由地通过细胞膜
D.细胞膜的流动性对于完成各种生理功能,如物质的通过、膜内外信息的传递等非常重要
3.(2022浙江金华月考改编)下图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具有①的一侧是细胞膜的外侧,①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
B.②在膜中的分布体现了膜内外结构的不对称性
C.③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D.磷脂双分子层的疏水端在膜的两侧,亲水端在膜的中间
4.关于细胞膜的组成、结构、功能之间的关系,逻辑顺序正确的是( )
①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 ②具有流动性 ③具有选择透过性 ④细胞膜内磷脂分子及附着于其上的蛋白质分子发生运动 ⑤物质运输得以正常进行
A.①④②⑤③ B.①②④③⑤
C.①④②③⑤ D.①②④⑤③
5.如图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A、B表示细胞膜的两侧。请回答问题:
(1)图中[1]表示 。人体器官移植时,植入的器官常常被排异,引起这种反应与图中[ ] 具有识别功能有关。
(2)细胞膜中磷脂分子的尾部可以摇摆,使整个磷脂分子发生侧向滑动,具有“柔性”,但是[ ] 的存在,增加了细胞膜的“刚性”,使细胞膜既有一定的流动性,又比较结实。
(3)若该图表示人的红细胞膜,则与血浆接触的一侧为 (填“A”或“B”)侧。
(4)将动物细胞放入低浓度溶液后,吸水膨胀,[1]的面积变大,厚度将变小,这说明细胞膜具有 。但是植物细胞放入低浓度溶液后,却不会有明显的变化,主要是因为植物细胞膜外面有 的保护。
题组二 细胞壁是植物、真菌和大多数原核
细胞的外层结构
6.下列关于细胞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壁与细胞的透性无关
B.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参天大树之所以能挺立,主要是因为死细胞的细胞壁支撑
C.除植物细胞外,大多数原核细胞也有细胞壁
D.细胞壁是植物细胞区别于动物细胞的主要特征之一
能力提升练
题组 综合分析细胞膜的特性
1.人鼠细胞融合实验是用带有不同荧光的抗体分别标记两种细胞,一段时间后两种荧光抗体能在杂种细胞膜上均匀分布,形成嵌合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种细胞的膜蛋白结构相同
B.若将细胞放在 20 ℃条件下,则细胞不发生融合
C.科学家通过人鼠细胞融合实验,构建了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
D.用激光照射上述细胞某一区域使荧光消失,一段时间后该区域荧光可能逐渐恢复
2.(2021浙江精诚联盟联考)下图中的X、Y、Z 是细胞中的三种化合物,X 为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Y、Z 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膜的流动性是细胞膜选择透过性的结构基础
B.维生素 D 可优先通过细胞膜扩散到细胞内部与 Y 有关
C.细胞膜会被蛋白酶分解,说明组成细胞膜的物质中有 Z
D.构成细胞膜的Y 可以移动,而Z 是静止的
3.(2021浙江绍兴期末)如图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①~⑤代表组成膜的各类物质及其组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鉴别细胞膜的内外侧可依据①
B.通常细胞功能越多,②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C.③具有疏水性,④具有亲水性
D.⑤对膜中磷脂分子的运动性通常表现为促进
4.如图为磷脂分子构成的脂质体,它可作为药物(图中◎表示)的运载体,将药物运入特定的细胞发挥作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脂质体与靶细胞融合将药物送入靶细胞,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
B.图a中是能在水中结晶或溶解的药物
C.可在脂质体“膜”上镶嵌某种蛋白质,使脂质体与特定细胞起作用
D.图b中是脂溶性药物
5.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外有包膜结构,主要来源于宿主细胞膜,包膜上含有病毒自身的糖蛋白S,该糖蛋白S可以与人体某些细胞表面的蛋白ACE2结合,使病毒的包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进而侵入宿主细胞。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新型冠状病毒外包膜的基本支架为磷脂双分子层
B.新型冠状病毒进入细胞的过程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
C.高温变性的SARS-CoV-2的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不会发生紫色反应
D.糖蛋白S与受体蛋白ACE2结合的过程不能体现细胞膜可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练
1.A 由于碘可通过透析膜,淀粉分子不能通过,故A组烧杯蒸馏水呈淡棕色,之后不会呈深蓝色,透析袋内淀粉先无色,后呈深蓝色,A错误,B正确;由于葡萄糖可通过透析膜进入烧杯,B组烧杯中含有葡萄糖,加入本尼迪特试剂后,热水浴加热可出现红黄色沉淀,C正确;实验说明葡萄糖和碘可通过透析膜,D正确。
2.D 该探究实验中是用透析膜模拟细胞膜,A错误。淀粉为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透析膜,B错误。葡萄糖属于还原糖,可用本尼迪特试剂检测;双缩脲试剂检测的是蛋白质,C错误。半透膜的特点是允许小分子物质通过,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因此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分子(淀粉和葡萄糖)的大小,D正确。
3.B 细胞膜可以控制物质进出,选择性地吸收营养物质和排出代谢产物,保持细胞内生化反应有序进行,这一特性称为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4.C 醋酸和蔗糖不能进入活细胞,但是用醋和蔗糖腌制过程中,高浓度的蔗糖会使细胞失水过度而死亡,同时醋酸也能杀死细胞,蒜细胞死亡后,细胞的选择透过性功能丧失,醋酸和蔗糖都可以穿过细胞膜和液泡膜,进而将鲜蒜腌成糖醋蒜。
5.D 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头部朝外,尾部朝内,形成双层结构,D错误。
6.A 细胞膜的功能主要通过膜蛋白来实现(见教材P31),A符合题意。
7.D 根据题干可知,桃花的柱头细胞膜能识别桃花花粉细胞的信息,完成传粉过程;而梨花的柱头细胞膜不能识别桃花花粉细胞的信息,不能完成传粉过程,说明细胞膜通过细胞直接接触传递了信息,即细胞膜能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符合题意。
8.D 磷脂双分子层中的两层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因为蛋白质在其中的分布不是均匀的,B正确;低温时膜外侧的胆固醇含量往往较多,因此膜内侧磷脂分子的活动性较外侧弱,D错误。
能力提升练
1.B 淀粉不可以通过透析袋,进入透析袋的水分子数量大于出去的水分子数量,透析袋体积增大,A不符合题意;乙烧杯中透析袋内的葡萄糖可以通过透析袋进入烧杯中,而烧杯内的水分子也可以进入透析袋,所以乙烧杯中透析袋内的葡萄糖溶液浓度降低,B符合题意;甲烧杯中的淀粉不能通过透析袋,而碘-碘化钾溶液可以通过透析袋,所以甲烧杯中透析袋内的溶液变为蓝色,C不符合题意;本尼迪特试剂与还原糖需要在热水浴条件下才能反应生成红黄色沉淀,因此乙烧杯中透析袋外的溶液不会出现红黄色沉淀,D不符合题意。
思路点拨
小分子或离子能通过透析袋,大分子如淀粉等不能通过。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可用本尼迪特试剂,本尼迪特试剂与还原糖在热水浴条件下反应生成红黄色沉淀。
2.C 图示各种磷脂分子在细胞膜内、外侧含量不同,体现了磷脂分子在膜上分布的不对称性,C正确。
3.C 题图中的受体可能为糖蛋白,其能与相应的信号分子特异性结合,A正确;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方式有多种,图示是信号分子通过与受体识别结合传送完成信息传递的,B正确;信号并不进入细胞,图示过程无法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错误;细胞膜可以接受来自细胞内外的信息,D正确。
4.B 结合图示可知,细胞膜中含有蛋白质、脂质和糖类,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A、C正确;细胞膜中脂质主要是磷脂,但是图示不能反映这一点,B错误;分析题图可知,不同细胞膜中脂质和蛋白质的比例不同,D正确。
5.B 糖蛋白只分布在细胞膜的外侧,B错误;质膜上某些糖蛋白可以识别来自细胞外部的信号分子,C正确;细胞能不能结合在一起,与糖蛋白的识别有关,与细胞间物质交换无关,所以不能体现膜的选择透过性,D正确。
第2课时 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细胞壁
基础过关练
1.D 变形虫可吞噬整个细菌,说明变形虫的细胞膜可以发生运动,即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C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决定了只有某些物质能够自由通过细胞膜,C错误。
3.D 分析图示可知,①②③分别是糖蛋白、蛋白质、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双分子层的疏水端(尾部)在膜的中间,亲水端(头部)在膜的两侧,D错误。
4.C 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因为细胞膜内磷脂分子及附着于其上的蛋白质分子发生运动,所以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细胞膜的流动性是表现其选择透过性的结构基础,所以在功能上,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物质运输得以正常进行。
5.答案 (1)磷脂双分子层 2 糖蛋白 (2)4 胆固醇 (3)A (4)一定的流动性 细胞壁
解析 (1)图中1是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上起识别作用的物质是糖蛋白,即2代表的物质。(2)细胞膜中磷脂分子使膜具有“柔性”,胆固醇使膜具有“刚性”。(3)红细胞膜与血浆接触的一侧为外侧,细胞膜外侧具有糖蛋白,故A侧为细胞膜外侧。(4)细胞膜的结构特性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因为植物细胞膜外有细胞壁的存在,所以将植物细胞放入低浓度溶液后,不会有明显的变化。
6.A 细胞壁具有全透性,与细胞的透性有关,但与细胞的选择透过性无关, A错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参天大树之所以能挺立,主要是因为死细胞的细胞壁支撑,B正确;植物细胞都有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因此细胞壁是植物细胞区别于动物细胞的主要特征之一,D正确。 易错警示
(1)含有细胞壁的生物有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大多数原核生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2)细胞壁的特点:全透性。
能力提升练
1.D 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决定了细胞膜的功能特性,人、鼠细胞膜的功能不同,因此两种细胞膜上蛋白质不相同,A错误;若将细胞放在20 ℃条件下,细胞融合速度变慢,B错误;科学家通过人鼠细胞融合这一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构建了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C错误;由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用激光照射使某一区域内的荧光消失,一段时间后该区域荧光可能会逐渐恢复,D正确。
2.A 维生素D为脂溶性小分子,可优先通过细胞膜扩散到细胞内部,这与Z磷脂有关,B错误;细胞膜会被蛋白酶分解,说明组成细胞膜的物质中有Y蛋白质,C错误;构成细胞膜的大多数蛋白质、磷脂都可以移动,D错误。
3.D 鉴别细胞膜的内外侧可依据①糖蛋白,①糖蛋白只分布在细胞膜的外侧,A正确;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通常细胞膜功能越多,②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B正确;③为磷脂分子的尾部,具有疏水性,④为磷脂分子的头部,具有亲水性,C正确;⑤为胆固醇,对磷脂分子的活动具有双重调节作用,D错误。
4.A 脂质体与靶细胞融合依赖于膜的流动性,A错误; 磷脂分子具有亲水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图a中药物在脂质体内部,说明是能在水中结晶或溶解的药物,B正确;细胞膜信息交流的功能与膜蛋白有关,可在脂质体“膜”上镶嵌某种蛋白质,使脂质体与特定细胞起作用,C正确;图b中药物不亲水,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是脂溶性药物,D正确。
5.C 新型冠状病毒外包膜主要来源于宿主细胞膜,因此其成分与宿主细胞膜相似,其基本支架为磷脂双分子层,A正确;新型冠状病毒的糖蛋白S可以与人体某些细胞表面的蛋白ACE2结合,使病毒的包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进而侵入宿主细胞,故新型冠状病毒进入细胞的过程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B正确;高温变性不会使蛋白质肽键断裂,故高温变性的蛋白质能够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C错误;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结合过程不能体现细胞膜可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正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