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3.12 与朱元思书 同步练习(培优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3.12 与朱元思书 同步练习(培优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6 07:45:06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3.12 与朱元思书 同步练习(培优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缥碧(piāo)  急湍(tuān)  泠泠(líng)  皆生寒树(jiē)
B.窥谷(guī) 鸢飞(yuān) 轩邈(miǎo) 直视无碍(ài)
C.经纶(lún) 嘤嘤(yīng) 俱净(jǜ) 猛浪若奔(bēn)
D.独绝(jué) 飘荡(dàng) 戾天(lì) 横柯上蔽(kē)
2.下列对加点词活用现象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任意东西(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东或向西)
B.互相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C.横柯上蔽(名词用作状语,在上边)
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名词用作动词,飞奔)
3.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C.蝉则千转不穷 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4.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
B.千丈见底
有时见日
C.一百许里
猿则百叫无绝
D.直视无碍
争高直指
5.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烟/倶净,天山/共色 B.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6.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富春江昔日为杭州至严州、金华的通航要道,船至桐庐七里泷,因滩多流急,航行需借风力或人工拉纤而行。____如今,因富春江水库的修建,这一带水深江阔,碧波粼粼,两岸群峰壁立。当地在此开发了“七里扬帆”的旅游项目。一叶扁舟,点点白帆,穿行在如诗如画的江面上,还有谁人不陶醉!
①古语说“七里滩头,有风七里,无风七十里”,“七里扬帆”由此得名。
②旧时舟楫经过都要在钓台下游等候东风。
③倘若无风,得靠人工拉纤,显得路途遥远,仿佛七十里。
④东风一起,千帆竞发,艄公号子响彻云霄,长滩瞬息可过,仿佛仅七里。
A.①④③② B.①②④③ C.②④③① D.②③①④
7.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出自作者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作者在文中生动描绘了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厌弃尘俗、寄情山水的思想情感。
B.本文是一篇骈体文,语言生动晓畅,句式整齐而有变化,写景精美,读来很有韵味。
C.本文构思精巧,开头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对富春江风光进行高度概括和赞叹,作为“文眼”统领全篇。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写的是作者的所见所感,烘托了富春江山水景物的魅力。
8.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句从大处着笔,勾勒出富春江这幅山水画卷的整体气象。
B.文中通过写水的“缥碧”、“直视无碍”、“急湍”这三个特点来表现富春江水之“异”。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出富春江山水巨大的诱人魅力,令人陶醉其中,流连不已。
D.文章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感。
二、填空题
9.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2)急湍甚箭         
(3)负势竞上               
(4)横柯上蔽              
10.文学常识填空。
(1)《与朱元思书》是   (朝代)文学家    (作者)所著的一篇山水小品,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
(2)根据《与朱元思书》一文填空。
①文中“   ,   ”高度概括了山水特点。
②作者登舟纵目的总体感受是:“   ,   ”。
③“   ,   ,   ,   ,   ,   ”写出了“山”之奇。
④文中“   ,   ”两句与“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几句同是写水流湍急,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语言表达
1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12.仿照下列画线的句子进行续写。
山虽无言,然非无声。那飞流直下的瀑布,是它愤怒的吼叫;   ,   ;   ,   。
四、综合题
13.在吴均的笔下,我们一起领略了富春江到桐庐一带“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接下来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对对联。在浙江桐庐举办的有奖对联的征集活动中,有一副对联将富春江的魅力展现了出来,其上联是“千丈见底,异水呈现游鱼影”,请结合课文内容,试着对出下联。
(2)谈感悟。吴均面对美丽山川,萌生了避世退隐之意;杜甫饱览泰山雄奇秀丽的景色,立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人生誓言。两种人生态度,你更欣赏哪一种?请说说你的理由。
五、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4.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风烟俱净(  )
②急湍甚箭(  )
③负势竞上(  )
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②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写水时抓住“清”这一特点从动态角度来写,结合具体的事物来表现;而写“急”这一特点时则从静态的画面来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B.文章写山时先通过视觉的角度,运用神奇的想象力,巧妙地把群山的静态美转化为动态美,不仅赋予了山生命活力,而且突出了山的高度。
C.文章写了山峰中的泉水、百鸟、鸣蝉、山猿,从听觉上感受到了一首山林交响曲,使得整个山林变成了美妙的音乐世界,使人心旷神怡。
D.文章最后补写的山峰上的丛树枝繁叶茂、长势葱茏,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又照应前文的“寒”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与朱元思书》(略)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②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③;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⑤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⑥。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吴均《与顾章书》)
【注释】①薛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此代指隐者服饰。②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③限日:遮挡阳光。④幽岫:幽深的山穴。⑤重:向往。⑥竹实:竹米,状如小麦,隐士所食之物。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负势竞上   
②望峰息心   
③蝉吟鹤唳   
④岂徒语哉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②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19.【甲】【乙】两文写山,都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请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简要分析。
20.这两篇山水小品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缥碧”的“缥”应读piǎo,该项加点字注音有误;
B、“窥谷”的“窥”应读kuī,该项加点字注音有误;
C、“俱净”的“俱”应读jǜ,该项加点字注音有误;
D、该项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多音字和常见字的字音。缥,多音字,读piāo时,常组词为缥缈,读piǎo时,常组词为缥碧、缥色等。窥,只有一个读音kuī,常组词为窥视、窥探等。俱,多音字,读jū时,表示姓,读jù时,表示全、都的意思。注意j、q、x和ü拼,去掉两点。
2.【答案】D
【知识点】词类活用
【解析】【分析】ABC.没有。
D.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常见的有:名词作动词,名词做状语,动词作名词等。解答时依据句意以及在句中充当的句子成分进行分析即可。
3.【答案】C
【知识点】通假字
【解析】【分析】ABD.没有通假字。
C.“转”同“啭”。
故答案为:C.
【点评】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即“通用、借代”,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或其他类型的字代替本字。需要考生平时对通假字多归纳汇总,并熟悉常见通假字。
4.【答案】B
【知识点】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A.绝妙/停止;C.量词,十个十/极言多;D.直接/笔直;B.都是“看见”的意思。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5.【答案】C
【知识点】停顿与节奏;与朱元思书
【解析】【分析】C:错误。例句翻译为: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朗读节奏注意结合翻译,应该是: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先读懂句意,再结合技巧断句。断句技巧:①遇到名词、代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②虚词。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③疑问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④对话标志的词语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⑤如倒装句、宾语前置、判断句等。⑥修辞方法注意断句。
6.【答案】C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A、根据横线前一句“航行需借风力或人工拉纤而行”可知,下文应先讲述航行如何借风力,即②④,再说何时需要人工拉纤,即③,①作结,该项排序错误;
B、①句是对有风和无风的总结,是总结句,排最后一位,该项排序错误;
C、②④先讲述航行如何借风力,③说何时需要人工拉纤,①作结,即:②④③①,该项排序正确;
D、④“东风一起”衔接②“等候东风”,④应排②后,该项排序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排序。给句子排序的方法是“一判三抓两中间”:①根据文段内容判断文本类型(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说明/议论);②抓开头:中心句、总起句,背景(在....../随着......),下定义(......是什么)的词句。②抓结尾:总结句,说方法、谈启示的句子,标志词有“因此”“所以”“从此以后”③抓顺序:通过时间词判定时间顺序(从前、现在、未来/从古到今),通过方位词判定空间顺序(上下左右/整体局部/远近),通过事情判定事情发展顺序(起因、经过、结果),通过内在逻辑判定逻辑顺序(首先,其次,最后)④放中间:代词(你他她它)、关联词(但是/然后/从此以后/却)、补充说明(另外)都放中间;⑤打包挨着放中间:意思上有联系的打包挨一起,放中间。
7.【答案】D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
【解析】【分析】A、该项对《与朱元思书》一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分析正确;
B、该项对《与朱元思书》的文体和语言特点的分析正确;
C、该项对《与朱元思书》的构思和文眼的分析正确;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是作者观赏美景时生发的人生感怀,而非真实所见,该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是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的信中的一个片段,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该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8.【答案】B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与朱元思书
【解析】【分析】“缥碧”“直视无碍”是同写水的特点“清”,故B错。
【点评】此类选择判断题,关键是要抓住各选项的信息点,与作品内容或对作品的理解进行仔细比较,判断正误。
9.【答案】(1)表示约数
(2)超过
(3)凭借
(4)树木的枝干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这句话的意思是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许”表示约数;
(2)这句话的意思是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甚”解释为超过;
(3)这句话的意思是山峦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负”解释为凭借;
(4)这句话的意思是横斜的树木在上面遮蔽着,“柯”解释为树木的枝干;
故答案为:(1)表示约数;(2)超过;(3)凭借;(4)树木的枝干。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应联系语境,要注意词语是否存在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的现象。“许”“甚”“负”“柯”在文言文中的意思要牢记。
10.【答案】(1)南朝梁;吴均
(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朝代)文学家吴均 (作者)所著的一篇山水小品,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
⑵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依据平时学习的积累作答。
故答案为:⑴ 南朝梁 ; 吴均
⑵ 奇山异水 ; 天下独绝 ; 风烟俱净 ; 天山共色 ; 夹岸高山 ; 皆生寒树 ; 负势竞上 ; 互相轩邈 ; 争高直指 ; 千百成峰 ; 急湍甚箭 ; 猛浪若奔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⑵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11.【答案】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之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厌弃官场、渴望归隐山林的情感。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
【解析】【分析】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些像老鹰飞到天上那样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会平息名利之心;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会流连忘返。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山水之美的赞叹与热爱,也流露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抒发了作者渴望归隐山林的志向。
故答案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之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厌弃官场、渴望归隐山林的情感。
【点评】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理解。通过一句话理解作者的情感,首先需要将这句话的意思解释清楚,然后结合句意,抓住体现情感的关键词来体会。
12.【答案】那潺潺而来的小溪;是它温情的倾诉;那汩汩而涌的泉水;是它美妙的歌唱
【知识点】续写式仿写;续写;与朱元思书
【解析】【分析】仿写语试题有一定的综合性,它往往涉及语法结构、表达方式、语意连贯、修辞运用、风格谐调等许多方面,仿写要求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呼应;句式要统一;修辞要相同;字数要相等或大致相等。本题回答时要注意对“山”的声音的阐述和拟人修辞的正确使用。
故答案为:示例:那潺潺而来的小溪,是它温情的倾诉;那汩汩而涌的泉水,是它美妙的歌唱。
【点评】本题考查仿写句式。仿写句子要做到“形同意谐”。 首先要看“形”,做到与例句“形同”。什么句式?什么修辞?语法特点怎样?词和词怎么组合(关注到词性)?甚至字数多少?这些问题一一解决,“形”的问题就可以说解决了。其次要看“意”,做到与例句“意谐”。主旨相同,情趣情趣一致,语言风格谐调。
13.【答案】(1)万峰争雄,奇山飘出天籁音
(2)我更欣赏杜甫的人生态度。江山如画,令人流连忘返,但不能因此而避世隐退,这样就把自己的社会责任丢了。为了使祖国山水更美,为了保卫这样的山水,我们必须要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知识点】诗歌对联;语言连贯;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1)拟写对联时,可根据对联的写作要求,紧扣富春江山水的特点来写。(2)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可以针对吴均和杜甫的人生态度发表自己的见解,无论赞成谁,都要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故答案为:⑴万峰争雄,奇山飘出天籁音;
⑵我更欣赏杜甫的人生态度。江山如画,令人流连忘返,但不能因此而避世隐退,这样就把自己的社会责任丢了。为了使祖国山水更美,为了保卫这样的山水,我们必须要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点评】⑴对联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该考点考查频率较高,注意掌握;
⑵本题为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作答本题时,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表述合理即可。
【答案】14.都;比箭还快;凭借
15.①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忙于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②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16.A
【知识点】与朱元思书;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3)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选择题注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文章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译文】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地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14.①翻译为:风和烟都消散了。俱:都。
②翻译为: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
③翻译为: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 负:凭借。
故答案为:都;比箭还;凭借
15.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鸢、戾、息、经纶、世务、窥、反、柯、上、蔽、昼、犹、疏条、交、日”。鸢,俗称老鹰,善高飞,是一种凶猛的鸟。戾,至。息,使……平息,使动用法。经纶,筹划、治理。世务,政务。窥,看 。反,通“返”,返回。柯,树木的枝干。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蔽,遮蔽。昼,白天。犹,好像。疏条,稀疏的小枝。交,相互。日:太阳,阳光。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故答案为: ①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忙于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②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16.A:错误。前两句写富春江静态美。江水色泽,青白一片,水流清澈,“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可以看见鱼儿在往来嬉戏,甚至连细小的石子也历历在目,足见江水的明静和、清澈。第三句又转写富春江的动态。从地理状况看。江流自东而西,流经之处地势复杂,有的地段江面开阔,水波不兴,江面如镜,幽静明澈,有的地段狭窄,江岸陡峻,故急湍猛浪,桀骜不驯,作者运用两个比喻,形容江流比射出的箭还快,激浪像骏马飞奔,真是动人心魂,气势不凡。
故答案为:A
【答案】17.向上;平息;鸟鸣;难道
18.①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叫声嘤嘤,和谐动听。
②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
19.【甲】文:“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中“竞上、轩邈”等词化静为动,生动地写出了山之高峻。【乙】文:“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中“争、限、含、蓄”等词,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之高,水之绿。
20.抒发了作者热爱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动静相衬;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应联系语境,要注意词语是否存在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的现象。“负”“息”“吟”“岂”在文言文中的意思要牢记。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句子时,首先需要解释重点实词的意思;然后分析句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再就是结合虚词判断句子是否是特殊句式或固定句式,如果是,应结合特殊句式或固定句式的方式翻译。比如:省略句需要补充省略的成分,倒装句需要调整语序,判断句格式为“......是......”,被动句格式为“......被......”;最后根据现代汉语语序,整合为一句语意通顺且完整的话。
(3)本题考查化静为动的手法。化静为动是把静物显示出动态的一种表现手法,把静止的事物当作运动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静态事物在运动时的形态和神态。赏析化静为动的妙处,答题格式为:......(动景)富有动态/化静为动,将......(静景)写“活”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景物的状态或特点),表达了......的情感/态度。
(4)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体会。体会作者的情感,需要通读全文,抓住体现情感的词句以及文中对景物的描写部分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17.①这句话的意思是山峦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负”解释为向上;
②这句话的意思是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息”解释为平息;
③这句话的意思是蝉吟鹤叫,“吟”解释为鸟鸣;
④这句话的意思是真不是随便说说,“岂”解释为难道;
故答案为:①向上;②平息;③鸟鸣;④难道。
18.①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解释实词意思:激:冲击,拍打;好:美丽的;韵:和谐的声音;
用现代汉语语序翻译为: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叫声嘤嘤,和谐动听。
②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解释实词意思:资:出产的东西,提供;所资:所需的东西;斯:此;
分析虚词意义和用法:于:介词,介绍动作行为的处所,译为“在”;
用现代汉语语序翻译为: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
故答案为:①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叫声嘤嘤,和谐动听。
②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
19.根据题干要求定位【甲】文,“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中“竞上、轩邈”等词化静为动,生动地写出了山之高峻。
根据题干要求定位【乙】文,“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中“争、限、含、蓄”等词,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之高,水之绿。
故答案为:【甲】文:“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中“竞上、轩邈”等词化静为动,生动地写出了山之高峻。【乙】文:“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中“争、限、含、蓄”等词,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之高,水之绿。
20.【甲】文叙述作者乘船自桐庐至富阳途中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富春江),表现出诗人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流露出对追求名利之徒的蔑视,含蓄地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之趣。
【乙】文描绘了作者家乡石门山壮丽秀美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托病辞官后归隐的志趣。
故答案为:抒发了作者热爱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1 / 1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3.12 与朱元思书 同步练习(培优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缥碧(piāo)  急湍(tuān)  泠泠(líng)  皆生寒树(jiē)
B.窥谷(guī) 鸢飞(yuān) 轩邈(miǎo) 直视无碍(ài)
C.经纶(lún) 嘤嘤(yīng) 俱净(jǜ) 猛浪若奔(bēn)
D.独绝(jué) 飘荡(dàng) 戾天(lì) 横柯上蔽(kē)
【答案】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缥碧”的“缥”应读piǎo,该项加点字注音有误;
B、“窥谷”的“窥”应读kuī,该项加点字注音有误;
C、“俱净”的“俱”应读jǜ,该项加点字注音有误;
D、该项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多音字和常见字的字音。缥,多音字,读piāo时,常组词为缥缈,读piǎo时,常组词为缥碧、缥色等。窥,只有一个读音kuī,常组词为窥视、窥探等。俱,多音字,读jū时,表示姓,读jù时,表示全、都的意思。注意j、q、x和ü拼,去掉两点。
2.下列对加点词活用现象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任意东西(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东或向西)
B.互相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C.横柯上蔽(名词用作状语,在上边)
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名词用作动词,飞奔)
【答案】D
【知识点】词类活用
【解析】【分析】ABC.没有。
D.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常见的有:名词作动词,名词做状语,动词作名词等。解答时依据句意以及在句中充当的句子成分进行分析即可。
3.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C.蝉则千转不穷 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答案】C
【知识点】通假字
【解析】【分析】ABD.没有通假字。
C.“转”同“啭”。
故答案为:C.
【点评】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即“通用、借代”,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或其他类型的字代替本字。需要考生平时对通假字多归纳汇总,并熟悉常见通假字。
4.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
B.千丈见底
有时见日
C.一百许里
猿则百叫无绝
D.直视无碍
争高直指
【答案】B
【知识点】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A.绝妙/停止;C.量词,十个十/极言多;D.直接/笔直;B.都是“看见”的意思。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5.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烟/倶净,天山/共色 B.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答案】C
【知识点】停顿与节奏;与朱元思书
【解析】【分析】C:错误。例句翻译为: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朗读节奏注意结合翻译,应该是: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先读懂句意,再结合技巧断句。断句技巧:①遇到名词、代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②虚词。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③疑问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④对话标志的词语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⑤如倒装句、宾语前置、判断句等。⑥修辞方法注意断句。
6.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富春江昔日为杭州至严州、金华的通航要道,船至桐庐七里泷,因滩多流急,航行需借风力或人工拉纤而行。____如今,因富春江水库的修建,这一带水深江阔,碧波粼粼,两岸群峰壁立。当地在此开发了“七里扬帆”的旅游项目。一叶扁舟,点点白帆,穿行在如诗如画的江面上,还有谁人不陶醉!
①古语说“七里滩头,有风七里,无风七十里”,“七里扬帆”由此得名。
②旧时舟楫经过都要在钓台下游等候东风。
③倘若无风,得靠人工拉纤,显得路途遥远,仿佛七十里。
④东风一起,千帆竞发,艄公号子响彻云霄,长滩瞬息可过,仿佛仅七里。
A.①④③② B.①②④③ C.②④③① D.②③①④
【答案】C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A、根据横线前一句“航行需借风力或人工拉纤而行”可知,下文应先讲述航行如何借风力,即②④,再说何时需要人工拉纤,即③,①作结,该项排序错误;
B、①句是对有风和无风的总结,是总结句,排最后一位,该项排序错误;
C、②④先讲述航行如何借风力,③说何时需要人工拉纤,①作结,即:②④③①,该项排序正确;
D、④“东风一起”衔接②“等候东风”,④应排②后,该项排序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排序。给句子排序的方法是“一判三抓两中间”:①根据文段内容判断文本类型(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说明/议论);②抓开头:中心句、总起句,背景(在....../随着......),下定义(......是什么)的词句。②抓结尾:总结句,说方法、谈启示的句子,标志词有“因此”“所以”“从此以后”③抓顺序:通过时间词判定时间顺序(从前、现在、未来/从古到今),通过方位词判定空间顺序(上下左右/整体局部/远近),通过事情判定事情发展顺序(起因、经过、结果),通过内在逻辑判定逻辑顺序(首先,其次,最后)④放中间:代词(你他她它)、关联词(但是/然后/从此以后/却)、补充说明(另外)都放中间;⑤打包挨着放中间:意思上有联系的打包挨一起,放中间。
7.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出自作者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作者在文中生动描绘了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厌弃尘俗、寄情山水的思想情感。
B.本文是一篇骈体文,语言生动晓畅,句式整齐而有变化,写景精美,读来很有韵味。
C.本文构思精巧,开头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对富春江风光进行高度概括和赞叹,作为“文眼”统领全篇。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写的是作者的所见所感,烘托了富春江山水景物的魅力。
【答案】D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
【解析】【分析】A、该项对《与朱元思书》一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分析正确;
B、该项对《与朱元思书》的文体和语言特点的分析正确;
C、该项对《与朱元思书》的构思和文眼的分析正确;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是作者观赏美景时生发的人生感怀,而非真实所见,该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是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的信中的一个片段,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该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8.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句从大处着笔,勾勒出富春江这幅山水画卷的整体气象。
B.文中通过写水的“缥碧”、“直视无碍”、“急湍”这三个特点来表现富春江水之“异”。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出富春江山水巨大的诱人魅力,令人陶醉其中,流连不已。
D.文章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感。
【答案】B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与朱元思书
【解析】【分析】“缥碧”“直视无碍”是同写水的特点“清”,故B错。
【点评】此类选择判断题,关键是要抓住各选项的信息点,与作品内容或对作品的理解进行仔细比较,判断正误。
二、填空题
9.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2)急湍甚箭         
(3)负势竞上               
(4)横柯上蔽              
【答案】(1)表示约数
(2)超过
(3)凭借
(4)树木的枝干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这句话的意思是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许”表示约数;
(2)这句话的意思是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甚”解释为超过;
(3)这句话的意思是山峦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负”解释为凭借;
(4)这句话的意思是横斜的树木在上面遮蔽着,“柯”解释为树木的枝干;
故答案为:(1)表示约数;(2)超过;(3)凭借;(4)树木的枝干。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应联系语境,要注意词语是否存在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的现象。“许”“甚”“负”“柯”在文言文中的意思要牢记。
10.文学常识填空。
(1)《与朱元思书》是   (朝代)文学家    (作者)所著的一篇山水小品,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
(2)根据《与朱元思书》一文填空。
①文中“   ,   ”高度概括了山水特点。
②作者登舟纵目的总体感受是:“   ,   ”。
③“   ,   ,   ,   ,   ,   ”写出了“山”之奇。
④文中“   ,   ”两句与“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几句同是写水流湍急,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1)南朝梁;吴均
(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朝代)文学家吴均 (作者)所著的一篇山水小品,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
⑵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依据平时学习的积累作答。
故答案为:⑴ 南朝梁 ; 吴均
⑵ 奇山异水 ; 天下独绝 ; 风烟俱净 ; 天山共色 ; 夹岸高山 ; 皆生寒树 ; 负势竞上 ; 互相轩邈 ; 争高直指 ; 千百成峰 ; 急湍甚箭 ; 猛浪若奔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⑵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三、语言表达
1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之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厌弃官场、渴望归隐山林的情感。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
【解析】【分析】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些像老鹰飞到天上那样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会平息名利之心;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会流连忘返。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山水之美的赞叹与热爱,也流露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抒发了作者渴望归隐山林的志向。
故答案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之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厌弃官场、渴望归隐山林的情感。
【点评】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理解。通过一句话理解作者的情感,首先需要将这句话的意思解释清楚,然后结合句意,抓住体现情感的关键词来体会。
12.仿照下列画线的句子进行续写。
山虽无言,然非无声。那飞流直下的瀑布,是它愤怒的吼叫;   ,   ;   ,   。
【答案】那潺潺而来的小溪;是它温情的倾诉;那汩汩而涌的泉水;是它美妙的歌唱
【知识点】续写式仿写;续写;与朱元思书
【解析】【分析】仿写语试题有一定的综合性,它往往涉及语法结构、表达方式、语意连贯、修辞运用、风格谐调等许多方面,仿写要求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呼应;句式要统一;修辞要相同;字数要相等或大致相等。本题回答时要注意对“山”的声音的阐述和拟人修辞的正确使用。
故答案为:示例:那潺潺而来的小溪,是它温情的倾诉;那汩汩而涌的泉水,是它美妙的歌唱。
【点评】本题考查仿写句式。仿写句子要做到“形同意谐”。 首先要看“形”,做到与例句“形同”。什么句式?什么修辞?语法特点怎样?词和词怎么组合(关注到词性)?甚至字数多少?这些问题一一解决,“形”的问题就可以说解决了。其次要看“意”,做到与例句“意谐”。主旨相同,情趣情趣一致,语言风格谐调。
四、综合题
13.在吴均的笔下,我们一起领略了富春江到桐庐一带“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接下来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对对联。在浙江桐庐举办的有奖对联的征集活动中,有一副对联将富春江的魅力展现了出来,其上联是“千丈见底,异水呈现游鱼影”,请结合课文内容,试着对出下联。
(2)谈感悟。吴均面对美丽山川,萌生了避世退隐之意;杜甫饱览泰山雄奇秀丽的景色,立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人生誓言。两种人生态度,你更欣赏哪一种?请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1)万峰争雄,奇山飘出天籁音
(2)我更欣赏杜甫的人生态度。江山如画,令人流连忘返,但不能因此而避世隐退,这样就把自己的社会责任丢了。为了使祖国山水更美,为了保卫这样的山水,我们必须要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知识点】诗歌对联;语言连贯;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1)拟写对联时,可根据对联的写作要求,紧扣富春江山水的特点来写。(2)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可以针对吴均和杜甫的人生态度发表自己的见解,无论赞成谁,都要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故答案为:⑴万峰争雄,奇山飘出天籁音;
⑵我更欣赏杜甫的人生态度。江山如画,令人流连忘返,但不能因此而避世隐退,这样就把自己的社会责任丢了。为了使祖国山水更美,为了保卫这样的山水,我们必须要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点评】⑴对联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该考点考查频率较高,注意掌握;
⑵本题为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作答本题时,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表述合理即可。
五、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4.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风烟俱净(  )
②急湍甚箭(  )
③负势竞上(  )
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②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写水时抓住“清”这一特点从动态角度来写,结合具体的事物来表现;而写“急”这一特点时则从静态的画面来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B.文章写山时先通过视觉的角度,运用神奇的想象力,巧妙地把群山的静态美转化为动态美,不仅赋予了山生命活力,而且突出了山的高度。
C.文章写了山峰中的泉水、百鸟、鸣蝉、山猿,从听觉上感受到了一首山林交响曲,使得整个山林变成了美妙的音乐世界,使人心旷神怡。
D.文章最后补写的山峰上的丛树枝繁叶茂、长势葱茏,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又照应前文的“寒”字。
【答案】14.都;比箭还快;凭借
15.①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忙于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②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16.A
【知识点】与朱元思书;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3)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选择题注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文章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译文】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地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14.①翻译为:风和烟都消散了。俱:都。
②翻译为: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
③翻译为: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 负:凭借。
故答案为:都;比箭还;凭借
15.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鸢、戾、息、经纶、世务、窥、反、柯、上、蔽、昼、犹、疏条、交、日”。鸢,俗称老鹰,善高飞,是一种凶猛的鸟。戾,至。息,使……平息,使动用法。经纶,筹划、治理。世务,政务。窥,看 。反,通“返”,返回。柯,树木的枝干。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蔽,遮蔽。昼,白天。犹,好像。疏条,稀疏的小枝。交,相互。日:太阳,阳光。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故答案为: ①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忙于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②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16.A:错误。前两句写富春江静态美。江水色泽,青白一片,水流清澈,“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可以看见鱼儿在往来嬉戏,甚至连细小的石子也历历在目,足见江水的明静和、清澈。第三句又转写富春江的动态。从地理状况看。江流自东而西,流经之处地势复杂,有的地段江面开阔,水波不兴,江面如镜,幽静明澈,有的地段狭窄,江岸陡峻,故急湍猛浪,桀骜不驯,作者运用两个比喻,形容江流比射出的箭还快,激浪像骏马飞奔,真是动人心魂,气势不凡。
故答案为:A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与朱元思书》(略)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②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③;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⑤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⑥。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吴均《与顾章书》)
【注释】①薛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此代指隐者服饰。②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③限日:遮挡阳光。④幽岫:幽深的山穴。⑤重:向往。⑥竹实:竹米,状如小麦,隐士所食之物。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负势竞上   
②望峰息心   
③蝉吟鹤唳   
④岂徒语哉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②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19.【甲】【乙】两文写山,都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请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简要分析。
20.这两篇山水小品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7.向上;平息;鸟鸣;难道
18.①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叫声嘤嘤,和谐动听。
②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
19.【甲】文:“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中“竞上、轩邈”等词化静为动,生动地写出了山之高峻。【乙】文:“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中“争、限、含、蓄”等词,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之高,水之绿。
20.抒发了作者热爱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动静相衬;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应联系语境,要注意词语是否存在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的现象。“负”“息”“吟”“岂”在文言文中的意思要牢记。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句子时,首先需要解释重点实词的意思;然后分析句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再就是结合虚词判断句子是否是特殊句式或固定句式,如果是,应结合特殊句式或固定句式的方式翻译。比如:省略句需要补充省略的成分,倒装句需要调整语序,判断句格式为“......是......”,被动句格式为“......被......”;最后根据现代汉语语序,整合为一句语意通顺且完整的话。
(3)本题考查化静为动的手法。化静为动是把静物显示出动态的一种表现手法,把静止的事物当作运动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静态事物在运动时的形态和神态。赏析化静为动的妙处,答题格式为:......(动景)富有动态/化静为动,将......(静景)写“活”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景物的状态或特点),表达了......的情感/态度。
(4)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体会。体会作者的情感,需要通读全文,抓住体现情感的词句以及文中对景物的描写部分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17.①这句话的意思是山峦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负”解释为向上;
②这句话的意思是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息”解释为平息;
③这句话的意思是蝉吟鹤叫,“吟”解释为鸟鸣;
④这句话的意思是真不是随便说说,“岂”解释为难道;
故答案为:①向上;②平息;③鸟鸣;④难道。
18.①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解释实词意思:激:冲击,拍打;好:美丽的;韵:和谐的声音;
用现代汉语语序翻译为: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叫声嘤嘤,和谐动听。
②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解释实词意思:资:出产的东西,提供;所资:所需的东西;斯:此;
分析虚词意义和用法:于:介词,介绍动作行为的处所,译为“在”;
用现代汉语语序翻译为: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
故答案为:①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叫声嘤嘤,和谐动听。
②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
19.根据题干要求定位【甲】文,“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中“竞上、轩邈”等词化静为动,生动地写出了山之高峻。
根据题干要求定位【乙】文,“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中“争、限、含、蓄”等词,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之高,水之绿。
故答案为:【甲】文:“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中“竞上、轩邈”等词化静为动,生动地写出了山之高峻。【乙】文:“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中“争、限、含、蓄”等词,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之高,水之绿。
20.【甲】文叙述作者乘船自桐庐至富阳途中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富春江),表现出诗人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流露出对追求名利之徒的蔑视,含蓄地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之趣。
【乙】文描绘了作者家乡石门山壮丽秀美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托病辞官后归隐的志趣。
故答案为:抒发了作者热爱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