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5.21蝉 同步练习(培优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5.21蝉 同步练习(培优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8.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6 08:45:33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5.21蝉 同步练习(培优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金蜣(qiāng) 隧道(suí) 车辙(zhé) 恶劣(liè)
B.喧嚣(xuān) 寻觅(mì) 罅隙(xià) 纤维(xiān)
C.跳蚤(zao) 地穴(xuè) 臃肿(yōng) 顾忌(jì)
D.防御(yù) 扒掘(jué) 黏土(zhān) 欢愉(yú)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暴晒   干躁   隐蔽   无动于衷
B.罅隙 抵卸 刹那 毫无顾忌
C.滕跃 沐浴 锐利 不怀好意
D.寻觅 折皱 倒悬 镇静自若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海洋深处还有许多尚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其巨大的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B.班会课上,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商量着春游的去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C.执法部门的严厉打击,有效地遏制了食品市场上不法分子锐不可当的造假势头。
D.在引用他人著作中语句时,要理解所引语句原意,不可不顾上下文的联系断章取义为我所用。
4.下列词语填入括号处正确的一项(  )
我有很好的环境可以研究蝉的习性。一到七月初,蝉就(  )了我门前的树。我要(  )它们遗弃下的储藏室,必须用刀子来挖掘。矿工用支柱支撑隧道,铁路工程师用砖墙使地道(  )。如果它不受干扰,一根枯枝上(  )刺出三四十个孔。
A.占据 观察 牢固 往往
B.占领 考察 坚固 常常
C.占领 观察 牢固 往往
D.占据 考察 坚固 常常
5.下面句子标点符号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进了太和门,就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高的白石基上。
B.走到一个十字路口,左拐;继续向前,走到第二个十字路口,还是左拐;跨过马路,就是图书馆。
C.著名作家、翻译家杨季康(笔名杨绛)先生,以105岁高龄于2016年5月25日逝世,其著作有《洗澡》、《于校六记》、《我们仨》等。
D.在学校举行的防震疏散演练中,八年级(2)班落实任务最好的是三四组。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各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
B.为了避免被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金庸先生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92岁的生日。
C.这个炼钢车间,由十天开一炉,变为五天开一炉,时间缩短了一倍。
D.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创作的科幻小说《三体》,获得了第73界雨果奖最佳长篇故事奖。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器的歌声”中,“喧器的歌声”这个短语是偏正短语。
B.“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一句中,“翅膀”是名词。
C.“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利那欢愉呢?”这句话中的谓语为“歌颂”。
D.“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器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这个句子是因果关系的复句。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从促进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说,啄木鸟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可以说,啄木鸟在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群落组织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名副其实的“基石”物种。____
①例如猫头鹰和大山雀,它们很多时候就需要利用啄木鸟的旧洞进行繁殖。
②如果某区域没有初级洞巢鸟,那么次级洞巢鸟也很可能消失。③啄木鸟属于初级洞巢鸟,自己开凿树洞并在涓内繁殖。
④不仅如此,啄木鸟的洞还能为花鼠、貂等哺乳动物提供繁殖栖息场所。
⑤同时,还为次级洞巢鸟(指没有洞本领,需要利用啄木鸟的旧洞进行繁殖的鸟类)提供“住所”。
A.①③②⑤④ B.③⑤①④② C.③⑤①②④ D.①④③②⑤
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中,“喧嚣的歌声”这个短语是偏正短语。
B.“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一句中,“翅膀”是名词。
C.“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这句话中的谓语为“歌颂”。
D.“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这个句子是因果关系的复句。
10.下列各项对文章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按照对事物观察的顺序进行说明,对蝉的生活习性进行了详细介绍。
B.本文在介绍蝉时,将其人格化,赋予它人的情感和行为,使文章读来亲切有趣。
C.第一部分介绍了蝉的地穴和它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第二部分介绍了从幼虫到产卵的过程。
D.本文虽是说明文,但作者在字里行间里表达了对蝉的赞美、同情,极具感染力。
二、填空题
11.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①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   
②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   
③危险来自一种极小的蚋,蝉和它比起来,简直成为庞大的怪物。   
12.《蝉》选自法国   学家、作家   (人名)的《   》,该部作品被誉为“   ”,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外,还通过昆虫世界折射出   。本文中蝉的一生可用文中的“   ”来概括。
三、语言表达
13.根据上联,写出下联。
上联:蝉醉清风吹叶笛
下联:   
14.下面语段中的画线句子有两处错误,请指出病因并修改。
①小蟋蟀一脱掉那件身上的精细外套,浑身发灰,几近白色,②立刻便与上面压着的土搏斗开来。二十四个小时,它体色变化,成了一个漂亮的小黑蟋蟀,③乌黑的颜色可与成年蟋蟀不分高下。④原先的灰白色只剩下一条白带围着胸前,宛如牵着婴孩学步的背带。
四、综合题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学校开展“防止学生沉迷网络”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15.【集思广益】就如何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学校向大家征集建议。有位同学的建议是:学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教育,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谨慎选择、正确认识网络。
他的建议有语病,把你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16.【心系他人】课上,同桌李华精神不振。课后问他原来是昨晚上网时间过长。你这样劝说他:   
17.【经典引领】
为消除部分同学的网瘾,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经典”活动。一位网瘾少年受益匪浅,他准备拟一副对联,上联已拟好:沉迷网络误学业。请你对出下联。
下联:   
18.学校为弘扬传统文化举办了一次书画展,其中有一幅丰子恺的画特别引人注目。请欣赏这幅画,并按要求作答。
(1)请描述画面的主要内容。
(2)请说说你对这幅画主题的理解。
五、现代文阅读
实用类阅读。
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全球范围内正面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趋势,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将每年5月22日确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022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宣传主题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物种数量多,特有品种比例高。为了保护这一生物多样性宝库,中国政府坚持与传统“天人合一”观念相契合的生态文明思想,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据《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的主要成绩、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建议》改写,魏辅文等,《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年第4期)
扬州位于江淮交汇处,是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境内平原辽阔、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湿地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特色鲜明。丰富的湿地资源和多样的湿地类型,孕育了丰富的湿地生物多样性。
近年来,扬州采用建设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形式保护湿地,并积极实施湿地修复工程,对重要的自然湿地资源进行修护。目前,全市重要和典型湿地、重要水禽栖息地、重要水源区湿地资源逐步得到保护,初步构建了扬州市自然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
日前,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发布了《江苏省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第一批)》《江苏省生态环境质量指示物种清单(第一批)》。
第一批《红色名录》共录有84种野生动植物,49种在扬州有分布。其中,植物1种,为水蕨;鸟类有46种;哺乳动物1种,为长江江豚;两栖爬行动物1种,为虎纹蛙。指示物种,指的是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的生物。《指示物种清单》共有118个物种,包括哺乳动物、两栖动物、蝶、鸟类等,清单中扬州有记录的物种有60多种,哺乳动物有长江江豚、华南兔、刺猬、东方蝙蝠、狗獾、黄鼬等。华南兔在扬州郊野甚至城市中心都有记录,如在宋夹城、瘦西湖等地,都有过华南兔的踪迹;刺猬在城市中也很常见,四季园小区河边,居民在夏夜就看到过多只;夏季,每当夜幕降临,东方蝙蝠就开始出来活动……
(据2022年5月24日《扬州日报》官方发布材料改写)
学校举办“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周”活动,请你运用以上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9.洋洋无法理解“与传统‘天人合一’观念相契合的生态文明思想”(文中画横线处)的意思,请你以扬州的做法为例,为他解释。
20.为了让识字不多的张奶奶理解“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性”,你可以做些什么?
21.班主任委派你面向全校师生作“生物多样性保护”倡议宣讲,请你拟写出倡议的主要思路。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亚洲象四肢粗壮,几乎垂直于地面,像四根柱子。它体形庞大,雄性肩高可达3.2米,体重可达5.4吨。亚洲象有着很高的智商和独特的思维能力,更有堪比人类的记忆力,它们能精准记住大面积区域内食物和水源的位置。亚洲象常年都在行走,在寻找食物和季节迁移时,它们都能在丛林中开辟新的“象道”,偶尔也会借用人类开辟的道路。
在西双版纳,1991—1995年,有30头亚洲象因偷猎致死。1996—2005年,亚洲象得到严格保护,中国境内的大象基本摆脱了被猎杀的厄运。人象冲突的焦点,已经从盗猎和杀戮,变成了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摘编自刘东黎《观象》)
  材料二 2021年,一群来自西双版纳的野生亚洲象一路向北迁移,进入昆明。在当地政府的柔性引导和细心呵护下,终于,它们在外“游荡”数月后,向南跨过元江,重返家园。
这群陆地“巨无霸”的大胆行为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有日本媒体专门做了一期节目,详细介绍这次长达数百公里的“奇幻旅行”,称“中国政府对迁移中大象的呵护令人印象深刻”。而网友则表示:“逛吃逛吃,一路溜达,大象之旅诠释了什么叫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显然,“野象北移”事件已经成为一个缩影,见证了中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付出的努力,也向全球展示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近些年来,我国不断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保护了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在维护重要物种栖息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生物多样性保护:在美丽的中国,看生机如此盎然》,《光明日报》2022年4月25日)
  材料三 生物多样性不仅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还包括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一方面,每种生物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的,这些个体的基因组成是有差别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基因库;每种生物又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并且与其他的生物种类相联系。另一方面,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灭绝,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摘编自《生物学》,八年级上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四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生物多样性丧失已经成为全球性挑战。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体现的中国智慧,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传统思想重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在客观上使生态环境得到了良好保护。进入现代社会之后,中国更以文明自觉的态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面对庞大的人口规模和艰巨而迫切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中国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理念。
在具体实践中,中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各地区、各领域中长期规划,从法律、技术、人才等层面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
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已记录陆生脊椎动物2900多种,占全球种类总数的10%以上;高等植物3.6万余种,数量居全球第三。
(摘编自《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中国智慧》,
《光明日报》2021年10月10日)
22.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亚洲象在寻找食物和季节迁移的时候,往往借用人类在丛林中开辟的道路作为“象道”。
B.2021年,来自西双版纳的野生亚洲象的“奇幻旅行”,长达数百公里,历时数月,引人注目。
C.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D.生物多样性丧失与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关,它已经成为全球性挑战。
23.材料一第一段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列举其中两种并分析各自的表达效果。
24.请围绕“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中国智慧”,梳理材料四的行文思路。
25.亚洲象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评为“濒危”等级物种,请根据前三则材料,就如何保护亚洲象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隧道(suí)——(suì)
B:正确
C:地穴(xuè)——(xué)
D:黏土(zhān)——(nián)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拼读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要特别注意多音字。
2.【答案】D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 A:暴晒——曝晒   干躁——干燥  
B:抵卸——抵御
C:滕跃——腾跃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汉字书写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理解字词含义,不写错别字。
3.【答案】C
【知识点】褒贬色彩辨析;望文生义
【解析】【分析】
A、不言而喻:意思是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浅显。正确。
B、莫衷一是: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正确。
C、 锐不可当:锐:锐气;当:抵挡。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 是褒义词,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
D、断章取义:原指不顾原意而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来表达自己的意思。现泛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只根据需要孤立地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使用的判断能力,平时应注意常用成语的积累,另外,成语使用往往在一定的语境之中,应从成语的词义、色彩、褒贬、范围等方面分析和理解。
4.【答案】D
【知识点】词义理解;近义词;蝉(短文)
【解析】【分析】
A、第二空是考察。考察 :深入细致地观察。 观察 :仔细地察看事物或现象。这里应该是考察,做深入细致地分析。
B、 占据 :据有或用强制性手段取得。占领 :用武装力量取得并占有。所以第一空时占据。
C、据 :据有或用强制性手段取得。占领 :用武装力量取得并占有。所以第一空时占据。第三空是坚固。坚固:结实而牢固。牢固:牢靠坚固。“坚固”的意思偏重于内部构造精密联系,“牢固”的意思就是偏重于外部构造不容易坍塌的意思。
D、无误。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使用的判断能力,平时应注意常用词语的积累,另外,词语使用往往在一定的语境之中,应从词语的词义、色彩、褒贬、范围等方面分析和理解。
5.【答案】B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解析】【分析】B:分号主要用以分隔存在一定关系(并列、转折、承接、因果等,通常以并列关系居多)的两句分句,此处只是一个单句,不需要分隔。“还是左拐”后面的“,”改为“;”;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分号是一种介于逗号和句号之间的标点符号,主要用以分隔存在一定关系(并列、转折、承接、因果等,通常以并列关系居多)的两句分句--分句可以属于单重复句,也可以是多重复句的第一层分句,或者是大句中的并列部分。除此之外,分号还可以用来分隔作为列举分项出现的并列短语,或是辞书中同一义项的不同释义。
6.【答案】D
【知识点】成分残缺;用词不当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
A:否定词使用不当;删去“不”;
B:“缩短”不能与倍数同时使用;将“一倍”改为“一半”;
C:介词使用不当;删去通过”;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和修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注意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7.【答案】C
【知识点】名词;因果复句;偏正短语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法知识的掌握和辨析。C:“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利那欢愉呢?”这句话中的谓语为“响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语法知识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考生要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并且要会运用。
8.【答案】C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 ③⑤说明啄木鸟的属性,“……,同时……”是语言标志,①举例说明,②说明初级洞巢鸟对次级洞巢鸟的影响,④进一步说明初级洞巢鸟对其他生物的影响,即:③⑤①②④。
故答案为:C 。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做题时要仔细阅读句子,抓住每一句的关键字,如开头词语:首先,其次;表时间的词语;表方位的词语等,就能顺利解答此题。
9.【答案】C
【知识点】名词;偏正短语
【解析】【分析】ABD.正确。
C.“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这句话中的谓语为“响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词性及短语类型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需把握词性分类以及常见短语类型并能准确辨析。短语类型有: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主谓短语,后补短语。
10.【答案】C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BD:正确;
C:有误,第二部分介绍了产卵到幼虫的成长过程。
故答案为: C。
【点评】解答本题把选项中的内容放在原文中印证,能找到依据的正确,与原文不符或没有的为错误的。
11.【答案】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知识点】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判断。
句①关键词“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可知是举例子;
句②关键词“十”、“三四百个”可知是列数字;
句③关键词“蝉和它比起来”可知是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故答案为: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点评】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 有条理性。③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④打比方:将比作,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 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⑥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12.【答案】昆虫;法布尔;昆虫的故事(昆虫记);昆虫的史诗;社会人生;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昆虫记》又称《昆虫世界》《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或《昆虫的故事》,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让-亨利 卡西米尔 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在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它的地位,被誉为“昆虫的史诗”,被雨果誉为“昆虫世界的荷马”,还被誉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作者写作《昆虫记》,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通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本文中蝉的一生可用文中的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来概括。
故答案为:法布尔;昆虫;法布尔;昆虫的故事(昆虫记);“昆虫的史诗”;出社会人生;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
【点评】本题考查《昆虫记》的相关文学常识。所填内容主要涉及有名著的名称、作者、作品成就、主要内容等,要注意结合积累认真分析作答。
13.【答案】蛙鸣细雨撑莲伞
【知识点】诗歌对联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对联书写格式:①字数相等,断句一致。②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③位置相同,词性相对。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④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本题作答要注意意境。“蝉醉' 对*蛙鸣”;“清风"对细雨”;“吹叶笛"对撑莲伞”。平仄相合,对仗工整。
故答案为:蛙鸣细雨撑莲伞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联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注意平时知识的积累,按照对联的格式要求进行补写。
14.【答案】① 语序不当 小蟋蟀一脱掉身上的那件精细外套;③用词不当 乌黑的颜色可与成年蟋蟀一争高下
【知识点】语序不当;用词不当
【解析】【分析】第①的病因是语序不当,“那件”应放在“精细外套”之前。
第③的病因是用词不当,“不分高下”是指没有长幼尊卑顺序,此处是指小蟋蟀的颜色和成年的颜色都差不多黑,应该用“一争高下”,与前面“可……”相呼应。
故答案为:①语序不当 小蟋蟀一脱掉身上的那件精细外套;③用词不当 乌黑的颜色可与成年蟋蟀一争高下 。
【点评】 本题考查病句修改及原因。修改病句试题侧重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修改病句的能力。修改病句以改正确、改通顺为原则,不作语言修饰,不变句子原意,正确地把握句子结构,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的应对策略。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对、结构混乱四个方面的语病。
【答案】15.有位同学的建议是:学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谨慎选择、合理使用。
16.示例:李华,上网查阅资料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知识,但是不能时间过长,更不能沉迷网络。如果上网时间过长就会影响第二天的学习,得不偿失,希望你能控制好上网时间,好好休息。
17.示例:阅读经典助成长
【知识点】诗歌对联;语言得体;语序不当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病句修改。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表意不明、语序不当、不合逻辑、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等。本语句是语序不当。正确的语序应该是“正确认识、谨慎选择、合理使用”。作答时要将正确的完整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2)本题考查语言运用之劝告。语言表达题,首先要有称谓;其次写清劝说的原因或理由;第三要注意说话的对象,语言要符合说话者的身份;最后语气要委婉,不可生硬强迫。做到文明礼貌,语言简明、连贯、得体。本题围绕着“上网影响休息和学习”作答即可。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
(3)本题考查补写对联。对联书写格式:①字数相等,断句一致。②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③位置相同,词性相对。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④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15.建议中“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谨慎选择、正确认识网络”犯了语序不当的毛病,应改为“正确认识、谨慎选择、合理使用”。
故答案为:有位同学的建议是:学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谨慎选择、合理使用。
16.根据题干要求“课上,同桌李华精神不振。课后问他原来是昨晚上网时间过长”可知,劝告的核心内容是“上网影响休息和学习”;劝告时,首先要有称谓“李华”,然后要说明劝说的理由,如:上网查阅资料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知识,但是不能时间过长,更不能沉迷网络。如果上网时间过长就会影响第二天的学习,得不偿失;最后要提出建议或期望,如:希望你能控制好上网时间,好好休息。
故答案为:示例:李华,上网查阅资料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知识,但是不能时间过长,更不能沉迷网络。如果上网时间过长就会影响第二天的学习,得不偿失,希望你能控制好上网时间,好好休息。
17.根据题干要求可知,补写下联的主题是“阅读经典”,根据上联“沉迷网络误学业”可知,对联是七个字,格式为“动词2/名词2/动词1/名词2”,因此下联可以补写为:阅读/经典/助/成长。
故答案为:示例:阅读经典助成长。
18.【答案】(1)天空中挂着一弯残月,在田岸旁两棵柳树静静伫立,柳条随风飘荡,两个农人,戴着草帽,在田间劳作。在图画的右上角,是“杨柳岸晓风残月”的题名和作者丰子恺的署名。
(2)以《杨柳岸晓风残月》为题,但作者不画古装而画现代装,通过描绘残月夜,杨柳岸农民的田间劳作,体现了农民的辛劳,表现了丰子恺对普通民众的关心。
【知识点】漫画释义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能力。解答此题先要认真细致地观察画面,初步把握画面 的内容,然后抓住图画中的人、景、物、文字等信息,展开合理的想象,使用恰当的说明顺序,用简洁的语言来描述画面内容,注意画面上有什么就写什么,不可随意发挥。这幅画的主要内容: 天空中挂着一弯残月,在田岸旁两棵柳树静静伫立,柳条随风飘荡,两个农人,戴着草帽,在田间劳作。在图画的右上角,是“杨柳岸晓风残月”的题名和作者丰子恺的署名。
⑵本题考查对图画主题的理解。解答此题先要认真细致地观察画面,然后根据图中内容挖掘隐含信息,由物及人,由此及彼,联系现实,将画面信息跟现实生活相联系,深入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 以《杨柳岸晓风残月》为题,但作者不画古装而画现代装,通过描绘残月夜,杨柳岸农民的田间劳作,体现了农民的辛劳,表现了丰子恺对普通民众的关心。
故答案为:⑴ 天空中挂着一弯残月,在田岸旁两棵柳树静静伫立,柳条随风飘荡,两个农人,戴着草帽,在田间劳作。在图画的右上角,是“杨柳岸晓风残月”的题名和作者丰子恺的署名。
⑵ 以《杨柳岸晓风残月》为题,但作者不画古装而画现代装,通过描绘残月夜,杨柳岸农民的田间劳作,体现了农民的辛劳,表现了丰子恺对普通民众的关心。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对图面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注意相关信息的观察,要按照恰当的顺序进行描述,注意语言的简洁、连贯。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图画主题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掌握基本的答题方法,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理解。
【答案】19.“与传统‘天人合一’观念相契合的生态文明思想”,即像扬州一样,采用建设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形式保护湿地,实施湿地修复工程,构建扬州市自然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人与自然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思想。
20.给张奶奶观看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视频;陪张奶奶游玩瘦西湖等湿地公园;为张奶奶讲解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带张奶奶参观生物博物馆;等等。
21.首先,向全校师生宣讲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向大家介绍我们国家、社会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所采取的措施;再次,和大家分享,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最后,呼吁大家行动起来,畅想美好未来。
【知识点】辨析文章的写作顺序;新闻、材料类;语言得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语句理解。通读材料,找到扬州有关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句子,分析归纳即可。
(2)本题考查方法措施。注意围绕生物多样性的活动可以有:看纪录片,看电影、看博物馆;去有生物多样性的场合玩。合理可行即可。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注意围绕主题“生物多样性保护”展开,开头表明观点,之后分别论述观点,最后总结呼吁。
19.近年来,扬州采用建设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形式保护湿地,并积极实施湿地修复工程,对重要的自然湿地资源进行修护。目前,全市重要和典型湿地、重要水禽栖息地、重要水源区湿地资源逐步得到保护,初步构建了扬州市自然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和谐相处。
故答案为:“与传统‘天人合一’观念相契合的生态文明思想”,即像扬州一样,采用建设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形式保护湿地,实施湿地修复工程,构建扬州市自然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人与自然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思想。
20.围绕生物多样性的活动可以有:看相关纪录片,看相关电影、看相关博物馆;去有生物多样性的场合玩。合理可行即可。
故答案为: 给张奶奶观看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视频;陪张奶奶游玩瘦西湖等湿地公园;为张奶奶讲解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带张奶奶参观生物博物馆;等等。
21.注意围绕主题“生物多样性保护”展开,开头表明观点,之后分别论述观点,最后总结呼吁。如开头提出观点,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性。之后分别论述原因及目前国家采取哪些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最够总结呼吁,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很重要,我们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建美好家园。
故答案为: 首先,向全校师生宣讲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向大家介绍我们国家、社会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所采取的措施;再次,和大家分享,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最后,呼吁大家行动起来,畅想美好未来。
【答案】22.A
23.打比方,把亚洲象的四肢比作“四根柱子”,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亚洲象四肢粗壮的特点。列数字,“可达3.2米”“可达5.4吨”,准确说明了亚洲象体形庞大的特点。作比较,把亚洲象的记忆力和人类作比较,突出了亚洲象记忆力超强的特点。
24.首先指出中国智慧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作出了巨大贡献;接着点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中国所遵循的理念,体现了中国智慧;然后介绍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具体实践,体现了中国智慧;最后列举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取得的丰硕成果,证明中国智慧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作出了巨大贡献。
25.①禁止盗猎和杀戮,严格保护亚洲象。②以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等方式维护亚洲象栖息地。③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障生物的多样性。
【知识点】辨析文章的写作顺序;新闻、材料类;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启示、感悟、建议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选择题注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文章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2)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用等。先指出运用何种说明方法,再具体分析下手法,最后强调某种观点。
(3)本题考查梳理行文思路。通读材料四,理解每段大意,整合语言,合理归纳即可。
(4)本题考查提建议。注意读懂材料内容,根据材料中亚洲象的具体问题提出对应建议,建议要合理可行。
22.A:错误。【材料一】第一段原话:亚洲象常年都在行走,在寻找食物和季节迁移时,它们都能在丛林中开辟新的“象道”,偶尔也会借用人类开辟的道路。
故答案为:A
23.亚洲象四肢粗壮,几乎垂直于地面,像四根柱子。打比方,把亚洲象的四肢比作四根柱子,形象说明了亚洲象四肢粗壮的特点。
可达3.2米,体重可达5.4吨。列数字,具体准确说明了亚洲象体形庞大的特点。
更有堪比人类的记忆力。作比较,具体准确说明了亚洲象有堪比人类的记忆力的特点。
故答案为: 打比方,把亚洲象的四肢比作“四根柱子”,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亚洲象四肢粗壮的特点。列数字,“可达3.2米”“可达5.4吨”,准确说明了亚洲象体形庞大的特点。作比较,把亚洲象的记忆力和人类作比较,突出了亚洲象记忆力超强的特点。
24.第一段: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体现的中国智慧,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二段:面对庞大的人口规模和艰巨而迫切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中国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理念。
第三段:在具体实践中。
第四段: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故答案为:首先指出中国智慧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作出了巨大贡献;接着点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中国所遵循的理念,体现了中国智慧;然后介绍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具体实践,体现了中国智慧;最后列举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取得的丰硕成果,证明中国智慧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作出了巨大贡献。
25.建议注意围绕前三则材料分析,合理可行即可。
【材料一】第二段:人象冲突的焦点,已经从盗猎和杀戮,变成了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禁止盗猎和杀戮。
【材料二】第三段:近些年来,我国不断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保护了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在维护重要物种栖息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材料三】 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故答案为:①禁止盗猎和杀戮,严格保护亚洲象。②以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等方式维护亚洲象栖息地。③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障生物的多样性。
1 / 1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5.21蝉 同步练习(培优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金蜣(qiāng) 隧道(suí) 车辙(zhé) 恶劣(liè)
B.喧嚣(xuān) 寻觅(mì) 罅隙(xià) 纤维(xiān)
C.跳蚤(zao) 地穴(xuè) 臃肿(yōng) 顾忌(jì)
D.防御(yù) 扒掘(jué) 黏土(zhān) 欢愉(yú)
【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隧道(suí)——(suì)
B:正确
C:地穴(xuè)——(xué)
D:黏土(zhān)——(nián)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拼读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要特别注意多音字。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暴晒   干躁   隐蔽   无动于衷
B.罅隙 抵卸 刹那 毫无顾忌
C.滕跃 沐浴 锐利 不怀好意
D.寻觅 折皱 倒悬 镇静自若
【答案】D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 A:暴晒——曝晒   干躁——干燥  
B:抵卸——抵御
C:滕跃——腾跃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汉字书写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理解字词含义,不写错别字。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海洋深处还有许多尚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其巨大的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B.班会课上,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商量着春游的去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C.执法部门的严厉打击,有效地遏制了食品市场上不法分子锐不可当的造假势头。
D.在引用他人著作中语句时,要理解所引语句原意,不可不顾上下文的联系断章取义为我所用。
【答案】C
【知识点】褒贬色彩辨析;望文生义
【解析】【分析】
A、不言而喻:意思是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浅显。正确。
B、莫衷一是: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正确。
C、 锐不可当:锐:锐气;当:抵挡。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 是褒义词,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
D、断章取义:原指不顾原意而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来表达自己的意思。现泛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只根据需要孤立地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使用的判断能力,平时应注意常用成语的积累,另外,成语使用往往在一定的语境之中,应从成语的词义、色彩、褒贬、范围等方面分析和理解。
4.下列词语填入括号处正确的一项(  )
我有很好的环境可以研究蝉的习性。一到七月初,蝉就(  )了我门前的树。我要(  )它们遗弃下的储藏室,必须用刀子来挖掘。矿工用支柱支撑隧道,铁路工程师用砖墙使地道(  )。如果它不受干扰,一根枯枝上(  )刺出三四十个孔。
A.占据 观察 牢固 往往
B.占领 考察 坚固 常常
C.占领 观察 牢固 往往
D.占据 考察 坚固 常常
【答案】D
【知识点】词义理解;近义词;蝉(短文)
【解析】【分析】
A、第二空是考察。考察 :深入细致地观察。 观察 :仔细地察看事物或现象。这里应该是考察,做深入细致地分析。
B、 占据 :据有或用强制性手段取得。占领 :用武装力量取得并占有。所以第一空时占据。
C、据 :据有或用强制性手段取得。占领 :用武装力量取得并占有。所以第一空时占据。第三空是坚固。坚固:结实而牢固。牢固:牢靠坚固。“坚固”的意思偏重于内部构造精密联系,“牢固”的意思就是偏重于外部构造不容易坍塌的意思。
D、无误。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使用的判断能力,平时应注意常用词语的积累,另外,词语使用往往在一定的语境之中,应从词语的词义、色彩、褒贬、范围等方面分析和理解。
5.下面句子标点符号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进了太和门,就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高的白石基上。
B.走到一个十字路口,左拐;继续向前,走到第二个十字路口,还是左拐;跨过马路,就是图书馆。
C.著名作家、翻译家杨季康(笔名杨绛)先生,以105岁高龄于2016年5月25日逝世,其著作有《洗澡》、《于校六记》、《我们仨》等。
D.在学校举行的防震疏散演练中,八年级(2)班落实任务最好的是三四组。
【答案】B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解析】【分析】B:分号主要用以分隔存在一定关系(并列、转折、承接、因果等,通常以并列关系居多)的两句分句,此处只是一个单句,不需要分隔。“还是左拐”后面的“,”改为“;”;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分号是一种介于逗号和句号之间的标点符号,主要用以分隔存在一定关系(并列、转折、承接、因果等,通常以并列关系居多)的两句分句--分句可以属于单重复句,也可以是多重复句的第一层分句,或者是大句中的并列部分。除此之外,分号还可以用来分隔作为列举分项出现的并列短语,或是辞书中同一义项的不同释义。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各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
B.为了避免被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金庸先生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92岁的生日。
C.这个炼钢车间,由十天开一炉,变为五天开一炉,时间缩短了一倍。
D.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创作的科幻小说《三体》,获得了第73界雨果奖最佳长篇故事奖。
【答案】D
【知识点】成分残缺;用词不当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
A:否定词使用不当;删去“不”;
B:“缩短”不能与倍数同时使用;将“一倍”改为“一半”;
C:介词使用不当;删去通过”;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和修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注意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器的歌声”中,“喧器的歌声”这个短语是偏正短语。
B.“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一句中,“翅膀”是名词。
C.“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利那欢愉呢?”这句话中的谓语为“歌颂”。
D.“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器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这个句子是因果关系的复句。
【答案】C
【知识点】名词;因果复句;偏正短语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法知识的掌握和辨析。C:“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利那欢愉呢?”这句话中的谓语为“响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语法知识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考生要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并且要会运用。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从促进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说,啄木鸟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可以说,啄木鸟在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群落组织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名副其实的“基石”物种。____
①例如猫头鹰和大山雀,它们很多时候就需要利用啄木鸟的旧洞进行繁殖。
②如果某区域没有初级洞巢鸟,那么次级洞巢鸟也很可能消失。③啄木鸟属于初级洞巢鸟,自己开凿树洞并在涓内繁殖。
④不仅如此,啄木鸟的洞还能为花鼠、貂等哺乳动物提供繁殖栖息场所。
⑤同时,还为次级洞巢鸟(指没有洞本领,需要利用啄木鸟的旧洞进行繁殖的鸟类)提供“住所”。
A.①③②⑤④ B.③⑤①④② C.③⑤①②④ D.①④③②⑤
【答案】C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 ③⑤说明啄木鸟的属性,“……,同时……”是语言标志,①举例说明,②说明初级洞巢鸟对次级洞巢鸟的影响,④进一步说明初级洞巢鸟对其他生物的影响,即:③⑤①②④。
故答案为:C 。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做题时要仔细阅读句子,抓住每一句的关键字,如开头词语:首先,其次;表时间的词语;表方位的词语等,就能顺利解答此题。
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中,“喧嚣的歌声”这个短语是偏正短语。
B.“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一句中,“翅膀”是名词。
C.“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这句话中的谓语为“歌颂”。
D.“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这个句子是因果关系的复句。
【答案】C
【知识点】名词;偏正短语
【解析】【分析】ABD.正确。
C.“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这句话中的谓语为“响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词性及短语类型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需把握词性分类以及常见短语类型并能准确辨析。短语类型有: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主谓短语,后补短语。
10.下列各项对文章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按照对事物观察的顺序进行说明,对蝉的生活习性进行了详细介绍。
B.本文在介绍蝉时,将其人格化,赋予它人的情感和行为,使文章读来亲切有趣。
C.第一部分介绍了蝉的地穴和它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第二部分介绍了从幼虫到产卵的过程。
D.本文虽是说明文,但作者在字里行间里表达了对蝉的赞美、同情,极具感染力。
【答案】C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BD:正确;
C:有误,第二部分介绍了产卵到幼虫的成长过程。
故答案为: C。
【点评】解答本题把选项中的内容放在原文中印证,能找到依据的正确,与原文不符或没有的为错误的。
二、填空题
11.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①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   
②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   
③危险来自一种极小的蚋,蝉和它比起来,简直成为庞大的怪物。   
【答案】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知识点】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判断。
句①关键词“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可知是举例子;
句②关键词“十”、“三四百个”可知是列数字;
句③关键词“蝉和它比起来”可知是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故答案为: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点评】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 有条理性。③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④打比方:将比作,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 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⑥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12.《蝉》选自法国   学家、作家   (人名)的《   》,该部作品被誉为“   ”,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外,还通过昆虫世界折射出   。本文中蝉的一生可用文中的“   ”来概括。
【答案】昆虫;法布尔;昆虫的故事(昆虫记);昆虫的史诗;社会人生;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昆虫记》又称《昆虫世界》《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或《昆虫的故事》,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让-亨利 卡西米尔 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在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它的地位,被誉为“昆虫的史诗”,被雨果誉为“昆虫世界的荷马”,还被誉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作者写作《昆虫记》,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通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本文中蝉的一生可用文中的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来概括。
故答案为:法布尔;昆虫;法布尔;昆虫的故事(昆虫记);“昆虫的史诗”;出社会人生;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
【点评】本题考查《昆虫记》的相关文学常识。所填内容主要涉及有名著的名称、作者、作品成就、主要内容等,要注意结合积累认真分析作答。
三、语言表达
13.根据上联,写出下联。
上联:蝉醉清风吹叶笛
下联:   
【答案】蛙鸣细雨撑莲伞
【知识点】诗歌对联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对联书写格式:①字数相等,断句一致。②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③位置相同,词性相对。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④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本题作答要注意意境。“蝉醉' 对*蛙鸣”;“清风"对细雨”;“吹叶笛"对撑莲伞”。平仄相合,对仗工整。
故答案为:蛙鸣细雨撑莲伞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联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注意平时知识的积累,按照对联的格式要求进行补写。
14.下面语段中的画线句子有两处错误,请指出病因并修改。
①小蟋蟀一脱掉那件身上的精细外套,浑身发灰,几近白色,②立刻便与上面压着的土搏斗开来。二十四个小时,它体色变化,成了一个漂亮的小黑蟋蟀,③乌黑的颜色可与成年蟋蟀不分高下。④原先的灰白色只剩下一条白带围着胸前,宛如牵着婴孩学步的背带。
【答案】① 语序不当 小蟋蟀一脱掉身上的那件精细外套;③用词不当 乌黑的颜色可与成年蟋蟀一争高下
【知识点】语序不当;用词不当
【解析】【分析】第①的病因是语序不当,“那件”应放在“精细外套”之前。
第③的病因是用词不当,“不分高下”是指没有长幼尊卑顺序,此处是指小蟋蟀的颜色和成年的颜色都差不多黑,应该用“一争高下”,与前面“可……”相呼应。
故答案为:①语序不当 小蟋蟀一脱掉身上的那件精细外套;③用词不当 乌黑的颜色可与成年蟋蟀一争高下 。
【点评】 本题考查病句修改及原因。修改病句试题侧重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修改病句的能力。修改病句以改正确、改通顺为原则,不作语言修饰,不变句子原意,正确地把握句子结构,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的应对策略。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对、结构混乱四个方面的语病。
四、综合题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学校开展“防止学生沉迷网络”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15.【集思广益】就如何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学校向大家征集建议。有位同学的建议是:学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教育,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谨慎选择、正确认识网络。
他的建议有语病,把你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16.【心系他人】课上,同桌李华精神不振。课后问他原来是昨晚上网时间过长。你这样劝说他:   
17.【经典引领】
为消除部分同学的网瘾,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经典”活动。一位网瘾少年受益匪浅,他准备拟一副对联,上联已拟好:沉迷网络误学业。请你对出下联。
下联:   
【答案】15.有位同学的建议是:学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谨慎选择、合理使用。
16.示例:李华,上网查阅资料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知识,但是不能时间过长,更不能沉迷网络。如果上网时间过长就会影响第二天的学习,得不偿失,希望你能控制好上网时间,好好休息。
17.示例:阅读经典助成长
【知识点】诗歌对联;语言得体;语序不当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病句修改。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表意不明、语序不当、不合逻辑、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等。本语句是语序不当。正确的语序应该是“正确认识、谨慎选择、合理使用”。作答时要将正确的完整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2)本题考查语言运用之劝告。语言表达题,首先要有称谓;其次写清劝说的原因或理由;第三要注意说话的对象,语言要符合说话者的身份;最后语气要委婉,不可生硬强迫。做到文明礼貌,语言简明、连贯、得体。本题围绕着“上网影响休息和学习”作答即可。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
(3)本题考查补写对联。对联书写格式:①字数相等,断句一致。②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③位置相同,词性相对。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④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15.建议中“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谨慎选择、正确认识网络”犯了语序不当的毛病,应改为“正确认识、谨慎选择、合理使用”。
故答案为:有位同学的建议是:学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谨慎选择、合理使用。
16.根据题干要求“课上,同桌李华精神不振。课后问他原来是昨晚上网时间过长”可知,劝告的核心内容是“上网影响休息和学习”;劝告时,首先要有称谓“李华”,然后要说明劝说的理由,如:上网查阅资料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知识,但是不能时间过长,更不能沉迷网络。如果上网时间过长就会影响第二天的学习,得不偿失;最后要提出建议或期望,如:希望你能控制好上网时间,好好休息。
故答案为:示例:李华,上网查阅资料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知识,但是不能时间过长,更不能沉迷网络。如果上网时间过长就会影响第二天的学习,得不偿失,希望你能控制好上网时间,好好休息。
17.根据题干要求可知,补写下联的主题是“阅读经典”,根据上联“沉迷网络误学业”可知,对联是七个字,格式为“动词2/名词2/动词1/名词2”,因此下联可以补写为:阅读/经典/助/成长。
故答案为:示例:阅读经典助成长。
18.学校为弘扬传统文化举办了一次书画展,其中有一幅丰子恺的画特别引人注目。请欣赏这幅画,并按要求作答。
(1)请描述画面的主要内容。
(2)请说说你对这幅画主题的理解。
【答案】(1)天空中挂着一弯残月,在田岸旁两棵柳树静静伫立,柳条随风飘荡,两个农人,戴着草帽,在田间劳作。在图画的右上角,是“杨柳岸晓风残月”的题名和作者丰子恺的署名。
(2)以《杨柳岸晓风残月》为题,但作者不画古装而画现代装,通过描绘残月夜,杨柳岸农民的田间劳作,体现了农民的辛劳,表现了丰子恺对普通民众的关心。
【知识点】漫画释义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能力。解答此题先要认真细致地观察画面,初步把握画面 的内容,然后抓住图画中的人、景、物、文字等信息,展开合理的想象,使用恰当的说明顺序,用简洁的语言来描述画面内容,注意画面上有什么就写什么,不可随意发挥。这幅画的主要内容: 天空中挂着一弯残月,在田岸旁两棵柳树静静伫立,柳条随风飘荡,两个农人,戴着草帽,在田间劳作。在图画的右上角,是“杨柳岸晓风残月”的题名和作者丰子恺的署名。
⑵本题考查对图画主题的理解。解答此题先要认真细致地观察画面,然后根据图中内容挖掘隐含信息,由物及人,由此及彼,联系现实,将画面信息跟现实生活相联系,深入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 以《杨柳岸晓风残月》为题,但作者不画古装而画现代装,通过描绘残月夜,杨柳岸农民的田间劳作,体现了农民的辛劳,表现了丰子恺对普通民众的关心。
故答案为:⑴ 天空中挂着一弯残月,在田岸旁两棵柳树静静伫立,柳条随风飘荡,两个农人,戴着草帽,在田间劳作。在图画的右上角,是“杨柳岸晓风残月”的题名和作者丰子恺的署名。
⑵ 以《杨柳岸晓风残月》为题,但作者不画古装而画现代装,通过描绘残月夜,杨柳岸农民的田间劳作,体现了农民的辛劳,表现了丰子恺对普通民众的关心。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对图面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注意相关信息的观察,要按照恰当的顺序进行描述,注意语言的简洁、连贯。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图画主题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掌握基本的答题方法,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理解。
五、现代文阅读
实用类阅读。
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全球范围内正面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趋势,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将每年5月22日确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022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宣传主题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物种数量多,特有品种比例高。为了保护这一生物多样性宝库,中国政府坚持与传统“天人合一”观念相契合的生态文明思想,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据《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的主要成绩、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建议》改写,魏辅文等,《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年第4期)
扬州位于江淮交汇处,是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境内平原辽阔、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湿地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特色鲜明。丰富的湿地资源和多样的湿地类型,孕育了丰富的湿地生物多样性。
近年来,扬州采用建设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形式保护湿地,并积极实施湿地修复工程,对重要的自然湿地资源进行修护。目前,全市重要和典型湿地、重要水禽栖息地、重要水源区湿地资源逐步得到保护,初步构建了扬州市自然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
日前,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发布了《江苏省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第一批)》《江苏省生态环境质量指示物种清单(第一批)》。
第一批《红色名录》共录有84种野生动植物,49种在扬州有分布。其中,植物1种,为水蕨;鸟类有46种;哺乳动物1种,为长江江豚;两栖爬行动物1种,为虎纹蛙。指示物种,指的是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的生物。《指示物种清单》共有118个物种,包括哺乳动物、两栖动物、蝶、鸟类等,清单中扬州有记录的物种有60多种,哺乳动物有长江江豚、华南兔、刺猬、东方蝙蝠、狗獾、黄鼬等。华南兔在扬州郊野甚至城市中心都有记录,如在宋夹城、瘦西湖等地,都有过华南兔的踪迹;刺猬在城市中也很常见,四季园小区河边,居民在夏夜就看到过多只;夏季,每当夜幕降临,东方蝙蝠就开始出来活动……
(据2022年5月24日《扬州日报》官方发布材料改写)
学校举办“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周”活动,请你运用以上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9.洋洋无法理解“与传统‘天人合一’观念相契合的生态文明思想”(文中画横线处)的意思,请你以扬州的做法为例,为他解释。
20.为了让识字不多的张奶奶理解“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性”,你可以做些什么?
21.班主任委派你面向全校师生作“生物多样性保护”倡议宣讲,请你拟写出倡议的主要思路。
【答案】19.“与传统‘天人合一’观念相契合的生态文明思想”,即像扬州一样,采用建设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形式保护湿地,实施湿地修复工程,构建扬州市自然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人与自然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思想。
20.给张奶奶观看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视频;陪张奶奶游玩瘦西湖等湿地公园;为张奶奶讲解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带张奶奶参观生物博物馆;等等。
21.首先,向全校师生宣讲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向大家介绍我们国家、社会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所采取的措施;再次,和大家分享,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最后,呼吁大家行动起来,畅想美好未来。
【知识点】辨析文章的写作顺序;新闻、材料类;语言得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语句理解。通读材料,找到扬州有关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句子,分析归纳即可。
(2)本题考查方法措施。注意围绕生物多样性的活动可以有:看纪录片,看电影、看博物馆;去有生物多样性的场合玩。合理可行即可。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注意围绕主题“生物多样性保护”展开,开头表明观点,之后分别论述观点,最后总结呼吁。
19.近年来,扬州采用建设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形式保护湿地,并积极实施湿地修复工程,对重要的自然湿地资源进行修护。目前,全市重要和典型湿地、重要水禽栖息地、重要水源区湿地资源逐步得到保护,初步构建了扬州市自然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和谐相处。
故答案为:“与传统‘天人合一’观念相契合的生态文明思想”,即像扬州一样,采用建设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形式保护湿地,实施湿地修复工程,构建扬州市自然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人与自然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思想。
20.围绕生物多样性的活动可以有:看相关纪录片,看相关电影、看相关博物馆;去有生物多样性的场合玩。合理可行即可。
故答案为: 给张奶奶观看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视频;陪张奶奶游玩瘦西湖等湿地公园;为张奶奶讲解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带张奶奶参观生物博物馆;等等。
21.注意围绕主题“生物多样性保护”展开,开头表明观点,之后分别论述观点,最后总结呼吁。如开头提出观点,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性。之后分别论述原因及目前国家采取哪些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最够总结呼吁,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很重要,我们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建美好家园。
故答案为: 首先,向全校师生宣讲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向大家介绍我们国家、社会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所采取的措施;再次,和大家分享,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最后,呼吁大家行动起来,畅想美好未来。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亚洲象四肢粗壮,几乎垂直于地面,像四根柱子。它体形庞大,雄性肩高可达3.2米,体重可达5.4吨。亚洲象有着很高的智商和独特的思维能力,更有堪比人类的记忆力,它们能精准记住大面积区域内食物和水源的位置。亚洲象常年都在行走,在寻找食物和季节迁移时,它们都能在丛林中开辟新的“象道”,偶尔也会借用人类开辟的道路。
在西双版纳,1991—1995年,有30头亚洲象因偷猎致死。1996—2005年,亚洲象得到严格保护,中国境内的大象基本摆脱了被猎杀的厄运。人象冲突的焦点,已经从盗猎和杀戮,变成了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摘编自刘东黎《观象》)
  材料二 2021年,一群来自西双版纳的野生亚洲象一路向北迁移,进入昆明。在当地政府的柔性引导和细心呵护下,终于,它们在外“游荡”数月后,向南跨过元江,重返家园。
这群陆地“巨无霸”的大胆行为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有日本媒体专门做了一期节目,详细介绍这次长达数百公里的“奇幻旅行”,称“中国政府对迁移中大象的呵护令人印象深刻”。而网友则表示:“逛吃逛吃,一路溜达,大象之旅诠释了什么叫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显然,“野象北移”事件已经成为一个缩影,见证了中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付出的努力,也向全球展示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近些年来,我国不断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保护了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在维护重要物种栖息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生物多样性保护:在美丽的中国,看生机如此盎然》,《光明日报》2022年4月25日)
  材料三 生物多样性不仅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还包括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一方面,每种生物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的,这些个体的基因组成是有差别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基因库;每种生物又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并且与其他的生物种类相联系。另一方面,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灭绝,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摘编自《生物学》,八年级上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四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生物多样性丧失已经成为全球性挑战。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体现的中国智慧,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传统思想重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在客观上使生态环境得到了良好保护。进入现代社会之后,中国更以文明自觉的态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面对庞大的人口规模和艰巨而迫切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中国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理念。
在具体实践中,中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各地区、各领域中长期规划,从法律、技术、人才等层面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
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已记录陆生脊椎动物2900多种,占全球种类总数的10%以上;高等植物3.6万余种,数量居全球第三。
(摘编自《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中国智慧》,
《光明日报》2021年10月10日)
22.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亚洲象在寻找食物和季节迁移的时候,往往借用人类在丛林中开辟的道路作为“象道”。
B.2021年,来自西双版纳的野生亚洲象的“奇幻旅行”,长达数百公里,历时数月,引人注目。
C.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D.生物多样性丧失与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关,它已经成为全球性挑战。
23.材料一第一段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列举其中两种并分析各自的表达效果。
24.请围绕“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中国智慧”,梳理材料四的行文思路。
25.亚洲象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评为“濒危”等级物种,请根据前三则材料,就如何保护亚洲象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22.A
23.打比方,把亚洲象的四肢比作“四根柱子”,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亚洲象四肢粗壮的特点。列数字,“可达3.2米”“可达5.4吨”,准确说明了亚洲象体形庞大的特点。作比较,把亚洲象的记忆力和人类作比较,突出了亚洲象记忆力超强的特点。
24.首先指出中国智慧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作出了巨大贡献;接着点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中国所遵循的理念,体现了中国智慧;然后介绍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具体实践,体现了中国智慧;最后列举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取得的丰硕成果,证明中国智慧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作出了巨大贡献。
25.①禁止盗猎和杀戮,严格保护亚洲象。②以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等方式维护亚洲象栖息地。③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障生物的多样性。
【知识点】辨析文章的写作顺序;新闻、材料类;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启示、感悟、建议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选择题注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文章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2)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用等。先指出运用何种说明方法,再具体分析下手法,最后强调某种观点。
(3)本题考查梳理行文思路。通读材料四,理解每段大意,整合语言,合理归纳即可。
(4)本题考查提建议。注意读懂材料内容,根据材料中亚洲象的具体问题提出对应建议,建议要合理可行。
22.A:错误。【材料一】第一段原话:亚洲象常年都在行走,在寻找食物和季节迁移时,它们都能在丛林中开辟新的“象道”,偶尔也会借用人类开辟的道路。
故答案为:A
23.亚洲象四肢粗壮,几乎垂直于地面,像四根柱子。打比方,把亚洲象的四肢比作四根柱子,形象说明了亚洲象四肢粗壮的特点。
可达3.2米,体重可达5.4吨。列数字,具体准确说明了亚洲象体形庞大的特点。
更有堪比人类的记忆力。作比较,具体准确说明了亚洲象有堪比人类的记忆力的特点。
故答案为: 打比方,把亚洲象的四肢比作“四根柱子”,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亚洲象四肢粗壮的特点。列数字,“可达3.2米”“可达5.4吨”,准确说明了亚洲象体形庞大的特点。作比较,把亚洲象的记忆力和人类作比较,突出了亚洲象记忆力超强的特点。
24.第一段: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体现的中国智慧,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二段:面对庞大的人口规模和艰巨而迫切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中国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理念。
第三段:在具体实践中。
第四段: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故答案为:首先指出中国智慧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作出了巨大贡献;接着点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中国所遵循的理念,体现了中国智慧;然后介绍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具体实践,体现了中国智慧;最后列举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取得的丰硕成果,证明中国智慧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作出了巨大贡献。
25.建议注意围绕前三则材料分析,合理可行即可。
【材料一】第二段:人象冲突的焦点,已经从盗猎和杀戮,变成了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禁止盗猎和杀戮。
【材料二】第三段:近些年来,我国不断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保护了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在维护重要物种栖息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材料三】 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故答案为:①禁止盗猎和杀戮,严格保护亚洲象。②以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等方式维护亚洲象栖息地。③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障生物的多样性。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