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3.11 短文二篇 同步练习(培优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3.11 短文二篇 同步练习(培优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6 07:37:29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3.11 短文二篇 同步练习(培优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
B.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ǔ)其奇(qí)者。
C.怀民亦未寝(qǐn),相(xiāng)与步于中庭。
D.晓雾将歇(xiē),猿鸟乱鸣;夕日欲颓(tuí),沉鳞竞跃。
2.下列划线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晓雾将歇 B.夕日欲颓 C.但少闲人 D.猿鸟乱鸣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属引凄异 引:延长(郦道元《三峡》)
B.晓雾将歇 歇:消散(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C.互相轩邈 轩:远(是均《与朱元思书》)
D.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起(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4.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译: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郦道元《三峡》)
B.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译:夕阳已经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C.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译: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享乐之中可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译: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
5.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中藻、荇/交横 B.实是/欲界之仙都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6.下列对《答谢中书书》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在写景时运用了多种视觉相结合的手法,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两岸石壁”“青林翠竹”,再平视“清流见底”。
B.本文在写景时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方法,“晓雾将歇”是静景,“猿鸟乱鸣”“沉鳞竞跃”是动景。
C.本文借书信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和能够与古今山水知音比肩的得意之感。
D.本文作者在书信中描山画水,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7.(2022八上·乐陵月考)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消息的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部分,背景和结语则有时暗含在主体里面,有时可以省略。
B.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此外,也有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
C.《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土。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D.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认为“古人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极大地肯定了北魏历史学家郦道元所撰《水经注》在古代游记散文的发展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8.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游记,状写名山大川,惊湍飞瀑,晴湖雪巘,乃至亭台池榭,美不胜收。
②因此,游记小品,是最具个人风采的美文。
③游记小品,堪称文苑奇葩。
④陶弘景在南朝游记小品名作《答谢中书书》中云:“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⑤小品,独抒性灵,信笔挥洒,自由书写,文极简洁而意味隽永,情思摇曳,韵趣天然。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①⑤② C.⑤③④①② D.⑤①③④②
二、语言表达
9.苏轼被贬,心中忧郁,月夜游寺正是他排遣抑郁心情的具体行为。为此,有同学根据《记承天寺夜游》的写作背景及内容拟写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对出下联。
上联:月色懂人心潜窗入户
下联:   
10.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篇,原文是:“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在四川的峨眉山有一副化咏这个内涵的楹联:“刚日读史柔日读经,____________。”(古人把单日称为刚日,双日称为柔日)。我们把这些话引在一起来看,就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句话,其实这是用一种“道法自然”的方式来解释“仁”和“智”的内涵,就是用有形的方式来表达叙述无形的内涵。
材料二
遇见山水,你会身似行云流水,心如皓月清风,得到清静自在。南北朝有谢灵运“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的风韵秀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有白朴“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的赏心悦目;明有杨慎“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谈笑洒脱。
(1)阅读材料一,请将对联补充完整。
(2)阅读材料二,仿照画线句子补写句子。
三、填空题
11.文学常识填空。
(1)《答谢中书书》作者是南朝齐梁时思想家   。
(2)《记承天寺夜游》作者是   ,字子瞻,号   ,是   朝的文学家。他与父亲   、弟弟   合称“三苏”,都被列入“   ”之中。
(3)从思想感情看,《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这两篇文章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与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中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   ”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最则堪称隐居的“   ”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12.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
四、综合题
13.比较本课的两篇文章,完成下面的填空
(1)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   ,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
(2)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   ”之美,乙文描写了“   ”之美。但这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答谢中书书》一文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   ”一句中。
(3)《答谢中书书》一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对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   ”和“   ”。 ;《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写景的名句是“   ”。
14.文学常识填空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   ,字通明,号   。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   。
(2)《答谢中书书》结尾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康乐”指   的   ,作者引出这位诗人,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3)根据原文按要求填空。
①《答谢中书书》总领全文景观的句子是:   。
②《答谢中书书》文中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    。
③《答谢中书书》用简洁的语言描绘高山流水的语句是:   。
④《答谢中书书》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表达作者清高的句子是:   。
⑤《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而又惆怅悲凉的心境的句子是:   
⑥《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处处扣住“月”字来写,其中正面描写月的句子是   ,侧面描写月的句子是   。
五、文言文阅读
(2022八上·巩义期末)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①,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②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余)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③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④。”是日,剧饮而归。
(苏轼《游沙湖》)
注:①相田:看田地的好坏。②庞安常:宋代蕲水人,世代从医,颇有名气。③王逸少: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④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因为年老就唱起“黄鸡催晓”、朱颜已逝那种消极悲观的歌曲。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解衣欲睡 随心所欲 欲擒故纵
B.月色入户 家喻户晓 夜不闭户
C.念无与为乐者 念念不忘 一念之差
D.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异乎寻常 寻根究底
16.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无一字写月却处处写月,被世人称之为写月的传神之笔,请自选角度赏析。
18.散文家梁衡曾经在文章中写道:“在他(苏轼)的一生中,无论得意与失意,他都不愁眉苦脸,他总能从困苦中找到乐趣。”请你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说说苏轼“从困苦中找到乐趣”的旷达在两段文字中分别是如何体现的。
比较阅读语段一和语段二,完成小题。
【语段一】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语段二】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9.下列各句子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晓雾将歇 歇:消散
B.夕日欲颓 颓:坠落
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参与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是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1.阅读语段二,结合作者的生平,谈谈你对“闲人”的理解。
22.语段一和语段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CD无误;B.“与”应读y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字音,生僻字、多音字、形似字容易读错。多音字有时会因为作动词和作名词的不同,读音也不同。形似字要按照意义的不同,读音也不一样。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声调、韵母是否正确。没有把握的可以用排除法,省时省力。
2.【答案】D
【知识点】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鸣”古今义均为“叫”的意思。
A项,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B项,古义:坠落。今义:衰败。
C项,古义:只是。今义:但是。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字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方面归类,考纲中规定的常见文言虚词,如“之”“以”“而”等可分别归纳记忆。解答此类题目时,如遇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法,结合语境,分析比较,做出选择。
3.【答案】C
【知识点】记承天寺夜游;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C. “轩:远”错误。轩:形容词用作动词,向高处。句意: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道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思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确定这个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考查范围往往锁定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方面。
4.【答案】B
【知识点】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 ACD.正确。
B.有误;欲,将要;正确的翻译为: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跃出水面。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5.【答案】A
【知识点】停顿与节奏;文言文断句
【解析】【分析】A.正确的停顿应为:水中/藻、荇交横。
故答案为:A。
【点评】 该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言句式的断句问题。对文言文断句,最基本的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所以,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切忌一边看一边点,这很可能产生误读、曲解。
6.【答案】A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解析】【分析】A.有误,应为再俯瞰“清流见底”,再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7.【答案】D
【知识点】诗歌文学常识;记承天寺夜游;新闻常识;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ABC正确。
A.郦道元是北魏地理学家。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与文化常识。文化常识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
8.【答案】B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答题时先找出本段中的总领句——“游记小品,堪称文苑奇葩”;再根据前后照应关系,“南朝游记小品名作”扣住“文苑奇葩”,故第④句应紧跟其后,同时“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领起第①⑤句(两句分别对应“游记”“小品”);第②句为总结句,应置于结尾处。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连贯句子的能力和逻辑能力。做这样的题,既要考虑到所给的多个句子之间的内容及逻辑联系,又必须结合已经给出的语言环境。具体方法是①找中心句,一个语段,一般都是围绕这一个中心来安排的;②梳理思路,总体上看,句子之间有相并关系,相承关系和相属关系,从局部看:有承接、解说、对比、递进、因果、转折等关系等;③抓关键词,调整句子的顺序还可借助“首先”“其次”“换句话说等。
9.【答案】(示例)谪人共婵娟遣忧逐愁
【知识点】诗歌对联
【解析】【分析】答题时,可以根据对联的基本要求,结合课文内容及写作背景拟写,宽对即可。如:闲人知情意修身清心。
故答案为:(示例)谪人共婵娟遣忧逐愁
【点评】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对联要注意以下几组要求:第一,上下联字数要相等。第二,上下联词组要相同,词性要一致。第三,上下联平仄要相调。第四,切忌合掌。
10.【答案】(1)(示例)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2)(示例)唐有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逸天性。宋有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晴光雨色
【知识点】诗歌对联;句子仿写
【解析】【分析】(1)答题时,可以根据材料内容,结合对联“―—相对”的特点,提取材料中的关键词作答即可。注意必须围绕“仁”和“智”来写。
(2)答题时,可以仿照句式特点,按照“朝代+诗人姓名+两句诗+内涵”的形式作答即可。注意其中的朝代顺序。示例:唐有孟浩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悠闲田园;宋有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离别冷落。注意所写诗句要和山水有关。
故答案为:⑴ (示例)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⑵ (示例)唐有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逸天性。宋有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晴光雨色。
【点评】(1)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拟写对联的要求是:①字数相等,断句一致。②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③位置相同,词性相对。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④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2)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解答“仿写”题要四注意:①话题:是沿用原来话题,还是变换话题。②修辞:题干对修辞有无限制,例句使用了何种修辞。③句式:主要审清例句是单句还是复句,如果是复句,属何种复句,仿写句子要与例句尽最大可能保持一致。④内容:例句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有何内在联系,这对仿写句的内容隐含了哪些要求。如果是仿写语段的某一部分,续写语段,那就要求仿写句不仅要与被仿写部分在句式结构、思想内容等。
11.【答案】(1)陶弘景
(2)苏轼;东坡居士;宋(北宋);苏洵;苏辙;唐宋八大家
(3)闲;仙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依据学习的积累作答。
故答案为:⑴ 陶弘景 ⑵ 苏轼 ; 东坡居士 ; 宋(北宋) ; 苏洵 ; 苏辙 ; 唐宋八大家 ⑶ 闲 ; 仙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12.【答案】(1)借代
(2)比喻
(3)反问
【知识点】比喻;反问;借代
【解析】【分析】(1)“鳞”指代鱼,这句话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2)句意:(月光照在)庭院地面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藻,荇菜纵横交错,大概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由此可知,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句意: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由此可知,这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⑴借代;⑵比喻;⑶反问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常用修辞手法的能力。学生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常用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对比、反语等,答题时要结合语言环境判断使用的修辞手法。
13.【答案】(1)描写;议论抒情
(2)山川;月色;热爱自然,沉醉山水的思想感情;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
(3)猿鸟乱鸣;沉鳞竞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议论;描写;抒情
【解析】【分析】本题要注意根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点筛选符合要求的句子即可,比如:①总领全文景观的句子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②文中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③用简洁的语言描绘高山流水的语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④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表达作者清高的句子是: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故答案为:⑴1、描写2、议论抒情⑵1、山川2、月色3、热爱自然,沉醉山水的思想感情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⑶1、猿鸟乱鸣2、沉鳞竞跃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表达方式的理解能力。要求考生在平时掌握常见的表达方式,结合对文章的理解进行分析判断。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求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题干的提示进行作答,注意对关键语的把握。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重点语句的把握能力。要求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意思,结合题干的要求,抓关键语,注意对题意的理解。
14.【答案】(1)陶弘景;华阳隐居;信
(2)南朝;谢灵运;作者能与诗人一样欣赏到山川美丽的景色,自豪之情跃然纸上。
(3)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月色入户;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知识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作家作品;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分析】⑴重要的作家作品文学常识要熟记。第二个“书”是信的意思。⑵康乐指的是谢灵运,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从中发现无限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3)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考生要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结合题干的语文,抓关键语句作答。
故答案为:⑴1、陶弘景2、华阳隐居3、信⑵1、南朝2、谢灵运3、作者能与诗人一样欣赏到山川美丽的景色,自豪之情跃然纸上。⑶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②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③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④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⑤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⑥月色入户⑦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加工厂提的关键在于平时对课本注释及经典作品的识记和积累。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抓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进行分析理解。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关键语的识记能力。要求考生根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点选择诗句,注意对古文的理解,选择恰当的句子中的。
【答案】15.A
16.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17.示例:动静结合,“积水空明”给人以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则具有动态美,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也可从比喻修辞、正、侧描写等角度赏析。)
18.【甲】文苏轼贬谪到黄州,无事可做,但是他借欣赏清幽的月色来排遣心中的郁闷:【乙】文苏轼在贬谪黄州期间,生活并不平顺,但是能与友人相约游湖,并且还写下“休将白发唱黄鸡”这样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旷达的词句。
【知识点】记承天寺夜游;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的掌握情况。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这样一种语言现象。一词多义是语言的普遍现象,是词义演变的结果。做题时需要在理解词语基本意思的基础上,结合句子具体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中重点句子的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常考题。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能力。这类题型,先要读懂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再结合主题和写作背景等去理解重点句子。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这类题型,先要读懂文章的内容,再结合重点句子和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参考译文】
【乙译文】
离黄州东南三十里是沙湖,又叫螺蛳店。我在那里买了田地,因为去查田地的好坏,得了病。听说麻桥人庞安常善于医病,但是耳朵聋,就去他那里看病。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明超过一般人,我用纸写字给他看,写不了儿个,他就能够懂得我的意思。我和他开玩笑说:“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俩都是当代的怪人。”
病好之后,我和他一同去游览清泉寺。清泉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左右。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池,池水很香很甜,下方靠近兰溪,溪水倒向西流。我因此作了一首诗歌:“山下兰芽儿,短短的,浸在溪水里,松林里沙子路上好干净,没有污泥。傍晚的雨潇潇下,子规鸟正在鸣啼。谁说人老了就不可能再青春年少呢?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在晚年的时光中不要只是去感慨时光易逝。”这一天,我们喝得痛快了才回去。
15.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想要,准备/想要/想要;
B.门/每户/门;
C.想到,考虑到/思念/念头;
D.寻找/平常/寻求;
故答案为:A
16.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关键字词:但,只,仅仅。闲人:闲散的人。耳:同“尔”,语气词,罢了。
故答案为: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17.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句意: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大概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从修辞的角度来看,把皎洁的月光比作积水,这是比喻。把竹子和柏树比作水草,这也是比喻;
从描写的角度来看,“积水空明”是对月光的正面描写。直接表现了月光的皎洁澄澈,“藻、荇交横”对是月光的侧面描写。通过写竹子与柏树的影子,从侧面表现了月光的皎洁澄澈;
从动静结合的角度来看,月光是静态描写,将月光比作积水,表现了月光的静谧之美。“藻、荇交横”运用比喻,表现了竹子与柏树在月光中的倒影的摇曳之 ;
多种表现手法综合运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作者被贬黄州,却能随缘自适,悠然自得,表现了他超凡脱俗的雅趣和乐观豁达。
故答案为:示例:动静结合,“积水空明”给人以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则具有动态美,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也可从比喻修辞、正、侧描写等角度赏析。)
18.本题考查分析理解作者的情感。
结果作品的背景可知,苏轼贬谪到黄州团练副使,有职无权,壮志难酬,生活也不太平顺。但他在作品中表现出的情感并不是宣泄情绪,而表现出豁达乐观。甲文中作者对月色的描写,突出心情的闲适,而乙文中的“休将白发唱黄鸡”一句更是老当益壮,表达了自强不息的旷达情怀。
故答案为:【甲】文苏轼贬谪到黄州,无事可做,但是他借欣赏清幽的月色来排遣心中的郁闷:【乙】文苏轼在贬谪黄州期间,生活并不平顺,但是能与友人相约游湖,并且还写下“休将白发唱黄鸡”这样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旷达的词句。
【答案】19.C
20.①夕阳将要落山,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②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21.“闲人”既指二人的政治处境,作为贬谪之人,无职无权,清闲无比,内心悲凉无可诉说,含有自嘲、自慰之意。又指夜游的心境,空灵自在,悠游自如,颇有自许的意味,表现了达观的生活态度。
22.语段一:表达了对谢灵运的钦慕之情;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川景色的无动于衷;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自许,期与谢公比美溢于言表。语段二:作者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道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思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确定这个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考查范围往往锁定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方面。
(2)本道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的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解答本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翻译的方法谨记“六字诀”:留、换、调、删、补、变。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提炼即可。
(4)本道题考查对文言文的内容理解和情感分析。技巧有以下:①认真审读题干,寻找相应区域。②理清作者思路,划分文章层次。③根据实情,准确表述。
19.C.句意: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故答案为:C
20.①颓,坠落;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竞相跳跃。
②如,好像;空明,形容水的澄澈;盖,大概是。
故答案为:①夕阳将要落山,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②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21.结合语段二的写作背景,此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逮捕入狱。十二月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张怀民:苏轼的朋友,元丰六年也被贬到黄州,寓居承天寺。“闲人”一词,指二人的政治处境,有职无权,十分清闲,包含了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苏轼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正因为清闲才能欣赏到月光至美,竹影至丽的月景,心境空灵自在,悠游自如。既含有自嘲自慰之意——不能修身治平,只能夜游赏月;又颇有自许的意味——此等美景,如果不是我们两个富有雅趣之人欣赏,岂不浪费?这又表现出一种达观的态度。将人生的挫折化为审美的机缘。
故答案为:“闲人”既指二人的政治处境,作为贬谪之人,无职无权,清闲无比,内心悲凉无可诉说,含有自嘲、自慰之意。又指夜游的心境,空灵自在,悠游自如,颇有自许的意味,表现了达观的生活态度。
22.语段一: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文章先描绘看到的山川美景,然后抒情,结合“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句,这句话的意思是: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内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容景色了。是说谢灵运陶情怡乐于这美妙的山水之中,表达了对谢灵运的钦慕之情,也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同时,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语段二:《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虽感慨身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胸怀。
故答案为:语段一:表达了对谢灵运的钦慕之情;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川景色的无动于衷;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自许,期与谢公比美溢于言表。语段二:作者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1 / 1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3.11 短文二篇 同步练习(培优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
B.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ǔ)其奇(qí)者。
C.怀民亦未寝(qǐn),相(xiāng)与步于中庭。
D.晓雾将歇(xiē),猿鸟乱鸣;夕日欲颓(tuí),沉鳞竞跃。
【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CD无误;B.“与”应读y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字音,生僻字、多音字、形似字容易读错。多音字有时会因为作动词和作名词的不同,读音也不同。形似字要按照意义的不同,读音也不一样。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声调、韵母是否正确。没有把握的可以用排除法,省时省力。
2.下列划线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晓雾将歇 B.夕日欲颓 C.但少闲人 D.猿鸟乱鸣
【答案】D
【知识点】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鸣”古今义均为“叫”的意思。
A项,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B项,古义:坠落。今义:衰败。
C项,古义:只是。今义:但是。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字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方面归类,考纲中规定的常见文言虚词,如“之”“以”“而”等可分别归纳记忆。解答此类题目时,如遇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法,结合语境,分析比较,做出选择。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属引凄异 引:延长(郦道元《三峡》)
B.晓雾将歇 歇:消散(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C.互相轩邈 轩:远(是均《与朱元思书》)
D.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起(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答案】C
【知识点】记承天寺夜游;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C. “轩:远”错误。轩:形容词用作动词,向高处。句意: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道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思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确定这个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考查范围往往锁定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方面。
4.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译: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郦道元《三峡》)
B.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译:夕阳已经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C.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译: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享乐之中可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译: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
【答案】B
【知识点】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 ACD.正确。
B.有误;欲,将要;正确的翻译为: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跃出水面。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5.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中藻、荇/交横 B.实是/欲界之仙都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答案】A
【知识点】停顿与节奏;文言文断句
【解析】【分析】A.正确的停顿应为:水中/藻、荇交横。
故答案为:A。
【点评】 该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言句式的断句问题。对文言文断句,最基本的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所以,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切忌一边看一边点,这很可能产生误读、曲解。
6.下列对《答谢中书书》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在写景时运用了多种视觉相结合的手法,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两岸石壁”“青林翠竹”,再平视“清流见底”。
B.本文在写景时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方法,“晓雾将歇”是静景,“猿鸟乱鸣”“沉鳞竞跃”是动景。
C.本文借书信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和能够与古今山水知音比肩的得意之感。
D.本文作者在书信中描山画水,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答案】A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解析】【分析】A.有误,应为再俯瞰“清流见底”,再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7.(2022八上·乐陵月考)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消息的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部分,背景和结语则有时暗含在主体里面,有时可以省略。
B.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此外,也有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
C.《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土。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D.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认为“古人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极大地肯定了北魏历史学家郦道元所撰《水经注》在古代游记散文的发展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答案】D
【知识点】诗歌文学常识;记承天寺夜游;新闻常识;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ABC正确。
A.郦道元是北魏地理学家。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与文化常识。文化常识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
8.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游记,状写名山大川,惊湍飞瀑,晴湖雪巘,乃至亭台池榭,美不胜收。
②因此,游记小品,是最具个人风采的美文。
③游记小品,堪称文苑奇葩。
④陶弘景在南朝游记小品名作《答谢中书书》中云:“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⑤小品,独抒性灵,信笔挥洒,自由书写,文极简洁而意味隽永,情思摇曳,韵趣天然。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①⑤② C.⑤③④①② D.⑤①③④②
【答案】B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答题时先找出本段中的总领句——“游记小品,堪称文苑奇葩”;再根据前后照应关系,“南朝游记小品名作”扣住“文苑奇葩”,故第④句应紧跟其后,同时“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领起第①⑤句(两句分别对应“游记”“小品”);第②句为总结句,应置于结尾处。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连贯句子的能力和逻辑能力。做这样的题,既要考虑到所给的多个句子之间的内容及逻辑联系,又必须结合已经给出的语言环境。具体方法是①找中心句,一个语段,一般都是围绕这一个中心来安排的;②梳理思路,总体上看,句子之间有相并关系,相承关系和相属关系,从局部看:有承接、解说、对比、递进、因果、转折等关系等;③抓关键词,调整句子的顺序还可借助“首先”“其次”“换句话说等。
二、语言表达
9.苏轼被贬,心中忧郁,月夜游寺正是他排遣抑郁心情的具体行为。为此,有同学根据《记承天寺夜游》的写作背景及内容拟写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对出下联。
上联:月色懂人心潜窗入户
下联:   
【答案】(示例)谪人共婵娟遣忧逐愁
【知识点】诗歌对联
【解析】【分析】答题时,可以根据对联的基本要求,结合课文内容及写作背景拟写,宽对即可。如:闲人知情意修身清心。
故答案为:(示例)谪人共婵娟遣忧逐愁
【点评】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对联要注意以下几组要求:第一,上下联字数要相等。第二,上下联词组要相同,词性要一致。第三,上下联平仄要相调。第四,切忌合掌。
10.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篇,原文是:“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在四川的峨眉山有一副化咏这个内涵的楹联:“刚日读史柔日读经,____________。”(古人把单日称为刚日,双日称为柔日)。我们把这些话引在一起来看,就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句话,其实这是用一种“道法自然”的方式来解释“仁”和“智”的内涵,就是用有形的方式来表达叙述无形的内涵。
材料二
遇见山水,你会身似行云流水,心如皓月清风,得到清静自在。南北朝有谢灵运“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的风韵秀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有白朴“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的赏心悦目;明有杨慎“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谈笑洒脱。
(1)阅读材料一,请将对联补充完整。
(2)阅读材料二,仿照画线句子补写句子。
【答案】(1)(示例)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2)(示例)唐有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逸天性。宋有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晴光雨色
【知识点】诗歌对联;句子仿写
【解析】【分析】(1)答题时,可以根据材料内容,结合对联“―—相对”的特点,提取材料中的关键词作答即可。注意必须围绕“仁”和“智”来写。
(2)答题时,可以仿照句式特点,按照“朝代+诗人姓名+两句诗+内涵”的形式作答即可。注意其中的朝代顺序。示例:唐有孟浩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悠闲田园;宋有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离别冷落。注意所写诗句要和山水有关。
故答案为:⑴ (示例)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⑵ (示例)唐有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逸天性。宋有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晴光雨色。
【点评】(1)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拟写对联的要求是:①字数相等,断句一致。②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③位置相同,词性相对。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④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2)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解答“仿写”题要四注意:①话题:是沿用原来话题,还是变换话题。②修辞:题干对修辞有无限制,例句使用了何种修辞。③句式:主要审清例句是单句还是复句,如果是复句,属何种复句,仿写句子要与例句尽最大可能保持一致。④内容:例句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有何内在联系,这对仿写句的内容隐含了哪些要求。如果是仿写语段的某一部分,续写语段,那就要求仿写句不仅要与被仿写部分在句式结构、思想内容等。
三、填空题
11.文学常识填空。
(1)《答谢中书书》作者是南朝齐梁时思想家   。
(2)《记承天寺夜游》作者是   ,字子瞻,号   ,是   朝的文学家。他与父亲   、弟弟   合称“三苏”,都被列入“   ”之中。
(3)从思想感情看,《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这两篇文章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与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中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   ”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最则堪称隐居的“   ”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答案】(1)陶弘景
(2)苏轼;东坡居士;宋(北宋);苏洵;苏辙;唐宋八大家
(3)闲;仙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依据学习的积累作答。
故答案为:⑴ 陶弘景 ⑵ 苏轼 ; 东坡居士 ; 宋(北宋) ; 苏洵 ; 苏辙 ; 唐宋八大家 ⑶ 闲 ; 仙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12.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
【答案】(1)借代
(2)比喻
(3)反问
【知识点】比喻;反问;借代
【解析】【分析】(1)“鳞”指代鱼,这句话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2)句意:(月光照在)庭院地面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藻,荇菜纵横交错,大概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由此可知,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句意: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由此可知,这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⑴借代;⑵比喻;⑶反问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常用修辞手法的能力。学生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常用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对比、反语等,答题时要结合语言环境判断使用的修辞手法。
四、综合题
13.比较本课的两篇文章,完成下面的填空
(1)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   ,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
(2)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   ”之美,乙文描写了“   ”之美。但这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答谢中书书》一文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   ”一句中。
(3)《答谢中书书》一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对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   ”和“   ”。 ;《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写景的名句是“   ”。
【答案】(1)描写;议论抒情
(2)山川;月色;热爱自然,沉醉山水的思想感情;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
(3)猿鸟乱鸣;沉鳞竞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议论;描写;抒情
【解析】【分析】本题要注意根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点筛选符合要求的句子即可,比如:①总领全文景观的句子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②文中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③用简洁的语言描绘高山流水的语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④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表达作者清高的句子是: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故答案为:⑴1、描写2、议论抒情⑵1、山川2、月色3、热爱自然,沉醉山水的思想感情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⑶1、猿鸟乱鸣2、沉鳞竞跃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表达方式的理解能力。要求考生在平时掌握常见的表达方式,结合对文章的理解进行分析判断。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求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题干的提示进行作答,注意对关键语的把握。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重点语句的把握能力。要求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意思,结合题干的要求,抓关键语,注意对题意的理解。
14.文学常识填空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   ,字通明,号   。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   。
(2)《答谢中书书》结尾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康乐”指   的   ,作者引出这位诗人,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3)根据原文按要求填空。
①《答谢中书书》总领全文景观的句子是:   。
②《答谢中书书》文中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    。
③《答谢中书书》用简洁的语言描绘高山流水的语句是:   。
④《答谢中书书》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表达作者清高的句子是:   。
⑤《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而又惆怅悲凉的心境的句子是:   
⑥《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处处扣住“月”字来写,其中正面描写月的句子是   ,侧面描写月的句子是   。
【答案】(1)陶弘景;华阳隐居;信
(2)南朝;谢灵运;作者能与诗人一样欣赏到山川美丽的景色,自豪之情跃然纸上。
(3)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月色入户;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知识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作家作品;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分析】⑴重要的作家作品文学常识要熟记。第二个“书”是信的意思。⑵康乐指的是谢灵运,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从中发现无限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3)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考生要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结合题干的语文,抓关键语句作答。
故答案为:⑴1、陶弘景2、华阳隐居3、信⑵1、南朝2、谢灵运3、作者能与诗人一样欣赏到山川美丽的景色,自豪之情跃然纸上。⑶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②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③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④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⑤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⑥月色入户⑦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加工厂提的关键在于平时对课本注释及经典作品的识记和积累。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抓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进行分析理解。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关键语的识记能力。要求考生根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点选择诗句,注意对古文的理解,选择恰当的句子中的。
五、文言文阅读
(2022八上·巩义期末)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①,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②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余)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③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④。”是日,剧饮而归。
(苏轼《游沙湖》)
注:①相田:看田地的好坏。②庞安常:宋代蕲水人,世代从医,颇有名气。③王逸少: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④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因为年老就唱起“黄鸡催晓”、朱颜已逝那种消极悲观的歌曲。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解衣欲睡 随心所欲 欲擒故纵
B.月色入户 家喻户晓 夜不闭户
C.念无与为乐者 念念不忘 一念之差
D.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异乎寻常 寻根究底
16.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无一字写月却处处写月,被世人称之为写月的传神之笔,请自选角度赏析。
18.散文家梁衡曾经在文章中写道:“在他(苏轼)的一生中,无论得意与失意,他都不愁眉苦脸,他总能从困苦中找到乐趣。”请你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说说苏轼“从困苦中找到乐趣”的旷达在两段文字中分别是如何体现的。
【答案】15.A
16.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17.示例:动静结合,“积水空明”给人以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则具有动态美,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也可从比喻修辞、正、侧描写等角度赏析。)
18.【甲】文苏轼贬谪到黄州,无事可做,但是他借欣赏清幽的月色来排遣心中的郁闷:【乙】文苏轼在贬谪黄州期间,生活并不平顺,但是能与友人相约游湖,并且还写下“休将白发唱黄鸡”这样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旷达的词句。
【知识点】记承天寺夜游;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的掌握情况。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这样一种语言现象。一词多义是语言的普遍现象,是词义演变的结果。做题时需要在理解词语基本意思的基础上,结合句子具体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中重点句子的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常考题。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能力。这类题型,先要读懂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再结合主题和写作背景等去理解重点句子。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这类题型,先要读懂文章的内容,再结合重点句子和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参考译文】
【乙译文】
离黄州东南三十里是沙湖,又叫螺蛳店。我在那里买了田地,因为去查田地的好坏,得了病。听说麻桥人庞安常善于医病,但是耳朵聋,就去他那里看病。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明超过一般人,我用纸写字给他看,写不了儿个,他就能够懂得我的意思。我和他开玩笑说:“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俩都是当代的怪人。”
病好之后,我和他一同去游览清泉寺。清泉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左右。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池,池水很香很甜,下方靠近兰溪,溪水倒向西流。我因此作了一首诗歌:“山下兰芽儿,短短的,浸在溪水里,松林里沙子路上好干净,没有污泥。傍晚的雨潇潇下,子规鸟正在鸣啼。谁说人老了就不可能再青春年少呢?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在晚年的时光中不要只是去感慨时光易逝。”这一天,我们喝得痛快了才回去。
15.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想要,准备/想要/想要;
B.门/每户/门;
C.想到,考虑到/思念/念头;
D.寻找/平常/寻求;
故答案为:A
16.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关键字词:但,只,仅仅。闲人:闲散的人。耳:同“尔”,语气词,罢了。
故答案为: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17.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句意: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大概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从修辞的角度来看,把皎洁的月光比作积水,这是比喻。把竹子和柏树比作水草,这也是比喻;
从描写的角度来看,“积水空明”是对月光的正面描写。直接表现了月光的皎洁澄澈,“藻、荇交横”对是月光的侧面描写。通过写竹子与柏树的影子,从侧面表现了月光的皎洁澄澈;
从动静结合的角度来看,月光是静态描写,将月光比作积水,表现了月光的静谧之美。“藻、荇交横”运用比喻,表现了竹子与柏树在月光中的倒影的摇曳之 ;
多种表现手法综合运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作者被贬黄州,却能随缘自适,悠然自得,表现了他超凡脱俗的雅趣和乐观豁达。
故答案为:示例:动静结合,“积水空明”给人以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则具有动态美,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也可从比喻修辞、正、侧描写等角度赏析。)
18.本题考查分析理解作者的情感。
结果作品的背景可知,苏轼贬谪到黄州团练副使,有职无权,壮志难酬,生活也不太平顺。但他在作品中表现出的情感并不是宣泄情绪,而表现出豁达乐观。甲文中作者对月色的描写,突出心情的闲适,而乙文中的“休将白发唱黄鸡”一句更是老当益壮,表达了自强不息的旷达情怀。
故答案为:【甲】文苏轼贬谪到黄州,无事可做,但是他借欣赏清幽的月色来排遣心中的郁闷:【乙】文苏轼在贬谪黄州期间,生活并不平顺,但是能与友人相约游湖,并且还写下“休将白发唱黄鸡”这样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旷达的词句。
比较阅读语段一和语段二,完成小题。
【语段一】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语段二】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9.下列各句子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晓雾将歇 歇:消散
B.夕日欲颓 颓:坠落
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参与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是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1.阅读语段二,结合作者的生平,谈谈你对“闲人”的理解。
22.语段一和语段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答案】19.C
20.①夕阳将要落山,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②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21.“闲人”既指二人的政治处境,作为贬谪之人,无职无权,清闲无比,内心悲凉无可诉说,含有自嘲、自慰之意。又指夜游的心境,空灵自在,悠游自如,颇有自许的意味,表现了达观的生活态度。
22.语段一:表达了对谢灵运的钦慕之情;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川景色的无动于衷;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自许,期与谢公比美溢于言表。语段二:作者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道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思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确定这个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考查范围往往锁定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方面。
(2)本道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的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解答本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翻译的方法谨记“六字诀”:留、换、调、删、补、变。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提炼即可。
(4)本道题考查对文言文的内容理解和情感分析。技巧有以下:①认真审读题干,寻找相应区域。②理清作者思路,划分文章层次。③根据实情,准确表述。
19.C.句意: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故答案为:C
20.①颓,坠落;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竞相跳跃。
②如,好像;空明,形容水的澄澈;盖,大概是。
故答案为:①夕阳将要落山,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②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21.结合语段二的写作背景,此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逮捕入狱。十二月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张怀民:苏轼的朋友,元丰六年也被贬到黄州,寓居承天寺。“闲人”一词,指二人的政治处境,有职无权,十分清闲,包含了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苏轼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正因为清闲才能欣赏到月光至美,竹影至丽的月景,心境空灵自在,悠游自如。既含有自嘲自慰之意——不能修身治平,只能夜游赏月;又颇有自许的意味——此等美景,如果不是我们两个富有雅趣之人欣赏,岂不浪费?这又表现出一种达观的态度。将人生的挫折化为审美的机缘。
故答案为:“闲人”既指二人的政治处境,作为贬谪之人,无职无权,清闲无比,内心悲凉无可诉说,含有自嘲、自慰之意。又指夜游的心境,空灵自在,悠游自如,颇有自许的意味,表现了达观的生活态度。
22.语段一: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文章先描绘看到的山川美景,然后抒情,结合“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句,这句话的意思是: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内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容景色了。是说谢灵运陶情怡乐于这美妙的山水之中,表达了对谢灵运的钦慕之情,也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同时,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语段二:《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虽感慨身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胸怀。
故答案为:语段一:表达了对谢灵运的钦慕之情;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川景色的无动于衷;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自许,期与谢公比美溢于言表。语段二:作者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