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背影随堂练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残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B.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
C.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D.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愉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笨拙 题纲 甘败下风 铤而走险
B.粗旷 吞噬 怨天尤人 谈笑风生
C.伎俩 玷污 虎视眈眈 仗义执言
D.颠覆 针砭 前扑后继 惟妙惟肖
3.选出加点词运用正确的一项( )
A.湖水明净如镜,毫不狼藉。
B.他腿有点毛病,走路很踌躇。
C.有人说90年代的青年是颓唐的一代,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D.对面的老大爷蹒跚地走来。
4.下边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妥帖(tiē) 簌簌(sù) 行李(xínɡ) 颇(pō)
B.丧事(sān) 赋闲(fù) 拣定(jiǎn) 迂(yū)
C.琐屑(xiè) 典质(zhí 栅栏(shān) 攀(bān)
D.狼藉(jiè) 颓唐(tū) 游逛(ɡuànɡ) 搀(chān)
5.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看着眼前的一张张笑脸和一枚枚奖章,她不禁触目伤怀,喜极而悲。
B.在校庆会议上,老校长神采奕奕,没有一点儿60多岁人的颓唐之气。
C.实行供给侧改革,必须对赋闲的人员进行转岗新技能培训。
D.重阳节那天,平时走路蹒跚的爷爷坚持户外活动1小时
二、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面选段,完成各题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shì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 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hùn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6.下面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轼 混 zhà lán pán shān B.拭 浑 zhà lán pán sān
C.轼 浑 zhà lan pán sān D.拭 混 zhà lan pán shān
7.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动词恰当的是( )
A.吊 缩 拉 B.攀 缩 搀
C.攀 勾 搀 D.吊 勾 扶
8.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扑扑身上的泥土”是因为刚才爬月台时蹭了一身土,父亲喜欢洁净,所以扑扑身上的泥土以后心里就轻松了。
B.“泥土”照应了父亲爬月台的情节,“轻松”是因为买的橘子并不太重,父亲在暗示儿子自己并不累,是父亲一片爱子之心的自然流露。
C.“泥土”照应了父亲爬月台的情节,“轻松”说明不是真轻松,是说父亲为能给儿子买来橘子而感到内心满足,是父亲一片爱子之心的自然流露。
D.“泥土”表明当时的环境很脏,“轻松”是说父亲为能给儿子买来橘子而感到心满意足,同时在暗示儿子自己并不累。
三、综合性学习
9.道德模范曹于亚捐肾救父的壮举被拍成公益广告《孝道》,阅读下面的相关材料,完成后面几个小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拍摄一场曹于亚跪求医生,要将自己的一个肾捐给父亲的戏时,张静初还是忍不住放声大哭,“当时我的心情很矛盾,一下子想到了我的父亲,其实这是一个挺美好的事情,可是现实生活中我却不可能像影片里一样挽救我父亲的生命”。(对应图二)
材料三:有人作诗赞扬曹于亚:惊悉病危急似焚,跪求捐肾报亲恩。成功手术由衷喜,耽误课程补习勤。带父读书甘苦累,打工买药更艰辛。梦圆大学成才路,全国德模光满身。
(1)猜想情节。请你用一句话分别概括材料一中图一、图三《孝道》的情节。
(2)扮演曹于亚的张静初为什么会放声大哭?
(3)有人认为曹于亚捐肾救父,只是她一家人的事,不应该被评为道德模范,你怎样看?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背影
朱自清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①。【批注:第一次流泪,是悲伤。作者怀着沉重的心情,从北京赶到徐州跟父亲一起奔丧,见到那“满院狼藉的东西”,触目伤怀,既悲亲人的去世,又伤家境的衰败。】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 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②。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③。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频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④,【批注:第四次落泪,是思念。以在晶莹的泪光中再现的父亲的“背影”结篇,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对年迈的父亲无限思念,凄切动人。】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10.文中的“我”当年已二十岁了,且“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但父亲还是亲自送“我”,你对父亲的这种行为是否赞成?为什么?
11.“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写父亲心里轻松与写父亲艰难地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是否矛盾 谈谈你的看法。
12.文中对父亲的外貌描写是“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而“我”带的是父亲为“我”所做的“皮大衣”,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3.文中写到了“我”的四次流泪,其实这四次流泪的含义有所不同,老师为①④处加了批注,请仿照①④处的写法,在文章画横线的③处也加上恰当的批注。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背影》节选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得向脚夫11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我现在想想,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13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4.作者两次写到自己“聪明过分”的行为,你怎么理解这里的“过分”?
15.赏析文中第二段画线句。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16.选文中两次写到“我”流泪,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C
3.A
4.A
5.A
6.D 7.B 8.C
9.(1)图一:小时候父亲背曹于亚过河。 图三:长大后曹于亚成功捐肾救父。(2)自己不能像影片里的主人公一样挽救她父亲的生命。(3)曹于亚虽然诠释的只是一个女儿的爱与孝,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承几千年的崇高美德;她以坚韧的言行和美好的心灵,使这种让人敬佩的美好情感传播和影响开来。
10.示例一:赞成。因为在父母眼中,无论儿女多大,永远都是他们的小孩子,父亲亲自送他,是父爱的表现。
示例二:反对。虽然父亲的行为表现了一种亲子之爱,但却无助于“我”的成长,甚至在一定程度还削弱“我”独立生活的能力。 11.不矛盾。因为尽到了父亲关怀照顾儿子的心意,所以感到很轻松。 12.对父亲的外貌描写突出三个“布”字,反映当时家境惨淡,两个“黑”字,寄托哀思之情,在如此困顿的情况下父亲为“我”做昂贵的紫毛皮大衣,反衬出父亲对儿子的关怀与慈爱。 13.第三次流泪,是感动(或理解、感激、伤感等均可)。目睹父亲为自己不辞劳苦,联想到家中的变故及此前对父亲的暗笑,“我”深受感动;又因为背影呈现的父亲老态而伤感。
14.第一处“聪明”一词是反语,表达了“我”想自己当时没能理解父亲一片苦心的悔恨之情。第二处“太聪明”再次运用反语,清冽地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愧疚之情。 15.先描写外貌,然后描写动作,又用特写镜头细致地展示父亲爬月台的动作,将父亲的慈爱、迂腐、艰难与努力、困顿与挣扎都聚焦在这一点上,父子之间深深的爱也都倾注在这一点上,父亲的背影也就定格在了那里,深深地触动了“我”,也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16.第一次流泪感动落泪。父亲买橘子的经过表现了爱儿子的深厚感情,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第二次流泪是离别之泪。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失,离别情绪,又催人泪下。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