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孟子〉三章》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傅说(shuō) 畎亩(qu n) 公孙衍(háng) 妾妇(qiè)
B.女家(nǚ) 贫贱(jiàn) 筋骨(jīng) 不能淫(yín)
C.空乏(kòng) 拂乱(fú) 曾益(céng) 不能屈(qū)
D.米粟(sù) 胶鬲(ɡé) 拂士(bì) 百里奚(xī)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立论高远,见解卓越,逻辑严谨,有不屑置辩的说服力。
B.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
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句式整齐,气势磅礴,铿锵有力。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列举了六位圣贤出身卑微却成为名垂青史的圣君贤相的典型事例。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孟子在这里说的“得道”和“失道”的人,都不是指普通的个人,而是指一国之君。
B.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
C.孟子认为,“妾妇之道”表现的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力面前无原则。
D.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甚至是国家,若要生存发展,都必须要有忧患意识。
二、课文精读
【一】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岂不诚大丈夫: (2)是焉得为大丈夫:
(3)无违夫子: (4)以顺为正者:
(5)居天下之广居: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6.孟子认为“大丈夫”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标准?7.孟子擅长用含蓄幽默的语言说理,请你结合本文具体谈一谈。
7.孟子擅长用含蓄幽默的语言说理,请你结合本文具体谈一谈。
【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地利不如人和 兵革非不坚利也
B.七里之郭 出郭相扶将
C.三里之城 城非不高也
D.多助之至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9.孟子通过举战争实例,指出决定战争胜利的主要条件是“ ”,得出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表现了孟子推行“ ”的治国主张。(2分)
10.你如何理解“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含义?请从下列两则材料中,选择最恰当的一则支持这一论断,并说明理由。(3分)
材料一:齐鲁长勺之战(以少胜多,战胜强齐)
材料二:勾践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灭吴国)
含义:
选择:
理由:
【三】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1.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劳其筋骨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上自劳军 D.介胄之士不拜
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3.孟子在这篇文章中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请结合实际,说说本文的意义。(3分)
三、对比阅读
【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居安思危
司马光
上①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傥遽②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③,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徵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注】①上:这里指唐太宗。②遽(jù):迅速,急忙。③希:同“稀”,罕见。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人恒过 (2)入则无法家拂士
(3)病虽愈 (4)倘遽自放纵
1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
16.结合【甲】文的观点,说说魏征“唯喜陛下居安思危”的原因。(3分)
四、课外拓展
富人和贵人
蓝 山
①“富”和“贵”两个字总是成双成对地被提起,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我们的祝贺词也常常是“大富大贵”。
②可是,“富”和“贵”却不一定同意呢,它们或许会说:“不要这样,我是我,他是他。”放眼世界,我们所看到所听到的,还真是“富”不一定“贵”,就像价格很高的东西未必价值也很高一样,成反比的往往还不在少数。“富”和“贵”是个常谈常新的话题。
③“富”,很好懂,就是有钱呗,大概一般的有钱还不能算。
④“贵”,在我们过去的传统中,起码得是个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官员,薪水与官阶成正比,所以“富”和“贵”基本是同步升降、一体两面、互相生成的。外国也一样,世袭的贵族,有权势和财产,也合二为一。
⑤也应了那句老话——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引发“富”和“贵”唱起离歌的是商品经济这个弄潮儿,我们这里是明代中期以后,商人有钱到大大超过官员,“富”和“贵”逐渐分离。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的小说《高老头》里,美丽的贵妇鲍赛昂夫人的爱情一次又一次输给了暴发户的法郎。于是,“富”和“贵”终于从相生到相离而至相克了。
⑥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虽然看上去是三类情况,但其实是一个主人,也就是他在富贵时不放纵、贫贱时不移志、威武时不屈服的三种表现。可如今不少富起来的人,却有点儿像日本电影《追捕》里吃了AX(令人神志不清的药)的横路敬二,忘了自己是谁了,声音他最响,见解他最深,品位他最高,生活他最优,还可能肚子他最大,掏钱他最少;完全不记得他这一路走来,当年那些支持帮助过自己的人;也没想过,所谓成功;也许就是碰巧吃了一块幸运的饼干。这样的富人,要么是实利之欲过了头,要么是虚荣之心成了癖,再不然,可能就是感恩恻隐之心睡着了。这就是相克了。⑦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一句话,大意是,碰到有钱人就问问他,你发财的手段正当吗?你现在是金钱的主人还是奴隶?到底是智慧的哲学家之问。人之为人,这一辈子所做的一切,不就是要让自己能够越来越主动吗?
⑧迈克尔·杰克逊捐款三亿多美元,一个人支持了世界上近四十个慈善救助基金;沃伦·巴菲特捐出85%的个人财富用于慈善事业,周润发要捐出六十多亿用于公益。能够帮助别人造福社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的富人,才是“唯大英雄能本色”的大富贵!
⑨虽然,大富贵一票难求,但中富贵、小富贵却是人人可尽力而为的。只要你想,你就能,“我欲仁,仁斯至矣”。比如,给贫困学生买书的博学教授,义务劳动的志愿者们……
⑩因为,考量“贵”的核心指标,说白了也就是三个“度”:一是温度,有经济实力还乐善好施,给他人和社会以温暖;二是风度,有出众品质还谦逊有礼,那叫高而能下的姿态;三是气度,有社会名望还有责任担当,这是情怀理想的风范。这三者做到之一是小贵,之二是中贵,三位一体是大贵,但都是难能可贵。
他们,是最值得我们敬重的人,因为,他们才是有贵气的人。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富”指非常有钱,“贵”指有一定社会地位。
B.“富”不一定“贵”,“贵”不一定“富”。
C.“贵”可以创造“富”,鲍赛昂夫人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
D.人人都可以凭一己之力成为富贵之人,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愿意。
18.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19.第⑧段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20.本文中的“有贵气的人”与《富贵不能淫》中的“大丈夫”有什么相同之处?
21.文中写道:“大富贵一票难求,但中富贵、小富贵却是人人可尽力而为的。”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D (A.“说”应读“yuè”,“衍”应读“y n”;B.“女”应读“rǔ”,“筋”应读“jīn”;C.“空”应读“kōng”,“曾”应读“zēng”)
2.A(“不屑置辩”的意思是认为不值得辩解,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应改为“不容置辩”)
3.B(缺少宾语中心语,在“望而生畏”的后面加上“的人”)
二、课文精读
【一】富贵不能淫
4.(1)难道。 (2)怎么,哪里。(3)这里指丈夫。(4)准则,标准。(5)本指最宽广的住宅,这里比喻“仁”。
5.(1)能实现理想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走自己的道路。(2)富贵不能使其迷惑,贫贱不能使其动摇,威武不能使其屈服。
6.标准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要达到这样的标准,就要“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7.示例:孟子用含蓄幽默的语言指出公孙衍、张仪不是“大丈夫”,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他对公孙衍、张仪之流的挖苦是深刻而尖锐的,简直是深恶痛绝。
【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8. B ( B.两个“郭”都是“外城”的意思。A.优势;锐利。C.内城;城墙。D.极点;到。)
9.人和 仁政
10.含义:行仁政的君主得到众多的帮助,不行仁政的君主得到很少的帮助。
选择:材料一
理由:长勺之战是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鲁国君主凭借施行仁政,得到百姓的支持和拥护,取得了战争的最终胜利。这一材料能够印证“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一论断。
【三】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11.C (A.句意:使他的筋骨劳累。“劳”,使动用法,使……劳累。B.句意: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C.句意:皇帝亲自去慰劳军队。“劳”,动词,慰劳。D.句意: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介胄”,名词用作动词,披甲戴盔。故选C。)
12.(如果)在国内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的忧患,国家常常(更容易)灭亡。
1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在实现个人价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尤其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努力奋斗,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三、对比阅读
14.(1)犯错误(2)同“弼”,辅佐(3)即使(4)假若
15.(1)(如果)在国内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的忧患,国家常常(更容易)灭亡。
(2)但是我(行事)一天比一天谨慎,只害怕(这种情况)不能长久。
16.【甲】文告诉我们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的道理。唐太宗虽身处太平盛世,但仍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能够居安思危,这尤为可贵、可喜。
四、课外拓展
17.C
18.我们要做一个有贵气的人。
19.①论据充分,用三个事实论据,论证有力;②事例典型,迈克尔·杰克逊、沃伦·巴菲特和周润发都是名人,影响力大,代表性强;③具有广泛性,三个事例涵盖了中外不同的领域。
20.“有贵气的人”有经济实力还乐善好施,有出众品质还谦逊有礼,有社会名望还有责任担当;“大丈夫”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们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内心坚守仁、礼、义。
21.示例:我现在是学生,不是在金钱和地位上的“富人”和“贵人”,但我可以成为知识的拥有者、帮助他人的奉献者、保护环境的志愿者,也可以做一个让人敬仰的有贵气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