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上第一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八上第一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1 16:28: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八上第一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新闻阅读
1.教会学生理解并积累词语。
2.让学生能了解新闻的“六要素”。
3.以《消息二则》《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为例,了解消息的特点。
4.以《“飞天”凌空》为例,了解新闻特写的文体特点。
5.以《一着惊海天》为例,了解通讯的文体特点。
6.以《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为例,了解新闻评论的基本特点。
7.能概括不同题材新闻的语言特色,体会新闻语言严谨准确之中的生动。
二、新闻采访
1.能熟悉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2.能进行采访实践,收集新闻素材。
三、新闻写作
运用所学知识练习拟定标题,撰写新闻。
教学重点
1.了解不同体裁的新闻作品的特点。
2.能熟悉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3.运用所学知识学会拟定标题,撰写新闻。
教学难点
1.能通过不同的新闻体裁比较出各自的特点。
2.运用所学知识学会拟定标题,撰写新闻。
课时安排
7课时
教学过程
【目标任务】
1.让学生能理解并积累词语。
2.结合课文旁批,引导学生掌握消息的特点和结构。找出消息的标题、电头、导语和主体。
3.阅读《消息二则》《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理清新闻的“六要素”。
一、导入
二、理解并积累词语
【展示分享】
三、结合课文旁批,引导学生掌握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形式。找出消息的标题、电头、导语和主体
【动手自学】
默读《消息二则》《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学习掌握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并且在课本相应位置勾画出来。
【展示分享】
(1)消息的概念。
(2)消息的结构。一般分为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补充:
(1)消息的三个特点: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
(2)消息固定的格式——“倒金字塔结构”。
四、阅读《消息二则》《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理清新闻的“六要素”
【动手自学】
仔细阅读《消息二则》《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找出消息的“六要素”。
【展示分享】
何时:何地:何人:何事: 何故: 如何:
【拓展链接】
1.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
2.荣获诺贝尔奖的“青蒿素之母”——屠呦呦
【作业布置】
第二课时
【目标任务】
1.让学生能理解并积累词语。
2.以《“飞天”凌空》为例,了解新闻特写的文体特点。
3.通过本篇新闻特写,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一、理解并积累词语
【展示分享】
二、以《“飞天”凌空》为例,了解新闻特写的文体特点
【动手自学】
1. 以第一课时学习的消息为例,尝试写一篇消息(六要素)。
2.结合课文旁批,默读《“飞天”凌空》,学习掌握新闻特写的特点和结构。
3.对比消息和新闻特写的不同。
【展示分享】
1. 学生分享写作的消息
2. 小组合作探究新闻特写的特点和结构
3.消息往往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新闻特写则主要描绘新闻事件中的片段。
新闻特写通常有以下几种:(1)事件特写 (2)场面特写 (3)人物特写 (4)景物特写 (5)工作特写 (6)杂记性特写
三、通过本篇新闻特写,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动手自学】
小组合作探究,本文哪些地方采用了侧面描写?使用了怎样的写作技巧?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展示分享】
作者采用了动作分解的写作技巧,把完整连贯的跳水动作分解为起跳、腾空、入水三个步骤,逐一刻画,犹如慢镜头回放,精彩地再现了跳水的全过程。
表达效果:(1)运用联想 (2)动静结合,对比衬托 (3)落笔集中,突出一点 (4)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课堂检测】
仔细阅读下面的消息,说说这则消息和课文的异同,并从中概括消息和新闻特写的异同。
中国运动员吕伟亚运会夺冠
新华社新德里11月24日电 11月24日,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10米跳台跳水比赛中,技压群芳,一举夺魁。
新德里跳水运动馆,10米跳台跳水比赛进入白热化状态。八名各国选手按照次序登台比赛。4轮比赛过后,中国姑娘吕伟以微弱优势排在第一。第五轮比赛,选手们纷纷上了难度。吕伟这最后一轮选择的动作是“5136”,这是跳水比赛中难度系数最高的动作。只见她登上高台,静静站立。起跳,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身体打开,笔直地入水,压住了水花。完美的表现,裁判给了9.5分的高分。凭借着这一跳,吕伟获得第9届亚运会10米跳台跳水赛金牌。
【拓展链接】
想要写好现场短新闻,就要充分发挥五官的作用去观察现场。首先,眼睛要像一部摄像机,把事件中主要人物的肖像摄下来,把主要人物的行动摄下来,把能深化主题的细节摄下来,把现场的景物摄下来。其次,耳朵要像一部录音机,把主要人物的话原汁原味地录下来,把其他人物的有意义的话录下来,把现场物体发出的声音录下来。再次,鼻子要成为“新闻鼻”,要嗅一嗅现场空气的气味是否正常,尽可能感受是什么气味。然后,口要成为“新闻嘴”,要张开嘴伸出舌头,“尝尝”是什么味道。最后,身体要勤莫偷懒,要注意感受现场的冷暖,对有关东西要掂一掂,感受轻重,对有关路程,迈开腿去量一量,看看有多远。
【作业布置】
第三课时
【目标任务】
1.理解并积累词语。
2.了解通讯的文体特点,注意与消息、新闻特写进行对比。
一、理解并积累词语
【展示分享】
二、了解通讯的文体特点,注意与消息、新闻特写进行对比
【动手自学】
结合课文旁批,默读《一着惊海天》,通过段落层次,学习掌握通讯的特点。
【展示分享】
第一部分(1—4):交代时间、地点及事件的重要意义和风险。
第二部分(5—19):详细报道了舰载机成功着舰的全过程。
第三部分(20—25):记叙舰载机着舰成功的重大意义及人们的激动心情。
通讯的体裁特征:
①容量大,范围广,取材比较全面、完整;
②展开情节,情景交融,还讲求结构的变化;
③对事实的表达多样化,结合叙述,兼以描写、说明、抒情或议论,富有感彩或理论色彩。与消息相比较,通讯的描写偏多。
通讯和消息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内容比消息更具体、更系统。
通讯和新闻特写的差异在于:通讯一般展示新闻事件的侧剖面,来龙去脉比较完整;新闻特写则是集中笔力,主要展示新闻事件的某一横剖面,着重描写精彩瞬间,并且比通讯更强调时效性和现场感。
【作业布置】
第四课时
【目标任务】
1. 让学生能理解并积累词语。
2. 能了解新闻评论的基本常识。
3. 理解文章的观点,把握其思路。
一、理解并积累词语
【展示分享】
二、了解新闻评论的基本常识
【动手自学】
默读课文,了解新闻评论的基本常识。
【展示分享】
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
①具有新闻性、政治性、说理性、时效性;②主要面向广大群众;③与其他评论一样,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和准确性。(特点)
三、理解文章的观点,把握其思路
【动手自学】
勾画出运用了论证方法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展示分享】
“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有什么作用
明确:国家为设立国家公祭日制定了法律法规。铸造这座宝鼎,祭祀死难的军民。文章开篇引用这句话,引出了国家公祭日的话题和南京大屠杀的史实,点明了本文评论的对象。
【作业布置】
第五课时
【目标任务】
1.比较阅读五篇课文,品味不同类型新闻语言的特点,揣摩作者的情感态度。
2.整理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及异同。
一、品味不同类型新闻语言的特点
【动手自学】
仿照示例整理语言卡片(学习示例,归纳方法)
卡片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消息)
例句: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语言特点:数词精准,同时善用四字词语,语言典雅凝练。
情感态度:准确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顽强,表达了对人民解放军的赞扬。
【展示分享】
卡片2:《“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新闻特写)
例句: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语言特点:
情感态度:
卡片3:《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通讯)
语言特点:
1.将具体信息用“xx”来代替,体现保守国家秘密的使命感。
2.引入对话,让读者身临其境,体验其紧张惊险的全过程。
3.运用对比突出观众前后的心理反差,强化对观众情感的表达。
卡片4:《国兴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新闻评论)
例句:
语言特点:从正反两面来阐述人们对南京大屠杀的态度,鲜明深刻。
二、整理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及异同
【动手自学】
小组合作整理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及异同
【展示分享】
【作业布置】
1.搜集新闻素材
第六课时
【目标任务】
1.熟悉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和步骤,进行采访实践。
2.能对素材进行归纳整理,完成新闻写作。
一、熟悉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可参考课本P15)
【动手自学】
小组合作整理采访步骤。
【展示分享】
1.以小组为单位召开新闻采访选题会,确定报道题材,制订小组采访方案。
2.草拟采访提纲。
3.尊重采访对象,注意言行得体。
二、能对素材进行归纳整理,完成新闻写作
【动手自学】
依据小组采访稿,寻找独特切入角度,客观叙述新闻事实,撰写新闻稿。
【展示分享】(写作指导)
1.拟标题方法指导
(1)简明扼要式:突出新闻最新鲜独特、有价值的事实。示例:
《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落户湖南韶山》
(2)立场鲜明式:呈现明确的是非立场、鲜明的爱憎情感。示
例:《“饭圈”乱象的账,该好好算一算了》
(3)巧用修辞式:运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使标题生动又
有韵味。示例:《袁隆平:稻田“守望者”》
2导语写法指导
(1)交代新闻来源和根据,真情实感。
(2)交代新闻重要事实,印象鲜明。
(3)交代新闻的新鲜点,耳目一新。
(4)文字表达巧妙精练,画面感强。
(5)形式主要有叙述式、描写式、提问式、结论式等。
3.主体写法指导
主体是消息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展开和补充。
消息:一般采用倒金字塔结构,即将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写
在最前面,让读者看一眼就明了主要事实。
特写:抓住最典型或极富表现力的瞬间,将其拉长、放大、定
格,形成焦点,折射整个事件。细致入微地呈现强烈画面感的小技
巧有以下几种:
(1)抓住细节,将目光锁定在某一点、某一面上,进行适当放
大,逐层剖析。如《“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中对吕
伟跳水动作的聚焦。
(2)运用白描、细节描写、正侧面描写等手法记叙事件或刻
画人物。如对吕伟跳入水中画面的描写及观众强烈的反应,从侧
面突出其跳水之精彩等。
(3)描写细节之余注入想象、作者的感情、人物的思想和环
境所烘托的氛围等。如“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
的想象,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作业布置】
第七课时
【目标任务】
1. 教会学生提炼导语,拟写新闻标题。
2. 教会学生提炼导语,概括新闻内容。
【动手自学】
小组合作完成练习题。
【展示分享】
一、概括新闻内容
1.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语段所透露出来的信息。(不超过16个字)
据《英国医学杂志》网站报道,英格兰南部伯恩茅斯糖尿病和内分泌中心医学专家研究发现,含二氧化碳气体的饮料会使人发胖。为遏制全球日益严重的儿童肥胖问题,应严格限制他们的泡沫饮料饮用量。专家们鼓励儿童选择稀释过的果汁或者纯水为饮品,同时呼吁学校应采取措施避免儿童饮用泡沫饮料,各路明星也应停止为泡沫饮料做广告,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数据,在全球5岁以下的儿童中,估计有1760万名超重。
解析:“儿童远离泡沫饮料可防肥胖”或“儿童饮泡沫饮料过多会发胖(超重)”
2.将下面这段文字的内容用两句话简要地表述出来,字数在40字之内。(含标点符号)
国家统计局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对10000户居民所做专项调查的结果显示:62.7%的家庭,教育消费已成为家庭开支的重要一项,超过50%的家庭1-3年内要把钱花在教育上,而且是大额支出。然而对重金消费中的教育质量是否感觉物有所值呢 在调查中,只有25%的居民给予肯定,另有48.5%给予否定,有26.5%认为无法判断。
解析:教育消费已成为(多数)家庭的和.重要开支,教育质量还存在(一定)问题(或不尽如人意)。
3.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中国教育报北京3月23日讯 记群从文化部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从5月1日起,全国文化、文物系统各级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要对未成年人集体参观实行免票;家长携带未成年子女参观的,对未成年子女免票。
由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发出的通知强调,公共文化设施在向未成年人等社会群众免费开放的同时,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根据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和教育需求。举办多种陈列和展览,为广大未成年人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务。
解析: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
二、拟写新闻标题
根据下面的内容拟一则新闻标题,不超过20字。
本报北京5月16日讯:在今天举行的中国少年科学院第三届小院士表彰大会上,徐芳硕等来自全国的50位小院士受到表彰。这是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在全国少儿中开展体验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科技活动周的一项重要内容。
“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是全国少工委、中国少年科学院为引导和鼓励少年儿童学习科学家精神,热爱科学,参与科普实践活动而设立的最高荣誉称号。小院士表彰活动作为2004年国家“科技活动周”的重点活动,在培养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的同时,重在引导他们树立科学思想、科学态度,并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解析: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表彰大会(在京)召开(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